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的邮政编码是030024。
万柏林区,隶属山西省太原市,是太原的西大门。地处汾河西畔,西依龙山山脉,南邻晋源区,北接尖草坪区,与杏花岭区、迎泽区、小店区隔河相望,辖区国土面积304.8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万柏林区常住人口为951238人。
民国时期,当地广植柏树,因为数量众多,因而被称为万柏林,并逐渐演变成地名,至今仍有万柏林路。近代中国,太原被划分为内8区和外8区,1949年以后对区划进行了调整,并于1954年将原第五区改称万柏林区。1957年,万柏林区撤销,后改为河西区,1997年,以原河西区为基础重新启用了万柏林之名。
万柏林区的气候特点:
万柏林区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是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受西北气流的影响,春季多风沙,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冬季干燥寒冷。其特点是:冬寒夏热,春湿秋爽,冬长夏短,秋略长于春。
万柏林区平均年降水量是480毫米—500毫米左右。一年四季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800小时。霜冻期为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无霜期120天至190天。年平均气温9.5℃—11℃之间。1月份均温-6.4℃,7月份均温23.5℃,最高气温曾达39.4℃,最低气温为-25.6℃。
长沙天心区邮编多少
哈尔滨邮政区码:150000;哈尔滨南岗区的邮政区码:150000。
南岗(gàng)区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市辖区,位于东经126°45′-126°43′,北纬45°30′-45°40′;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总面积182.87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60平方千米。截至2016年底,南岗区辖18个街道、1个镇、1个民族镇。2016年,南岗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5.5亿元。
南岗区地势平坦,马家沟河由西向东穿境,年均气温3.5℃,年均降水量530毫米。 南岗区内有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革命领袖视察黑龙江纪念馆等名胜古迹,同时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扩展资料南岗区是哈尔滨市中心城区,处东经126°45′-126°43′,北纬45°30′-45°40′,东与道外区,原太平区毗连,南邻香坊区,北以哈长、滨北铁路线与道里、道外两区分界,西南部隔运粮河与双城市相望。总面积182.8平方公里。
南岗区地处松嫩平原,全境为冲积平原和台地,呈平原、丘陵和漫滩洼地3种地形。区境西南部远郊红旗满族乡属平原地带;西部王岗镇的村屯多建于岭坡处,耕地多半是孤丘、低山和缓岭地带;东部新春街道属于漫滩地。
由于松花江的冲积作用和哈尔滨东部山区洪积的影响,形成城区略低于郊区的地势。
南岗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受西伯利亚内陆冷空气和副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多刮西北风;夏季暂短,温热多雨,多刮东南风。年平均气温3.5℃,1月气温最低,月平均零下19.4℃,7月气温最高,月平均22.8℃。
全区年日照时数2700小时,其中5月份日照最长为264.7小时,12月份最短157.4小时,日照率为61%。无霜期139天,结冰期19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6.8%。全区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6.8%。年平均蒸发量为659.8毫米。
哈尔滨,简称“哈”,别称“冰城”,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是东北北部交通、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陆地管辖面积最大、户籍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城市。
地处中国东北平原东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截至2015年,哈尔滨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辖9个市辖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常住人口1066.5万人。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邮政区码 ? 410004
天心区隶属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湖南省政府所在地,地处长沙市主城区南部。天心区北临开福区,南至湘潭市,东接雨花区,西濒湘江。
天心区总面积141平方公里,辖14个街道;2016年,户籍人口数46.02万人,常住人口数64.34万。地形呈波状起伏,地势南北低、中部高,由东向西略斜,西部地势平坦,中部为丘陵地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秋多晴,严冬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
天心区因天心古阁而得名,是长沙的主要发源地,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天心区聚集了长沙60%的历史文化景点,素有“处处是文化,满眼皆历史”之称,拥有天心阁、白沙古井、湖南第一师范、贾谊故居等历史文化遗产。天心区湘江岸线长达32公里,是长沙“山水洲城”魅力的最佳展示区域,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区。
地形地貌
天心区地形呈波状起伏,地势南北低、中部高,由东向西略斜,西部地势平坦,中部为丘陵地带。受风雨长期侵蚀,形成红土岗地,地质呈酸性。古城墙南门外的金盆岭,地势险要,是长沙的战略要地。
天心区处于湘中丘陵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分布相对集中,山、丘、岗、平组合大体为2:3:3:2。
土壤特征
天心区成土母质以板页岩风化物为主(占48.8%),其次为第四纪红土,砂砾岩则集中分布于园艺场、畜牧农场等丘陵地带,土质肥沃的水稻土集中于大托乡,特别是京广线以西湖区湘江沉积扇上,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气候特征
天心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秋多晴,严冬期短,暑热期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2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4.6摄氏度。七、八月为全年高温期,平均气温29.5摄氏度,历史上曾在八月份出现高温达43摄氏度。天心区全年雨水充沛,平均总降水量1422.4毫米,雨日150天左右,日照年平均1726小时,无霜期年平均279.3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