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东 省
导航
广东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一览 广东省概况 广东省1949年以后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沿革 2005年乡镇调整情况
广州市: 越秀区 荔湾区 海珠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番禺区 花都区 南沙区 萝岗区 增城市 从化市
深圳市: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 龙岗区 盐田区
珠海市: 香洲区 斗门区 金湾区
汕头市: 金平区 龙湖区 濠江区 潮阳区 潮南区 澄海区 南澳县
韶关市: 浈江区 武江区 曲江区 乐昌市 南雄市 始兴县 仁化县 翁源县 新丰县 乳源瑶族自治县
佛山市: 禅城区 南海区 顺德区 三水区 高明区
江门市: 江海区 蓬江区 新会区 台山市 开平市 鹤山市 恩平市
湛江市: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 廉江市 雷州市 吴川市 遂溪县 徐闻县
茂名市: 茂南区 茂港区 高州市 化州市 信宜市 电白县
肇庆市: 端州区 鼎湖区 高要市 四会市 广宁县 怀集县 封开县 德庆县
惠州市: 惠城区 惠阳区 博罗县 惠东县 龙门县
梅州市: 梅江区 兴宁市 梅 县 大埔县 丰顺县 五华县 平远县 蕉岭县
汕尾市: 城 区 陆丰市 海丰县 陆河县
河源市: 源城区 紫金县 龙川县 连平县 和平县 东源县
阳江市: 江城区 阳春市 阳西县 阳东县
清远市: 清城区 英德市 连州市 佛冈县 阳山县 清新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连南瑶族自治县
东莞市
中山市
潮州市: 湘桥区 潮安县 饶平县
揭阳市: 榕城区 普宁市 揭东县 揭西县 惠来县
云浮市: 云城区 罗定市 新兴县 郁南县 云安县
广州市总面积7263平方千米。总人口725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越秀区,邮编:510130。行政区划代码:440100。区号:020。拼音:Guangzhou Shi。
深圳市总面积2050平方千米。总人口151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福田区,邮编:518027。行政区划代码:440300。区号:0755。拼音:Shenzhen Shi
珠海市总面积1653平方千米。总人口82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香洲区,邮编:519000。行政区划代码:440400。区号:0756。拼音:Zhuhai Shi。
汕头市总2064.4面积。总人口485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金平区,邮编:515031。行政区划代码:440500。区号:0754。拼音:Shantou Shi。
韶关市总面积18380平方千米。总人口315万人(2004年)。
市人民政府驻浈江区,邮编:512000。行政区划代码:440200。区号:0751。拼音:Shaoguan Shi。
佛山市总面积3868平方千米。总人口345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禅城区,邮编:528000<。行政区划代码:440600。区号:0757。拼音:Foshan Shi。
江门市总面积9443平方千米。总人口383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江海区,邮编:529020。行政区划代码:440700。区号:0750。拼音:Jiangmen Shi。
湛江市总面积12490平方千米。总人口713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赤坎区,邮编:524038。行政区划代码:440800。区号:0759。拼音:Zhanjiang Shi。
茂名市总面积11445平方千米。总人口668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茂南区,邮编:525000。行政区划代码:440900。区号:0668。拼音:Maoming Shi。
肇庆市总面积15056平方千米。总人口393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端州区,邮编:526040。行政区划代码:441200。区号:0758。拼音:Zhaoqing Shi。
惠州市总面积10655平方千米。总人口287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惠城区,邮编:516001。行政区划代码:441300。区号:0752。拼音:Huizhou Shi。
梅州市总面积15925平方千米。总人口491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梅江区,邮编:514021。行政区划代码:441400。区号:0753。拼音:Meizhou Shi。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东连揭阳市、西接惠州市、北靠河源市、南濒南海。东西相距132千米,南北相距90千米,总面积5271平方千米。总人口307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城区,邮编:516601。行政区划代码:441500。区号:0660。拼音:Shanwei Shi。
河源市总面积15478平方千米。总人口334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源城区,邮编:517001。行政区划代码:441600。区号:0762。拼音:Heyuan Shi。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扼粤西要冲。地理坐标为北纬21°28′45〃—22°41′02〃,东经111°16′35〃—112°21′51〃。东与江门市的恩平、台山市交界,北同云浮市的罗定市、新兴县及茂名市的信宜市接壤,西接茂名市的高州市、电白县,南临南海。东西长112.5千米,南北距132.75千米。陆地总面积7813.4平方千米。总人口259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江城区,邮编:529525。行政区划代码:441700。区号:0662。拼音:Yangjiang Shi。
陆路距广州247千米,距湛江230千米,距珠海160千米。水路距香港143海里,距澳门129海里。其中丘陵面积占陆地总面积的26.03%,山地面积占42.73%,平原面积占22.17%。海岸线长341.5千米,主要岛屿有30个,岛岸线长49.3千米。地势由北向南倾斜,依山傍海,东北有天露山屏障,西北有云雾山环绕。境内最高山峰为望夫山脉的鹅凰嶂,海拨1337米,最长河流为漠阳江,全长199千米,南北贯穿全市,自北向南流入南海。
清远市总面积19015平方千米。总人口390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清城区,邮编:511500。行政区划代码:441800。区号:0763。拼音:Qingyuan Shi。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总面积2465平方千米。总人口159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莞城街道,邮编:523003。行政区划代码:441900。区号:0769。拼音:Dongguan Shi。
中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处,北接番禺区和顺德区,西邻江门市和斗门区,东南连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北纬22°11′-22°47′,东经113°09′-113°46′。总面积1800平方千米。总人口138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石岐街道,邮编:528403。行政区划代码:442000。区号:0760。拼音:Zhongshan Shi。
潮州市总面积3078平方千米。总人口248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湘桥区,邮编:521000。行政区划代码:445100。区号:0768。拼音:Chaozhou Shi。
揭阳市总面积5138平方千米。总人口591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榕城区,邮编:522000。行政区划代码:445200。区号:0663。拼音:Jieyang Shi。
云浮市总面积7779平方千米。总人口261万人(2003年)。
市人民政府驻云城区,邮编:527300。行政区划代码:445300。区号:0766。拼音:Yunfu Shi。
人口:约38.07万人
人口密度:1179人/km2
客天下景区
梅江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总面积323平方千米。2005年末总人口30.7万人,其中城市人口23.7万人,农村人口7万多人。常住外来人口4万多人。梅江区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干部和科技人员有10多万人,旅居海外侨胞20多万人,分布于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区政府驻地:梅州市梅江区仲元东路51号 。邮编:514000。代码:441402。区号:0753。拼音:MeijiangQu。
基本概况
梅江区成立于1988年3月,梅江区是广东省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梅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下辖东山、城西、江南、五洲、金山5个市区街道办事处及市郊东郊、西郊、长沙、城北、三角5个镇,共有60个村民委员会和50个居民委员会。
梅江区是在1988年1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于同年3月成立的梅州市直辖县级区。是梅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下辖长沙、三角和城北3个镇及金山、西郊和江南3个街道工作委员会,共54个村民委员会和3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总面积298.4平方公里。
梅江区是“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中心地带,被誉为“客家之都”。1997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小康达标。2001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初级卫生保健达标。辖区内有梅州商业学校等中专学校和嘉应学院本科院校,区属中小学校68间。1990年在全市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全辖区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均为全市之首。梅江区有20多万海外华侨,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一贯热爱祖国、情系桑梓,关心支持家乡经济建设,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至2001年底,华侨及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办文教、卫生和社会各项公共事业累计达1.43亿元。
梅江区地处粤东山区,位于北纬24度,东经116度附近。交通便利,辖区内有梅县机场,直飞广州、香港等地;205、206国道、广梅汕铁路和梅坎铁路连结成沟通闽、粤、赣的交通网络;水泥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实现村村通四级公路,其中65%的村实现水泥硬底化,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74.2公里。通讯发达,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可直拔国内国际长途;市区图文传真、宽带传送方便快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信号覆盖全辖区。
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灰石、铅锌矿、钨矿和花岗岩等。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建筑独特的黄遵宪故居和客家围龙屋,有泮坑旅游度假村和千佛塔景区和休闲锻炼的好场所百岁山。
农业状况
(一)城郊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平稳发展。据预测:2004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008亩,总产15928吨,同比分别增长22.7%和26.7%;蔬菜播种面积42502亩,总产78811吨,同比分别减6%和9.6 %;全年水果种植面积21126亩,同比增7%,总产14406吨,同比减11.5%;三鸟全年饲养量可达351.1万只,其0栏量可达295.6万只,同比分别减少13%和8.9%;生猪全年饲养量可达156788头,其0栏量可达113167头,同比分别增长5%和6%。花卉发展面积与上年同比增长12.7%。
(二)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04年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4093亩,其中优质经济作物面积占94%,粮食作物面积达27755亩,其中优质粮食作物面积占93%。粮经比例为3.1∶ 6.9。农村经济结构第一、二、三产业收入比重为18.5%、43.5%、38%。农村劳动力结构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19307人,第二产业劳动力人口11055人,第三产业劳动力人口18010人,分别占全区农业人口劳动力的40%、23%和37%。
(三)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据预测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17.5995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可达32576万元,第二产业收入可达76521万元,第三产业收入可达66898万元,同比别增长2%、4.5%和7.7%。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623元,同比上年增长2%。在农村经济和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今年继续减轻农民负担42万元,减免贫困学生书杂费6.5万元。
(四)农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一是建立和健全了区、镇(办)、村三级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网络,并在原有服务网络的基础上,新设立了由农业部统一组织的“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县级站点1个,县级以下站点10个,现正在申报加入“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会员组织,已培训农情信息员43名。二是建立了农业水果协会、花卉协会、养猪协会、农经学会等各业协会组织。三是不断完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全年共开展了水果优化栽培、东槐杨梅栽培、茶叶栽培等技术讲座28期,培训人次达1400人次,印发各类专题农业技术资料14期4000多份;开展咨询推广现场会3期,咨询人次达1000多人次。
(五)农产品加工业有新发展。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大小企业403户,年加工各类农产品量达40000多吨,年加工产值达35000多万元,其中年加工产值达3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个,解决就业人数2800人。加工项目有米面制品加工、肉类制品加工、豆类制品加工等。比较有规模的有乐百家食品(梅州)有限公司、梅州东丽达贸易有限公司食品厂、梅州市西郊黄塘食品厂、梅州汇丰食品有限公司、梅州市振城有限公司、梅州市南洋思乡食品有限公司等。
(六)品牌认证工作得到发展。到目前为止,我区农产品共有2类3个获得省级品牌认证,分别是:梅江区城北新华侨谊实业发展公司的优质金柚“中华名优水果”认证,城北干才水库、长沙小密水库网箱养鱼无公害养殖认证;2类4个获得国家级品牌认证,分别是:城北荣盛蔬菜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认证,三角华兴种养场奶牛养殖无公害认证,梅州市梅江兄弟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西郊黄塘食品厂的瘦肉型猪养殖无公害养殖认证。
(七)农产品质量建设有新进展。一是抓好生产源头管理。全区建立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80亩,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80亩,推广水果套袋技术6000多亩,实施优化栽培技术14000多亩;二是抓好农产品的检测检疫。我区通过做好细致的服务工作,已在喜多多超市、太平洋超市建立了农产品检测点,同时在东厢批发市场建立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三是抓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今年共推广无害化生物农药1500多斤。
(八)农业执法措施有力。一是严把禽畜动物上市安全质量检测检疫关。全年全区共扑杀病猪306头,扑杀病鸡鸭104只,病畜、病禽扑杀率达100%,强制免疫禽类35万只,畜类6.5万头,强制免疫率达95%。特别是今年2月份在城北三村、塔下发现鸡鸭异常死亡现象的查处工作,我局有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迅速做出应急预案,出动全体执法人员,并抽调50多人,深入该地做好隔离-、消毒、扑杀、强制免疫等工作,使该地鸡鸭异常死亡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城区畜禽肉类产品安全;二是依法整顿农资经营市场。按照统一部署,职能部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本区所有经销化肥、农药兽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门店重新进行了清查,并重新进行登记核发有关经营许可证书,进一步规范了农资经营市场,净化了农业生产环境,确保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九)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我区通过建设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流通市场等培育方式,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有发展,全区建立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7个。其中金柚基地12个,脐橙基地2个,甜枣基地2个,油茶基地2个,百亩连片蔬菜基地12个,百亩连片花卉基地3个,生猪生产基地15个,其中瘦肉型良种猪繁育基地5个、年饲养瘦肉型商品猪5000头以上基地5个、年饲养瘦肉型猪万头以上基地5个,年饲养优质鸡5万只以上基地9个;建立农业综合市场19个,面积19061平方米,其中三鸟、花卉、水果专业批发市场6个;成立专业协会组织 5个,其中水果协会流通组织1个,会员98人,养猪协会流通组织1个,会员63人,花卉协会流通组织1个,会员50人,蔬菜协会组织1个,会员61人,此外还有农经学会等;全区订单农业生产基地1个,面积200亩;直供超市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面积200亩。通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获市政府授牌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有3家,分别为市肉类联合加工厂、梅江区城北新华侨谊实业发展公司、梅江区金鑫养猪场。这3家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3657万元,种植优质水果1600多亩,年可出栏瘦肉型猪20000多头,年加工生猪量达16多万头,企业带动农户3220户,户年均可从中增收848元,企业年可上缴税金546.6万元。
(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04年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建设沼气池29座360平方米;全区村道水泥硬底化达65%;蓄水灌溉工程399个,其中水库25座,其中小一型水库5个,小二型水库20个,蓄水库容达2187.5万立方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0%-。
经济概况
梅江区发挥优势做活“城”字文章 “ 四业”齐进发展城市经济。
梅江区充分发挥地处城区、交通便利、人气旺盛、商贸活跃等优势,做好做活 “城”字文章,积极引进、鼓励、支持民营资本投资第三产业和城郊型农业等,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壮大县域经济。近年来,该区的商流业、餐饮业、城郊农业、旅游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促进了财政收入的有效增长。在该区新引进的 290 个项目中,第三产业占六成以上。
历史文化街区为了增强商品集散能力,梅江区近年来集中力量建设环市北路市场区,先后建成了运兴、太兴批发市场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 7 个,各类专业市场一大批,其中仅汽车销售公司就有 30 多家,使这一带成为梅州乃至闽、粤、赣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和物流配送基地。该区还注重引导同类产品集中经营,成行成市,在赤岌岗、升华街、义化路和江南等地建设的摩托车、廉价商品、服装、品牌专卖店、电脑城等特色商品专业街销售旺畅。
梅江区发挥城郊优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重点建设生猪、蔬菜、花卉、水果、水产五类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培育扶持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至去年底,该区已建成多个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其中金柚基地 12 个、脐橙基地 2 个、甜枣基地 2 个、油茶基地 2 个、百亩连片蔬菜基地 12 个、百亩连片花卉基地 3 个(高档花卉基地面积达 1000 多亩)、生猪生产基地 15 个,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5 家。此外,该区的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目前有养殖面积近万亩,其中休闲垂钓成为该区渔业发展新亮点,已形成黄坑水库、温坑水库、碧峰庵水库等连片观赏休闲垂钓渔业带,面积近 3000 多亩。
旅游业加快发展,开展以“文明新韵”、“夕阳红热情广场”等为主要内容的“梅江与‘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同行”系列活动。大力推进江北孔庙公园建设,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搞好凌风路商业步行街、黄遵宪公园建设,理顺千佛塔风景区管理关系;推进泮坑、小密水库等旅游景点的开发;进一步改善旅游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
2001 年 5 月市委、市政府调整区领导班子后,区新班子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高举-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 “ - ” 重要思想,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面对现实,真抓实干,正视困难,迎难而上,确定了 “ 以改革求生存、上项目促发展,抓管理增效益 ” 的发展思路,掀起了一场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敢想敢闯、真抓实干的思想解放热潮,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体制、加强管理、优化环境的改革措施,开创了一个以行政区建设推动老城改造,促进投资消费,带动各行业发展的经济工作新局面,全区上下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各项改革全面推进,全区面貌焕然一新,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效益显著提高。
2006年梅江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接近1.02亿元,突破了亿元大关。
据统计,2006年梅江区 GDP同比增长1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9012万元,同比增长25.9%,比2003年增长72.2%(现价增幅),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139万元,同比增长25%,比2003年增长28.4%。而该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年来也是增幅喜人,从2003年的5436万元,到2004年的6918万元,再到2005年的8326万元,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势头,实现了“一年一台阶、三年一跨越”的目标。
历史沿革
南朝齐(公元479-502年),析海阳县置程乡县。南汉乾和三年(945年)于程乡设敬州,领程乡一县。北宋开宝四年(971年)改称梅州。明代撤梅州复设程乡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为直隶嘉应州。民国元年(1912年)撤州改设梅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梅县,1983年改设梅县市,1988年撤市分置梅县和梅州市梅江区。
1999年,梅江区辖5个街道、2个镇、3个乡:金山街道、五洲街道、东山街道、江南街道、城西街道、三角镇、长沙镇、东郊乡、城北乡、西郊乡。
2000年,梅江区辖5个街道、5个镇。总人口313821人,各街道(镇)人口: 东山街道 27471 金山街道 18639 城西街道 17109 江南街道 72418 五洲街道 21758 东郊镇 34320 西郊镇 23980 三角镇 50564 长沙镇 10320 城北镇 37242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梅江区辖5个街道(城西 五洲 金山 东山 江南)、5个镇(长沙 三角 城北 东郊 西郊),60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
截至2003年5月16日,梅江区辖3个街道(金山 江南 西郊)、3个镇(城北 三角 长沙),共有38个居委会、54个村委会,769个村民小组。面积298.2平方公里,人口29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
2003年8月,梅江区调整行政区划:将东山街道办事处和东郊镇并入金山街道办事处,撤销城西街道办事处和西郊镇,设西郊街道办事处,将五洲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北镇,镇、办事处由原来的10个减少为6个;村委会和社区由原来的116个撤并为92个。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梅江区辖3个街道(金山、江南、西郊)、3个镇(长沙、三角、城北)。
气候资源
梅江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夏季长、冬季短、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资源充足,有大小型水库30多座,库容2187.5万立方米。辖区内的矿产资源有煤炭、石灰石、铅锌矿、花岗石等,主要分布在城北和长沙。
交通通讯
梅河高速全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辖区内有梅县机场,205、206国道,梅汕、梅河高速公路与广梅汕铁路、梅坎铁路,连结成沟通闽、粤、赣三省和周边地区的交通网,是泛珠三角区域联系闽、粤、赣的枢纽中心。区内通讯发达,移动信号覆盖全辖区,现代化的通讯网、程控电话、图文传真、无线电话和传呼可直接与国际国内各大城市传讯。
2021年3月,梅江区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62名。
2019年3月,梅江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海陆丰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