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约48万人
人口密度:1162人/km2
邮编:462300 代码:411103 区号:0395 拼音:Yancheng Qu
郾城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413.1平方千米。总人口47.4万人(2004年)。
基本概况
郾城区地处河南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原富饶历史文化沃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隶属内陆特区漯河市,面积413.1平方公里,总人口47.4万人,辖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龙城镇、裴城镇、新店镇、黑龙潭乡、李集乡8个乡镇和沙北街道办事处1个办事处。
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京广铁路,107国道、高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漯界公路横贯东西,漯宝(丰)铁路西接焦枝线,北部的孟庙车站是漯河火车站的货运站,城区距新郑90机场仅公里
这里曾写就过辉煌的历史,是豫中南地区备受关注,享有美誉的热土;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才俊辈出;这里出现过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学家许慎、被誉为“文字字祖”;还有刚直不阿、不屈权贵、不徇私情、执法严明的东汉名土范滂,宋代博学强记,精通医道和方志典籍的掌禹锡;还有明代诗人李达之、清末兰竹画家王锡臣等,郾城区境内的“许南阁祠”是海内外学者的向往之地;北宋“彼岸寺经幢”,清道光年间的“八角硫璃井”、“镇河铁牛”,以及新时器时代的化身台遗址,五千年前龙山文化中期的高台建筑郝家台等人文景观、显现出郾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是凭吊先贤、品味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这里的人民注重创新,追求学习和提高,正在全力打造学习型社会;这里的干群最讲诚信,一诺千金、广交朋友,使新一轮的诚信郾城建设,更加放射出迷人的魅力
这里投资环境宽松,政策最优惠。先后有广东日康、四川希望、大连实德、河北天申等一大批名企巨商纷至沓来兴办实业。这里工业实力雄厚,已形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档发制品、化工生产、建筑建材等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其中尤其以食品工业实力最为雄厚;通过采取龙头带动、开放拉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等举措,强力扶持食品工业发展。如今,在恒达公司、港裕兴公司的带动下,已建成膨化饼、雪米饼、蛋黄派等二十多条现代化的生产线,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企业较集中,特色突出的民营饼业生产基地,2003年郾城三环食品工业园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漯河)食品工业园”,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全国共建的三个园区之一。开创中国葡萄糖饮料先河的澳的利集团,销售收入已突破10亿元,已成为国内饮料业知名企业。目前,郾城区已涌现出澳的利、金星、小帅才、日康等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
这里农业调整快速推进。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驱动、注重效益”的思想,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粮经比例达到,间作套种和“四熟五熟”生产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实现了大面积土地增效、大部分农民依靠土地增收;这里生态林业按照“全民造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依法管林”的工作思想,实现林业生产由资源储备型向资源开发型转变,木材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培育扶持出了省内最大的林果苗木育种及优质农作物试验基地之一——漯河市金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这里养殖业按照“靠绿色闯品牌、靠规模增效益”的工作思想,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贴息、无偿服务等激励措施,推动了畜牧业向绿色环保型、产业高效益型转变,猪、鸡等传统养殖迅速膨胀发展,牛、羊、鹿、狐等特种养殖异军突起,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44%以上,畜牧业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活力点、广大农民的致富点和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培育扶持出黄河以南最大的蛋种鸡基地——阳光禽业公司、黄河以南最大的肉种鸡基地——日日红公司、河南最大的特种养殖基地——冠力鹿业养殖公司。
经济发展
2005年,是郾城区的开局之年,创业之年。47万郾城干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三大目标”,坚持不懈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落实作为第一任务,把稳定作为第一大局,把安全作为第一责任,抓住区划调整带来的机遇,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大力实施二次创业,通过工业强区、商贸活区、诚信立区、科教兴区,努力把郾城建成全市的经济强区、农业特区、商贸名区和环境新区,争取在全市率先实现强区崛起,率先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他们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瞄准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不放松。该区通过大力实施30家50亿工业振兴计划抓“点”,加快培育骨干企业群体;通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抓“块”,以中国(漯河)食品工业园为依托,形成工业经济的聚集区和隆起带;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抓“面”,落实政策,强化扶持,促进民营经济快速膨胀,形成燎原之势,为建设工业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继续按照“围绕漯河,服务漯河,发展郾城”的思路,坚持城乡互动、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漯河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对沙北、老城区按照政治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型花园式的沙北新区。对城西新区继续抓西扩北进,拔高品位,拉大框架,树立漯河对外形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突出孟庙、龙城、黑龙潭等近郊乡镇的发展,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争取快速成型,打造明显城镇;在地方道路建设方面,积极改造干线路,打通断头路,衔接城乡路,加快城乡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力争形成以地方道路为纽带,以明星村镇为依托,以漯河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针对区划调整后该区还有大面积的农村,还有占大多数农民的现状,他们将按照“小市区大郊区”的定位,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突出农业产业化这一主线,狠抓绿色规模养殖、高效种植、生态林业三大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标准农业、观光农业,努力把郾城建设成全市的农业特区。
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该区叫响并牢固树立“不抓招商、就是不抓经济;不会招商,就是不懂经济”的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方法,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在工业、商业、文化教育、服务业等领域,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创新招商方式,以企业为主体,大员上阵,主帅亲征,积极开展小批量、多批次、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力争在引进资金项目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坚持以民为本,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该区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社会事业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集中解决好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稳定、环境保护等领导关心、群众关注、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行政区划
郾城区辖1个街道、6个镇、2个乡:沙北街道、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
沙北街道 代码:411103001
2006年,辖6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嵩山北路居委会、泰山北路居委会、海河小区居委会、昆仑路居委会、河滨居委会、金山居委会、王方庄村、董庄村、后周村、张胡魏村、李盘庄村、小高庄村、石槽赵村、白庙村、前周村、郭庄村、孙庄村、大高庄村、小李庄村。
城关镇 人口:5万人 代码:411103100
是县政府所在地。毗邻漯河市,是典型的城郊乡镇。原辖10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2006年,辖1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巴山路居委会、南街居委会、陵园路居委会、金牛居委会、太行山路居委会、辽河路居委会、海河路居委会、北环路居委会、井岗山路居委会、祁山路居委会、华山居委会、孟南居委会、和平居委会、岷山居委会、王堂村、下坡杨村。
孟庙镇 代码:411103101
2006年,辖30个村委会:三周村、孟庙村、张仁庄村、关徐村、张店村、薛赵村、西营村、闫陶村、潘东村、潘西村、潘北村、拦河刘村、王店村、袁黄村、蒋堂村、沈赵村、杜李村、马坡村、五里岗村、刘庄村、英张村、李村、中村、卓村、后郑村、路堂村、八里村、何庄村、坡陈村、新郑村。
商桥镇 代码:411103102
2006年,辖20个村委会:商南村、胡湾村、王湾村、商东村、商西村、靳庄村、大闫村、沟张村、靳勒桥村、党湾村、李纪岗村、坡边村、郭栗庄村、大杨村、大张湾村、刘孟村、小杨村、前甄村、后甄村、胡庄村。
裴城镇 面积:79.7平方千米 代码:411103103
位于郾城区西北部,东与商桥镇,新店乡接壤,南与舞阳县太尉乡相连,西与襄撑县姜庄乡交界,北与临颍县大郭乡毗邻。2006年,辖24个村委会:苏候村、西芮村、三丁村、坡刘村、马庄村、斗杨村、南杨村、铁炉村、田店村、寨子村、田古东村、罗王村、东芮村、大张村、城高村、梁庄村、胡刘村、宋岗村、中和寨村、渚张村、小徐村、裴城村、潘王村、中周村。镇政府驻苏侯村。
新店镇 面积:67.1平方千米 代码:411103104
位于郾城县城西15千米处。2006年,辖25个村委会:新店村、周庄村、斗王村、闫李村、长河李村、周石黄村、冯庄村、三赵村、吴拐村、庄店村、台东村、台西村、尧张村、齐罗村、尧河庙村、前丁村、郭寺村、冉口村、双楼徐村、薛庄村、张店村、任庄村、锁梁村、游庄村、春庄村。
龙城镇 面积:63.9平方千米 人口:58058人 代码:411103105
东临郾城县西区,南傍大沙河,北倚吴公渠。2006年,辖26个村委会:十五里店村、小赵村、徐庄村、幸福村、香陈湾村、常湾村、庙赵村、李湾村、回马村、黑龙王庙村、前黄村、仲李村、栗庄村、老翟村、宁沟刘村、钮王村、木梳杨村、后黄村、冢马村、湖西王村、大军王村、大李庄村、小王庄村、西刘村、白庄村、孔沈邓村。
黑龙潭乡 面积:32平方千米 人口:3.1万人 代码:411103201
距漯河市区3千米。2006年,辖14个村委会:河沿李村、土城王村、南街村、北街村、西街村、黄赵村、半截塔村、姚庄村、生杨村、老应村、张得武村、田庄村、坡杨村、何庄村。
李集乡 面积:49.8平方千米 人口:4.3万人 代码:411103202
位于郾城东北部,位于郾城、临颍、西华三县交界地带。2006年,辖22个村委会:后倪村、老官田村、潘付刘村、大宋村、老集村、李集村、相树张村、位李村、田庄村、三所楼郭村、东孟村、吕庄村、西孟村、大王村、渚阳寨村、陈东村、陈西村、郭东村、郭西村、密桥村、大朱村、陈刘马村,(53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2004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69号):撤销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将原郾城县的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和原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郾城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
2005年,郾城区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孙庄乡,设立沙北街道,辖原孙庄乡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黄河中路。截至2005年12月31日,郾城区辖1个街道、6个镇、2个乡:沙北街道(新增);城关镇、商桥镇、孟庙镇、龙城镇、新店镇、裴城镇;李集乡、黑龙潭乡。
附:郾城县 总面积943平方千米。总人口91万人(2002年)。2004年撤销。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62300 代码:411123 区号:0395 拼音:Yancheng Xian。 1999年,郾城县辖6个镇、12个乡:城关镇、龙城镇、召陵镇、商桥镇、孟庙镇、邓襄镇、新店乡、大刘乡、李集乡、空冢郭乡、阴阳赵乡、裴城乡、青年村乡、姬石乡、黑龙潭乡、老窝乡、问十乡、万金乡。
2000年,郾城县辖10个镇、8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26902人,其中:城关镇 54991人、孟庙镇 51029人、商桥镇 38342人、召陵镇 70912人、邓襄镇 56297人、龙城镇 54312人、万金镇 63955人、新店镇 42678人、裴城镇 46770人、老窝镇 63186人、阴阳赵乡 29837人、大刘乡 31814人、空冢郭乡 38487人、青年村乡 54832人、黑龙潭乡 31736人、李集乡 39311人、姬石乡 34887人、问十乡 23526人。
2004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69号):(1)撤销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2)将原郾城县的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和原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郾城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3)将原郾城县的老窝镇、召陵镇、万金镇、邓襄镇、姬石乡、青年村乡和原源汇区的天桥街街道、翟庄乡、后谢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召陵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4)原郾城县的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划归源汇区管辖,源汇区人民政府驻老街。
2021年2月,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郾城区上榜。
2021年2月,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出炉,郾城区榜上有名。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郾城区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9月,河南省政府食安委命名郾城区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
2020年6月,郾城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鄂豫皖片区、河南片区)。
2020年3月,郾城区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18年8月,郾城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人口:约50万人
人口密度:1235人/km2
许慎文化园
许慎文化园
许慎文化园
邮编:462300 代码:411104 区号:0395 拼音:Shaoling Qu
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405.38平方千米。总人口49.7万人。
基本概况
召陵历史悠久,位居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魏国在此建立了召陵邑。2004年9月经国务院、河南省政府批准,设立召陵区,成为中国食品名城、全国卫生城、全国绿化先进城市—漯河市的一个新区。召陵新区总面积405.3平方公里,总人口49.7万人,交通四通八达,通讯畅达,能源充足,资源丰富。召陵人杰地灵、文化灿烂。这里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家许慎的故里,他所撰著的《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第一部汉语大字典。这里名胜古迹丰盛。
历史名人
召陵位于我国南北交汇处,召陵人既有南方人的聪明灵活,又有北方人的朴实勇敢。历史上人才辈出,均以其独特贡献垂耀青史,著名的有缪肜、陈翔(东汉,汝南郡召陵县人)、董震寰(清、邓襄镇韩庄人)、李廉士(现代,老窝镇宿寨人)、王拱壁(现代,青年乡人),尤以许慎最为著名。许慎(公元54年-149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人(今姬石乡许庄),是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学家。其著作《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首创部首、分析字形、考究古音、总汇古义的汉语字典。《说文解字》中的“文”和“字”,连体的叫“文”,单个的叫“字”。 《说文解字》是研究我国古代经典著作的重要工具书,也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诂的桥梁,它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学的成果,保存了古代汉字的形、音、义。研究《说文解字》不但有助于辨认甲骨文,而且也易于明晓群经诸子百家之说。许慎一生,除著有《说文》外,还著有《孝经孔氏古文说》、《五经异义》、《淮南子注》等。但他花费的心血以《说文》为最多。从他开始撰写《说文》到完成初稿,费时16年,从初稿到修改定稿又费时22年,前后共费时38年。王永民先生发明的五笔输入法就是根据《说文》的字型结构研发的。
古代遗址
召陵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留下诸多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化古迹,现存古遗址共9处。
傅庄遗址,位于召陵镇傅庄村。鲁 (li)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八国之师与楚国结盟于召陵,傅庄在召陵西北1.5公里,为此次会盟地点,故称会成台会胜台。1963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完好。
沟李遗址,位于召陵镇沟李村东南约100米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襄遗址,位于邓襄寨。遗址包含伏牛山文化和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召陵故城遗址,位于召陵寨西北隅。《郾城县记》载:召陵寨南门外,路东有平台,高3米多,周围83.3米。士人曰:“齐桓将台”,今遗迹尚存。1959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许慎墓,位于姬石乡许庄东约500米处。1959年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1月动工兴建许慎陵,次年三月竣工,1987年省公布许慎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归村汉墓,位于召陵镇归村西南500米处。1984年11月,村民刘宪东在责任田起土,挖出该墓,省、地及原郾城县文物主管部门前往发掘。墓内存放铭器多种。
孔子思归处(归村)。《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疆,反伐陈,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欤、归欤!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又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孔子如陈。四年,鲁人召冉求,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如所以裁之。”孔子多居于陈、蔡之间,召陵系蔡地。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十一月,郾城知县荆其_纪念孔子陈、蔡之行,在归村寨西门内孔庙中,立《孔子归村遗迹碑记》一通。绞龙碑头,__(bì xì)座底。至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知县周珍迁该碑于郾城东关外,公路北(今华山美食城一带),咸丰二年(1852年)归村人录文刻石,复立于原庙中。归村村名即由孔子思归而来。
行政区划
召陵区辖2个街道、4个镇、3个乡:天桥街街道、翟庄街道、召陵镇、邓襄镇、万金镇、老窝镇、后谢乡、姬石乡、青年村乡。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
天桥街街道 面积:约3.6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4.2万人 代码:411104001
位于召陵区西部,管辖范围东起金山路西到京铁路线,北起沙河堤南到湘江路。2006年,辖7个居委会、1个村委会:滨河路居委会、铁工房居委会、三五一五居委会、万祥街居委会、爱特居委会、铁新村居委会、漓江路居委会、万庄村。
翟庄街道 面积:13.6平方千米 人口:2.9万人 代码:411104002
位于漯河市区东南近郊。2006年,辖2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纺织路居委会、东方居委会、王裴村、柳庄村、翟庄村、大河村、龙塘村、冯庄村、梨园周村、英杨村、范庄村、洼张村,12个自然村。
2005年,撤销翟庄乡,设立翟庄街道,辖原翟庄乡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中山路与黄河东路交界处。
召陵镇 面积:68.4平方千米 人口:7.8万人 代码:411104100
是召陵区政府所在地。位于漯河市东部,北靠沙河,南临汾河,东邻周口,西接漯河市区。2006年,辖32个村委会:黄庄村、召陵村、林庄村、岗赵村、齐庄村、李村、康刘村、谢庄村、坡李村、拐张村、西皋西村、西皋东村、大徐村、辛庄村、茨张村、张三岗村、归村东村、归村西村、大马村、柿园王村、久寨徐村、前油李村、后油李村、常村、呼雷张村、殷侯村、沟李村、詹庄村、白庄村、李付吴村、卢庄村、郜庄村。
邓襄镇 面积:41.2平方千米 人口:4.1万人 代码:411104101
西临漯河市铁东高新技术开发区,东接万金镇,北靠召陵镇,南临西平县。2006年,辖19个村委会:王庄村、张庄村、庙李村、韩庄村、前安村、后安村、郭庄村、韩店村、皇西村、皇东村、坑韩村、于庄村、李槐庭村、尚庄村、孔营村、沱沟村、圪当张村、洼张村、下坡村。
万金镇 面积:74.7平方千米 人口:7万人 代码:411104102
位于漯河市东南部16千米处,南与上蔡县交界,西南隔洪河与西平县相望。2006年,辖36个村委会:万金村、杨庄村、温王村、魏庄村、贾姚村、袁庄村、大孟村、郭庄村、周庄村、小庄村、柿园张村、俄刘村、小孟村、前崔村、曹楼村、卸载村、大姜村、夏庄村、赤北村、宋庄村、张茂吴村、张庄村、乔庄村、赤南村、徐阁村、李庄村、坡于村、西李村、司庄村、龚堂村、张赵庄村、栗门张村、唐桥村、新庄赵村、万金张村、黄庄村,(50个自然村,297个村民小组)。
老窝镇 面积:78.8平方千米 人口:6.7万人 代码:411104103
位于召陵区东北部,北与西华县,东与商水县毗邻。2006年,辖37个村委会:庙王村、申庄村、穆庄村、果园村、老窝村、楚庄村、新集村、孟湾村、武湾村、前李村、小宋村、下堤于村、郭陈村、二村、拐河村、古桐村、台寺村、胡庄村、柏庄村、二郎村、双杨村、鲍庄村、铁炉村、支毛陈村、寇营村、老许村、千刘村、军李村、三村、红石桥村、化庄村、大郭村、河状村、宋庄村、下堤刘村、杨庄村、朱王庄村,(64个自然村)。镇政府所在地古名“马洼”,是传说王莽撵到刘秀途中的歇马处。
后谢乡 代码:411104201
2006年,辖4个居委会、26个村委会:解放南路居委会、卢庄居委会、王庄居委会、湘江路居委会、清明李村、娄庄村、前谢村、曹店村、小寨杨村、邓店村、河东王村、应庄村、靳庄村、后谢村、谷多刘村、孙店村、河西张村、白坡村、方庄村、铁炉村、辛庄村、席郭村、吕仓村、牛赵村、西坡李村、谢庄村、伊庄村、后乡村、黄岗村、金盆赵村。
姬石乡 人口:34550人 代码:411104202
毗邻漯河市区。1992年建乡。2006年,辖19个村委会:姬石村、大闫村、高庄村、范寨村、庙陈村、杏树王村、黄集村、陈庄村、大周村、罗庄村、肖王村、小潭村、康洼村、桂王村、付庄村、韩庄村、宋砦村、胡桥村、武庄村,(35个自然村)。
青年村乡 人口:5.8万人 代码:411104203
位于漯河市最东部。2006年,辖32个村委会:青年村、回北村、侯庄村、和庄村、小杨村、后谢村、冷饭村、纺车刘村、葛胡村、前谢村、朱庄村、胡老村、回南村、庙王村、小徐村、三朱村、周陈村、中杨村、庞墩村、大杨村、枯河村、周韩村、河崔村、井庄村、海子王村、河李村、裴王村、张庄村、砖桥村、段庄村、双庙郭村、田庄村,(43个自然村,242个村民组)。
解放前,属西华所辖,称砖桥区。解放初,划归商水称第四区,后又划归郾城称第八区。1958年定名为砖桥公社(砖桥村,古称“太和镇”)。1981年乡政府搬至青年村,更名为青年村乡。辛亥革命元老、著名乡村教育家--望拱壁先生,倾其家资在家乡孝武营创办了“青年公学”,遂更名为青年村,
历史沿革
战国时期,魏国在此建立了召陵邑。秦统一全国后,召陵为县,召陵属陈郡。汉时,召陵县改属汝南郡。三国时属魏,仍沿汉制。两晋时,召陵属颍川郡。因避晋讳,召陵改为邵陵。南北朝时,南朝宋在郾城境内置颍川郡,领召陵、临颖、曲阳三县。北魏置颍川郡,仍领召陵、临颍、曲阳三县。逦道元称之为南颍川郡,治所在邵陵县之奇额城(今漯河市老寨附近);北齐改南颍川郡为临颖郡,仍领三县。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临颖郡。开皇五年(585年)置郾城县,召陵县划入。唐武德四年(621年)置道州,恢复召陵县。道州治所在郾城,领郾城、召陵、北舞渡、西平四县。贞观元年(627年)省召陵入原郾城县,属豫州(后改为蔡州)。
2004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69号):撤销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将原郾城县的老窝镇、召陵镇、万金镇、邓襄镇、姬石乡、青年村乡和原源汇区的天桥街街道、翟庄乡、后谢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召陵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全区总面积405.3平方千米,总人口497578人,其中农业人口396265人,非农业人口100847人。辖4个镇(召陵镇、老窝镇、邓襄镇、万金镇)、3个乡(青年乡、姬石乡、翟庄乡)、1个街道办事处(天桥街),208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
2005年,召陵区乡镇区划调整:撤销翟庄乡,设立翟庄街道,辖原翟庄乡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中山路与黄河东路交界处。截至2005年12月31日,召陵区辖1个街道、4个镇、3个乡:翟庄街道(新增);召陵镇、邓襄镇、老窝镇、万金镇;姬石乡、青年村乡、后谢乡。
2021年2月3日,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出炉,召陵区榜上有名。
2021年1月19日,国家民委命名召陵区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20年12月2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召陵区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9月,河南省政府食安委命名召陵区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
2017年2月21日,召陵区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属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
邮编:462300 代码:411103 区号:0395 拼音:Yancheng Qu
郾城区位于河南省中南部。总面积413.1平方千米。总人口47.4万人(2004年)。
基本概况
郾城区地处河南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原富饶历史文化沃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隶属内陆特区漯河市,面积413.1平方公里,总人口47.4万人,辖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龙城镇、裴城镇、新店镇、黑龙潭乡、李集乡8个乡镇和沙北街道办事处1个办事处。
这里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京广铁路,107国道、高珠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漯界公路横贯东西,漯宝(丰)铁路西接焦枝线,北部的孟庙车站是漯河火车站的货运站,城区距新郑90机场仅公里
这里曾写就过辉煌的历史,是豫中南地区备受关注,享有美誉的热土;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才俊辈出;这里出现过世界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词汇学家许慎、被誉为“文字字祖”;还有刚直不阿、不屈权贵、不徇私情、执法严明的东汉名土范滂,宋代博学强记,精通医道和方志典籍的掌禹锡;还有明代诗人李达之、清末兰竹画家王锡臣等,郾城区境内的“许南阁祠”是海内外学者的向往之地;北宋“彼岸寺经幢”,清道光年间的“八角硫璃井”、“镇河铁牛”,以及新时器时代的化身台遗址,五千年前龙山文化中期的高台建筑郝家台等人文景观、显现出郾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是凭吊先贤、品味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这里的人民注重创新,追求学习和提高,正在全力打造学习型社会;这里的干群最讲诚信,一诺千金、广交朋友,使新一轮的诚信郾城建设,更加放射出迷人的魅力
这里投资环境宽松,政策最优惠。先后有广东日康、四川希望、大连实德、河北天申等一大批名企巨商纷至沓来兴办实业。这里工业实力雄厚,已形成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档发制品、化工生产、建筑建材等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其中尤其以食品工业实力最为雄厚;通过采取龙头带动、开放拉动、科技推动、政策驱动等举措,强力扶持食品工业发展。如今,在恒达公司、港裕兴公司的带动下,已建成膨化饼、雪米饼、蛋黄派等二十多条现代化的生产线,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企业较集中,特色突出的民营饼业生产基地,2003年郾城三环食品工业园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漯河)食品工业园”,成为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全国共建的三个园区之一。开创中国葡萄糖饮料先河的澳的利集团,销售收入已突破10亿元,已成为国内饮料业知名企业。目前,郾城区已涌现出澳的利、金星、小帅才、日康等一批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
这里农业调整快速推进。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驱动、注重效益”的思想,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绿色农业和特色农业,粮经比例达到,间作套种和“四熟五熟”生产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实现了大面积土地增效、大部分农民依靠土地增收;这里生态林业按照“全民造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依法管林”的工作思想,实现林业生产由资源储备型向资源开发型转变,木材加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培育扶持出了省内最大的林果苗木育种及优质农作物试验基地之一——漯河市金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这里养殖业按照“靠绿色闯品牌、靠规模增效益”的工作思想,通过政策扶持、财政贴息、无偿服务等激励措施,推动了畜牧业向绿色环保型、产业高效益型转变,猪、鸡等传统养殖迅速膨胀发展,牛、羊、鹿、狐等特种养殖异军突起,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的比重达44%以上,畜牧业已成为农业经济的活力点、广大农民的致富点和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培育扶持出黄河以南最大的蛋种鸡基地——阳光禽业公司、黄河以南最大的肉种鸡基地——日日红公司、河南最大的特种养殖基地——冠力鹿业养殖公司。
经济发展
2005年,是郾城区的开局之年,创业之年。47万郾城干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全市“三大目标”,坚持不懈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落实作为第一任务,把稳定作为第一大局,把安全作为第一责任,抓住区划调整带来的机遇,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大力实施二次创业,通过工业强区、商贸活区、诚信立区、科教兴区,努力把郾城建成全市的经济强区、农业特区、商贸名区和环境新区,争取在全市率先实现强区崛起,率先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他们坚持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瞄准工业经济发展目标不放松。该区通过大力实施30家50亿工业振兴计划抓“点”,加快培育骨干企业群体;通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抓“块”,以中国(漯河)食品工业园为依托,形成工业经济的聚集区和隆起带;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抓“面”,落实政策,强化扶持,促进民营经济快速膨胀,形成燎原之势,为建设工业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继续按照“围绕漯河,服务漯河,发展郾城”的思路,坚持城乡互动、科学规划、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漯河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对沙北、老城区按照政治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着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型花园式的沙北新区。对城西新区继续抓西扩北进,拔高品位,拉大框架,树立漯河对外形象。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突出孟庙、龙城、黑龙潭等近郊乡镇的发展,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争取快速成型,打造明显城镇;在地方道路建设方面,积极改造干线路,打通断头路,衔接城乡路,加快城乡经济的融合与发展,力争形成以地方道路为纽带,以明星村镇为依托,以漯河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发展现代农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针对区划调整后该区还有大面积的农村,还有占大多数农民的现状,他们将按照“小市区大郊区”的定位,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突出农业产业化这一主线,狠抓绿色规模养殖、高效种植、生态林业三大重点,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农业基础投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精品农业、标准农业、观光农业,努力把郾城建设成全市的农业特区。
坚持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该区叫响并牢固树立“不抓招商、就是不抓经济;不会招商,就是不懂经济”的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方法,按照专业化、市场化的要求,在工业、商业、文化教育、服务业等领域,实施全方位对外开放。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创新招商方式,以企业为主体,大员上阵,主帅亲征,积极开展小批量、多批次、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力争在引进资金项目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坚持以民为本,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该区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坚持社会事业社会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集中解决好文化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安全稳定、环境保护等领导关心、群众关注、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行政区划
郾城区辖1个街道、6个镇、2个乡:沙北街道、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
沙北街道 代码:411103001
2006年,辖6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嵩山北路居委会、泰山北路居委会、海河小区居委会、昆仑路居委会、河滨居委会、金山居委会、王方庄村、董庄村、后周村、张胡魏村、李盘庄村、小高庄村、石槽赵村、白庙村、前周村、郭庄村、孙庄村、大高庄村、小李庄村。
城关镇 人口:5万人 代码:411103100
是县政府所在地。毗邻漯河市,是典型的城郊乡镇。原辖10个行政村、13个居委会。2006年,辖14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巴山路居委会、南街居委会、陵园路居委会、金牛居委会、太行山路居委会、辽河路居委会、海河路居委会、北环路居委会、井岗山路居委会、祁山路居委会、华山居委会、孟南居委会、和平居委会、岷山居委会、王堂村、下坡杨村。
孟庙镇 代码:411103101
2006年,辖30个村委会:三周村、孟庙村、张仁庄村、关徐村、张店村、薛赵村、西营村、闫陶村、潘东村、潘西村、潘北村、拦河刘村、王店村、袁黄村、蒋堂村、沈赵村、杜李村、马坡村、五里岗村、刘庄村、英张村、李村、中村、卓村、后郑村、路堂村、八里村、何庄村、坡陈村、新郑村。
商桥镇 代码:411103102
2006年,辖20个村委会:商南村、胡湾村、王湾村、商东村、商西村、靳庄村、大闫村、沟张村、靳勒桥村、党湾村、李纪岗村、坡边村、郭栗庄村、大杨村、大张湾村、刘孟村、小杨村、前甄村、后甄村、胡庄村。
裴城镇 面积:79.7平方千米 代码:411103103
位于郾城区西北部,东与商桥镇,新店乡接壤,南与舞阳县太尉乡相连,西与襄撑县姜庄乡交界,北与临颍县大郭乡毗邻。2006年,辖24个村委会:苏候村、西芮村、三丁村、坡刘村、马庄村、斗杨村、南杨村、铁炉村、田店村、寨子村、田古东村、罗王村、东芮村、大张村、城高村、梁庄村、胡刘村、宋岗村、中和寨村、渚张村、小徐村、裴城村、潘王村、中周村。镇政府驻苏侯村。
新店镇 面积:67.1平方千米 代码:411103104
位于郾城县城西15千米处。2006年,辖25个村委会:新店村、周庄村、斗王村、闫李村、长河李村、周石黄村、冯庄村、三赵村、吴拐村、庄店村、台东村、台西村、尧张村、齐罗村、尧河庙村、前丁村、郭寺村、冉口村、双楼徐村、薛庄村、张店村、任庄村、锁梁村、游庄村、春庄村。
龙城镇 面积:63.9平方千米 人口:58058人 代码:411103105
东临郾城县西区,南傍大沙河,北倚吴公渠。2006年,辖26个村委会:十五里店村、小赵村、徐庄村、幸福村、香陈湾村、常湾村、庙赵村、李湾村、回马村、黑龙王庙村、前黄村、仲李村、栗庄村、老翟村、宁沟刘村、钮王村、木梳杨村、后黄村、冢马村、湖西王村、大军王村、大李庄村、小王庄村、西刘村、白庄村、孔沈邓村。
黑龙潭乡 面积:32平方千米 人口:3.1万人 代码:411103201
距漯河市区3千米。2006年,辖14个村委会:河沿李村、土城王村、南街村、北街村、西街村、黄赵村、半截塔村、姚庄村、生杨村、老应村、张得武村、田庄村、坡杨村、何庄村。
李集乡 面积:49.8平方千米 人口:4.3万人 代码:411103202
位于郾城东北部,位于郾城、临颍、西华三县交界地带。2006年,辖22个村委会:后倪村、老官田村、潘付刘村、大宋村、老集村、李集村、相树张村、位李村、田庄村、三所楼郭村、东孟村、吕庄村、西孟村、大王村、渚阳寨村、陈东村、陈西村、郭东村、郭西村、密桥村、大朱村、陈刘马村,(53个自然村)。
历史沿革
2004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69号):撤销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将原郾城县的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和原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郾城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
2005年,郾城区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孙庄乡,设立沙北街道,辖原孙庄乡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驻黄河中路。截至2005年12月31日,郾城区辖1个街道、6个镇、2个乡:沙北街道(新增);城关镇、商桥镇、孟庙镇、龙城镇、新店镇、裴城镇;李集乡、黑龙潭乡。
附:郾城县 总面积943平方千米。总人口91万人(2002年)。2004年撤销。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62300 代码:411123 区号:0395 拼音:Yancheng Xian。 1999年,郾城县辖6个镇、12个乡:城关镇、龙城镇、召陵镇、商桥镇、孟庙镇、邓襄镇、新店乡、大刘乡、李集乡、空冢郭乡、阴阳赵乡、裴城乡、青年村乡、姬石乡、黑龙潭乡、老窝乡、问十乡、万金乡。
2000年,郾城县辖10个镇、8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826902人,其中:城关镇 54991人、孟庙镇 51029人、商桥镇 38342人、召陵镇 70912人、邓襄镇 56297人、龙城镇 54312人、万金镇 63955人、新店镇 42678人、裴城镇 46770人、老窝镇 63186人、阴阳赵乡 29837人、大刘乡 31814人、空冢郭乡 38487人、青年村乡 54832人、黑龙潭乡 31736人、李集乡 39311人、姬石乡 34887人、问十乡 23526人。
2004年9月7日,国务院批准(国函[2004]69号):(1)撤销郾城县,设立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2)将原郾城县的城关镇、孟庙镇、商桥镇、裴城镇、新店镇、龙城镇、黑龙潭乡、李集乡和原源汇区的孙庄乡划归郾城区管辖,郾城区人民政府驻海河路。(3)将原郾城县的老窝镇、召陵镇、万金镇、邓襄镇、姬石乡、青年村乡和原源汇区的天桥街街道、翟庄乡、后谢乡划归召陵区管辖。召陵区人民政府驻人民东路。(4)原郾城县的大刘镇、阴阳赵乡、问十乡、空冢郭乡划归源汇区管辖,源汇区人民政府驻老街。
2021年2月,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出炉,郾城区上榜。
2021年2月,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名单出炉,郾城区榜上有名。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郾城区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9月,河南省政府食安委命名郾城区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
2020年6月,郾城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鄂豫皖片区、河南片区)。
2020年3月,郾城区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
2018年8月,郾城区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