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Beijing Youth Politics College)位于中国北京,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入选北京市首批高等职业教育试点院校、北京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2]?
1956年,学院前身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团校创建。1985年,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正式建立。邓小平同志亲自为学院题写院名。
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有两个校区,两个校区占地140多亩,分别位于望京地区(65亩)和朝阳区金盏地区(75亩)。?[3]?截止2023年3月学校有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400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近700人。
4位院校代号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简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在中央团校基础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团中央直属的高等院校。中央团校创建于1948年9月,是中国共青团组织的最高学府,院校两块牌子,一套机构,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成立以来,继承和发扬中央团校的优良传统与作风,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进行正规化建设。1986年开始招收经全国统考的高中生,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科生。1990年获得了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并开始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1993年后,根据共青团工作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本科专业逐步扩充到14个,并从2000年起开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已成为一所具备多形式、多专业、多规格办学能力,具有一定特色的正规高等院校,1997年一次性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获得国家学位委员会颁发的硕士学位授予资格。先后获得“中直机关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十连冠”称号,2002年、2005年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5年获得“中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学院现设青少年工作系、社会工作与管理系、法律系、经济系、新闻与传播系、公共管理系、中文系、外语系,还设有社会科学部、文化基础部、计算机教学与应用中心、体育教学中心、继续教育学院等教育机构;设有青年发展研究院、青年心理研究所、青年政策研究所、青少年法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有学术联系。
学院本科教育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社会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汉语言文学、英语等14个专业,开办研究生专业8个,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等具有鲜明特色,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000余人。
学院教师数量稳步增加,学历结构显著改善。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6%,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7%。2000年以来,学院不断加大科研力度,引进和投入科研经费626.73万元,争取纵向科研项目9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全院教师在全国中心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507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53部,学术译著14部,教材18部。
建院以来,学院积极筹措办学资金,加大基本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建成了风雨操场、教学辅助楼、图书馆阅览楼、塑胶运动场、学子2号楼、教务办公楼等,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加强了图书资料建设、固定资产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使学院的基础建设基本满足现代化办学的需要。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简介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前身是北京市团校,创建于1956年。1985年5月10日,市政府第22次市长办公会讨论决定,在市团校基础上筹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1986年3月5日,国家教委(今教育部)批准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于1986年9月正式招生。同年7月9日,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笔为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题写了院名。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北京市惟一的一所以培养青年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为主的市属普通高等文科院校,隶属于北京市教委和团市委,办学层次为高职高专。
学院的校训为“勤学善思、立德践行”。
学院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学院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近4000人,留学生、夜大学生、高职自考生、函授生近5000余人。学院现有教职工313人,其中专任教师188人,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60.1%,正高级职称占4.80%;副高级职称占17.02%;讲师等中级职称占48.4%。
经过建院以来的建设和发展,学院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专业与学科建设、科研工作等方面均取得长足的发展。学院现设有青少年教育与管理系、社会工作系、管理系、文秘系、艺术设计系、法律系、社会科学理论教研部、英语系、计算机系、体育教研室、成教处、对外汉语教学部等教学单位,设有北京青年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同时设有14个党政后勤管理单位,1个临时机构--廊坊校区,1个中外合作办学的二级教育机构--泰尔弗商务分院。学院设有青少年工作与管理(青年方向)、青少年工作与管理(少儿方向)、教育信息技术、社会工作、电子政务、工商企业管理、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秘书(涉外秘书)、秘书(经理助理)、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编辑)、美术(油画)、电脑艺术设计、法律事务、旅游英语、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中加合作)、国际商务(中加合作)、工商企业管理(中加合作)等19个专业(方向)。
建院以来,特别是迁址后,学院逐年加大科研工作的力度,以科研促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1992年7月和1994年11月,学院先后与团市委、北京市社会科学院联合成立北京青少年研究所和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文社科研究阵地。"八·五"以来,学院科研工作成绩显著,学院申报并获准立项的国家级、北京市级和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课题计7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项、北京市规划项目12项、北京市教育科学4项、北京市教委项目等57项。取得各项科研成果公开发表著作近60部,公开发表论文约550篇。其中《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教育实验研究》、《中华美德教育与社区道德互动研究》、《邓小平利益观研究》、《二十世纪易学史研究》等国家级研究课题深受学术界重视和好评,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近60部。学院科研工作在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特别是青年思想教育、大学德育、东方伦理等研究方面的实力已引起海内外学者的关注。
建院以来,学院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德国、英国、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机构、学术机构开展合作和交流。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亚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庆祝香港回归"、"庆祝建国40周年"等国家和北京市组织的重大政治活动和庆典活动。
建院后,学院在团市委的领导下,继续承担着北京市团校的职能,开展了多种类型的团干部培训工作。2003年,北京市团校与团市委联合建立了"首都大学生新世纪英才学校"。该校主要承担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成长的育人职能。建校以来,北京市团校累计开办团训班900多期,培训团干部7万多人次,为北京市共青团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位院校代号:
一、10002中国人民大学
二、10003清华大学
三、10004北京交通大学
四、10005北京工业大学
五、100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六、10007北京理工大学
七、10008北京科技大学
八、10009北方工业大学
九、10010北京化工大学
十、10011北京工商大学
十一、10012北京服装学院
十二、10013北京邮电大学
十三、10015北京印刷学院
十四、10016北京建筑大学
十五、10017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十六、10018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十七、10019中国农业大学
十八、10020北京农学院
十九、10022北京林业大学
二十、10024北京协和医学院
二十一、10025首都医科大学
二十二、10026北京中医药大学
二十三、10027北京师范大学
二十四、10028首都师范大学
二十五、10029首都体育学院
二十六、10030北京外国语大学
二十七、10031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二十八、10032北京语言大学
二十九、10033中国传媒大学
三十、10034中央财经大学
三十一、1003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三十二、10037北京物资学院
三十三、10038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三十四、10040外交学院
三十五、1004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三十六、10042国际关系学院
三十七、10043北京体育大学
三十八、10045中央音乐学院
三十九、10046中国音乐学院
四十、10047中央美术学院
四十一、10048中央戏剧学院
四十二、10049中国戏曲学院
四十三、10050北京**学院
四十四、10051北京舞蹈学院
四十五、10052中央民族大学
四十六、10053中国政法大学
四十七、10054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四十八、1123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四十九、1141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五十、1141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五十一、11415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五十二、11417北京联合大学
五十三、11418北京城市学院
五十四、11625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五十五、11626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五十六、11831首钢工学院
五十七、11921北京工商大学
五十八、11954中华女子学院
五十九、12453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六十、14596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