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源村位于镇前镇南部,该村离镇前6公里,该村171户,总人口719人,山地面积1.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村民主要以农田、锥栗、茶叶、毛竹为收入来源,是典型的高山农业村之一;该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一栋东平王宝殿,一栋张氏祠堂,两者已有100多年历史。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与支持下,湘源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湘源村与齐家洋村、茶溪村、横坑头村、筠竹洋村、郢地村、宝岩村、蓬岭村、里洋村、连坑村、梨洋村、西溪村、洋厝村、南坑村、半源村相邻。
湘源村附近有镇前鲤鱼溪水利风景区、连坑水尾八字撑石拱桥、连坑八字撑石拱桥、里洋派相冢、中共闽浙边地委纪念碑、政和资福寺等旅游景点,有政和白茶、政和工夫、政和茉莉花、政和银针白毫、政和锥栗等特产。
坡山村邮编是多少
中七村民委员会位于龙口镇西北部,与龙口圩相隔3.2公里,辖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农业用地面积:2300亩。其中:禾田1200亩、鱼塘1013亩、山地2700亩。中七村委会常住人口3885人,外来人口约30多人,由7条自然村组成,共有村民小组20个。过去村民以种地为主,盛产稻谷、红烟、花生等传统农业;至从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有众多村民种养殖业。龙口圩到中七有一条7米宽阔水泥道路,并且道路两旁架设路灯,交通比较方便,村委员会内多家的工厂、企业,餐厅、学校、幼儿园、卫生站等公共福利设施也一应俱全。1985年,实行了耕地十五年不变的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了单一粮食的农业生产格局。现按水稻40%、鱼塘35%、蔬菜10%、水果3%、其他12%的比例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呈现出了三个喜人的景象:一是部分剩余劳动力,从始冼脚上田,务工、从商、搞运输,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二是优化了农业生产的结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三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现代化生活设施开始陆续进入农民的家庭。近几年村委会加大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一是完善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其中村路建设投入资金25万元。今年中七村委会准备筹集资金,完成全村委会道路硬底。二是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这一项重大的综合性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广泛深入地引导群众参与新农村的建设,努力营造大家都来关心、人人都来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如乌石村在镇及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完成村内200多亩的低产鱼塘改造,提高了村集体收入,增加了农民收入,中七村因势利导,引导村民计划投入50多万元,在村内新建公厕、篮球场、环村道、绿化地等设施,成为中七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三是大力进行民心工程建设。由于中七属盆地地形,排水困难,每年雨季来临时,都会发生涝灾。2008年,在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及海内外乡亲的热心资助下,中七村委会发动村民自筹资金20多万元,重建中七排洪站。新建的排洪站水泵功率总计220千瓦,能够很好地解决多年来的涝灾问题。
中七村附近有金水台漂流、古劳水乡、大雁山、梁赞故居、仙鹤湖等旅游景点,有鹤山红茶、龙口狗肉、马头农家盆菜、古劳银针、鹤山茶叶等特产。
坡山村基本情况
坡山村委紧靠西江河畔,辖区有方屋、唐屋、邓边等14条自然村,户籍人口3100人。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其中厂房面积3000平方米,商铺面积4000平方米。拥有耕地面积300亩,村委内鱼塘遍布,鱼塘面积达700亩,村民以渔业养殖为生。
坡山村委内有东坡亭、胡蝶故居、易氏宗祠、唐朝古窑遗址、威龙庙、太尉庙等历史文物,特色的民间重大节日有四月二二东头庆神,九月九老人节。坡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是篮球名人易建联、一代影后胡蝶,方奕智烈士的故乡。
坡山村与杰洲村、黄宝坑村、汇源村、中东西村、赤坎村、楼冲村、越塘村、文边村、小范村、镇南村、仓边村、莺朗村、玉桥村、桥_村相邻。
2019年9月24日,坡山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2017年10月17日,广东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授予坡山村第一批广东省卫生村称号。
坡山村附近有古劳水乡、大雁山、鹤山市博物馆、梁赞故居、仙鹤湖等旅游景点,有鹤山红茶、龙口狗肉、马头农家盆菜、古劳银针、鹤山茶叶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