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村庄》拍摄地——弓长岭区
辽阳市弓长岭区位于辽宁省中南部、辽阳市东南部,素以“岭岭藏宝、水水含金”而著称。地理坐标为东经123°26’,北纬41°19’。东北距本溪市34千米,西南距鞍山市35千米,西北距辽阳市30千米,北距沈阳市70千米。总面积288平方千米。总人口9万人(2004年)。区人民政府驻新开路,邮编:111008。行政区划代码:211005。区号:0419。拼音:Gongchangling Qu。
旅游资源丰富。冷热泉资源远近驰名,堪称天下奇观。汤河、参窝两大水库如两颗明珠镶嵌在南北两端,汤河风景区、朝阳洞、姑嫂城、华表山、八宝琉璃井等200多处人文景观,风景宜人,令人留连忘返;矿产资源贮量巨大,已探明的有铁矿石、重晶石、硅石、木纹石、冷热矿泉等11种,已开采的有8种。
坚持“围绕旅游调整农业,振兴工业,搞活商贸,繁荣文化,治理环境,建设城乡”的工作思路,把项目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强化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优化发展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旅游业方面,加大了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已建成滑雪场、温泉浴场、温泉度假村、万米漂流、华表山风景区等旅游设施,形成了以冰雪、温泉、山水、田园风光为特色的旅游品牌。农业方面,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快了观光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发展步伐,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牧业规模不断壮大,农业生态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荣获国家封山育林先进单位称号。工业方面,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要形式,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铁矿石采选、硅锰合金、玻璃工艺、纺织、矿泉水生产等支柱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工艺玻璃、电熔镁、人造毛皮等产品已远销到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坚持依法治区和以德治区相结合,以创建文明城区为载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区跨入省级文明城区行列。
求一篇写贵州家乡的作文,谢谢
属于:新疆伊犁州巩留县
巩留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伊宁市东南,伊犁河上段,特克斯河下游流域。东南与和静县接壤,东北与新源县毗邻,北部同尼勒克县和伊宁县隔河相望,西部与察布查尔县相邻,南部与特克斯县相依。县城巩留镇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816千米。全县总面积4123.85平方千米,总人口160366人(2003年)。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锡伯等23个民族。
邮编:835400代码:654024区号:0999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分山地、平原两种地貌形态。有吉尔格郎河、特克斯河、伊犁河等河流。属北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西部四季分明,冬春长而夏秋短,年降水量少,东部温凉湿润,降水丰富,冬暖夏凉,年均气温7.4摄氏度,年均降水256毫米。
地理环境
巩留县地处伊犁地区中部,伊犁河上游南侧、特克斯河下游流域,东经81°34′—83°35′、北纬42°54′—43°38′之间,南倚那拉提山和伊什格力克山,北濒伊犁河,气候湿润、水土丰沃。大自然赋予这块宝地丰美的自然资源,造就了她宜农、宜牧、宜林,可与江南媲美的优越条件。
巩留四周临县较多。东南以那拉提山主峰为界,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接壤,东北以大吉尔格郎河、特克斯河为界与新源毗邻。北以伊犁河为界同尼勒克县、伊宁县隔河相望,西以察布查尔河为界同察布查尔县为邻,南以伊什格力克山和阿克乌赞南坡分水岭为界同特克斯县相依。县境东高西低,东西长南北窄。中部最窄处仅为6公里,特克斯河恰如兰色绸带横系该部,继而向北汇入伊犁河,将巩留县分为东西两区,东西长达162公里。全境形似哑铃镶嵌在伊犁地区版图的中部;待春风遍绿伊犁河岸的时候。巩留更似彩碟翩然于伊犁河畔。
巩留自1930年设置为县起到1934年期间,辖地最大,包括现在的昭苏、特克斯、察布查尔、新源、尼勒克等县及伊宁县的一部分。此后,上述各县先后析出。1948年初,巩留县版图基本定型。现总面积为4528.2平方公里。
巩留县一地具有较好的地理环境优势。她西距伊宁市100公里,直线88公里,东距乌鲁木齐801公里,直线412公里。省道S316线穿境而过,横跨特克斯河的哈拉布拉大桥于横跨伊犁河的雅玛图大桥东西呼应,连通了巩留和四邻各县,使巩留成为伊犁地区东五县的交通要道。第二条欧亚大桥贯通后,巩留成为南疆利用霍尔果斯、都拉塔和木扎尔特三个口岸进行贸易的最近通道。境内正在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巩留县不仅在水资源利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而且可利用该工程扩建现有的二道湾电站;增加装机容量36万千瓦,届时巩留将成为东五县的供电中心。从战略上看,巩留因周边邻县和出入境通道较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境内特克斯达板和那拉提达板自古以来就是南北疆的交通要道,翻过特克斯达板可通特克斯县、昭苏县,继而进入南疆温宿县;越过那拉提达板后可通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雅玛图和哈拉布拉都是古今重要渡口,而今两桥飞架、渡口变通途;巩留与四邻各县、南北疆之间交通不便的局面得到彻底解决,巩留一地的战略地位随之越发重要起来。
自然资源
辽阔的草富饶的牧场
巩留是伊犁地区重要的牧区之一,畜牧业历史悠久,畜牧业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占有衙要地位。全县拥有辽阔的四季草场,且绝大部分为优良草场,水草丰美,又有大量的秸秆和农副产品可供利用,对发展畜牧业十分有利。全县畜牧业分牧区畜牧业和农区畜牧业两大部分。牧区畜牧业过去是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差,生产发展缓慢。近年来,多数牧民已实现定居生产,告别了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走上了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道路。农区畜牧业依托农区粮多、农副产品多的优势,饲养牲畜迅速增多,呈快速发展趋势。
林海雪原遍地宝
巩留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地面积达7.5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6.69%,林木种类繁多。林海雪原,藏珍纳宝,有不少珍稀动植物物种,有的堪称世界之最。
有待开发的丰富矿藏
巩留地处天山北支的延伸地带,其地理地质矿藏属有色金属储藏区,全县矿产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分布广。但由于勘察滞后,多数矿产尚未探明储量,现已探明的矿藏,都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已知矿藏有煤、石灰石、石棉、石英、水晶石、页岩、花岗岩、绿柱石、云母、金、铅、铜、钨、铀等多种矿种,现已开发利用职权的有煤、金、石灰石、凝灰岩、石膏。
已探明的煤储藏量5400万吨,主要分布在塔勒德沟和萨尔布群沟。其中,塔勒德沟的煤已开采利用,该沟煤系共12层,总厚度达40米之多,其无烟煤为优质民用煤,工业用煤品位高,达6120大卡。矿区交通便利,且易于开采,现年产煤15万吨左右。石灰石资源极为丰富,现已探明储量1亿吨以上,颁广,品位高,是优质建材工业原料。东至东买里乡穷阿沟,西至萨尔布那群沟,横跨50余公里,均有高品位石灰石,且接近公路沿线,便于开采,具有兴建大型水泥厂的有利条件。目前,全县年开采石灰石20万吨左右,主要供应县境内水泥厂和邻县糖厂作原料。金矿有岩金和沙金,现已开采的博帮吐萨依金矿,年产金500两,沙金分布在大吉尔尕郎河莫乎尔至喀普其海段岸畔,品位高,目前,有民间个体少量开采。巩留地下,是一片未经勘探详查的处女地,众多的矿藏有待于查清发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后必将会得到勘察开发,丰富的定期将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文物古迹
古迹
1.斯木塔斯古石:位于雅玛渡以南布尔汗套山原草场中.有三根古石桩,东面两根,西面一根,两处相距100米.西边石桩出地面约1米,东侧刻有不规划图形.东面两根相距10米出土部分0.5米,均有刻蚀痕迹.石桩为何而立,刻蚀图形何意,缺少考证.可能为突厥人部标记.
2.卡拉萨依石碑:位于萨尔布群峡谷支沟卡拉萨依沟山顶.共有两块沙岗岩石碑,相距8米,出土部分0.8米,两碑两面均刻有文字,无人识别,系何种民族遗迹,缺乏考证.
3.铁力木图岩文:位于塔斯托别乡铁力木图沟内.铁力木图为蒙古语,系磨坊之意,传说该地曾建有磨坊.进主沟8公里沿右支沟行500米,右坡之上有两块平坦如壁的褐色直立石块,相距约5米,其上刻有数行文字,竖行排列,状如蒙文.其中一石右下角有一似人图形部分字迹因风雨侵蚀,已不清晰,其余保存尚好.
4.萨尔布群岩画:位于萨尔布群以南,路西岩石上.刻有鹿,羊,各种符号,古朴简洁,生动.不远处,路西一块石头上刻有状似马掌印的图案,传说为藏宝方位标记.
古墓
1.萨尔布群古墓群:为巩留县古墓数量最多的一处古墓群.总数达600余座.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乌孙古墓.
2.伊力格代古墓群:位于塔斯托别乡伊力格代村伊力格代沟东西两侧.有100余座乌孙古墓.其中有30余座石头封顶墓,墓顶石头均为鹅卵石,大者有1立米米之巨.此地无卵石,巨石从何而来,如何搬运至此,成为不解之迷.
3.阿克塔木古墓群:位于阿尕尔森乡阿克塔木牧业村村西土岗两侧,有众多小型土墩墓.有的几如平地.当地人称加勒托别,意为马鬃一样众多的土堆.推测可能为塞人至乌孙时期古墓.
4.巩额尔墩喀比尔古墓群:位于阿尔森乡二道湾东部,头道湾南部,共15座.大小不等一般就约2--3米,围长100--200米,为巩留乌孙古墓中比较典型的墓群.
5.阔克加孜古墓群:位于吉尔格朗乡,有100余座石封顶墓和土堆墓.
6.奥尔塔克尔古墓群:略,景点中已作介绍.
7.莫乎尔古墓群:分布于整个莫乎尔山沟中,计有大小100余座,南部5个最大,为卵石封顶墓.曾出土青铜器,陶瓷等文物.
出土文物
巩留地域历史上为古代西域诸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文物存量大,已知比较珍贵的出土文物有以下诸种:
1.青铜盘:共两面,分别出土于莫乎尔乡和提克阿热克乡,均为80厘米见方,工艺高超为战国时期文物.一面存地区博物馆.
2.青铜腹:共两个,出土于恰西及塔斯托别乡.园口鼓腹,高50厘米左右,外表饰以花纹及鸟兽图案,铸造工艺高超,为战国至西汉时期文物,存地区博物馆.
3.石人及手石器:1984年出土于阿尕森乡,系牧民打墙时从地下挖出.石人在高80厘米,腹围30厘米的长棒状卵石上雕凿而成.脑后三辫,腹有系腰,造型古朴,生动.石器为一扇园形卵石,长约25厘米,宽约18厘米,厚6厘米.石人存县文化馆,石器存地区博物馆.
4.石羊:出土于库尔德宁江布峡谷,为一卧姿公羊.长15厘米,厚6--7厘米,高4--5厘米,栩栩如生,油润光滑,极为珍贵.存地区博物馆.
5.锍金铜人像:出地于江布峡谷,据知情人介绍,为下有底座,头顶尖帽,高约20厘米,站姿锍金铜人像.仅追回残片,鉴定为锍金铜像.残片存地区博物馆.
6.铜佛:1996年出土于塔斯托别乡,为牧民打墙时从地下挖出,为半身铜佛,高约20厘米.存地区博物馆.
7.青铜戟:1984年春,县委办公室主任李云哲在塔斯托别乡植树时,从地下挖出.长约17厘米,中间一横叉长约4--5厘米,下有可安长杆的铜窟,为既可刺,又可挑的古代兵器.存地区博物馆.
行政区划
巩留县辖1个镇、7个乡:巩留镇、莫乎尔乡、吉尔格郎乡、阿尕尔森乡、东买里乡、塔斯托别乡、提克阿热克乡、阿克吐别克乡。县境内有:综合农场、阔什阿朵什羊场、巩留牛场、良凡场、恰西鹿场、林场、莫乎尔农场、核桃林场、七十三团场。县人民政府驻巩留镇。
巩留镇代码:654024100辖6个社区、1个村委会:大宫盘社区、库里旦社区、哈萨克买里社区、乔勒潘社区、托乎其圩孜社区、同干买里社区、塔什干巴依萨孜村。
莫乎尔乡代码:654024200辖7个村委会:莫乎尔村、库热村、塔克尔吐别克村、阿热勒村、塔斯布拉克村、阔克塔力村、阔克巴克村。
吉尔格郎乡代码:654024201辖6个村委会:阔克尔森村、阿勒玛勒村、喀拉吐木斯克村、阔克加孜克村、奥夏干德村、沙尕村。
阿尕尔森乡代码:654024202辖9个村委会:阿尕尔森村、别斯沙拉村、阔斯阿尕什村、萨尔乌泽克村、达尔特村、二道湾村、头道湾村、阿克塔木村、塔依吐罕村。
东买里乡代码:654024203辖8个村委会:东买里村、大营盘村、奥依塔木村、红光村、莫因古则尔村、公尚村、克热森布拉克村、乌图布拉克村。
塔斯托别乡代码:654024204辖8个村委会:英塔木村、塔斯托别村、阔那塔木村、喀拉巴克村、巴哈拜村、克孜勒尤勒吐孜村、伊勒格代村、库克塔拉村。
提克阿热克乡代码:654024205辖8个村委会:提克阿热克村、阔克阿尕什村、阔那桑村、小莫因古则尔村、奥尔塔买里村、萨尔布群村、塔勒德村、阿克巴斯陶村。
阿克吐别克乡代码:654024206辖6个村委会:阔尔吉勒尕村、唐努尔村、喀拉奥依村、阿克如孜克村、齐那尔村、旱田村。
综合农场代码:654024400
阔什阿朵什羊场代码:654024401
巩留牛场代码:654024402
良凡场代码:654024403
林场代码:654024405
莫乎尔农场代码:654024406
兵团七十三团代码:654024408
历史沿革
“巩留”是建县时拟取的名称,似因巩乃斯河而得名。据民国年间《巩留县志》手抄本所载,巩留县当时辖地广阔,故取“巩吉斯、特克斯塔留”前后二字而命“巩留”,有“巩固长留”之意。哈萨克语作“托古斯塔绕”(意为“九条支流”,寓意众多的河支流),蒙古/维吾尔语则作“托古斯塔拉”。
先秦为伊犁塞人地,自两汉迄晋为大月氏、乌孙国地。隋唐为西突厥地,元明为察合台汗及蒙兀尔斯坦游牧地,明末清初为西蒙古准噶尔部牧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巩留置为厄鲁特营牧地,光绪十四年(1888年),置宁远县,巩留划为宁远县境,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塔什图毕地方置为新满营屯地,1903年,建城堡,史称特克斯塔柳庄,直隶伊犁将军府,1905年又建旧满营屯地,史称托古斯塔拉老满营皇工,1930年经伊犁公署呈报将“托古斯塔拉老满营皇工”升设为县治,命名为巩留县。1932年3月24日正式批复建县。1934年正式析置特克斯设治局。1955年3月,撤销伊犁地区,巩留县为伊犁州直属县。后又复归伊犁地区。现归伊犁州所直辖。
2000年,巩留县辖1个镇、7个乡:巩留镇、莫乎尔乡、吉尔格郎乡、阿尕尔森乡、东买里乡、塔斯托别乡、提克阿热克乡、阿克吐别克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53100人,其中:巩留镇24577人、莫乎尔乡11998人、吉尔格郎乡6989人、阿尕尔森乡22207人、东买里乡26555人、塔斯托别乡20724人、提阿热克乡13226人、阿克吐比别克乡8793人、巩留县牛场虚拟乡5991人、阔什阿尕什羊场虚拟乡3295人、天西林业局巩留林场虚拟乡2018人、阔尔基兵团73团虚拟乡6727人。
2021年1月,《小康》杂志社推出2021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榜单,巩留县位列第88位。
2019年11月13日,生态环境部授予巩留县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19年3月15日,巩留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2月20日,国家民委命名巩留县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2015年3月10日,巩留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4年1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巩留县为2013年国家园林县城。
贵州省简称“黔”和“贵”,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
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行政区域组成部分: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铜仁地区、毕节地区、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
省府:贵阳市
主要城市:
贵阳:贵州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贵州省省会,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遵义:贵州省革命老城,地级市,辖3个市辖区、8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2个省辖市。
六盘水:贵州省地级市,中国凉都,辖1个市辖区、2个县、1个特区。
安顺:贵州省地级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3个自治县。
都匀:黔南州州府所在地,黔南州辖2市10县。
凯里:黔东南州州府所在地,黔东南州辖1市15县。
兴义: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黔西南州辖1市7县。
毕节: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辖1个县级市、6个县、1个自治县。
铜仁:铜仁地区行署所在地,辖1个县级市、4个县、4个自治县、1个特区。
贵州省现任省委书记:石宗源,省长:林树森。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土地总面积17616红枫湖7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娄山,自西向东北斜贯北境,川黔要隘娄山关高 1444米;中南部苗岭横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东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净山高2572米;西部高耸乌蒙山,属此山脉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米,为贵州境 内最高点。而黔东南州的黎平县地坪乡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为147.8米,为境内最低点。贵州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积109084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布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 。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特别是气候独特的可处。2002 年,省会贵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贵州土壤面积共15910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0.4%,土壤的地带性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中部及东部广大地区为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带,以黄壤为主;西南部为偏干性常绿阔叶林带,以红壤为主;西北部为具北亚热成分的常绿阔叶林带,多为黄棕壤 。此外,还有受母岩制约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泽土、石炭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红粘土、新积土等土类。对于农业生产而言,贵州土壤 资源数量明显不足,可用于农、林、牧业的土壤仅占全省总面积的83.7%。
贵州植被丰厚,具有明显的亚热带性质,组成种类繁多,区系成分复杂。全省维管束植物( 不含苔藓植物)共有269科、1655属、6255种(变种)。植物区系以热带及亚热带性质的地理成分占明显优势,如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等地理成分占较大比重,温带性质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还有较多的中国特有成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贵州植被类型多样,既有中国亚热带型的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又有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温性亚高山针叶林,又有暖性同地针叶林;既有大面积次生的 落叶阔叶林,又有分布极为局限的珍贵落叶林。植被在空间分布上又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从而使各种植被类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叠、错综,各种植被类型组合变得复杂多样。
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水系顺地势由西部、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分流。 苗岭是长江和珠江两流域的分水岭,以北属长江流域,流域面积115747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5.7%,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阳河、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栏江、横江等。苗岭以南属珠江流域,流域面 积60420平方千米 ,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
由于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使贵州的气候和生态条件复杂多样,立体农业特征明显,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区域性较强,适宜于进行农业的整体综合开发,适宜于发展特色农业。
[编辑本段]能源概览
贵州是我国的能源大省,犹以水力和煤最为突出。“黔电东送”是南方电网中“西电东送”的主力。
水、电、煤多种能源兼备,水能与煤炭优势并存,水火互济。 贵州河流数量较多,处处川流不息,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条,2002年,全省河川泾流量达到1145.2亿立方米。贵州河流的山区性特征明显,大多数的河流上游,河谷开阔,水流平缓,水量小;中游河谷束放相间,水流湍急;下游河谷深切狭窄,水量大,水力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六位,其中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占全国总量的4.4% ,特别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
贵州素以“西南煤海”著称,煤炭资源储量达497.28亿吨,居全国第五位,超过南方12省(区、市)煤炭资源储量的总和。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为发展火电,实施 “西电东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煤化工、实施“煤变油”工程提供了资源条件。在“西电东送”的推动下,电力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到2005年末,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132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786.78亿千瓦小时。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省土地资源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坝地较少。山地面积为108740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7%,丘陵面积为54197平方千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0.8%;山间平坝区面积为1 3230平方千米,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这种地理特点,使得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特别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增多,非农业用地增多,耕地面积不断缩小。2002年底, 全省实有耕地面积176.94万公顷,比上年减少6.29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05?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耕地不仅面积小,且质量也不高。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好的耕地所占比重低。
矿产资源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储量丰富,且成矿地质条件好,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 明了储量,有多种保有储量排在全国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 用砂岩、饰面用辉绿岩、砖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铝土矿、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镁、锰、镓等;此外,煤、锑、金、硫铁矿等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煤炭不仅储量大,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称,2002年末保有储量为49 2.27亿吨;铝土矿质佳量大,保有储量为4.24亿吨;磷矿储量26.95亿吨,占全国总量的40% 以上;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三分之一;金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二位,是中国新崛起的黄金生产基地。
生物资源
贵州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其中黔金丝猴、黑叶猴、华南虎、云豹、豹、白颧、黑鹤、黑颈鹤、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头鹤、蟒等14种列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13%;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69种,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红腹雨雉、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等,占全国同类动物总数的25.7%。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地、农作物品种、药用植物、野生经济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类。全省森林覆盖率已达30.8%,人均森林面积0.14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 .1亿立方米;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二级保护植物27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8.9%;有三级保护植物39种,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19.2%。全省有野生 植物资源3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资源有3700余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品质优良的珍稀名贵植物有珠子参、三尖杉、扇 蕨、冬虫夏草、鸡土从、艾纳香(天然冰片)等6种 。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吴萸、黄柏、黔党参、何首乌、胆草、天冬、银花、桔梗、 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参、冰球子、黄精、灵芝、艾粉等有地道药材之美称。野生经济 植物资源中,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以纤维、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资源为主;食用植 物约500余种,以维生素、蛋白质、淀粉、油脂植物为主;可供绿化、美化环境及有观赏价 值的园林植物约200余种;具有抗污能力的环保植物40余种。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 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 、小麦、薯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籽为主要品种。经济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乌 桕、漆树、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马桐油”为贵州名优土特产品。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
旅游资源
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闻名世界的黄果树大瀑布、龙宫、织金洞、马岭河峡谷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铜仁梵净山,茂兰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椤、威宁草海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犹如一串串璀璨的宝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以遵义会址和红军四渡赤水遗迹为代表的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文化,更让人驻足凭吊,追思缅怀。多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浓郁神秘的民族 风情,以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宜人气候,使贵州成为理想的旅游观光和避暑胜地。
[编辑本段]交通通讯
铁路
铁路以贵阳为中心,黔桂、川黔、贵昆、湘黔四条铁路干线贯穿贵州,营运里程达1468公里。贵昆川黔、湘黔铁路已实现了电气化改造,电力牵引营运里程达1138公里,货运量比 以前增 加一倍。贵州是国家"九五"期间铁路建设的重点。经过贵州的南昆铁路(贵州省境内227公里)已建成通车;我国东西向的大能力通道水城至株洲电气化复线(贵州省境内596公里)已建成通车;地方与中央合资兴建的水城至柏果铁路、黄桶至织金铁路也将陆续开通。这些铁路建成后,贵州作为西南人海的主要通道及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对贵州,而且对四川、云南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2005年铁路完成货物周转量469.8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 。完成旅客周转量138.9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1%。2008年底将开工建设“贵广高速铁路”,贵广铁路全长857公里,其中贵州境内301公里。旅客列车速度目标值为每小时200公里。这条铁路建成后,贵阳至广州的铁路客运时间将由20小时缩减至6小时左右。同时正在筹建的渝黔高速铁路、贵广铁路与今年新开工建设的兰渝铁路等项目建成后,我国西北、西南地区连接珠三角、粤港澳地区的快速铁路物流通道将被打通。
公路
贵州公路通车里程达三万余公里,省内有5条国道线和30条省线干线,基本形成以贵阳为中心、沟通贵州各市县的公路网。西南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贵阳至黄果树公路已建成通车,贵阳至遵义高等级公路正在抓紧兴建,1997年将建成投运。2005年崇遵高速(遵义—重庆)开通。贵阳至广西新寨的高等级公路"九五"期间也将开工建设。2005年,公路完成货物周转量95.15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7%。完成旅客周转量164.9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9.4%。
贵州的车牌号码与区号:贵州省(贵)
贵A 贵阳,贵B 六盘水,贵C 遵义,贵D 铜仁,贵E 黔西南州,贵F 毕节,贵G 安顺,
贵H 黔东南州,贵J 黔南州
贵州省(黔、贵)
地名 区号 邮编
贵阳 0851 550018
遵义 0852 563000
安顺 0853 561000
都匀 0854 555800
凯里 0855 556000
铜仁 0856 554300
毕节 0857 551700
六盘水 0858 553000
兴义 0859 562400
水路
贵州省内河航道里程33604公里,航运量315万吨。2005年,水路完成货物周转量8.0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09%。完成旅客周转量1.78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4.8%。
民航
民用航空已开通贵阳至香港以及贵阳至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成都、 重庆、昆明、桂林、厦门、西安、海口、长沙、武汉等26个城市的航线。新建贵阳龙洞堡大型机场已建成通航。2005年,民航完成货物周转量3.33万吨,比上年增长11%。完成旅客周转量307.7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4%。还有铜仁大兴机场,黎平机场,黄果树机场,兴义机场,遵义新舟机场也将修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