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相山区邮编是235000。
相山区,隶属安徽省淮北市,区划代码340603000000,代码前6位340603,行政级别市辖区,车牌代码皖F,长途区号0561,邮政编码235000,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54.89万人,人口密度4066人/km2。
淮北市相山区简介
相山区是安徽省淮北市主城区,是淮北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相山区辖渠沟镇和相山东、相山西、东山、三堤口、相南、刘桥、人民路、任圩、南黎、曲阳十个街道办事处,23个行政村、5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总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50万。
相山区平原广袤,低山丘陵点缀其间,水域宽阔。主要的低山丘陵大多分布在市境的东北部和北部边境。
相山区境东、北分别与烈山区、杜集区、宿州市萧县接壤,西、南与河南永城、濉溪县相邻。面积124.9平方公里。相山区是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是国家级园林城市,目前已被列为全国14个文明城市先进单位之列,正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235000。
淮北,简称“淮”,古称“相城”,安徽省地级市。安徽省东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能源城市。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北接萧县,南临亳州,东与宿州毗邻,西连河南商丘。南北长150千米,东西宽50千米,总面积2802平方千米,是安徽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宿州升为防御。开宝元年(968年)为保静军节度,属淮南路。宋天圣十年(1032年)柳孜镇天王院修砖塔1座,高80尺,临涣县令、县尉、主簿,柳孜镇巡检、盐酒税等人主修。时柳孜镇有大小庙宇99座。熙宁五年(1072年),分属淮南东路。元丰五年(1082年)徐州分属京东西路。本地分属淮南东路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京东西路徐州之萧县。
南宋时,长江淮河以北沦为金地,本地分属南京路宿州防御之符离、临涣、蕲县,山东西路徐州武宁军之萧县。宋绍兴十年(1140年)8月宋将杨存中引兵500骑夜袭柳孜镇,遭金兵伏击,大败,退至泗水一带。金人占据宿州。金天兴元年(1232年)元兵3000骑猛攻临涣城,县令张若愚率全城民众死守。后因城内粮尽和外无援兵城破,张若愚自杀。临涣城被元兵洗劫一空。
元初,本地分属河南行省归德府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至元二年(1265年)撤符离、临涣、蕲县,并入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和宿州管辖。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本地分属临濠府宿州和临濠府徐州之萧县。洪武七年(1374年),临濠府改称凤阳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徐州直隶京师。本地分属凤阳府之宿州和直隶徐州之萧县。
清顺治二年(1645年),置江南省布政使司,本地分属江南省直隶徐州之萧县和凤阳府之宿州。顺治十八年(1661年)江南省分设左右布政使司,本地分属左布政使司凤阳府之宿州和直隶徐州之萧县。康熙六年(1667年)改设江苏省、安徽省。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直隶徐州为徐州府,本地分属江苏省徐州府之萧县和安徽省凤阳府之宿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府州建制,本地分属安徽省宿县和江苏省萧县。民国三年(1914年)置道,本地分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之宿县和江苏省徐海道之萧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本地复归安徽省之宿县和江苏省之萧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成立行政督察区,本地分属安徽省第六行政督察区(后改第四区)之宿县和江苏省铜山行政督察区之萧县
邮编库-淮北市
-淮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