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小编帮您解答,更多疑问可在线答疑。
1、如果你上了医疗保险,就可以办理社保卡了
2、天津本市户口,到户口所在的乡镇街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带身份证,5元钱,45天后取卡。
3、武清区的乡镇街的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有以下:
序号
区县
中心名称
地址
电话
负责人
邮编
1
武清区
下伍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下伍旗镇政府西侧
22289873
王玉颖
301705
2
武清区
河北屯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河北屯镇经委办公楼
22275292
姜玉和
301703
3
武清区
大良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大良镇机械厂院内
29561632
牛宝杰
301703
4
武清区
崔黄口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崔黄口镇市场东侧
29577272
陈爱民
301702
5
武清区
大碱厂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碱东路与杨崔路北交口处
82219027
周士祥
301700
6
武清区
大黄堡乡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津围公路西侧大黄堡乡经委办公楼
82241012
李秋
301702
7
武清区
曹子里乡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曹子里乡政府对过经委办公楼
29559127
侯百艳
301700
8
武清区
上马台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上马台镇经济小区办公楼
82289317
刘文全
301700
9
武清区
梅厂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梅厂镇经济小区办公楼
29538128
石中印
301700
10
武清区
徐官屯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徐官屯工贸大街
29447112
贾伯康
301700
11
武清区
杨村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泉兴路北侧
29362880
陶润
301700
12
武清区
东蒲洼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亨通花园小区物业楼
59618363
李志刚
301700
13
武清区
黄庄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黄庄街工业区院内
22141158
候雪梅
301700
14
武清区
下朱庄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下朱庄街静湖小区物业楼内
29310970
张建华
301700
15
武清区
高村乡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高村乡政府大街北
22225758
王文侠
301714
16
武清区
河西务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京津公路东河西务广场内东侧
29437337
王小东
301714
17
武清区
大孟庄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京津公路东大孟庄镇政府斜对过
22261235
闫秀岭
301711
18
武清区
白古屯乡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白古屯政府对过成教办公楼
22185383
杨建军
301712
19
武清区
大王古庄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大王古庄镇经济区办公楼
22192002
高建坤
301712
20
武清区
城关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城关镇政府路大街北经委楼
29161060
孙德华
301700
21
武清区
泗村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泗村店镇政府东经委院内
29425630
刘普泽
301700
22
武清区
东马圈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东马圈镇政府西集贸市场西侧
29472471
苏洪香
301717
23
武清区
南蔡村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京津公路西南蔡村政府对过
82170781
杜惠如
301709
24
武清区
豆张庄乡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豆张庄乡政府东北侧
22160879
王文起
301700
25
武清区
黄花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黄花店镇政府北侧经委院内
29481333
任玉栋
301700
26
武清区
石各庄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石各庄镇经济小区办公楼
22156188
庞连树
301701
27
武清区
陈咀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陈咀镇政府北原农业局办公楼
22146416
闫万里
301700
28
武清区
汊沽港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汊沽港镇政府办公楼
29491262
宋秋贵
301721
29
武清区
王庆坨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
王庆坨镇政府办公楼
29518503
王金华
301713
你自己看看你在哪个镇。
3、最好尽快办理,别耽误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邮编是多少
北薛村位于万荣县高村乡南部,东临209国道,北靠李后旅游路,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全村共有420户,1600口人,5000余亩耕地。2008年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后,大干为民工程,大办为民实事,新建村委会办公大楼、文体广场和进村门楼两个,硬化全村支巷道,修建进村油路1000多米,推进了新农村建设进程。
苹果是北薛村的主导产业,果树面积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50%,近年来,支村委一班人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创建优质苹果示范园,使全村的果树管理技术和优质苹果生产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收入由原来的每亩3000多元增加到现在的每亩7000多元。
2010年,北薛村依托旅游路发展苹果观光园50亩,苹果成熟后,游客可以到果园自由采摘,既方便了游人,又增加了果农收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在发展果业的同时,北薛村又把目光转向蔬菜大棚基地的建设与发展,于2010年初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大棚基地占地120亩,共40个棚,目前,蔬菜苗正在生长期。每个大棚给群众带来2万元的收入,为扩大规模,2011年新增22个日光温室大棚。
北薛村与乌停村、聚村村、王亚村、高村村、薛店村、闫景村、潘朝村、杨庄村、小桃村、南里村、卓立村、郭村村、薛村村、张薛村相邻。
2020年8月26日,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北薛村为2020—2022周期山西省卫生村。
北薛村附近有孤峰山风景区、阎景李家大院、万荣东岳庙、万荣县博物馆、万荣后土庙等旅游景点,有万荣苹果、万泉大葱、万荣三白瓜、万荣大黄牛、临猗梨枣等特产。
邮编:71000
易县,古称易州,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因境内有易水而得名.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3万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境内山川秀丽,特产富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待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现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多种,尤其“七石一沙”储量最为可观(即金矿石、花岗石、石灰石、白云石、 大理石、蛭石、麦饭石和建筑沙),适宜于矿业和建材业的发展。全县有大、 中、小型水库27座,拒马河、南易水、北易水、中易水、 漕河5条河流横贯全县,丰富的水利、水能资源带来灌溉、水电和水产养殖之利。18. 67万公顷广阔的山场,为林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 清西陵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
交通运输
易县虽属山区,但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铁路、公路齐备,京源铁路从北部穿过,高易铁路与京广铁路相连。公路四通八达,京广西线、津同、易保、易定、泥岭、良川等主要干线交汇于县城,乡村公路纵横交错。能源供应充裕,通过对小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既与国家大电网相连、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供电网络。该县是全国电气化县之一。通信设施完备,万门程控电话已与全国连网,近年内交换能力将达到3万门以上。易县初步形成了种植业、林果业、畜禽水产养殖业、矿产建材业、机械制造、副食加工、能源工业、工艺美术、建筑业、旅游十大骨干行业。为促进经济发展,该县依据“稳一进二兴三”的战略方针, 科学地制定了《易县国民经济“九五”规划》,规划设计了120万千瓦发电厂、60万吨水泥厂,北方石材基地等几十项重点建设项目。该县成立了项目办、外资办、 招商局及“三区一带”开发管委会等部门及服务机构,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横向联合的若干规定》、 《关于引进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的若干规定》、《关于外商来易投资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
行政区域
易县辖8个镇、18个乡、1个民族乡:易州镇、梁格庄镇、西陵镇、裴山镇、塘湖镇、狼牙山镇、良岗镇、紫荆关镇、桥头乡、白马乡、流井乡、高村乡、高陌乡、大龙华乡、安格庄乡、凌云册回族满族乡、西山北乡、尉都乡、独乐乡、七峪乡、富岗乡、坡仓乡、牛岗乡、桥家河乡、甘河净乡、蔡家峪乡、南城司乡。
地理环境
易县位于保定市西北部,太行山北端东麓。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1'—115°37',北纬39°02'—39°35'。东西跨67.7公里,南北越61.7公里,总面积2534平方公里。以县城为中心,东北距北京110公里,西南距省会石家庄169.2公里,南距保定市区60公里。东与定兴相邻,西与涞源接壤,北与涞水毗邻,南与徐水、满城、顺平县相接,过境的京原铁路和112国道、京赞线、易定线、易保线组成境内主体交通网。县境地处太行山区向华北平原过渡倾斜地带,十分之七为山地,与定兴县相邻的高陌乡是全县唯一平原乡,平均海拔324米,地势由西向东下降明显,流水落差大,易患水灾;山体多为侵蚀、剥蚀、岩溶地貌。主要山峰有摩天岭、平顶山、五峰寨、云蒙山、狼牙山等。最高山峰摩天岭位于蔡家峪乡与涞水县交界处,海拔1813.3米。境内主要河流有北、中、南三条易水河和漕河、拒马河,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河流总流程216公里,年径流量9.31亿立方米,正常泄洪能力1580立方米/秒,主要水库7个。属温带季风气候区,春秋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少雪,四季分明。
历史沿革
战国时就成为燕国的下都。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易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7年)置易县,上属易州。五代时期属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至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属辽。
宋代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改属武遂郡,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复归辽,改属高阳军。金天会(公元1133年)十一年归属金。元代太祖八年(公元1213年)属顺天府。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县升州,领涞水、广昌(今涞源)两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降州为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设易满徐县、定易涞县、易县、龙华县。1946年恢复易县。
现全县辖8镇469个行政村(含6个居委会),人口55.74万人,有汉、满、回、蒙等22个民族。清西陵驻地西陵镇为典型的满族聚居区;城内、西水冶、马家庄是典型的回族聚居村点,马家庄村回民占100%。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6.30亿元。
易县旅游资源丰富。神奇的大自然为易县创造了众多的秀丽河山,悠久的历史为易县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于县内星罗棋布。目前,仅国家、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多达57处,其中清西陵、燕下都、紫荆关、老子道德经幢4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主要旅游景点有:清西陵、狼牙山、燕下都、荆轲塔、南湖、紫荆关、道德经幢、龙湖、洪崖山、云蒙山、满族风情村、战国文化城等。
除上述景观外,还有双塔庵的双塔、造型新颖的千佛宝塔、为燕太子丹而建的太子塔、云蒙叠翠的云蒙山、孔山望月等等。
风景名胜
荆轲塔
荆轲塔又称圣塔院塔,位于易县易州镇荆轲山村西的荆轲山上,是一处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塔始建于辽乾统三年,即公元1103年,明万历年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均进行过修葺,现塔旁还存有记述当时重修状况的石碑,塔东侧原建有圣塔院寺,现仅保留些遗迹,据县志记载,塔西侧土丘为荆轲衣冠冢,荆轲馆也建于此地,这些又给古塔增添了悲壮的故事,美妙的传说。
狼牙山
狼牙山览胜.提起狼牙山,人们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59年前五勇士在此浴血奋战抗击日寇,_身跳崖的英勇悲壮画面。狼牙山不仅是座英雄的山,而且是座雄奇险峻、景色秀丽的名山。是省级爱国广义教育基地和省级森林公园。
狼牙山坐落在易县西部的太行山东麓,距县城45公里处;由五坨三十六峰组成,主峰莲花海拔1105米,西北两面峭壁千仞,令人不寒而栗;东南两面略为低缓,各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主峰,但“阎王鼻子”、“小鬼脸”等险要之处仍需贴壁而过,令人胆战心惊。登高远眺,群峰林立,峥嵘险峻,状似狼牙,涧峡云雾飘渺,神奇莫测。
狼牙山风光绮丽。“郎山竞秀”为古易州十景之一,素有“北方小黄山”之称。漫山遍布苍松翠柏,流泉飞瀑,羊道曲折盘旋,山上有“仙人桥”、“饮虎池”、“拦马墙”、“孙膑洞”和大型天然溶洞群等自然景观。
老子道德经幢
老子道德经幢位于易县城内的龙兴观遗址,1200多看的沦桑。
道德经幢,始建于唐开元26年(公元738年)。其时,唐玄宗李隆基认为老子是他的远祖,故亲自为“老子道德经”作注,并刻石立幢经传后世。易县道德经幢体积高大为八角柱体,汉白玉石质,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幢高4.29米,直经90厘米,每面宽40至42厘米不等。由两块大理石衔接雕成。幢身大安竖书“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各面镌刻老子道德经计八十一章,文为苏灵芝所书,其书法潇洒飘逸中有钢筋之力,端雅俊秀中有铁骨之风,笔法流通。
在国内现存道藏1845卷中尚无皇帝御注本,此幢高大雄伟保存完好在国内第一,因而,此幢和龙兴观中几统刻由省级上升为国家保护单位,易州道德经幢建筑典朴,雕刻精细、游客至此既可观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赏古代书法之珍品,又可窥古代石刻、建筑之奥秘,增长知识,陶冶精操场
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易县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秦汉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宋、金、称金陂关,元代以后称紫荆关,此关与居庸关、倒马关合称为“内三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
紫荆关志原有东、西、南、北四门,南门称为“南天门”,门额题“畿南第一雄关”,现已不存;北门即“河山带励门”保存完好,门额两层。上题“河山带励”下题“紫荆关”,是紫荆关的精华部分;西门,“阳合门”原建有瓮城,现也不存,从关城的整体布局看,是以城内真武山为中心,城墙向四周延伸,形成四个半圆形。大城套着小城,这种独具匠心的建筑布局,进可攻,退可守,具有很高的军事价值。
关外城建有三翼墙,以小盘石的瓦窑关的一段城墙保存最好。“万里蜿蜒壁,千峰拥塞门”的紫荆关,是一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千年古城燕下都
千年古城燕下都.从易县城乘车向东南行驶8公里,一种奇特的景观便会展现在眼前:在广阔的原野上,一座座高大的黄土丘排列有序,巍峨壮观。这里就是闻名遐迩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燕下都址。燕昭王建黄金台招贤纳士和荆轲南渡易水刺秦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漫步在故城的小道上,二千多年前的瓦当碎片俯首皆是。登上故城中心的武阳台举目远眺,四周高大的建筑群遗址和古墓群尽收眼底,燕下都当年宏伟规模和繁华景象可见一斑。
清西陵
位于河北省易县永宁山下,距北京125公里。是清朝四个皇帝陵、三个皇后陵以及一些王公、公主、妃子园寝的陵墓群。西陵的陵园建筑达5万多平方米,共有殿宇千余间,石建筑和石雕百余座,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品种最齐全的清代皇家陵墓群之一,是中国两千年来陵寝建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在清西陵8300公顷的保护范围上,建有4座皇帝陵,3座皇后陵,4座王爷、公主、阿哥园寝,共14座陵寝和两座附属建筑(永寺福、行宫)。埋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位皇帝,9位皇后、57位妃嫔、2位王爷、6位阿哥,共计78人。
陵区内矗立着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石建筑,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四座帝陵、三座后陵均用**琉璃瓦盖顶;妃嫔、公主、王爷园寝则以绿琉璃瓦或灰布瓦盖顶,这些古建筑环抱于苍松翠柏之中,在浩瀚的林海中竞相峥嵘。还有五色祥云萦绕的永宁山,绵绵屏立于陵寝之后。八功遥溯灵源的易水河缓缓流淌于大红门之前,更使得清西陵乾坤聚秀,规模宏大,颇具气势。
其中规模最大的雍正泰陵,居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其余各陵分布在东西两侧。泰陵的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苍松翠柏,从南往北分布着40多项大大小小的建筑。第一座建筑物是进入陵区的一座联拱式五孔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牌坊的建筑庄重、美观,色彩调和。这三座石坊,都是五间、六柱、十一楼形式,用青花石筑成,上刻有山、水、花、草、禽兽等图形,形态生动,被视为西陵建筑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嘉庆的陵称昌陵。昌陵和泰陵并列,其规模与泰陵不相上下。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传位给他时并为他在泰陵南一公里的地方,选好陵址。昌陵的隆恩殿很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花斑石 ,石板上还带有紫色花纹,光滑耀眼,好像是满堂宝石。大柱包金饰云龙,金碧辉煌。工艺精巧的道光陵称慕陵。慕陵的特点是规模小,没有方城、明楼、大碑亭、石象牲等建筑,但其工程重量之坚固,则超过泰、昌二陵。整个围墙,磨砖对缝,干摆灌浆,墙身平齐结实。隆恩殿的建筑工艺精巧,大殿全用金丝楠木,不饰油彩,保持原木本色,打开殿门,楠木香气扑鼻而来。天花板上每一小方格内有龙,而且檩枋、雀替,也雕上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张口鼓腮,喷云吐雾。崇陵是光绪的陵墓,在泰陵东5公里,是我国现存帝陵中最后的一座。整个陵区树木茂盛,景色宜人。皇帝居住过的行宫古建筑可接待游人食宿。
大自然把陵区周围山川河流也都赋予了一种特殊的灵气,清朝末年泰宁镇总兵陈增荣在笔书余暇,雅爱山川秀丽,定出了西陵八景,那就是“荆关紫气”、“拒马奔涛”、“云蒙叠翠”、“奇峰夕照”、“峨嵋晚钟”、“福山捧日”、“华盖烟岚”、“易水寒流”。正是由于这些怡人的自然景色,衬托出了“万年龙虎抱,每夜鬼神朝”的上吉之壤,清朝第三代皇帝雍正才离开父祖,独辟蹊径,在易州境内首辟西陵,以图大清江山万代、岁远天长。
1737年3月2日,乾隆皇帝奉安其父于泰陵地宫。后来,为使东陵和西陵香火永续,乾隆皇帝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以后的皇帝采取“昭穆次序、隔代埋葬”的方式分葬于清东陵和清西陵。因此,他首先在清东陵界内的胜水峪建了自己的裕陵与祖父康熙为伴,其子嘉庆在泰陵旁边建了昌陵与祖父雍正相守。遵照这一昭穆之制,道光的陵寝原建于东陵宝华峪,在历经七年建陵大工完竣并葬入孝穆皇后以后,发现地宫内渗水不断,道光只好又在西陵境内选择了一块高平之地,将宝华峪陵寝建筑拆除,到西陵营建陵墓。在隔咸丰、同治两代皇帝后,光绪也将坟墓建在了西陵。
如果说西陵的舆地山川均为天造地设自然成趣,那么,从建泰陵到崇陵竣工历时185年之后,又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使天人合一”宇宙观在陵寝建筑中得到充分体现。正如孙鼎烈在《永宁山扈从纪程》中所说的那样:“山势自太行来,巍峨耸拔、脉秀力丰,峻岭崇岗,远拱于外,灵岩翠岫,环卫其间,迄下山岗无数,如手之有指,每两岗间平坦开拓处,诸陵在焉,花之瓣.笋之箨,层层包护”,“龙蟠凤翥,源远流长,左右回环,前后拱卫,实如金城玉笋”。
2021年4月,易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1年4月,易县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57名。
2021年1月,易县位列河北省168个县市区面积排行榜第17位。
2020年11月,2020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市名单揭晓,易县榜上有名。
2020年6月,易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察冀片区)。
2019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易县榜上有名。
2018年2月,易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