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俗、习惯
在风俗习惯方面,客家受畲族影响的事例也很多,这里仅举婚俗、葬俗和妇女不缠足的习惯为例以见其概。
婚俗.曾有学者报道说,“过去的客家女子大多数夜晚出嫁,男家点蒸子或松明火把迎亲,女子婚后第三天即回娘家谓之‘转门’”。(王增能《客家与畲族的关系》)此类做法也颇似畲民。大概畲族先民即所谓“蛮撩”保留着抢亲的原始婚俗残余,客家先民与蛮撩错居杂处时,所处环境也不安全,遂把作为古代抢亲残余形式的夜晚嫁女做法借用过来了。
葬俗。客家人有所谓“检骨葬”的风俗,其俗在汀州、梅州、赣南,以及与客家相邻的闽南地区都很盛行,其要点是“每至大寒前后,携锄执篓,齐诣坟头,自行开视,如骨少好,则仍安原所,否则检骨瓦婴,挑往他处。明岁此时,又再开看,’(明、黎愧曾《托素斋文集》)因为重在检骨再葬,所以“有数十年不葬者”。“始葬者不必择地,侯五、六年或七、八年后,乃发扩启棺,检取骸骨贮之罐中而改葬焉。”(《嘉应州志》卷1、卷63)因其葬至少二次,又名“二此葬”;检骨改葬之时必须用于布把骨殖擦干净,称为洗骸,故又称“洗骨葬”。
此俗的来源,以前论者多归之于客家人浓厚的敬祖观念和多次迁徙的历史原因,或归之于争风水。其实这种风俗也是古代荆楚蛮、五溪蛮和百越民族的旧俗,晋张华《博物志》、《南昌史?6?1顾宪之传》、《隋书?6?1地理志下》、宋朝朱辅《溪蛮丛笑》等书都有相关记载。中原汉人素主入土为安,《周礼》有“禁迁葬者与嫁疡者”之制,客家此俗源于蛮俗和古越俗,是客家先民与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古代湘赣闽粤土著互相融合和同化的产物,可以无疑。妇女不缠足的习俗。过去论者常把客家妇女不缠足归因于客家先民常处在辗转迁徙中,不能没一双大脚。其实客家妇女不缠足实系受蛮撩风俗影响所致,与之相联系的是客家妇女承担大部分生产事务,或所谓客家人“女劳男逸”的问题。清朝屈大均《广东新语》、昊震方《岭南杂志》以及乾隆((大埔县志‘风俗篇》、《清稗类抄?6?1风俗类.大埔妇女之勤劳》等论都记载客家妇女内主家事,外承劳务之风俗。此俗成因为何?根据我们的考察,它很可能是百越民族母系社会的遗存。昊永章、刘佐泉教授对此都有所论述。可见无论粤东粤北,客家妇女之勤劳能干,都是历史上受僚蛮风俗影响所致。闽西、赣南也有相似情况,其原因亦复相似。既然客家妇女承担着这么繁重的生产和生活事务,当然不能作小脚女人,只能作大脚“蛮婆”。
(2)民间信仰
猎神信仰。由于狩猎在畲民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信奉猎神自古以来就是畲族人民的主要信仰之一客家人受畲族的影响,也普遍信奉猎神。据人类学学者郭志超对福建省南靖县和永定县若干闽客社区所做的民俗宗教调查,南靖县塔下张姓客家人社区和永定县湖坑李姓客家人社区都盛行猎神信仰,塔下是把溪岸一陡立的石壁作为猎射神的象征,“村民认为壁越陡、流越急,‘猎射神’越有灵感。出猎前祭祷,猎获后用猎物祭谢。若山里田园遭野兽侵害,亦祭祷‘猎射神’。”湖坑则“一半以上的村子有个‘猎射先师’。‘猎射先师’的象征或是溪水急流边石壁,或筑一小石坛,坛后立一石。打猎前,在猎神前烧香祷告,猎获后用猎物祭谢,若猎获丰,再用三牲祭谢。若要猎虎、野猪,要在猎神前杀猪祭祷。”(郭志超《闽客社区民俗宗教比较的调查研究》)
三山国王信仰。三山国王是在今日粤东客家人中影响最大的神低之一,不少人认为它是客家人独有的神明。但其实粤东的福老人、畲族人民以及从粤东移居台湾、海南岛、东南亚各国的移民都信仰三山国王。如潮安碗窑、山犁、李公坑、饶平石鼓坪,丰顺风吹m的畲民都崇奉三山国王神,每年正月都要举行迎送三山国王神的仪式,其中潮安碗窑、山犁畲民还把三山国王神置于必须迎送的诸神之首。而海南省通什市的民族博物馆黎族馆中,至今还陈列着一面写着三山国王字样的三角形红旗。这些都是畲族、黎族信仰三山国王的明证。
从时代特点来看,三山神信仰最初是隋代以但族为主的粤东土著民族的信仰。而当时粤东的土著民族,应是后来畲族与黎族的共同的先民之一。因此,三山国王信仰也是由畲族传给客家的。
蛇崇拜。蛇是百越民族的图腾之一。东汉许慎着《说文解字》解释“闽”字说:“闽,蛇种。”意思是说属于百越系统的闽越族,是以蛇为图腾的。赣闽粤交界区域古属百越,其中大部分地区还是闽越的范围,这里的土著民多以蛇为图腾,对蛇抱有尊崇、亲切的感情。以汀州为例,长汀县西门外罗汉岭就有一座蛇王宫。古老相传“没有汀州府,先有蛇王宫。”可见这蛇王宫在客家先民到来之前即已存在,它是当地土著民崇拜蛇的物证之一。另外在长汀、上杭二县交界处,有一座灵蛇山,山麓有蛇腾寺,寺庙中塑有蛇神,是美貌的白蛇娘娘形象,也是汀州土著民蛇崇拜的遗迹。
汉族本来并没有崇拜蛇的习俗,相反的,一般汉人对于毒蛇猛兽都有一种僧恶和畏惧的情绪。但是客家先民到了赣闽粤交界地区定居下来以后,与土著民相处久了,渐渐地容纳和接受了蛇崇拜的习俗。突出的表现,就是蛇王宫也成了客家人崇拜的对象,灵蛇山的蛇腾寺也插上了客家人的香火。富于想象的客家先民,还以蛇王宫和灵蛇山为对象,编造出二则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赋予蛇王以惩恶扬善、明断如神的性格;把灵蛇山人格化为美丽善良的白蛇娘娘。这就说明,客家人的蛇崇拜,确是从畲族人民那里继承过来的,也说明客家人的宗教信仰,确有以土著民的宗教信仰为主体改造演化的成分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北纬27°58′,东经119°38′。总面积1949.98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2004年)。属丽水市,东邻青田县、文成县,南衔泰顺县和福建省寿宁县,西接庆元县、龙泉市,北毗云和县,东北连丽水市。1990年人口17.3万。汉族为主,有畲、藏、苗、彝、侗、黎6个少数民族。1984年10月,析云和县原景宁地域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1997年辖5镇、19乡,有人口17.5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75万人,占10%。县人民政府驻鹤溪镇前西路19号,邮编:323500。行政区划代码:331127。区号:0578。拼音:Jingning Shezu Zizhixian。
新课标教师角色转变_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另类思考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祖籍:江苏无锡
出生地:上海
语言:普通话 、上海话
座 右 铭:生命的意义不仅限于生存
绰 号:古装王子
口 头 禅:“啧啧”之声
儿时愿望:回到古代做大将军
最想做的事情:开车旅行;把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拍成**
最想去的地方:非洲野生动物园
影响最深的人:爸爸、妈妈
崇拜的人:华罗庚
对生活的理解: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正如同样是水到了天上就成了云了。(源于胡歌对“云在青天水在瓶”(最喜欢的话)的理解)
对自己的要求:不要虚度光阴
曾用姓名:胡柯,由于胡歌的妈妈觉得此名用上海话念起来像“妇科”,因此在胡歌出生一个月时给他改名为胡歌
曾用网名:(MSN)我要竞选横店镇长
通信地址:上海市普陀区宜昌路751号E仓C1-6 唐人**2楼 hana转胡歌收 邮编: 200060
现经纪人:Karen Tsoi(蔡艺侬。又名:蔡亦侬,又称K姐)
经纪公司:影视-唐人**;唱片-金牌大风唱片公司(原EMI百代唱片公司,现被合并)
圈内好友: 袁弘 杨幂 刘诗诗 林依晨 唐嫣 林家宇 何炅 霍建华 谢娜 安以轩 彭于晏 陈龙 孙莉 黄磊 徐若瑄 陈紫函 谢君豪 白冰 何润东 曾宝仪 谭凯 等
关于粉丝
①粉丝称呼:胡椒、胡椒粉
②胡椒对其昵称:
1.老大
2.小胡、大胡、老胡、胡妈妈
3.歌歌、胡小歌
4.胡小白、小白、白猫
5 古月哥欠
6.公瑾兄
7.抽风科科长、抽抽
8.小歌 猫小歌 胡猫猫
9.胡宝宝、大伯(由胡歌微博发展而来的昵称)
10.串串、全天下(出演神话饰小川一角的简称)
11.虫虫(由胡歌主演的《苦咖啡》中饰演的陈琮而来)
12.忍者神龟(同样由胡歌微博发展而来的昵称)
13.格子琮(由胡歌主演的《苦咖啡》中饰演的陈琮而来)
14.短毛猫(由2010年三月左右胡歌发型而来)
曾用名
1. 胡柯(由于胡歌的妈妈觉得此名用上海话念起来像“妇科”,因此在胡歌出生一个月时给他改名为胡歌)
2 .吕品(原因是相貌如吕,身材如品,又因为看起来像猫的爪子的形状)
3. 么凹(把“么凹”两字连起来读,就与”猫”字的发音一致了)
4. 我要竞选横店镇长(MSN)
5.刃草田(把猫字拆开,刃是反犬旁,草是艹字头。)
6.睡在屋顶上的猫(来自MSN,too.)
个人喜好
最讨厌的食物:油腻、油炸的食物
最喜欢的零食: 栗子、鸭头
喜欢的水果: 西瓜、香蕉
喜欢的城市:上海、杭州、拉萨、云南丽江
喜欢的收藏:摄影、汽车、旅游杂志
喜欢的运动:网球、桌球、篮球、游泳
喜欢的饮料::矿泉水、王老吉、可乐
喜欢的食物:海鲜 四川菜
喜欢的动物:猫
喜欢的书籍:《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
喜欢的**:《天堂**院》《勇敢的心》
喜欢的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
喜欢的演员:梁朝伟、摩根·弗里曼、姜文、丹尼尔·戴·刘易斯、苏菲·玛索、张曼玉、赵毅,汤唯
喜欢的音乐:蓝色狂想曲、追寻
喜欢的歌手:陶喆、张学友、王菲
喜欢的作家:余华、上官午夜
喜欢的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天蝎森林》
喜欢的游戏:《三国志“霸王的大陆”》《仙剑奇侠传》《天堂二online》(上海二服) 《梦幻诛仙》(华北网通一区)《梦幻西游》(上海二区东方明珠)
喜欢的F1赛车手:Kimi
喜欢的休闲活动:摄影、汽车、旅游
喜欢的一句话: 云在青天水在瓶 (意思: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正如同样是水到了天上就成了云了。
胡歌的座右铭是:“我们的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幸福。” 小时候的理想就是想演一个古代的将军,骑着战马,驰骋疆场。
2008-2009 《仙剑奇侠传三》饰:景天/飞蓬/龙阳/李逍遥(蒙面人就是李逍遥)(男一号)
合作演员:杨幂 唐嫣 霍建华 刘诗诗 黄志玮 袁弘 林子聪 刘家辉 刘锐
导演:李国立
2006-2008《08版射雕英雄传》饰:郭靖(男一号)
合作演员:林依晨 袁弘 谢娜 李解 周海媚 刘诗诗 黄秋生 徐锦江 梁家仁 郭亮
导演;李国立
2005 《聊斋志异之小倩》饰:宁采臣(男一号)
合作演员:杨幂 葛民辉
导演;李国立
姓名:杨幂(yáng mì)
昵称:幂幂、小幂、小mi、狐狸、狐小幂
百度ID:狐狸君小幂
粉丝昵称:蜜蜂
生日:1986年9月12日
生肖:虎
星座:处女座
血型:B型
身高:168cm
体重:45kg
出生地:北京市宣武区
籍贯:北京
民族:汉族
职业:演员、歌手、平面模特
爱好:看书、游戏、购物、睡觉
特长:表演、写词、绘画、古筝
座右铭:蜕弃羽翼,那漫不经心的惨烈,踏破最初的荆棘,轻拂尘埃,迎接绽放。
喜欢的漫画:《火影忍者》(最喜欢的角色:卡卡西)
喜欢的歌手:梁静茹 Lady GaGa
喜欢的演员:周迅
喜欢的水果:火龙果、葡萄
喜欢的零食:抹茶味慕思百奇
喜欢的颜色:绿色、**、粉色、黑色、白色、紫色
喜欢的**:灵异类恐怖片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幂幂
圈中好友:袁弘 刘诗诗 霍建华 唐嫣 张檬 白冰 马天宇 黄晓明 刘亦菲 戚薇 陈紫函 董璇 胡歌 名字来源:因为一家三口都姓杨,也就是“杨”的3次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所以起名杨幂
[ 谁是当今荧幕上最受欢迎的荧幕情侣?现在,在网上问这个问题,十个人有八个人会告诉你,是杨幂和胡歌。最近,这两位新生代明星因出演了《仙剑3》中吵吵闹闹的欢喜冤家雪见和景天而人气大涨,不仅个人fans曾加无数,还被观众评为最佳荧幕情侣。两人的“爱情”甚至还簇生了fans中的新族群——专门支持杨幂和胡歌演情侣的歌幂派。而回顾杨幂与胡歌在荧幕上诠释过的爱情,会发现每段感情都相当经典,也难怪观众会把两人“打包”在一起支持了……
经典爱之一:唯美爱 《聊斋—聂小倩》 聂小倩与宁采臣
一个书生,一个妖女,一段不能为人妖两界所容的爱情……聂小倩与宁采臣的故事是《聊斋》中最经典也最为人所熟知的爱情故事。在杨幂与胡歌之前,著名影星王祖贤和张国荣曾通过**《倩女幽魂》将这段故事诠释得凄美动人。但是,杨幂和胡歌并没有受经典的影响,他们以自己的理解诠释了一段崭新的人妖绝恋。在这段恋情中,聂小倩如初生之子一般清新、纯情,她不懂情为何物,却因宁采臣而学会对情执着,为情牺牲。宁采臣则至始至终是个“傻人”,他傻傻的善良,傻傻的书生意气,也傻傻的爱着小倩,对他来说小倩是不是妖,是不是懂爱都无所谓,他只知道自己必须永远守护,永远爱这个女孩。同样的纯真,同样的痴情,同样的坚守,让观众相信,这是两个至纯至净的人之间的爱情,尽管这份爱看起来不食人间烟火,但却很难让人不去向往。当看到小倩化蝶偏偏飞舞,听到宁采臣说:“我等你,今世你是蝴蝶,下一世变成小鹿,过不了多久就又可以做人了,我们就又可以在一起了。”时,所有人都会被这份唯美的爱所打动。
经典爱之二:恒久爱 《仙剑3》 夕瑶女神与飞蓬将军
身居禁情禁欲的天界,夕瑶女神与飞蓬将军的爱似乎注定要以“等待”作为主题。当无人能匹敌的飞蓬将军出外杀敌时,夕瑶女神坐在树下等待为归来的他治疗伤口;当飞蓬将军因犯错被贬下凡经历七情六欲之苦时,夕瑶女神等待千年果成熟,并将其变成自己的模样陪伴在转世的飞蓬将军身边……一个女人能为自己爱的男人做的最伟大的事情是什么?也许,不是牺牲生命,而是永远站在他身后默默关心、默默等待。在这段情里,杨幂演出了夕瑶的有心、夕瑶的失落和夕瑶的无奈,胡歌则演出了天蓬的无心、天蓬的洒脱和天蓬的坚持,也许这份爱充满了太多的遗憾,但却正是这份缺憾让它变得完美。
经典爱之三:打闹爱 《仙剑3》雪见与景天
谁说爱情不是柔情蜜意就是悲悲切切?在《仙剑3》中,杨幂和胡歌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两个人就算时时互相调侃,天天拳打脚踢也照样能谈一场美好的恋爱。这,就是欢喜冤家景天和雪见的爱情。景天是永安当里头脑灵活、古灵精怪的小伙计,雪见是堂堂唐家堡刁蛮任性的大**,两人从见面开始每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功课就是打打闹闹、互相斗嘴。虽然嘴上常说看到对方就不顺眼,可是遇到事情却是彼此扶持,患难与共……这样的感情没有生死相许的厚重,没有千年等待的凄美,却是最让人快乐,也最真实的感情。在看着景天和雪见时,观众能带入更多属于自己的感情体验,因此,常常有感同深受的快乐感。现在,景天和雪见之间的昵称“菜牙”和“猪婆”已被观众带到了现实,成为小情侣之间最爱用的流行语。
1.教师――一种感动的理性人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情感,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训练――就更像一条受过很好教育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是教师欢乐和创造的源泉;没有教师的快乐,就不会有学生的快乐。只有真正成功的老师,才能带给学生真正的成功。只有当师生双方感情产生共鸣时,心灵的碰撞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学生欢迎没有教育痕迹的交流,欢迎没有心理距离的对话。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爱的情感、爱的行为,还要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懂得以爱育爱,用追求完美的人格教育人,用不断上进的精神激励人,用高度的责任感感化人,用表扬、鼓励、赞许、认同等鼓舞人;教师要“蹲下来”用“心”跟孩子对话,通过细节培养孩子的耐心,让孩子的心也能静下来。老师不要让学生害怕自己,更不能让学生讨厌自己;要努力让学生敬重自己,更要让学生亲近自己。教师不要轻易瞧不起学生,也不要被动等学生来喜欢你:一味企求学生喜欢,未必能够等到喜欢;先表示自己对学生的喜欢,往往就会引起学生对自己的喜欢。这就是“喜欢引起喜欢”定律。
教师不要试图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你。如果你希望和每一个学生都搞好关系,最后你付出了很多时间去给学生帮忙,不欣赏你的仍旧不欣赏你。甚至有这样的学生,你帮他十次,九次成功了,一次没帮好,他就记恨你一次,最后你还是得罪了他。相反,如果你认真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又不狂妄自大,自然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2.教师――农业化生产的庄稼汉
教育就像农业生产,既允许同一块地里的作物有差距,又允许在大豆的间隙种芝麻;当阳光、空气和水分不理想
的时候,可以人造温室、人工灌溉,甚至监测土壤、对应施肥。庄稼出了问题,我们不该指手画脚地责骂庄稼,而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对策。教师不必埋怨学生,而要先问自己的能力和态度。多反思自己的教学,你就能找出解决学生学不好的问题的办法。
学生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就像庄稼不在乎你的存在一样,除非你给他一个尊敬你的理由;学生接受你的领导有两大原因:一是你能使他佩服,二是可以从你这里得到利益。你如果不能使他佩服,就让你所提供的东西成为孩子眼中宝贵的礼物――一如阳光、空气和水分对于农作物。
学生花时间来听你的课就是对你最大的支持,所以你要竭尽全力地回报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你不要老是站在学生的“上面”和“对面”,要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一如农民深入田间地头;要知道他们最想要什么,最不想要什么,也要让他们知道你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做。
3.老师――“问题学生”的终结者
胡适说过:“问题是知识学问的老祖宗;古往今来一切知识的产生和积聚,都是因为要解决问题。”而“脑子里没有问题之日,就是你的知识生活寿终正寝之时”。问题是教师教学的心脏,也是学生学习的心脏,没有问题的学生对外界的信息反应迟钝,对诸多有意义的现象熟视无睹,关在图书馆也不会用书,锁在实验室也不会有什么发现,更遑论发明与创造。那么是谁造成学生“没有问题”呢?是老师!老师提供给学生的习题,既不能启思,又不利设疑,既没有反思价值又缺乏‘对话’功能,学生学习只需要“学答”,而不用“学问”,于是“问题(思索)止于问题”。
此外,还有一个更直接的事实:“问题止于老师”。教师由于经验丰富,涉猎广泛,而且善于表达,有时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往往会十分“圆润”“妥帖”地将学生的疑虑化解,其实并未真正解决问题。学生出于对教师的崇拜,在这似是而非的回答面前,便终止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一些颇有价值的问题就胎死腹中。
教育的过程不仅是传输知识的过程,还应是一个启迪智慧的过程。教育需要有学生的自主观察、感受、体验、发现和领悟。为不让“问题”止于自己,老师既要引导学生在明了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激发学生对问题、现象保持一种敏感性和好奇心,又要坦率的承认自己的不足,决不掩饰自己在某些问题上的失察甚至无知,采取平等、诚实、开放的态度与学生共同研讨,一起成长。只要有了自由、宽松地探究问题的环境,就会有很多的“问题”学生出现。
4.教师――“实用主义”的践行者
“学以致用”,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应用。不是学什么都是有用的,有些一辈子都用不上的知识,有什么价值?
当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从过去的100年、50年、20年缩短到5年、3年。有人预言:人类现有知识到本世纪末只占当时知识总量的5%,其余95%现在还未创造出来。这表明,历史绵延很久的“一次性学习时代”已告终结,学历教育已被学力教育取代。只有不断提高学习能力,生命才能永葆活力。因此我们要特别重视教给学生一些有用的东西,并教会学生如何选择有用知识的方法。教师不仅要把“有用”播在学生的心中,更要把“有用”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中!别让很多同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一堆知识垃圾,你还去抱怨他笨,智商不高。
5.教师――“好为人师”的尴尬人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其中固然有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还是教育者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孟子就说过,“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用来分析现在的教育现状,恰如其分。因为一旦成为教师,难免会在学生乃至所有人的面前,扮演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全知全能的角色,以指导者自居,成为“知识代表和化身”,这对一个现代人来说既是危险的又是可笑的。今日之世界,知识发展速度惊人,全凭个人的聪明智慧,是根本掌握不了所有知识的,面对孩子,我们的知识总有捉襟见肘的一天,我们不应以弘博的知识来赢得学生的崇拜,而要以好学深思的精神来获得孩子的尊敬。教师只是比孩子多读了几本书,早读了几天书,仅此而已。
6.教师――“吃力不讨好”的冤大头
有个故事说的是:球迷某甲外出未能看到欧锦赛半决赛的现场直播,于是赶回家去看他妻子为他录下的比赛录像。半路碰到球迷某乙,某乙见到某甲张口就说:希腊队输了。某甲一听大怒挥拳就打某乙,某乙不解,问为何打他?甲答:谁让你告诉我结局,我要自己去看过程。有些话有些事人家压根不想知道,你却喋喋不休硬往他耳朵里灌,这不是有意搔挠人家破坏人家心绪吗?想想那些自修课讲课、大面积辅导、全方位讲评试卷的老师不挨打,真是侥幸。
其实教师更应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反省自己好为人师的职业习惯,既不要迫不及待、随时随地地教育学生,也不要简单地将知识的储存位置强行转移,更不要把课堂变成你的演讲场所。有一个“268=?”的故事。我在北京进修的时候,有一次家里打来电话说女儿成绩退步了,我心里很着急,可因工作一时又分不开身,便写了一大段关于如何调整心态、改正习惯、寻找错因等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的话通过手机发给妻子。当我把花了半个小时辛辛苦苦写好的稿子发出后,收到的却是“你发那么多的问号是什么意思”,怎么回事?我发的不是问号,而是“感叹号”――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呀!第二天上班我把这事跟同事说了,有同事问我:你的妻子用的是不是小灵通?我说是。同事说:“那就对了,一定是你发的内容太多,小灵通无法容纳!”不错,我的手机可容纳268个字符,我只顾尽力满载,却忘了小灵通的容量限制。原来如此!――作为大容量的老师,是不是经常在犯这样的错误呢,在给学生输入一大堆“?”的同时还责怪学生“不识好歹”?
马克思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任务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教师应该经常反问“到什么地方?”“怎么去?”“到了没有?”如果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识记、技巧性的解法,忽视分析思考的过程、思想方法的渗透,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是零散的、孤立的,教师势必经常忙于拾遗补缺;如果过多强化训练,而缺乏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缺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学习的信心、学生的发展潜力、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情感因素的关注,那么,学生的学习就是被动的、盲目的,教师就得无休止地鼓励、指引、调节。这样,我们的教学就是低效的、缺乏灵性的,难免事倍功半。
有位学者是这样描述课堂活动的价值的:“不在于教师讲授多少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更不在于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性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不在于学生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对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
教学最终检验的是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任务或是否收到某一目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的反思性、批判性、探究性的活动,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与学的重点是思想的启发,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和分享。有了这样一种价值取向,教师,也许能成为“讨好而不吃力”的鉴赏家!
(作者地址:江西省余干二中 邮编:335100 插图:董苇)
■责编: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