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嘎村是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协格尔镇下辖的行政村,城乡分类代码为220,为村庄。区划代码为540223100218,居民身份证号码前6位为540223。邮政编码为857000,长途电话区号为0892 ,车牌号码为藏D。朗嘎村与加布村、白坝村、卡娃辖村、其尺村、曲洛村、除西村、冲萨村、乃桑村、热拉木村、加隆村、恰布村、江东村、乃色姆村、玛仓娃村相邻。
朗嘎村附近有樟木镇、珠峰大本营、珠穆朗玛峰、嘎玛沟、卓奥友峰等旅游景点,有虫草鸡块等特产。
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属于哪个省
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
仁布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总面积2122.82平方千米。总人口3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德吉林镇强钦村,邮编:857200。行政区划代码:542330。区号:0892。拼音:RenbuXian。
仁布县基本概况仁布县位于西藏西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雅鲁藏布江中游南崖谷地,介于东经89°45″——90°22″,北纬29°02″——29°30″之间。东倚山南地区浪卡子县,南邻江孜县,西靠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北与拉萨市尼木县隔江相望。
仁布县全县面积3140平方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险拔。地势东北、东南高,西北低,全县平均海拔3950米,县驻地德吉林镇海拔3780米。雅鲁藏布江从县境西北部穿过,发源于境内那钦康萨雪山的门曲河南北贯穿境内三乡一镇,在仁布乡白林村汇入雅江。仁布县属南温带半旱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年无霜期120天左右,气候干燥,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95%,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仁布”藏语语意为“多宝、聚宝”的意思,境内物产丰富,尤其以矿产资源蕴藏丰富而著名,已探明的有铬铁、玉石、铅锌、黄金、花岗岩、大理石等,仁布玉以其独特的光泽和品质享誉区内外,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仁布县珍惜野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较广,有獐子、水獭、旱獭、狼、狐狸、黄羊等动物物种和贝母、紫云英、紫胡、当归、天南星等中草药以及萤花杜鹃、爬地柏、高山柳等特有植物资源。
仁布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1354年前属卓万户管辖,1356年,帕竹政权时期,设立仁布宗。1642年归属噶厦政府管辖。西藏和平解放后,1956年,成立仁布党委,民主改革时间,1959年,相继成立仁布县军事管制委员会、中国***仁布县委员会和仁布县人民政府,隶属于江孜专区;设置了7个行政区,1964年,仁布县划属日喀则专区管辖,基层设置了26个乡。2000年,仁布县区划分8乡1镇,79个行政村,据2001年统计,全县总人口30971人,其中藏族30868人。农牧区总人口30492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改革的春风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仁布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路子,全县耕地总面积57000亩,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牧业以养殖牛、羊为主,第三产业以仁布乡建筑公司为龙头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县粮油总产量11680.33吨,年末牲畜存栏190887头(只、匹),国内生产总值7160万元,农牧民收入1601.16元,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全县现有各类学校66所,在校学生316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巩固率77.76%“普九”教育已全面实施,现有各级医疗机构10所,合作医疗已完成,参与人口占总人口的74.8%,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7%和89%,县城通讯光缆和移动电话已全面普及。
仁布县属后藏地区,位于前后藏交界区域,具有以后藏为主的前后藏并存的人情风俗,勤劳朴实,热情好客。主要传统节日有错拉节、春式节、基曲节和望果节等。
自然地理
仁布县地处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境内山高谷深、山峦起伏、沟整纵横、河流密布,地势东北、东南高,西北偏低。全县平均海拔3950米左右。东部5个乡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西部5个乡平均海拔在3760米左右,地势平缓。
仁布县境内最高峰党姆峰海拔6112米。
雅鲁藏布江从县境西北部穿过,发源于境内那钦康萨雪山的门曲河南北贯穿境内三乡一镇,在仁布乡白林村汇入雅江。
仁布县属南温带半旱高原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300小时,年无霜期120天左右,气候干燥,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的95%,年降水量451.5毫米。洪水、泥石流、滑坡、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仁布”藏语语意为“多宝、聚宝”的意思,境内物产丰富,尤其以矿产资源蕴藏丰富而著名,已探明的有铬铁、玉石、铅锌、黄金、花岗岩、大理石等,仁布玉以其独特的光泽和品质享誉区内外,深受广大游客的青睐,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仁布县珍惜野动植物种类繁多,分布较广,有獐子、水獭、旱獭、狼、狐狸、黄羊等动物物种和贝母、紫云英、紫胡、当归、天南星等中草药以及萤花杜鹃、爬地柏、高山柳等特有植物资源。
风俗人情
望果节源于古代,盛于近代,是祈盼丰收而举行的活动。虽然各地的望果繁简不一,但其形式和内涵大同小异。开镰之前农事稍闲时,全村男女着上新装和僧侣一道列队转游庄稼地。队伍由持柱香、经幡、经书、宝伞、宝瓶、手鼓、锣钹、法号、彩箭的善男善女引路,全村人跟在后面。队伍按东南西北方向转游,每至一方祭此方神。在行进的途中不断地吹号、摇鼓、诵经、挥舞彩箭呼喊:“恰也怙秀,央也怙秀”(德福来吧,吉祥也来吧),烧香敬供村神,祈求丰收。转完了庄稼地便在荫凉处,进餐饮酒。过后进行赛马、赛牦牛、唱藏戏、跳舞等娱乐项目。整个活动气氛热烈、庄重、祥和。
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在改革的春风和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仁布县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特色产业的经济发展路子,全县耕地总面积57000亩,主要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牧业以养殖牛、羊为主,第三产业以仁布乡建筑公司为龙头的乡镇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乡镇企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2002年,全县粮油总产量11680.33吨,年末牲畜存栏190887头(只、匹),国内生产总值7160万元,农牧民收入1601.16元,地方财政收入150万元。
行政区划
仁布县辖1个镇、8个乡:德吉林镇(驻德吉林村);康雄乡、切娃乡、母乡、仁布乡、然巴乡、帕当乡、普松乡、查巴乡。共有79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仁布,藏语意为“聚宝、多宝”。
仁布,公元1354年前属羊卓万户管辖。帕竹政权建立后,于公元1356年建立仁布宗。地扼前后藏的咽喉要道。1642年5世达赖建立噶厦政府,仁布宗隶属噶厦政府管辖。1960年8月成立仁布县人民政府,隶属江孜专区。1964年5月划归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仁布县辖10个乡,79个村委会:德吉林乡、查巴乡、茶乡、姆乡、帕当乡、普松乡、切瓦乡、然巴乡、仁布乡、康雄乡。
2000年,仁布县辖1个镇、8个乡。总人口28255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各乡镇人口:德吉林镇4784人、切娃乡3268人、母乡3268人、仁布乡2609人、查巴乡4012人、然巴乡1887人、帕当乡3172人、普松乡1817人、康雄乡3438人。
2021年3月,仁布县上榜2021中国放心食品百佳县市榜第73名。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仁布县在列。
2017年2月,仁布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属于:西藏日喀则市江孜县
江孜县
江孜县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年楚河上游。总面积3800平方千米/3771平方千米。总人口61431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江孜县人民0驻江孜镇,邮编:857400。行政区划代码:542323。区号:0892
江孜县基本概况 江孜地处西藏南部,日喀则地区东部、年楚河上游。面积3771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隶属日喀则,县府驻江孜。由于地处萨迦、日喀则、亚东关口通往拉萨的必经之地,土地富庶,所以很早以来即成为佛教徒、商贾、游人汇集之处。该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玛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名特产品主要有卡垫、地毯、挂毯和女式金丝帽等。帕拉庄园在其境内。江孜古城又是一座英雄城。1904年,江孜军民在这里谱写了-外国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英雄篇章。至今,宗山堡上仍保留着当年抗英的炮台。
江孜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从江孜向东可去拉萨、山南;向北可到日喀则;向西可经岗巴、定结直到定日;向南可经风光秀美、横穿喜玛拉雅山的亚东沟,直达边境口岸亚东。
江孜全名为“江卡尔孜”,藏语意为“胜利堡垒之顶”。1904年英国“远征军”侵略此地时,该地军民进行英勇抵抗,故历史上有英雄城的称号。江孜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南去亚东,西去日喀则等地的交通要道。江孜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原是西藏第三大城市,是与不丹、锡金、印度等国通商的商品集散地。江孜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青棵、冬春小麦、油菜籽、豌豆等,素有“西藏粮仓”之称。此外江孜还素有“藏毯故乡”之称,主要产品有地毯、壁毯、藏被等。江孜卡垫闻名全国。江孜名胜除宗山、抗英炮台外,还有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存于一寺的白居寺和独具特色的江孜白塔。
自然地理
江孜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
江孜县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年楚河两岸为峡谷地带,最高海拔为7191米。
江孜县境内有年楚河经过,年楚河由日喀则地区康马涅如藏布江和江孜龙马河汇聚而成,流经康马等4县(市)后汇入雅鲁藏布江。
江孜县干湿季分明,夏季雨水充沛集中,温暖湿润,冬季干冷,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而年温差小,无霜期短。年日照时数3189.8小时,年无霜期110天左右,年降水量291.1毫米。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山洪、风、霜、冰雹等。
江孜县已发现的主要矿种有金、硫磺、水晶、瓷土等。另外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
江孜县的经济结构以农为主,兼有畜牧业。江孜县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便利,为西藏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水利先进县。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冬小麦、春小麦、豌豆、油菜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驴、骡等。
白居寺,海拔3900米,位于江孜县城东北隅,距拉萨南约230公里处,距日喀则东约100多公里处。白居寺是汉语名称。藏语简称“班廓德庆”,意为“吉祥-乐寺”。白居寺始建于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历时10年竣工。有人说是1418年由克珠杰和热丹兖桑帕二人共-建的。
白居寺是在西藏各教派分庭抗礼,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建立的。因此它能聚萨迦、格鲁、布敦等各派和平共存于一寺。每个教派在此寺内都拥有五六个“扎仓”(殿堂)。因而在西藏佛教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和影响。该寺现有16个扎仓。主寺有三层,殿内挂满各种风格的“唐卡”,还有一尊近8米高的铜佛坐像。据史料记载,铸造这尊佛像,用去14吨黄铜。大殿二层东厢殿内,供有文殊菩萨和泥塑罗汉共20多尊,为明代艺术珍品。
白居寺旁,有“十万佛塔”白居塔。塔有九层,高达32米多,有108个门、77间佛殿、神龛和经堂,是中国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殿堂内藏有十余万佛像,千余尊泥、铜、金塑佛像,堪称佛像博物馆。
历史沿革
江孜:藏语意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因年楚河流经这里,历史上人们称江孜地区为‘年’。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0管辖。‘年堆司雄仁母’——年堆是年楚河上游,司雄是金盆,仁母是长形,合起来就是年楚河上游的长形金盆。”
“后来,拉萨王朝在宗山上建宫殿,宫殿建成后,有著名佛僧大加赞美,说这座宫殿是‘杰卡尔孜’。意为雄伟壮观的宫堡。简称‘杰滋’,演变为‘江孜’。”
用当地藏民的说法就是:江孜在西藏是块风水宝地。
江孜,藏语意 为“胜利顶峰;法王府顶”。
清代为江孜宗,属前藏噶厦地方0管辖。
1959年7月31日江孜县成立,划归江孜专署管辖。
1964年5月江孜、日喀则两专区合并,江孜县隶属日喀则地区管辖至今。
经济概况
近年来,日喀则地区江孜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提高企业效益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确保了全县经济的持续发展。
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7亿元,比2002年增长14.85%;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9亿元,比2002年增长11.52%;农牧民人均收入达2780元,比2002年增长8.6%。2002年,江孜县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优质青稞在前年种植3万亩的基础上,再推广面积12.24万亩,占播种面积的72.52%;机耕机播面积达到24.6万亩,饲草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明显增加。
2002年,江孜县还加大了重点户、重点村养殖示范工作,重点扶持了150户,投资160万元,引进良种牛597头;农发项目也已经争取在江孜镇年堆乡、车仁乡、紫金乡、江热乡等乡镇,5个村进行良种奶牛养殖示范村建设,两年内,计划发展800户奶牛养殖重点户。
2002年,江孜县项目建设投资数量大、项目多,对经济发展和财政的贡献率较大。全县建设项目总投资1.99亿元,项目36个,比2002年增长了50%。2003年,项目建设创造了GDP达3133万元,占全县GDP的8.56%,实现税收120万元,为全县税收收入的25.64%。目前,进行的36个在建项目,共到位资金1.28亿元。
行政区划
江孜县辖1个镇、18个乡:江孜镇;纳如乡、卡堆乡、卡麦乡、日朗乡、达孜乡、藏改乡、热索乡、重孜乡、龙马乡、加克西乡、紫金乡、江热乡、康卓乡、年堆乡、金嘎乡、车仁乡、热龙乡、日星乡,151个村委会、3个居委会。
2000年,各乡镇人口: 江孜镇 10271人、 纳入乡 4114人、 卡堆乡 4820人、 卡麦乡 4822人、 达孜乡 2466人、 藏改乡 2471人、 热索乡 2984人、 重孜乡 4450人、 紫金乡 3473人、 江热乡 3896人、 康卓乡 2116人、 日星乡 2117人、 金嘎乡 2463人、 甲克西乡 578人、 日朗乡 974人、 年堆乡 2894人、 车仁乡 2593人、 龙马乡 1976人、 热龙乡 1953人。
2021年4月,江孜县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13名。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江孜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江孜县在列。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江孜县在列。
2018年2月,江孜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农业农村部推介江孜县为第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7年12月,江孜县上榜2017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
2015年3月,江孜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