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少和,1970年01月生,湖南永州人,男,在读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研究兴趣为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转型与升级、旅游战略管理、体验教育,主讲《区域旅游开发研究》、《旅游业案例研究》(研究生),《旅游管理专业导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策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学》、《岭南文化地理》(本科)等课程,教学效果优良,教学评价均在90分以上,为学校旅游管理省级重点扶持学科骨干梯队人员之一,A岗重点骨干教师之一,第5批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之一。
1991年6月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获学士学位;2001年6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获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文化与民俗旅游;2002.9—2004.7,进修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班;2007.9—2008.7,为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10.9-?,就读于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开发与管理。2002年9月晋升为旅游管理专业讲师;2005年12月晋升为旅游管理专业副教授。
自2001年6月硕士毕业以来,本人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身份在《旅游学刊》、《人文地理》、《地域研究与开发》、《思想战线》、《社会科学家》、《热带地理》、《旅游论坛》、《商业研究》,以及《中国旅游报.理论版》等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副主编教材2部(07、08年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参编教材5部;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项、校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市级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2项,参与横向项目20多项;获2007-2008年度省哲学社科三等奖1项(排名第2)。
学习经历1.2010.9—?,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读博,研究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导师:梁明珠教授、系主任。
2.2007.9—2008.7,中山大学管理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旅游社会学,导师:王宁教授。
3.2002.9—2004.7,暨南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班。
4.1998.9—2001.6,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读硕,研究方向:文化与民俗旅游,导师:周作明教授(现为福建武夷学院旅游系主任、教授)。
5.1987.9—1991.6,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读本,导师:左双文教授(现为华南师大历史系教授、副院长)。
一、科研与教研项目(一)纵向国家级1.参与国家社科项目(No.09BSH040):《和谐休闲文化与文明生活风尚建设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2009.6-2011.6)。
2.主持国家社科项目(No.12BJY124):《城市休闲文化消费主导下旅游转型升级路径及其综合改革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2012.6-2014.6)。
省部级1.第2参与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3C2851):《广东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信息系统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04.01—2008.9)。
2.第2参与广东省社会发展攻关项目(项目编号2008B060600016):《岭南水文化的演变、旅游价值及其创新开发模式和关键技术研究》,广东省科技厅(2008.12-?)。
3.主持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GD10CGL02):《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其综合配套改革研究》,2010.11-2012.12,4万。
市级1.第2参与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08):《基于城市幸福指数提升的广州市休闲游憩业发展研究》,2011.6-2012.6,1万。
校级1.主持广东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04XB79009):《都市休闲文化及其建设对策——以珠三角为例》,广东商学院(2004.12-2007.12)。
2.主持广东商学院校级教研项目(JY2010178):《校地、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广东商学院(2011.3至2011.12)。
3.参与广东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03XB63001):《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方式及其管理对策研究》,广东商学院(2003.12-2005.12)。
4.参与广东商学院2006年度校级课题(06YB79007):《休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以广州市为例》,广东商学院(2007.1-2009.1)。
5.参与广东商学院2006年度校级课题(06YB79008):《区域旅游产业化及其支持政策体系研究》,广东商学院(2007.1-2009.1)。
6.参与广东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07YB05):《基于亚运旅游的岭南文化展示与传播研究》,广东商学院(2007.12至2009.12)。
(二)横向2012年1.参与主持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经贸学院《肇庆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肇庆市宣传部(2012.3-6)。
2.参与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南沙湿地国际旅游度假区概念规划》,广州南沙围垦开发有限公司(2012.4-5)。
2011年1.参与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中山市旅馆业发展研究》,中山市旅游局(2011.3-2011.12)。
2.参与主持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汕尾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5)》,汕尾市旅游局(2011.10-2012.10)。
2010年1.参与暨南大学旅游管理系《广佛肇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广佛肇旅游局(2010.8-2011.3)。
2009年1.主持《梅州市客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规划纲要(2009-2020)》,梅州市旅游局(2009.3-2009.12),到位经费4万。
2.主持《乐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5)》与《乐昌峡景区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乐昌市旅游局(2009.4-2010.12),到位经费20万。
3.参与(第3)《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5)》,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局(2009.5-2009.10),到位经费10万。
4.参与(第3)《梅州市梅江区玉水村旅游开发规划(2009-2020)》,梅州市梅江区旅游局(2009.6-2009.12),到位经费2万。
5.参与(第3)《梅州市丰顺县黄花村旅游开发规划(2009-2020)》,梅州市丰顺县旅游局(2009.6-2009.12),到位经费2万。
6.参与(第3)《广州番禺区“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广州市番禺区旅游局(2009.5-2009.12,到位经费10万。
7.参与(第3)《珠海(拱北)中旅集团广州新电视塔投标书》(2009.10-12,到位经费6万)。
2008年1.参与(第3)《广东丰顺县富豪(音乐)温泉度假村总体规划》,广东省丰顺县富豪温泉度假村委托课题(2008.3-08.8)。
2.参与(第3)《广州开发区会展中心运营研究》,广州市东进新区开发区有限公司委托课题(2008.3-08.8)。
3.参与《2008年奥运效应与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研究》,0.5万,广州市社会科学联合(2006.6-2008.6)。
2007年1.参与(第3)《广东省梅县王寿山风景区概念规划》,广东省梅县旅游局委托课题(2007.8-08.12)。
2006年1.参与主持(第2)《广东省蕉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蕉岭长潭旅游区营销策划》,广东蕉岭县旅游局委托(2006.12-2007.12)。
2005年1.参与主持(第2)《广东省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广东省梅州市旅游局委托(2005.5—2007.5),到位经费5万。
2.参与主持(第2)《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局委托(2005.10—2006.3),到位经费8万。
3.参与主持(第2)《广东清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其旅游信息系统开发研究》,广东省清新县旅游局委托(2004.12—2005.9),指导了广东“旅游强县”(06年)、中国“旅游强县”(07年)的申报成功。
2004年1.参与(第2)《广东省九和、黄沙洞温泉度假区开发战略规划》,广东金鹅温泉有限公司委托(2004.5-2004.8)。
2.参与(第3)《广东省阳山县神笔洞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广东省阳山县旅游局委托(2004.5-2004.10)。
3.参与(第3)广东省林业科技项目(粤林科函[2004]1号):《江门市林业高新技术园区旅游总体规划》,广东省林业厅(2003.12—2005.06)。
2003年1.参与(第4)《广东省乐昌市三龙谷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广东省乐昌市旅游局委托(2002.10—2003.2)。
2.参与(第3)《广东省韶关市十里浈江风景区总体规划》,韶关市浈江区政府委托(2003.2—2003.5)。
二、专著与教材(一)专著(二)教材1.副主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08年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ISBN7-5623-2219-8),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2、9、10章,合计3章6万字。
2.副主编《旅游策划学》(07年入选“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ISBN7-5623-2220-1),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6、7章,合计2章5万字。
3.参编《休闲经营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6月,第2章,合计3万字。
4.参编《旅游学教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8章,合计1章3万字。
5.参编《中外民俗》第6章,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
6.参编《中国民族民俗》第6章,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7.参编《旅游应急管理》第3、6、9章,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
三、获奖1.研究报告《广东省梅州市旅游产业化发展规划(2005-2010)》获2007-2008年度省哲学社科三等奖(排名第2)。
四、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与教研论文2012年1.刘少和,梁明珠《基于“宜居城市”建设的城市休闲游憩系统优化升级研究》,《人文地理》(CSSCI),2012年8月8期(采稿)。
2011年
1.刘少和《基于休闲娱乐产业化发展的区域旅游成长模式研究——广东与中国“旅游强县”清新县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CSSCI),2011年4月2期。
2.LiuShao-he,LiuZhi-hong.,BasicsonResortHotel(Village)andItsservicemanagementideas
—TakingGudouhotspringresortvillageinGuangdongprovinceasaexample.ProceedingofTheFif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GreenHospitalityandTourismManagementGuangzhou,China,June25-27,2011.TheAmericanScholarsPress.
2010年1.秦学、刘少和《经济发展是否促进休闲质量提高——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为例》,《旅游学刊》(CSSCI),2010年3月3期。
2.桂拉旦、刘少和《“以旅助农”传导机制及其政策建议》,《开发研究》(CSSCI扩张版),2010年2月1期。
3.秦学、刘少和《创新与包容:广州市休闲发展考察》,《2010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中国首部休闲绿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5。
4.刘少和《深化旅游综合配套改革,促进旅游转型升级发展》,《中国旅游报》2010年07月11日第11版“视野”。
5.刘少和、吴建华、桂拉旦《度假旅游与观光旅游的差异及其服务主张》,第14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09.11.19-21)会议论文,论文集。
2009年1.刘少和、李秀斌《大型节事的文化展示与文化传播》,《旅游学刊》(CSSCI),2009年3月3期。
2.刘少和《全球化、经济社会转型与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旅游学刊》(CSSCI),2009年8月8期。
3.刘少和、李秀斌《度假酒店(村)的健康体验经营管理研究》,《旅游论坛》(CSSCI扩张版),2009年6月3期。
4.刘少和、李秀斌《旅游产品转型与广东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建设思考》,《现代乡镇》,2009年1-2月1期。
5.刘少和《休闲经济:提升“软实力”的有效途径》,《中国旅游报》,2009年3月27日第10版“视野”。
6.刘少和《广东“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制度创新思考》,《中国旅游报》,2009年6月12日第11版“视野”。
7.刘少和《发展休闲旅游,为城市居民减压》,《中国旅游报》,2009年9月4日第11版“视野”。
8.刘少和、李秀斌《基于休闲娱乐产业化的区域旅游休闲化发展研究》,《旅游论坛》(CSSCI扩张版),2009年10月5期。
2008年1.刘少和《基于奥运旅游平台的中华文化展示思考》,《中国旅游报》,2008年1月25日10版“视野”。
2.刘少和《建设城市休闲文化,提升城市“软势力”》,《中国旅游报》,2008年3月28日10版,2008年4月2日11版“视野”。
3.李秀斌、刘少和、张伟强《旅游发展对县域经济的拉动效应分析》,《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6月3期。
4.刘少和、李秀斌、张伟强《广东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模式探讨》,《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7月4期。
5.刘少和、张伟强《旅游资源的'组合评价及其结果应用》,《中国旅游报》,2008年6月18日11版“视野”。
6.刘少和、桂拉旦《环城地理梯度背景下的旅游休闲业空间布局结构分析—以粤港澳为例》,《社会科学家》(CSSCI),2008年05月05期。
7.刘少和、张伟强《中国区域旅游转型发展探讨——以广东区域旅游转型发展为例》,《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第13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8.25-29牡丹江第13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8.刘少和《旅游转型研究综述及我国旅游转型发展探讨》,《旅游论坛》(CSSCI扩张版),2008年12月6期(《旅游管理》人大复印资料转载,2009年4期)。
9.刘少和《旅游市场营销需要关注旅游消费行为研究》,《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12月11期。
2007年1.刘少和、张伟强、乔纪纲《广东旅游休闲业空间布局模式的构建》,《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7年3月2期。
2.张伟强、刘少和、李秀斌《文物建筑保护和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旅游学研究》第2辑,2007年4月。
3.刘少和《奥运旅游与文化展示》,《旅游学刊》(CSSCI),2007年9月9期。
4.刘少和《环大珠三角城市群1-3小时游憩圈探析》,《中国旅游报》,2007年11月28日13版“视野”。
2006年1.刘少和、桂拉旦《城乡商旅互动发展研究》,《商业研究》(北大核心),2006年08月15期。
2.刘少和《休闲发展趋势及其管理对策》,《商业研究》(北大核心),2006年09月18期。
3.刘少和《发展休闲娱乐业,创造旅游吸引物》,《旅游学刊》(CSSCI),2006年12月12期。
2005年1.刘少和《粤港澳大珠三角区域旅游发展战略》,《珠江经济》,2005年02月02-03期。
2.刘少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需要成熟的旅游者》,《旅游学刊》(CSSCI),2005年03月02期。
3.张伟强、刘少和《旅游产品的品牌战略研究初探》,《商业研究》(北大核心),2005年03月05期。
4.刘少和《“文化强旅”战略构想》,《华夏文化》,2005年03月01期。
5.刘少和《“港澳游”对内地的文化效应》,《中国文化报》(2005年5月23日,文化旅游版)。
6.刘少和《中国休闲教育发展初探》,《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7月14期。
2004年1.刘少和《粤港澳大三角旅游区建设的文化战略》,《社会科学家》(CSSCI),2004年1月1期。
2.张伟强、陈玲、刘少和《文物建筑保护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及其对策》,《热带地理》(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月2期。
3.刘少和、张伟强《广东科技旅游与文化旅游的互动发展》,《广东科技》,2004年4月4期。
4.刘少和、张伟强《文化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及其克服》,《思想战线》(CSSCI),2004年5月3期。
5.刘少和《现代酒店管理中的“服务链”模型探讨》,《中外酒店》,2004年7月7期。
6.刘少和《略论“文化生态旅游”》,《生态经济》(CSSCI扩展版),2004年8月8期。
7.刘少和《我国农业民俗及其旅游开发研究》,《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论文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2003年1.刘少和《服务企业中“服务链”模型研究》,《商业研究》(北大核心期刊),2003年06月11期。
****
邮箱:liushaohe38@yahoo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赤沙路21号(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邮编:510320
大院村邮编是多少
四川有好多个乡镇 名称是什么?
截至2008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4544个乡镇、239个街道办事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群居民委员会4822个,村民委员会50182个。
四川主要由四个文化区域组成
巴文化区:
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和广安(注意: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直辖市重庆,重庆简称渝,故重庆称巴渝,以及湖北省恩施州)
蜀文化区:
绵阳、自贡、遂宁、德阳、成都、雅安、眉山、资阳、乐山、宜宾、泸州和内江十二市(秦 *** 建立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 *** 之前,巴国和蜀国是中国西南仅有的两个文明国家)
攀西文化区:
攀枝花和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统称为攀西)
川西高原: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 孜藏族自治州(地处四川西部的高原区域)
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成都市: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
自贡市: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荣县、富顺县;
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德阳市:旌阳区,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
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三台县、安县、平武县、梓潼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江油市;
广元市: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
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
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
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金口河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
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阆中市;
眉山市: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
广安市: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
达州市: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
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
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资阳市: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 塘 县、阿坝县、若 尔 盖县、红原县、九寨沟县、小金县;
甘 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炉霍县、九龙县、甘 孜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白玉县、理塘县、德格县、乡城县、石渠县、稻城县、色达县、巴塘县、泸定县、得荣县;
凉山彝 族自治州:西昌市、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 拖县、金阳县、昭 觉县、喜德县、冕 宁县、越西县、甘 洛县、美姑县、雷波县,木 里藏族自治县。
青神有好多个乡镇青神全县分为 7 镇 11 乡,分别是 7 镇:城厢镇、南城镇、汉阳镇、河坝子镇、瑞峰镇、西龙镇、黑龙镇; 11 乡:天池乡、天庙乡、桂花乡、观金乡、青竹乡、青城乡、白果乡、翁家乡、罗湾乡、罗波乡、高台乡。总计下属 153 个村, 1153 个村民小组, 12 个居委会, 54 个居民小组。
四川有好多个县?金堂 双流 郫县 大邑 蒲江 新津县
荣 县 富顺县
米易县泸 县 合江县 叙永县 古蔺县
罗江县 中江县
三台县 盐亭县 安 县 梓潼县 平武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
旺苍县 青川县 剑阁县 苍溪县
蓬溪县 射洪县 大英县
威远县 资中县 隆昌县
犍为县 井研县 夹江县 沐川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
南部县 营山县 蓬安县 仪陇县 西充县
宜宾县 南溪县 江安县 长宁县 高 县 珙 县 筠连县 兴文县 屏山县
岳池县 武胜县 邻水县达 县 宣汉县 开江县 大竹县 渠 县
仁寿县 彭山县 洪雅县 丹棱县 青神县
名山县 荥经县 汉源县 石棉县 天全县 芦山县 宝兴县
通江县 南江县 平昌县
安岳县 乐至县
汶川县 理 县 茂 县 松潘县 九寨沟县 金川县 小金县 黑水县 壤塘县 阿坝县 若尔盖县 红原县
盐源县 德昌县 会理县 会东 宁南 普格 布拖 金阳 昭觉 喜德 冕宁 越西 甘洛 美姑 雷波 木里自治县
2007年底,四川省辖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共计21个地级单位),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共计181个县级单位)。
成都市:成华区、武侯区、青羊区、锦江区、金牛区、高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温江区、大邑县、金堂县、蒲江县、新津县,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
自贡市: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和荣县、富顺县;
攀枝花市: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泸州市:江阳区、纳溪区、龙马潭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
德阳市:旌阳区、中江县、罗江县,广汉市、绵竹市、什邡市;
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经开区、高新区、科创园区、仙海区、江油市、三台县、安县、平武县、梓潼县、盐亭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广元市:利州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青川县、剑阁县、苍溪县;
遂宁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射洪县;
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
乐山市:市中区、五通桥、沙湾、金口河4个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眉山市
南充市: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西充县、蓬安县、营山县,阆中市;
眉山市:东坡区,仁寿县、彭山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
宜宾市:翠屏区、宜宾县、南溪县、江安县、长宁县、高县、珙县、筠连县、兴文县、屏山县;
广安市:广安区、岳池县、武胜县、邻水县,华蓥市;
达州市:通川区、达县、宣汉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万源市;
雅安市:雨城区,芦山县、名山县、天全县、荥经县、宝兴县、汉源县、石棉县;
巴中市:巴州区、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
资阳市: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简阳市;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理县、茂县、松潘县、金川县、黑水县、马尔康县、壤塘县、阿坝县、若尔盖县、红原县、九寨沟县、小金县;
甘籽藏族自治州:康定县、丹巴县、炉霍县、九龙县、甘籽县、雅江县、新龙县、道孚县、白玉县、理塘县、德格县、乡城县、石渠县、稻城县、色达县、巴塘县、泸定县、得荣县;
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木里县、盐源县、德昌县、会理县、会东县、宁南县、普格县、布拖县、金阳县、昭觉县、喜德县、冕宁县、越西县、甘洛县、美姑县、雷波县。
四川有好多个市?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成都市 辖9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青羊区。
青羊区 锦江区 金牛区 武侯区 成华区
龙泉驿区(龙泉镇) 青白江区(大湾街道) 新都区(新都镇) 温江区(柳城镇)
都江堰市(灌口镇) 彭州市(天彭镇) 邛崃市(临邛镇) 崇州市(崇阳镇)
金堂县(赵镇) 郫 县(郫筒镇) 新津县(五津镇) 双流县(东升街道) 蒲江县(鹤山镇)
大邑县(晋原镇)
自贡市 辖4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 *** 驻大安区丹桂大街。
自流井区 大安区 贡井区 沿滩区(沿滩镇)
荣 县(旭阳镇) 富顺县(富世镇)
攀枝花市 辖3个市辖区、2个县。市人民 *** 驻东区。
东 区 西 区 仁和区(仁和镇)
米易县(攀莲镇) 盐边县(桐子林镇大坪地)
泸州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 *** 驻江阳区江阳西路。
江阳区 纳溪区(安富街道) 龙马潭区(小市街道)
泸 县(福集镇) 合江县(合江镇) 叙永县(叙永镇) 古蔺县(古蔺镇)
德阳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旌阳区。
旌阳区
广汉市(雒城镇) 什邡市(方亭镇) 绵竹市(剑南镇)
罗江县(罗江镇) 中江县(凯江镇)
绵阳市 辖2个市辖区、5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涪城区。
涪城区 游仙区
江油市
盐亭县(云溪镇) 三台县(潼川镇) 平武县(龙安镇) 安 县(花荄镇) 梓潼县(文昌镇)
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
广元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人民 *** 驻市中区。
市中区 元坝区(元坝镇) 朝天区(朝天镇)
青川县(乔庄镇) 旺苍县(东河镇) 剑阁县(下寺镇) 苍溪县(陵江镇)
遂宁市 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 *** 驻东盛路39号。
船山区 安居区(安居镇)
射洪县(太和镇) 蓬溪县(赤城镇) 大英县(蓬莱镇)
内江市 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 *** 驻市中区。
市中区 东兴区
资中县(重龙镇) 隆昌县(金鹅镇) 威远县(严陵镇)
乐山市 辖4个市辖区、4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市中区。
市中区 五通桥区(竹根镇) 沙湾区(沙湾镇) 金口河区
峨眉山市
夹江县(漹城镇) 井研县(研城镇) 犍为县(玉津镇) 沐川县(沐溪镇)
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 峨边彝族自治县(沙坪镇)
南充市 辖3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顺庆区。
顺庆区 高坪区 嘉陵区
阆中市(七里街道)
营山县(朗池镇) 蓬安县(周口镇) 仪陇县(新政镇) 南部县(南隆镇) 西充县(晋城镇)
眉山市 辖1个市辖区、5个县。市人民 *** 驻东坡区。
东坡区(通惠街道)
仁寿县(文林镇) 彭山县(凤鸣镇) 洪雅县(洪川镇) 丹棱县(丹棱镇) 青神县(青城镇)
宜宾市 辖1个市辖区、9个县。市人民 *** 驻翠屏区中心街19号。
翠屏区
宜宾县(柏溪镇) 兴文县(古宋镇) 南溪县(南溪镇) 珙 县(巡场镇) 长宁县(长宁镇)
高 县(庆符镇) 江安县(江安镇) 筠连县(筠连镇) 屏山县(新发乡)
广安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广安区广福街道。
广安区(浓洄街道)
华蓥市(双河街道)
岳池县(九龙镇) 邻水县(鼎屏镇) 武胜县(沿口镇)
达州市 辖1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通川区荷叶街。
通川区(西外镇)
万源市
达 县(南外镇) 渠 县(渠江镇) 宣汉县(东乡镇) 开江县(新宁镇) 大竹县(竹阳镇)
雅安市 辖1个市辖区、7个县。市人民 *** 驻雨城区汉碑路6号。
雨城区
芦山县(芦阳镇) 石棉县(新棉镇) 名山县(蒙阳镇) 天全县(城厢镇) 荥经县(严道镇)
宝兴县(穆坪镇) 汉源县(市荣乡)
巴中市 辖1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 *** 驻巴州区。
巴州区(巴州镇)
南江县(南江镇) 平昌县(江口镇) 通江县(诺江镇)
资阳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 *** 驻雁江区。
雁江区(雁江镇)
简阳市(简城镇)
安岳县(岳阳镇) 乐至县(天池镇)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辖13个县。自治州人民 *** 驻马尔康县。
马尔康县(马尔康镇) 九寨沟县(永乐镇) 红原县(邛溪镇) 汶川县(威州镇) 阿坝县(阿坝镇)
理 县(杂谷脑镇) 若尔盖县(达扎寺镇) 小金县(美兴镇) 黑水县(芦花镇) 金川县(金川镇)
松潘县(进安镇) 壤塘县(壤柯镇) 茂 县(凤仪镇)
甘孜藏族自治州 辖18个县。自治州人民 *** 驻康定县。
康定县(炉城镇) 丹巴县(章谷镇) 炉霍县(新都镇) 九龙县(呷尔镇) 甘孜县(甘孜镇)
雅江县(河口镇) 新龙县(茹龙镇) 道孚县(鲜水镇) 白玉县(建设镇) 理塘县(高城镇)
德格县(更庆镇) 乡城县(香巴拉镇) 石渠县(尼呷镇) 稻城县(金珠镇) 色达县(色柯镇)
巴塘县(夏邛镇) 泸定县(泸桥镇) 得荣县(松麦镇)
凉山彝族自治州 辖1个县级市、15个县、1个自治县。自治州人民 *** 驻西昌市。
西昌市
美姑县(巴普镇) 昭觉县(新城镇) 金阳县(天地坝镇) 甘洛县(新市坝镇) 布拖县(特木里镇)
雷波县(锦城镇) 普格县(普基镇) 宁南县(披砂镇) 喜德县(光明镇) 会东县(会东镇)
越西县(越城镇) 会理县(城关镇) 盐源县(盐井镇) 德昌县(德州镇) 冕宁县(城厢镇)
木里藏族自治县(乔瓦镇)
四川省成都市现在有好多个区,好多个县?成都市辖9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即: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双流县、郫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
四川必有医院有好多个科目这是一家*子医院,今天被*了2000+
潼南县有好多个镇乡潼南县位于四川盆地中部,重庆市西北。东邻合川、西靠安岳、南连铜梁、北接遂宁,是川渝两地的结合部、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视窗。幅员面积1594平方公里,辖9乡22镇283个行政村19个居委会,总人口92万。境内以浅丘陵为主,海拔高度为300-450米。相对高度多数在50-100米之间,平坝较多。总面积1585平方千米。总人口90万人(2004年)。县人民 *** 驻地邮编:402660。程式码:500223。区号:023。拼音:Tongnan Xian。县人民 *** 驻梓潼镇。现辖梓潼、双江、花巖、桂林、柏梓、崇龛(原叫"光辉")、古溪、宝龙、飞跃、新华、玉溪、群力、米心、上和、龙形、塘坝、太安、永胜、新胜、小渡、卧佛、玉桂22个镇;田家、永安、文明、红花、安兴、龙项、檬子、别口、寿桥9个乡;19个居委会,567个村委会。 县委书记:于松柏
县委副书记:罗建极,孟德华
县委常委:谭新生.张彬.蔡聘.张辉.周会锡.邹云生.贾如兴.沈蓉.陈代军.万军潼南历史悠久,建县较早。公元373年,东晋孝武帝在潼南设晋兴县(今玉溪青石坝),乃潼南设县之始。1912年,于县属梓潼镇设定东安县。1914年,改东安县为潼南县(因地处潼川府之南而得名)。1949年12月5日,潼南解放后,隶属关系变更四次;1950年隶川北行署遂宁专区,1958年,遂宁专区取消,隶绵阳专区。1976年划入江津地区(1981年改名永川地区),1982年随永川地区划入重庆市。1997年重庆直辖后,潼南隶属关系未变。
1999年7月9日,潼南县县委、人大、 *** 、政协机关驻地由梓潼镇正兴街27号、23号、34号、59号迁至梓潼镇莲花村拟新建的行政中心内(渝府[1999]123号)。
2000年,潼南县辖22个镇、9个乡:梓潼、双江、花巖、桂林、柏梓、崇龛、古溪、宝龙、飞跃、新华、玉溪、群力、米心、上和、龙形、塘坝、太安、永胜、新胜、小渡、卧佛、五桂22个镇;田家、永安、文明、红花、安兴、龙项、檬子、别口、寿桥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总人口860016人,其中:梓潼镇 118646人、上和镇 30323人、龙形镇 24883人、古溪镇 35298人、宝龙镇 27341人、飞跃镇 15999人、新华镇 12947人、玉溪镇 23928人、米心镇 15849人、群力镇 20781人、双江镇 47814人、桂林镇 31149人、花巖镇 12782人、柏梓镇 46867人、崇龛镇 43348人、塘坝镇 62765人、新胜镇 27034人、太安镇 35755人、永胜镇 8086人、小渡镇 47035人、卧佛镇 39944人、五桂镇 13688人、田家乡 14323人、龙项乡 11576人、檬子乡 13071人、别口乡 11959人、红花乡 15707人、安兴乡 11313人、文明乡 13623人、永安乡 15137人、寿桥乡 11045人。
2002年,潼南县辖22个镇、9个乡,21个居委会、283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90.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6万人。
2006年6月16日,重庆市人民 *** 《关于潼南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批覆》(渝府[2006]126):同意潼南县将现有的31个乡镇调整为22个乡镇和街道。具体调整如下:
(一)撤销5个镇、6个乡:梓潼镇、桂林镇、新华镇、飞跃镇、永胜镇、文明乡、龙项乡、檬子乡、红花乡、安兴乡、永安乡。
(二)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
1.梓潼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梓潼镇的东升、哨楼、四方、大佛4个办事处和李家祠、豆芽湾、纪念碑、碉楼坡、接龙桥、巖湾、大桥7个社群居委会,幅员面积127.87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凉风垭(原梓潼镇 *** 驻地)。
2.桂林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桂林镇、原梓潼镇的东风办事处及井田、莲花2个社群居委会,幅员面积80.387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原梓潼镇东风片区。
(三)调整6个镇、2个乡行政区域范围
1.双江镇管辖原双江镇、原安兴乡九道村和白云村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119.306平方公里。镇 *** 驻金龙街(原址)。
2.柏梓镇管辖原柏梓镇、原文明乡、原永安乡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134.75平方公里。镇 *** 驻柏梓镇正街(原址)。
3.龙形镇管辖原龙形镇、原檬子乡所属行政地域,幅员面积80.63平方公里。镇 *** 驻茶店子(原址)。
4.古溪镇管辖原古溪镇、原飞跃镇、原红花乡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116.06平方公里。镇 *** 驻古溪镇正街(原址)。
5.玉溪镇管辖原玉溪镇、原安兴乡大龙村和曹家村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54.414平方公里。镇 *** 驻迎龙街(原址)。
6.米心镇管辖原米心镇、原新华镇所属行政地域,幅员面积51.9平方公里。镇 *** 驻米心场(原址)。
7.田家乡管辖原田家乡、原永胜镇、原龙项乡小石村、桂圆村、老庙村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63.13平方公里。乡 *** 驻罗汉村。
8.别口乡管辖原别口乡及原龙项乡花院村、老君村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41.34平方公里。乡 *** 驻别口沱(原址)。
(四)保留11个镇、1个乡行政区域 *** 和驻地不变:小渡镇、塘坝镇、崇龛镇、卧佛镇、太安镇、上和镇、宝龙镇、新胜镇、群力镇、花巖镇、五桂镇、寿桥乡。
威远有好多个镇一共有20个镇 323个村,48个居民委员会,384个居民小组,4963个组(社)。20个镇分别是严陵镇、铺子湾镇、新店镇、向义镇、界牌镇、龙会镇、高石镇、东联镇、靖和镇、镇西镇、庆卫镇、山王镇、黄荆沟镇、观音滩镇、新场镇、连界镇、越溪镇、两河镇、碗厂镇、小河镇
云阳有好多个镇云阳县辖25个镇、40个乡。 全县总人口1219647人,其中:云阳镇46834人、云安镇13768人、双江镇41822人、凤鸣镇17900人、盘石镇28328人、龙角镇19645人、宝坪镇26593人、故陵镇29123人、红狮镇31132人、南溪镇30757人、长洪镇28273人、双土镇28001人、桑坪镇18477人、江口镇35746人、盛堡镇20388人、路阳镇31986人、农坝镇24475人、高阳镇24604人、渠马镇17628人、关市镇14775人、人和镇21357人、黄石镇14661人、巴阳镇16977人、沙市镇20761人、鱼泉镇25667人、硐村乡15446人、毛坝乡20684人、栖霞乡21191人、宝塔乡14646人、水磨乡15368人、里市乡12073人、凤桥乡12038人、院庄乡16283人、外郎乡10473人、泥溪乡16058人、耀灵乡12234人、云峰乡10939人、清水乡5937人、蔈草乡22084人、堰坪乡12816人、新津乡14142人、普安乡16468人、龙洞乡24496人、洞鹿乡13335人、石门乡8311人、大阳乡14696人、青山乡13657人、富家乡11360人、新阳乡18986人、塔棚乡8825人、团坝乡13452人、千丘乡13441人、帆水乡11032人、文龙乡16617人、后叶乡19190人、向阳乡13830人、建全乡17192人、双水乡17481人、白龙乡16779人、龙塘乡8236人、养鹿乡22108人、水口乡13812人、莲花乡15104人、九龙乡17878人、上坝乡11271人
大院村位于中寨乡西面,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辖7个村民组,349户,1540人,总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亩,主产水稻、玉米。
大院村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宜人,耕地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的好地方。矿产资源丰富,铅锌矿、钼矿储量较为丰富,有优质的小麦、油菜,是大院村经济发展的特色支柱产业。目前,大院村已形成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业经济体系,村党支部、村委会利用本村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大胆开拓创新。玉米营养坨单株定向移栽、油菜移栽已遍及全村。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大院村党支部,村委会正以党的富民政策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契机,抢抓机遇,精诚团结,奋力拼搏,以创办经济实体为突破口,加大科技兴农和林牧富民的力度,带领全村广大人民勤劳致富,把大院村建设成为全乡经济强村之一。
--人口总数:1540人农业人口:1540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白族,穿青发展口号:
--所辖村:干河,弯子,大坡,兴寨,花坡,上田坝,下田坝生产总值:150.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名特产品:红米办公所在地:兴寨组
大院村与岭岗村、普作村、马路村、石龙村、石丫口村、羊场村、水头村、金鹅村、铁厂村、响水村、小院村、核桃村、青山村、沙坝村相邻。
大院村附近有织金古建筑群、织金洞、织金关水利风景区、恐龙湖水利风景区、织金财神庙等旅游景点,有织金头花蓼、织金续断、织金竹荪、贵州织金农家土制烟熏腊肉、织金发粑等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