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坐落在南宁市西郊,始建于1952年。校园内有一泓清澈秀丽的湖水,湖畔是一片茂密的相思树,风景十分迷人。20世纪50年代,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老诗人谢觉哉到广西民族学院(即今广西民族大学前身)视察时 ,即兴赋诗一首,其中有一句:“还从湖畔觅相思。”相思湖便因此得名。半个世纪以来,文学院伴随着相思湖诞生、成长、壮大。 文学院(原中文系)初创于 1960年,为广西民族学院首届招收本科生的系。次年广西教师进修学院归并到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增招师训班。1963 年广西教师进修学院分出,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其文科教师归入中文系。1964 年南宁师专又分出。2000 年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民族语言文化系、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和大学语文教研室合并为中文学院。2006年,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为适应新的形势,中文学院更名为文学院。
党和国家***及著名学者十分关怀重视广西民族学院的成长。 20世纪60年代初,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到广西民族学院视察时,对院系领导说:“你们有这样优美的环境,应该多出诗人、作家。”郭沫若常与中文系教师朱棠通信,并接受朱棠的请求,为广西民族学院题词。中国著名女作家丁玲曾来中文系讲学。中国著名诗人藏克家为学生社团组织相思湖文学社题写刊名。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外国留学生共2230人,另有地方性研究生班学生、函授本、专科学生1700余人。
一、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 广西民族大学 相思湖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771-3260289、0771-3265060,该校联系地址为广西南宁市鹏飞路北段1号大学西路158号、邮编为530008。
二、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 相思湖学院创建于2002年4月,原名为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2004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全日制本科普通高校(独立学院),2006年3月,教育部同意广西民族学院相思湖学院更名为 广西民族大学 相思湖学院。现任董事长为 广西民族大学 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珍刚教授。
学院位于南宁市鹏飞北路1号,占地面积300亩,已建成的校园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教学基础设施完备,拥有多媒体教室76间、多媒体数字语言实验室15间、计算机公共实验室4间,专业实验室54间,校外实习实训基地68个,教学仪器设备值5839万元,教学用计算机2260台,图书馆藏书84.66万册,另有电子图书81万册,学院体育场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田径运动场1个,网球场3个,室外篮球场10个,室内篮球场一个、室内羽毛球场12个、文化广场一个),种类齐全,设施先进。
广西民族大学 相思湖学院充分利用其所依托的 广西民族大学 已经形成的东盟国家语言专业优势,借助于 广西民族大学 与东南亚国家高校之间多年来建立的交流渠道,致力于培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急需的各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学院现设8个系,开设36个本科专业。截至2018年9月,有来自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生10506人。
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热心高等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有专任和兼职教师85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296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482人。2011年以来,学院专任教师获国家级科研立项2项,省部级科研立项 79项,厅级科研立项96项,出版专著(含教材)35部,发表论文942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64篇。共有获奖科研成果及专利50项,其中教育部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省级期刊论文一等奖1项,广西区级教学成果奖4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国家级学生竞赛指导奖11项,省部级以上教师参赛获奖5项,中国外语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第四届优秀成果奖“教材类三等奖”1项,院级教学成果奖12项,第三届中国大学出版图书奖优秀教材奖1项。
在 广西民族大学 相思湖学院完成学业且成绩合格的学生,可获得由 广西民族大学 相思湖学院颁发的国家统一印制并承认学历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 广西民族大学 相思湖学院学士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