属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
巴州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巴中市的下辖区,是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 32° 4′,全市幅员面积为2566平方千米。总人口129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636601。行政区划代码:511902。区号:0827。拼音:Bazhou Qu。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巴州区地形复杂,最高海拔1460米,最低海拔301米。大概可分为三个地貌区:(一)米仓山南坡中山区。包括南江大部,通江北部,米仓山由西向东南绵亘于本市北部边缘,山脊起伏蜿蜒,海拔2000~2200米,相对高差可达1000米。西有光雾山海拔2507米,东有挂宝岩2088.6米,光雾山为本市最高峰。(二)北部低山。包括巴州区和平吕全部,通江大部,南江南部,这些地方经流水切割后形成台状、桌状方山或低山,海拔600~1600米,相对高差200~1000米。(三)丘陵地带。主要分布于巴州、平吕的河岸地带,深丘居多,间杂有成片的冲积平坝。
莲花山:巴中莲花山坐落巴中市西北12公里的平梁乡境,最高峰海拔1050米,总面积83平方公里,上有五沟五梁,形如莲花盛开,故而得名。远看莲花山,木荣山峻,景色旖旎,令人神往。
阴灵山:阴灵山在巴中市北枣林乡境内,离巴州城仅10公里。主峰高1420米,总面积64平方公里。
气候特点
巴州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日照时数1462小时,降水量1119毫米,无霜期275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热、秋凉。
水文状况
巴州区水资源较丰富。在山区最利于建水电站,松林河。正直河等深切山谷,河谷幽深,滩多流急,极富水利开发价值。
巴州区河流主要属渠江水系,呈树枝状分布。主要有:(一)南江发源于铁船山,纵贯南江县中部接纳神潭河,南至巴州区接纳恩阳河后改称巴河,折向东南再接驷马河流入平昌县。(二)通江,由大通江与小通江汇合后得名,上源有于家河、肖口河等,在澌滩接澌滩河(上源为喜神河),至平昌注入巴河。
自然资源
全区森林面积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88%,境内已发现鸟类30多种,兽类20多种,鱼类20余种。坐落在城郊的南龛山,树木葱茏,花草争艳,已开辟成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距市区17公里的枣林乡阴灵山,占地面积5000余亩,山势峥嵘,顶峰三面悬岩,唯一通幽,古树奇石遍布山间被誉为“川北胜秀”。由老土地、四方碑、天马山、五马槽四大景区组成的南阳森林公园,每个景点雄险秀丽,苍松翠柏,千姿百态,荒美幽古,犹如仙境。拥有水面6000余亩的化湖水上公园,四季湖水盈盈,碧波荡漾,是难得的水上娱乐世界。“秀翠巴南”的顶山寨、奇峰突兀,古树参天。人称高峡出平湖的龙洞沟水库,中外驰名,乘舟荡游,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自然风光,构筑了川东北旅游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地名由来
据历史记载,古隶禹贡梁州之域,秦以前为巴国地,秦和西汉时为巴郡地,东汉时始置汉昌县,北朝北魏置巴州,自此以后,政区设置改动较大,隋改巴州为清化郡。
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除宋曾将巴州改为巴州清化郡,明一度改巴州为巴县外,其余各朝基本上沿用了巴州的旧名,民国二年虽将巴州改为巴中,但1982年地名普查后,又恢复了巴州这个故名。
“巴”的由来,是外来旅游者首先要询问的一个问题。
据查,巴系古族名,相传夏商时期曾活动于丹淅流域与汉水交汇一带,周初随武王克殷后封为子国,称“巴子国”。
历史沿革
公元91年(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分宕渠北境置汉昌县;公元505年(北魏正始二年),于汉昌县治置大谷郡;公元514年(延昌三年),于大谷郡北置巴州。其后州郡更迭,至公元1913年(民国二年)改州县,多为二级行政中心。在今巴州镇,置县1895年,建州1233年,设郡125年。梁代后期辖地最宽时,巴州领归化、哀戎、遂宁、义阳、木门、北水、伏虞、义安、隆城、梓潼、东宕渠、新兴、景阳等13郡,梁广、曾口、其章、始宁、平川、义阳、伏强、池川、难江、宣汉、安固、仪陇、大寅、相如、朗池、安汉、汉初、宕渠、绥安等19县,其境域除拥有整个巴河流域外,还南接今南部县,西南有今蓬安全部,并延伸至南充、武胜等,总面积22730平方公里。
解放后,巴中划归达县地区(今达川地区和巴中地区)。1993年7月5日,巴中成立巴中地区。2000年12月28日,经批准巴中撤地设市。始为巴中市。
民国初期,曾一度成为鸦片集中产区,吸引外省外县不少客商,带来百货、布匹、日杂用品、金银玉器,城内大小街巷,整日熙来攘往,白马井码头“白日千人拱手(指推船者),夜晚万盏明灯(指船上灯火)”。随后,相继开办的有“复兴和”、“庆丰泰”、“德荣祥”、“信义源”、“衡昌”、“宏大”等商号。1950年, 巴中这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川陕革命苏区城市获得解放,开始新生。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2)巴中市设立巴州区,以原县级巴中市的行政区域为巴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巴州镇。
2000年,巴州区辖21个镇、55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18586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巴州镇 146684,清江镇 21620,兴文镇 21056,水宁寺镇 21944,恩阳镇 46282,曾口镇 17471,梁永镇 22772,渔溪镇 15862,三河场镇 15194,青木镇 20452,鼎山镇 16541,大罗镇 16995,玉山镇 15318,茶坝镇 19483,观音井镇 11101,花丛镇 20230,柳林镇 18636,下八庙镇 12719,化成镇 17434,三汇镇 15219,上八庙镇 17429,玉堂乡 11730,光辉乡 14903,花溪乡 12857,大和乡 12074,中兴乡 11988,白庙乡 9177,关渡乡 9023,奇章乡 11322,三江乡 17979,白云乡 8840,金碑乡 11429,店子乡 11211,甘泉乡 11186,芦山乡 8359,果敢乡 12719,羊风乡 11813,风溪乡 17495,龙背乡 9020,独柏乡 5855,三星乡 12060,同乐乡 9251,天官乡 9930,关公乡 13178,舞凤乡 7767,双凤乡 11099,金山乡 8013,双胜乡 18682,群乐乡 14774,万安乡 13964,乐丰乡 11702,来龙乡 13620,镇庙乡 15262,尹家乡 12004,磨子乡 8999,和平场乡 10833,九镇乡 11920,酒店乡 12765 ,明扬乡 13373,兴隆场乡 16742,石城乡 18358,司城乡 13876,福星乡 10532,青山乡 11411,枣林乡 15884 ,梁乡 13686,东兴场乡 10846,凌云乡 10596,寺岭乡 6928,南阳乡 4661,柳岗乡 7552,石门乡 8348,金光乡 9524,梓桐庙乡 7843,玉井乡 10176,义兴乡 13131,江北管蚕会虚拟镇 17150。
文物古迹
水宁寺摩崖造像
水宁寺摩崖造像
水宁寺摩崖造像为佛教摩崖雕塑造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唐代凿刻。现仅有27完窟、300余尊造像。目前保存完好的有11龛窟,其中第1、2、3、4、8号龛雕像最为精美,造型生动,技艺精湛,人物特征鲜明、生动。
水宁寺石窟,地处巴中县城东37公里的清江、斯连、花溪三乡交界处。水宁寺,古为始宁寺。《寰宇记》云“废始宁县,在县东南五十里。梁普通六年(公元526年)于此置遂宁郡,又于郡理置始宁县,因山为名”。隋开皇三年废郡。北宋乾德四年废县,省入化成县(今巴中县)。水宁寺石窟就坐落在古遂宁郡、始宁县故地水宁河两岸的始宁山、龙骨山麓。
水宁寺石窟,现存造像27龛,近300躯,全系佛教造像艺术。主要内容有“释迦说法像”、“药师三尊变”、“释迦多宝并坐说法像”、“五佛”、“释迦真如舍利塔”、“观音菩萨”等。这些造像多为盛唐作品,少数为晚唐雕刻。它虽出自佛经,是宣扬佛教思想的,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封建主义文化。但,它又是石窟艺术古代匠师们在雕造和彩绘中发挥了卓越的才能,创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达到了引人入胜的境界,堪称我国唐代石窟艺术中高水平的作品之一。尤其是菩萨、伎乐天神的雕造和彩绘,“女性化”十分明显,肌体细腻丰满,体态婀娜多姿,容颜俊丽动人,衣饰富利堂皇。真谓之曰“菩萨似宫娃”。这不仅使“神”具有美的形象,而且有一定的世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气息。第1号龛是“药师三尊变”。主尊药师如来,左胁侍为日光菩萨,右胁侍是月光菩萨。龛楣两角各刻一飞天背向起飞。这些彩雕,均为世俗人物中典型的“美人”形象。第2号窟中的二供养人,男者秀丽,女似宫娃,纯是汉民族中的美男子和窈窕少女形象。总之,在造像中的人物形像,各具有不同性格和神情。大体上,佛和菩萨像是温静慈和,天王、力士是威武勇猛,弟子和供养是人恭敬虔城,飞天是欢乐活泼。第2是“释迦牟尼说法”窟。主尊释迦佛,身披圆领袈裟,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左手扬掌作“施无畏印”说法状,情态温和。迦叶立于佛左,双眼深陷园睁前视而炯炯有神,刻划出了一个年高望重的弟子形象。阿难于佛右,面相清秀、神姿虔诚。第8号窟,二胁侍菩萨,左文殊,右普贤,均体态丰肥娇柔,面部表情温善娴静。二天王,左者,齿咧眼鼓,神态凶恶。右侧飞天,身长才33厘米,而飘带长达95厘米,几乎为身长的三倍,飞动之形十分可爱。
水宁寺石窟艺术,小巧玲珑,雕刻精细,造像多变,设计新颖,体态婀娜,多彩多姿。它同我国的莫高窟、龙门石窟等一样,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聪明才智。
南龛摩崖造像
巴中南龛古窟位于巴城南一公里的南龛坡山,南龛古窟岩石壁立,高十余丈,长数百尺,方正如削,列层分龛,镶佛累累,南龛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巴中曾荣获石窟之乡美名,它有东龛、南龛、北龛、西龛,尤以南龛最胜,规模宏大,雕嵌玲珑,栉比相连,巴中南龛古窟是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是古代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是巴州古文化的历史见证。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始创于南北朝,随庙不断增镌,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现有造像一百三十七龛,二千余尊,有经幢十四座,造像碑十则,新建碑四则,严武(唐巴州牧)“奏表”碑一幅,题记五十条,诗文五十二首,造像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南龛造像以佛教为主的宗教艺术,造像主要有“法身佛”、“三世佛”、“释迦佛”、“延古佛”、“鬼子母佛”、“七佛”、“千佛子”、“阿弥陀佛”、“双首佛”、“延生佛”、“双背佛”、“观音菩萨”、“地音菩萨”、“如意轮观音”、“毗沙门天王”、“八部护法神”等。造像大部分是盛唐前后的作品,少数是南北朝、宋代及近代作品。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的特点是身躯健美,面容丰满,衣饰富丽,如107龛的卢舍那佛像,身高4.45米,铁红加跃坐,头戴华玉的花冠,身着袒右肩袈裟,面容饱满,唇润卧丰,身躯健美,表情庄严肃穆,充分表现出令人皈依的艺术魅力;第116号龛在高2.7米、宽4.2米的龛窟内雕刻了93尊佛像,龛中的天王像,脚穿草鞋,别具一格,很富有当时川北坟特色;第53号龛和76号龛的一佛二弟和八部护法神龛,布局严谨,雕刻精巧微妙。
巴中南龛古窟造像在人物特点上是相当分明的。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雄健有力;飞天像,形象优美,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威较强。这些造像多采用高浮雕的刻法,衣纹和缨络用流畅和明快的阴刻线条,刀法纯熟,洗练。不但表述了不同内容的佛传式“经变”故事,而且还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美学标准,社会生活面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充分体现了古代匠师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研究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
巴中南龛坡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建有记载6550余名红四方面军将士简历、照片及5000余件手迹的川陕苏区将帅碑林;山腰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由邓小平亲笔题写馆名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馆藏文物2万余件和1800多万字的史料,再现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恩阳古镇
恩阳镇古巴人聚居区,位于巴中市区西南17公里处,面积8平方公里,人口3.3万。历经近1500年的悠久历史,不仅有灿烂的文化,还有古朴深厚的民居文化、巴人遗风;而且还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红军留下的大量文物遗址,装点并提升了恩阳。厚重的红军文化是恩阳镇一大亮点,现镇内有保存完好的红军旧址八处,遗址五处,石刻标语数十条,均属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恩阳镇被命名为省历史文化名镇,2002年入选四川省十大古镇。目前正在申报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据《巴中县志》载,恩阳镇在南北朝时代的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始置义阳郡,同置义阳县,郡县同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改义阳县为恩阳县,隶属清化郡 (今巴州)。1933年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这里先后设仪阆县,恩阳特别市,恩阳县,1980年设镇至今。
历史上的恩阳,是川东北重要的水码头,水运相当发达,上通南江,下至重庆,常有几百只商船在恩阳河岸停靠,可见当时的市场繁茂景象。 据史载,明清时期,恩阳镇内常住人口一万人,并常有3000多商人往来于此,大小商号150多家,盐店19家,饮食店60多家,客栈、茶坊、酒家50多家,商号小贩不下200家,所以这里又是川东北大巴山深处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
恩阳镇仍保持着传统的街市格局,记载着历史的82株古榕树点缀于古街巷间,错落有致、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与自然起伏的地貌,体现出古镇与自然完美的结合。高高低低的石阶,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路面,延伸出墙面的骑门柜台,低矮的房檐和长长的绣楼,有效地保护了古街道封闭的街式生活,限制了机动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侵蚀,也较完整地保留了恩阳河河埠,洗衣台、钓鱼石、拴马石、通往河边和后山的绿树掩映中的青石小道。
恩阳老场沿街而建的街市民居建筑,多为二进式或三进式小四合院木结构穿斗、木柱檩梁、双檩双挂、青瓦屋面多为二层,墙身多用竹篾土夹墙,门面多为可拆卸的木板门,并向外伸出木质骑门柜台,便于经商售货,建筑口面较窄、进深大、内开天井,大户人家则有一进两个小四合院、前院天井、鱼缸,后院花园、假山,书香门第则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恩阳老街民居建筑的窗棂皆为方窗,现存窗雕多数分格类,如意格,什锦嵌花,鸟兽花卉、形神各异、多为蝙蝠,寓意对生意兴隆和生活幸福的追求,还有一种就是对盐的珍爱,因为蝙蝠吃盐,又名“盐老鼠”。多家窗雕,不难看出是经能工巧匠精心设计,分件雕琢成型后,镶嵌于固定位置,入槽合缝,构成精美浮雕,造型美观,井然有序,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之精品。
从恩阳镇的历史沿革、地域环境、独特的山、水、街市相融一体的风貌和保存完好的高低错落、层叠弯曲的街市空间以及沿街而建的木柱檩梁、青瓦板壁、穿挑出檐的古朴统一的川东北巴人民居建筑特色,青石板街面,高低不等的石梯,大小街巷,辅以东南西北的祠庙洞阁,以及与人气生气相映成趣的绕城河流,足以说明恩阳这座大巴山深处的巴人古镇历史遗存丰富、乡态环境独特,反映了川东北地区城镇发展的脉络和古巴人传统遗风,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有很高的科研和建筑艺术价值。
历史名人
张思训
张思训,四川巴中市巴州区人,北宋时期的著名天文学家,曾是司天监学生。公元979年对浑天仪进行了重大的革新,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自动天象仪——太平浑仪,又称水运浑象。此仪用水银作动力,是世界上使用水银于机械仪表的始祖。自落下闳创造浑天仪之后,最初用人力推动其运转,后来改用水力。但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运转以水,至冬中凝冻迟涩,遂为疏略,寒暑无准”。这样对于报时、定节气、造历 的准确性关系极大,进而影响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面对浑天仪动力出现的新课题,张思训进行了许多试验和探索,最终找到用水银代替水作动力。因为水银的内聚力很强,特别是具有在空中保持稳定的性能,可保证浑天仪正常的运转。在浑天仪上安装计时器,是我国唐代天文学家一行、梁令瓒的发明。他们在水运浑天仪上安装擒纵器,指挥两个木人按时击鼓、敲钟,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张思训对这个机械计时钟也进行了较大改革。
由擒纵器指挥的自动报时和击钟鼓的木人成倍增加,并把报时和击钟鼓分离为两个系统,即“七值神左摇铃,右扣钟,中击鼓,以定刻数。每一昼夜,周而复始。又为十二神各值一时。至其时,则自执辰牌,循环而出,随刻数以定昼夜短长”。《宋史·天文志》称:“其制与旧仪不同,最为巧捷”。袁纲《枫窗小牍》赞:“新制成于自然,尤为精妙”。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巴州区位列第122名。
2021年1月21日,巴州区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巴州区被认定为第三批四川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19年3月15日,巴州区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巴州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川陕片区)。
属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
沙面旅游区
广州文化公园
荔枝湾
荔枝湾
广州文化公园
荔湾区总面积62.40平方千米。总人口70.54万人(2005年)。
区人民政府驻中山七路,邮编:510145。代码:440103。区号:020。拼音:Liwan Qu。英文:Liwan District。
基本概况
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明朝时,这里已是中国对外通商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口岸;清朝时曾有一百多年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窗口,著名的外贸商埠---十三行的所在地。荔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地域文化,集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于一身,既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产物,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荔湾区位于广州繁华市区西部,地处珠江东、北岸,交通枢纽纵横交错;北接火车站、白云机场;南有人民桥、珠江隧道贯通珠江两岸;西边有珠江大桥飞架东西,连同南海、佛山;西南有京广铁路广州货运南站及广州港新风作业码头;更有107国道,广佛高速连接广深高速公路,直通香港;广州地铁Ⅰ号线及内环高架路纵贯全区,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使荔湾区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为商家必争之地。
荔湾区自古以来即是广州市最有名的商业繁华区之一。如今的荔湾更拥有“一街、二路”---上下九商业步行街,康王路和中山七、八路三个重要的商业地带。
荔湾区是广州市的一个重要行政区,位于美丽的珠江河畔。辖区面积62.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万。
悠久的历史渊源,灿烂的岭南文化,醇厚的人文风情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赋予了荔湾令人神往的独特神韵。
处于新世纪的荔湾,也将因此独特神韵而得势。新一届荔湾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提出了“商贸升级、旅游带动,科教兴区,环境优化”的发展战略,并制订出建设商贸文化旅游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将荔湾建成宜商、宜居、宜游的岭南天堂。
区域环境
----交通条件:
荔湾区水陆路交通便利,北接广州火车站、白云机场;南连洲头嘴码头和横贯珠江两岸的交通捷径珠江隧道;西连广佛、广清、广花等公路交通出口;区辖内有南北铁路运输总站——广州南站,有可通世界各地口岸的新风港;在建中的广州市地下铁路分别从东西、南北走向横跨全区
投资环境----服务设施:
荔湾区是广州市商业、饮食服务业、娱乐业、金融业最为集中的繁华市区之一,区内服务设施齐全,服务网络完善,如历史悠久、商店林立的上下九路、第十甫路及著名的白天鹅宾馆、广州酒家、南方大厦、清平农贸市场、华林玉器墟等均就坐落其中。
旅游景点
区内有具有岭南特色的骑楼街、广州市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上下九商业步行街;有岭南建筑之精华,集木雕、石雕、砖雕、灰塑、陶塑、铜铁铸等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陈氏书院;有充满欧洲风情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沙面建筑群,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还有亚洲最大的、被誉为“中国阿姆斯特丹”的广州花卉博览园、独具风情的白鹅潭风情酒吧街等等。
荔湾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地域文化,集古代近代和现代文明于一身,既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产物,也是岭南文化的典型代表。
近年来,荔湾区大力整治珠江沿岸白鹅潭风情酒吧街周边,还计划引资建设“珠江魅力项目”,其中高达150米的摩天观光轮“巨眼”将成为妩媚的珠江夜色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其高度超过“伦敦眼”,成为世界第一摩天轮。
悠久的历史渊源,灿烂的岭南文化,醇厚的人文风情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赋予了荔湾令人神往的独特神韵。传统与时尚、中西方文化、岭南乡土气息与国际大都市气度将在广州最古老区域交相辉映。
行政区划
荔湾区辖22个街道:沙面街道、岭南街道、华林街道、多宝街道、昌华街道、逢源街道、龙津街道、金花街道、彩虹街道、南源街道、西村街道、站前街道、桥中街道、白鹤洞街道、冲口街道、花地街道、石围塘街道、茶_街道、东_街道、海龙街道、东沙街道、中南街道。
历史沿革
荔湾,旧称“西关”,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撤销广州市芳村区,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荔湾区人民政府驻中山七路。对新组建的越秀区和荔湾区的部分边界线进行了调整。调整前,荔湾区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52万(2003年)。
2000年,荔湾区辖12个街道。总人口474830人,各街道人口: 金花街道 49803 岭南街道 34699 南源街道 55749 彩虹街道 44911 多宝街道 37035 龙津街道 39517 西村街道 39129 站前街道 33771 沙面街道 4456 逢源街道 54029 昌华街道 33327 华林街道 48404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荔湾区辖13个街道(沙面 华林 多宝 昌华 逢源 龙津 金花 彩虹 南源 西村 站前 岭南桥中)。
2004年,荔湾区辖13个街道:
沙面街道:辖 翠洲、鹅潭2个社区。
岭南街道:辖 扬仁东、扬仁西、故衣街、十三行、冼基、沙基、清华、清平、和平、联庆10个社区。
华林街道:辖 光复、德星、荔广、寺前、鸿昌、彩园、兴贤、曾巷、连登、下九、怀远、福安、河傍、湛露14个社区。
多宝街道:辖 恒宝、莲塘、泰华、吉祥坊、丛桂、黄沙、宝源、新风、至宝、恩宁、谊园、天佑12个社区。
昌华街道:辖 荔湖、如意坊、逢庆、昌华苑、涌边、西关大屋、泮塘7个社区。
逢源街道:辖 惠城、泰兴、源胜、华贵、何家祠、耀华、厚福、马基涌、隆城、富力东、富力西、公寿里、梁家祠、逢源北14个社区。
龙津街道:辖 人民中、六甫、三元坊、龙津东、长寿、华福、洞神坊、洪寿、锦龙、都堂、龙翔11个社区。
金花街道:辖 三甫、桃源、锦绣、和安、蟠虬、吉祥、隆庆、龙源、世纪、陈家祠、小梅、林苑12个社区。
彩虹街道:辖 荔溪、幸福、环彩、冼家庄、荔景、中兴、西园、周门、党恩、宝石、园中园11个社区。
南源街道:辖 西场、和平南、南岸、风雨亭、源溪、环翠园、和平新村、电业、青年、西焦、澳口、塘前新、荔港南湾13个社区。
西村街道:辖 西湾、大岗元、长乐、西湾东、广雅、环市西苑、增_、协和8个社区。
站前街道:辖 站西、克山、西站、陈岗、流花、侨苑6个社区。
桥中街道:辖 东海、坦尾、河沙、恒海、颐和、长安6个社区。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荔湾区辖22个街道(沙面、华林、多宝、昌华、逢源、龙津、金花、彩虹、南源、西村、站前、岭南、桥中、冲口、花地、茶_、白鹤洞、石围塘、东_、东沙、海龙、中南)。
街道简介
(2004年之前的资料)
华林街道位于荔湾区的西南部,东起人民路,西至宝华路,南到和平路,北连长寿路。面积0.72平方千米,居民2万多户,人口近6万,辖14个社区。办事处驻十八甫北曹基直街81号。
逢源街道位于广州市荔湾老城区的中部,东起康王路,西至龙津西路,南接长寿西路,北达中山八路。面积0.78平方千米,人口近7万。办事处驻华贵路华贵横街25号。
龙津街道办事处驻光复中路299-301号。
彩虹街道位于荔湾区中部。面积1.0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5万人。办事处驻中山八路周门街80号。
多宝街道办事处驻恩宁路多宝坊23号。
岭南街道办事处驻十八甫南路冼基东24号。
西村街道位于荔湾的西北部,东与流花商业区相连,南联西关腹地,西倚珠江与南海市相望,北邻白云区石井镇。面积3.27平方千米,占荔湾总面积的27.71%;人口8.4万人。办事处驻协和路1号。
南源街道位于荔湾区的西北部。面积1.85平方千米,人口5.4万人。办事处驻南岸路马塘坊23号。
金花街道位于荔湾区中部,东、北邻接越秀区,西与彩虹街相接,南与龙津街、逢源街相接。面积1.168平方千米,人口6万多人。辖12个社区。办事处驻西华路金花直街蟠虬街100号。
昌华街道位于荔湾区的西部。东起龙津西路、恩宁路,西临珠江边,南接蓬莱路,北达中山八路。办事处驻龙津西逢源南63号。
沙面街道办事处驻沙面大街8号。
原:芳村区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5]35号):撤销广州市芳村区,将原芳村区的行政区域划归荔湾区管辖。
芳村区位于广州市西南端。北、东面临珠江(南航道),与白云区石井镇、荔湾区、海珠区隔江相望;南靠珠江(佛山水道),与番禺区大石镇、南海市平洲镇相邻;西与南海区盐步镇、黄岐镇接壤。总面积46.2平方千米。总人口19万人(2003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510360。代码:440107。区号:020。拼音:Fangcun Qu。
2000年,芳村区辖5个街道、1个镇。总人口323758人,各街道、镇人口: 花地街道 39343 白鹤洞街道 41425 冲口街道 42512 石围塘街道 63105 茶窖街道 37034 东教镇 100339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12月29日起,撤销东_镇,设置东_、海龙、中南、东沙4个街道。年底,芳村区辖9个街道(白鹤洞、冲口、茶_、花地、石围塘、东_、海龙、中南、东沙),90个居委会、1个家属委员会(广船西部宿舍管理区)、17个村委会:
石围塘街道:设15个居委会(山村、杉栏、山溪、火车站、南塘、秀水、塞坝口、万盛、桥东、_口、芳雅园、芳信、怡福、如意、芳华苑)和2个村委会(山村、五眼桥)。
花地街道:设15个居委会(明心、陆居路、上市、镇东、新龙沙、外约、中市、民治、全福里、大策、小策、二沙地、怡芳苑、百合园、花海)和1个村委会(花地)。百合园、花海2个居委会是2001年4月5日成立。
茶_街道:设16个居委会(茶_、悦成路、茶_新村、红棉苑、芬芳、合兴苑、穗芳、秋兰、金兰、花苑新村、鸿图苑、大田、春兰、汾水、永安、葵蓬)和2个村委会(茶_、葵蓬)。汾水、永安2个居委会是2001年2月9日成立。
冲口街道:设12个居委会(鹤松、沙涌、墩头、招村、杏花、兄弟园、下市、接龙里、坑口、江兴、华丽园、西坑)和1个村委会(坑口)。
白鹤洞街道:设16个居委会(鹤建里、山顶、鹤洞、东_、金光、金达、金通、金辉、福盛、观鹤一、观鹤二、观鹤三、鹤翔一、鹤翔二、鹤平一、鹤平二)、1个家属委员会(广船西部宿舍管理区)和1个村委会(鹤洞)。观鹤一、观鹤二、观鹤三、鹤翔一、鹤翔二、鹤平一、鹤平二7个居委会是2001年3月30日成立。
东_街道:设10个居委会(东_、西_、康乃馨、松竹坊、东鹏、白鹤沙、花园第一、花园第二、花园第三、花园第四)和2(?3?)个村委会(东_、西_、大花园)。康乃馨、东鹏、花园第一、花园第二、花园第三、花园第四6个居委会是2001年6月11日成立。
海龙街道:设2个居委会(海龙、大和)和3个村委会(增_、海北、龙溪村)。
中南街道:设1个居委会(海南)和2个村委会(海南、海中)。
东沙街道:设3个居委会(环翠、紫翠、紫荆)和3个村委会(东_、沙洛、南_)。
2002年,芳村区辖9个街道(冲口 花地 茶_白鹤洞石围塘东_东沙海龙中南)
2004年,芳村区辖9个街道。
白鹤洞街道:辖 鹤洞、鹤建里、观鹤一、观鹤二、山顶、金光、金达、鹤平、鹤翔9个社区;广船家委会。
冲口街道:辖 鹤松、沙涌、华丽苑、杏花、联合围、兄弟园、聚龙、罗涌、坑口、汇兴10个社区。
花地街道:辖 明心路、陆居路、民治、新隆沙、怡芳苑、小策、大策、中市8个社区。
石围塘街道:辖 山村、山溪、杉栏、如意、南塘、秀水、塞坝口、万盛、桥东、_口、芳雅苑、逸彩、岭南13个社区。
茶_街道:辖 茶_新村、合兴苑、汾水、花苑、永安、芬芳、金兰、葵蓬、红棉、茶_、乐怡居11个社区。
东_街道:辖 芳村花园、芳园、康乃馨、东鹏、东_、西_6个社区。
海龙街道:辖 增_、海北、龙溪3个社区。
东沙街道:辖 金宇、东_、南_、沙洛4个社区。
中南街道:辖 海中、海南2个社区。
领导班子
周亚伟
荔湾区区长 主持区政府全面工作;分管监察、审计、城市更新改造工作办公室工作。
王慎初
荔湾区常务副区长 协助区长日常工作;分管区政府办公室、政务管理办公室、体制改革、武装、民兵、人民防空、环境保护、市容环卫、城市管理、城管综合执法、爱卫、法制、出租屋管理、保密工作;联系人大工作。
郭兴荣
荔湾区副区长 分管民政、老龄、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外事、司法、公安、交通防火安全、气象、农业和农村、街道、经济联社工作;联系政协、法院、检察院、统战、侨联、残联工作。
陈玉亮
荔湾区副区长 分管国土和房管、建设和市政、城市规划、水利、三防、园林绿化工作;联系共青团工作。
蓝小环
荔湾区副区长 分管工业、商业、外经贸、交通、酒类专卖、个体私营经济、经济协作、供销社、步行街管理、科技、知识产权、信息化、安全生产工作;联系工商、质监、烟草专卖、工会、工商联、科协、贸促会、供电、供水、邮政、电信工作。
江东
荔湾区副区长(民进) 分管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旅游、体育工作;联系文联工作。
刘瑜梅(女)
荔湾区副区长 分管发展和改革、物价、人事、编制、财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统计、档案工作;协助区长分管监察、审计工作;协助常务副区长分管体制改革工作;联系税务、金融工作。
邹 璇(女)
荔湾区副区长 分管劳动和社会保障、公费医疗、医疗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地方志工作;联系妇联、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
熊宏辉
区政府党组成员 负责信访、应急管理工作;协助副区长郭兴荣负责公安、交通防火安全、街道、经济联社工作[1]。
2021年3月,荔湾区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50名。
2021年3月,荔湾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网络购买力百强榜第54名。
2021年2月,荔湾区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8名。
2020年9月,荔湾区上榜2020年中国百强区,名列第97。
2020年9月,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百强出炉,荔湾区位列第98名。
2018年9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8年中国百强区排名,荔湾区名列第41位。
2015年3月,荔湾区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