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邮编是多少?210043、211500、211800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以北,是中国国家级新区,由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构成,是华东面向内陆腹地的战略支点,拥有便捷的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枢纽,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南京北上连接中西部的重要区域。[1]
江北新区地处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汇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黄金水道和京沪铁路大动脉在此交汇,连南接北、通江达海,是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2]
江北新区的发展定位是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和开放合作示范新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发展支点;南京都市圈和苏南地区的新增长极;南京市相对独立、产城融合、辐射周边、生态宜居的城市副中心。职能是中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产业基地,南京都市圈的北部服务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市生态宜居、相对独立的城市副中心。[1]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自此,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十三个、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3][4]
中文名
江北新区
外文名
Jiangbei New Area
行政区类别
国家级新区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地区
地理位置
南京市长江以北
快速
导航
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人口政治经济交通运输社会事业历史文化风景名胜规划建设荣誉记录地图信息
发展沿革
2011年7月,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开展《建立国家级江北新区可行性研究》工作,该研究报告于2012年3月通过省组织的论证会。
2012年5月,“江北新区”概念提出。南京提出深入研究江北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强化江北的城市功能和辐射能级,规划从南京“副城”上升为“江北新区”。
2012年6月,南京市规划局组织进行了《南京江北新区概念规划》国际竞赛,并于2013年6月完成概念规划整合成果。[7]
2013年4月,国家批准公布了《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提出包括南京在内的整个苏南地区要为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示范,并提出要以潜力较大的江北新区通过转型发展整体提升南京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根据江苏省和南京市有关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提出未来南京的城市发展战略重点在举办2014年南京青奥会之后转向江北地区,为此于2013年7月部署了《南京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编制工作,为南京江北地区争取成为国家级新区提供规划技术支撑
一、南京审计大学邮编是多少
南京审计大学 的邮编为211815,该校地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江浦街道雨山西路86号,是一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二、南京审计大学简介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共1.6万余名。专任教师111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1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620余人。拥有浦口、莫愁两个校区,占地145公顷。中共审计署党校、审计署审计干部教育学院位于浦口校区。
学校设有政府审计学院、会计学院等16个专业学院(教学部),审计科学研究院、瑞华审计与会计学院等11个特色研究院;设有35个本科专业,其中,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5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3个,江苏省特色专业5个;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高校优秀教学团队4个;现有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建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
学校现有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其中一级学科授权点7个: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8个:审计、会计、金融、工商管理、国际商务、法律、应用统计、电子信息。学校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多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其中,“审计科学与技术”和“现代审计科学”分别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二期项目,“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等2个一级学科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三期项目;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入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培育)学科,公共管理、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5个一级学科入选“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为B,排名全国前20%-30%。
学校拥有教育部“*”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5人,中组部“”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1人,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1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全国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人,财政部全国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3人,司法部“全国优秀教师”1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第一层次)、江苏省“双创计划”、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青蓝工程”等各类省级人才工程180余人,获得审计署先进个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省级以上个人表彰10余人。拥有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4个、江苏省“青蓝工程”教学团队2个。
学校建有“现代审计发展研究中心”“、”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心 ”、“政府审计与区域治理法治化研究院”、“江苏劳动法治研究基地”和“江苏科技金融体系创新研究基地”等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5个,“公共工程审计”“审计信息工程”“金融工程”和“江苏省审计大数据工程”等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审计与经济研究》为CSSCI来源期刊,《 南京审计大学 学报》为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近五年来,学校主持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在内的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75项;参与了审计署重要政策和法律法规建设工作以及审计学科建设等重大理论课题的攻关。在Journal of Econometrics、《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7篇,在CSSCI/CSCD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00篇,出版学术专著100余部,获得包括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一等奖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0余项。
作为审计署和教育部合作设立的“中国政府审计奖学金”项目承办单位,以及商务部“援外高级学历学位教育计划”承办单位,招收和培养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审计专业硕士研究生;被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认证为中国唯一的“内部审计教育伙伴”(IAEP)合作级高校,与全球伙伴高校开展学生互换、教师互聘、学分互认、科研合作;被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评为“全球培养ACCA人才最多大学”“白金级培训机构”;与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ASOSAI)等国际行业组织,美国、法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最高审计机关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美国、法国、巴西、印度、南非等50余个国家审计长受聘学校荣誉教授。五年来,教师赴境外高校及最高审计机关进行学术交流、访学培训逾1000人次,参加联合国审计62人次;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交流、参加国际会议、学科性竞赛、海外志愿者活动2000人次。
学校设立润园、泽园、澄园、沁园书院,探索书院和学院“双院制”育人模式。根据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推出的各年度《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在江苏高校中,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平均月薪、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的比例等指标连续多年名列前茅。该中心自2016年以来发布的历年《江苏省本科毕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和《江苏省用人单位招聘情况调查报告》显示,综合充分就业、适配就业、稳定就业、薪酬等多项指标,我校就业质量指数名列前茅,2018年报告中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7.4%,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逐年攀升,稳定在90%以上。
当前,全体南审人在学校新一届党政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秉承“诚信、求是、笃学、致公”的校训精神,坚持“特色、质量、国际化”的办学理念,按照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战略部署,正在为全面建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特色大学、为建设一流特色大学奠定基础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