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邮编是157000。
牡丹江市,别称“雪城”,是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区域,与俄罗斯边境线长211公里,辖6个县(市)和4个城区。牡丹江是“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丝路带的重要战略支点,中国对俄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
牡丹江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素有“塞外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域内G10、G11国道和滨绥、图佳铁路贯穿全境。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电话区号:0453;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行政区划代码:23100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的车牌代码:黑C。
扩展资料:
黑龙江省下辖市的邮编:
我国的邮政编码采用四级六位数编码结构。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邮编是为了实现信件分拣自动化的方案实施,因电脑不能识别中文,但能识别数字。每区域编上代码,能快速运用电脑分拣。
—牡丹江
邮编:157000
西安区总面积325平方千米。总人口21万人(2004年)。
区人民政府驻地邮编:157000。代码231005。区号:0453。拼音:Xi'an Qu。
行政区划
西安区辖6个街道、1个镇:先锋街道、火炬街道、立新街道、牡丹街道、江滨街道、沿江街道、温春镇。
历史沿革
1937年牡丹江设置市的建制后,分属南区、西区和中区。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始设西安区。1948年9月,将长安区并入西安区。1952年1月,调整区划,改设第三区。1956年9月,撤销区的建制,改设西安等街道办事处。1958年1月,撤销街道办事处,复设西安区。1960年8月,改称西安人民公社,并将原郊区的温春、沿江农村公社划归西安公社领导。1962年1月,将农村公社划归新设立的郊区管辖。1968年撤区,分别成立先锋等公社,1970年初合并改称奋斗公社,同年10月改称先锋区。1980年6月,恢复西安区名称。区下分设街道办事处。
1992年,西安区 牡丹江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牡丹江市城区西南部,牡丹江北岸,东以太平路与东安区分界,南至江堤,西与郊区毗连,北与爱民区为邻。全境地势平坦,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全区分设先锋、火炬、立新、牡丹4个街道办事处,牡丹街道办事处所辖区域是朝鲜族聚居区。1992年末全区总人口1 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99%;朝鲜、满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3%,而朝鲜族人口则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80%。区政府驻地西长安街中段路南。 (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名录》)
2000年,西安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86619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先锋街道 27181 火炬街道 36420 立新街道 22432 牡丹街道 9307 江滨街道 11597 沿江街道 31248 温春镇 34265 沿江乡 14169
2005年,西安区辖6个街道、1个镇、1个乡:先锋街道、火炬街道、立新街道、牡丹街道、江滨街道、沿江街道、温春镇、沿江乡。
先锋街道 辖6个社区:水道社区、邮政社区、新立社区、西三社区、西二社区、西一社区。
火炬街道 辖9个社区:解放社区、昌德社区、日照社区、圆明社区、利民社区、大平安社区、松北社区、北园社区、爱民社区。
立新街道 辖7个社区:新兴社区、立新社区、西四社区、共信社区、西长安社区、西牡丹社区、海浪社区。
牡丹街道 辖2个社区:东丹社区、水电社区。
江滨街道 辖2个社区:通江社区、江桥社区。
沿江街道 辖9个社区:西苑社区、南湖社区、联合社区、南江社区、大安社区、专粮社区、滨江社区、海浪社区、空调社区。
温春镇 辖11个社区、8个村委会:果树场社区、畜牧场社区、农校社区、农研社区、林场社区、农机校社区、温春二中社区、新兴社区(水泥集团)、奋斗社区(水泥集团)、太平社区(水泥集团)、东山社区(水泥集团)、温春村、共荣村、敖东村、黑山村、新立村、烧锅村、东和村、楼房村。
沿江乡 辖9个村委会:南江村、立新村、共民村、西苑村、大莫村、小莫村、海浪村、卡路村、新安村。
* 以上由根据《牡丹江市2005年代码》整理 *
2007年8月24日,黑龙江省民政厅(黑民区[2007]106号)批复:经省政府批准,牡丹江市撤销西安区所辖的沿江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温春镇。温春镇人民政府仍驻温春村。
地图
2020年10月,西安区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18年2月22日,西安区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