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年底,银行理财“飞单”事件多发。有投资者在某股份制银行分行客户经理(已从该行离职)的介绍下,购买了两款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的私募股权基金产品,如今产品已到期,但基金公司却无力兑付本金与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致使其遭受巨大经济损失。经了解,上述投资者购买的实际上并非该行自主发行或代销的理财产品,产品协议里也没有银行印章或员工签名。
首先,要坚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高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背后意味着高风险。
???一些理财经理打着银行理财低风险的口号,背地里却挂羊头卖狗肉,承诺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高达9%—15%,基本上是银行正规发行、代销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2—3倍。投资者在购买前,应有独立和清醒的判断,不要轻易被花言巧语、高额回报所蒙*。
其次,要注意查证购买产品是否为银行正规产品。
???首先,凡是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的产品编码,投资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到产品信息;银行代销产品则可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查询。其次,银行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在相关销售文本中应有银行印章。此外,遇到疑问还可通过银行客服热线、银行官方网站等途径进行核实。
最后,要关注购买产品的资金是否汇入银行账户。
???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均须通过柜面或自助渠道进行认申购操作,但凡被要求向个人或第三方公司账户转账或汇款的,就要提高警惕,并注意查看业务办理回执中的汇款账户明细。
这都是小事,倒是我觉得你应该想想怎么收钱。
QC用钱搞定是最后一招了,万不得已不要这样(特别是老外QC),会对你个人信用和口碑有潜在影响的。
其实说辞可以有很多啊,比如这也是原来那个厂的分厂,现在那边忙不过来,转到这边生产。不过我会全力跟踪好质量,保证不出问题。(最好能有做出来的样品)
又或者跟那个老板商量好,然后跟客户说其实之前的样品也是这里生产的啊,之类的,也是要让流程和样品质量让客户放心。
这类的说辞太多了,你应该能想到。而且只要产品质量能控制好,一般客户也不会怎么样,毕竟已经给了定金生产嘛。
倒是到时候你的钱怎么收?客户把钱打到之前公司的账户去你就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