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州村东与泉州市区相接,西邻旭山村,南瞰晋江水,北连桃源,由顶堡、楼下、从元地、锦坂、南门、富春、燕山七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562亩、山地300亩,总户数1694户,总人口6069人。
丰州村地名源于1958年由丰州锦坂、从愿地、楼下、顶堡等自然村组成丰富大队。因与邻社大队重名,1981年改为丰州大队,1985年改称丰州镇丰州村委会。
丰州村历史悠久,曾是历代郡州、县之治所。丰州区域优越,素有“郡城襟喉”之雅称,是泉州北峰组团之重地,丰州人文荟萃,有海滨邹鲁之盛誉。丰州经济繁荣,有工业企业50家,年产值3亿元。丰州市场活跃,有丰州、小商品、嘉彩三个市场。丰州教育发达,辖区内有小学2所(中心小学、明志小学),幼儿园4所。
改革开放以来,丰州村因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先后荣获“泉州宽裕型文明村”、“泉州市农村综合实力百强村”、“南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数据来源于“世纪之村”
丰州村与西华村、丰州社区、环山村、桃源村、后田村、旭山村、铺顶村、素雅村、溪丰村、埔头村、燎原村、双溪村、玉湖村相邻。
2020年9月1日,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村,丰州村榜上有名。
丰州村附近有九日山、丰州古墓群、燕山黄氏家庙、王霞兰宅、桃源宫陀罗尼经幢等旅游景点,有南安石亭绿、蓬华芥菜、泉州龙眼、曙光甘薯、石亭绿茶等特产。
丰州镇位于南安市东部,与泉州市区接壤。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5万亩,森林面积4.4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2%;境内水利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为花岗岩,其中砻石以石质精细、洁白,被称为泉州白。自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为闽南首置的东安县治起,丰州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历代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如南北朝时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曾来九日山延福寺译经,唐代宰相姜公辅和名士秦系均在九日山寓居多年,还有宋末元初闽南黄氏燕山始祖答喇真、近代创办华侨中学的爱国华侨黄贻瓶等等杰出人物。
丰州镇距离泉州市区5公里,省道307线、漳泉肖铁路横穿镇区,旅游资源主要分布于集镇中心、公路两侧,交通十分便捷;重点投资项目是泉州市申请海丝世遗项目之一的九日山风景区整治工程。
2003年实现工农业产值达152907万元,比2002年增加12.93%,完成工商税收3271.9万元,出口贸易额达3.4亿元,荣获福建省50强乡镇称号;已获国家绿色食品称号的九日山石亭绿茶远销国内外,产品供不应求;全镇已形成箱包制衣、五金汽配、机械制造、电子通讯、食品饮料五大支柱产业;企业总数351家。
丰州历史上长期作为郡、县治所,曾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闻名遐迩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现有1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九日山摩崖石刻,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陀罗尼经幢、莲花峰石亭寺及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的丰州镇,科教发达,文体齐全,有一级达标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小学13所,中心幼儿园1所,卫生院1所,影剧院1所,此外还有众多老年活动场所,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兴起。
丰州人口4.86万人,海外侨胞1.2万人。本地居民以汉族为主,主要有傅、黄、王、陈、林、李、颜等姓氏。 开皇九年(589年),因丰州境内有泉山,改名泉州(该泉州并非当前的泉州,范围大概是漳州北部、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部分,治所在今福州)。
大业二年(606年),泉州改名闽州。
大业三年,废闽州,改名建安郡,郡治在闽县(今福州),辖区范围约等于现福建全省。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州治在闽县。武德四年,建州州治移建安(今建瓯)。武德六年,建州析部分地置泉州(今福州,州治在闽县),辖闽县、侯官、长乐、连江、长溪5县。
武德八年(625年),改名丰州,置丰州都督府,治所仍在闽县。
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改称泉州,增辖南安、莆田、龙溪3县,属岭南道。
景云二年(711年),改泉州(该泉州并非当前的泉州,范围大概是漳州北部、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部分,治所在今福州)。为闽州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