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鸟快递不是空运,只是一般的地上快递运输。
丹鸟是由菜鸟联合多家落地配公司共同推出的全新服务品牌,专注于提供优质的区域性、本地化配送服务,致力于做具有极致体验的本地生活物流服务商。?
丹鸟是菜鸟旗下的落地配业务,和传统快递不同,落地配属于区域型配送,注重精细化和专业化,在时效和配送能力上占优。根据丹鸟官网的介绍,目前其主要集中在时效产品上,一共三大类:当日达、次日达和隔日达。
扩展资料:
在发布Danniao品牌的同时,菜鸟还宣布了骨干网的数字加速计划,并发布了物流IoT的开放平台。前者希望使用一个整体框架来使供应链中的所有环节全面地数字化协调,而后者则试图在产品水平上实现仓储,运输,分配和邮政收款等全面的物流数字智能升级。?
丹鸟通过技术手段和智能算法,对全国落地配网络进行升级,为商家提供运输、配送、客服、售后的综合物流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商家的物流效率和消费者的物流体验。
2019年5月28日, “丹鸟”在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举办品牌发布会。丹鸟CEO李武昌宣布,将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算法,联合配送网络上下游,对全国落地配服务进行升级,为商家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打造本地生活的极致物流体验。
无人机送货?这个被炒烂了的概念如今到底怎么样了
近邻宝不是*人的,近邻宝是物业、电商、快递和个人之间的枢纽站。
“近邻宝”智能快件箱是24小时快递自助服务运营商,是服务于快递业最后100米平台,为个人提供快递代收代发及临时寄存服务,是物业、电商、快递和个人之间的枢纽站。
“近邻宝”取名自俗语“远亲不如近邻”,为用户保护隐私及安全,节约时间,提供便捷的快递自助服务。搭起电商、快递公司、物业之间顺畅的对接平台,提升客户的购物体验,提升社会物流效能。
截止2019年底, “近邻宝”智能快件箱已在北京、贵阳等多个点正式投入使用,对于类似智能快件箱的慢慢普及以及给用户带来的便捷,《中国邮政快递报》、《贵州都市报》、新华网、物流资讯网等相继进行了报道。
扩展资料:
近邻宝智能快递柜5.0与旧版相比,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容件率提高了40%。柜体采用3度倾角的防雨防水设计,配有双路高清摄像头,7寸小屏加金属键盘配置,使得能耗降低。
在原有的微信、app、屏幕取件方式上,还增加了蓝牙定位、扫码取件等功能。目前近邻宝智能快递柜高度2.15m,主柜宽850mm,副柜宽750mm。主柜格口数28个,副柜格口数28个,格口密度75个/平米,单套最大格口数1148个。
就如今市场大环境来看,官方数据显示,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快递量已持续6年以50%以上的高速增长,“一天10亿包裹数量,不会超过八年,估计在六、七年左右哦就能实现”,马云在2017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说。由此看来,智能快递柜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
—近邻宝
大约从15年起,无人机这个概念进入了市场的风口。近两年来,无人机的热度长期居高不下,尤其是无人机送货这一设想,长期得到业界和媒体高度的关注。Google、亚马逊、DHL、GeoPost、京东、顺丰各家纷纷跳坑试水,甚至连中国邮政都在其中掺了一脚。
就国内来说,就在不久前,顺丰与赣州市南康区联合申报的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行区获得批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得正式审批的示范空域。顺丰拿到首张无人机送货“牌照”的新闻,又一次将“无人机送货”推上了热搜,让人不禁想去探究一下,在过去的几年里,无人机送货在国内到底的发展的怎么样了?
京东:在四川建185 个无人机机场,无人机24 小时送遍全国城市
京东一直是国内无人机送货服务的忠实拥趸,不时地出来为项目造势。2016年6月8日,京东在江苏宿迁市完成了第一单无人机送货,将无人机正式投入农村物流试点运行。
2017年,京东智慧物流全国运营调度中心在宿迁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同时,京东集团与西安航天基地签订了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京东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京东云运营中心合作协议。在这两个项目的推动下,西安和江苏宿迁成为了首批加入京东无人机正式常态化运营的城市。
从这个手笔来看,京东是真的非常看好无人机送货服务在未来的发展。
据消息称,在之前刚刚过去的“6·18”中,京东无人机送货已经在运营。
而就在2天前刚刚召开的2017TechWorld大会上,京东CEO刘强东作为嘉宾出席了大会,并在大会上宣布了京东之后对于无人机物流的展望。刘强东表示:“京东计划在四川建185个无人机机场来送货,届时将实现‘四川省内任何地方的商品,在24小时内送到中国的任何城市’。”“2019年双十一前,京东将建成第一个没有一个操作员的无人仓库。”
菜鸟:不要认为搞了个无人机,就是进入了智慧物流。
对于无人机送货,其实阿里做的更早。2015年2月份淘宝联手圆通速递和寿全斋,搞出了一波1小时红糖姜茶速递的活动,完成了首次无人机送货服务。
不过比起京东之后持续性的在无人机物流上加大投资,淘宝的这次活动更像是一次借势营销。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在无人机送货服务方面,一直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没有什么后续进展。
相比于无人机送货,菜鸟显然对物流机器人更加青睐。16年云栖松大会,菜鸟公布了其旗下的“E.T.物流实验室”。实验室主要研究的项目就是包括末端配送机器人、仓内复杂拣货机器人矩阵、以及无人配送机器人在内的多款物流机器人。在这方面,菜鸟的研究已经卓有成效,机器人有望投入使用。
对无人机,菜鸟CEO童志文在去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表示“现阶段的物流无人机作秀的成分更大一些。”“不要认为搞了个无人机,就是进入了智慧物流。”
顺丰:默默地走在无人机物流的前端
顺丰抢先京东一步,率先拿下了国内首张牌照,确实令人瞩目。不过顺丰此次能获批成功绝非一日之功,得益于其背后整个体系的架构。
追溯国内无人机送货服务发展历史,顺丰绝对算得上是先驱。
早在2012年,物流无人机这个概念还没进入国内公众的视线时,顺丰的创始人王卫就已经提出了物流无人机的设想。而且这个设想不仅仅是目前主流看法所比较关注的,小型无人机在快递“最后一公里”方面的作用,而是希望通过“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三段式空运网,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国的网络。
2013年顺丰无人机开展运营试点工作,在当时媒体就有报道顺丰自研无人机的试飞。在之后的四年里,顺丰在无人机、导航系统等方面大量投资科研,一共获得了151项专利。当然,最令人惊异的是就在7月11日在网络上曝光而出的一段视频:印有顺丰LOGO的大型无人机在水面上起飞的视频,其机翼长约10米——这是顺丰大型无人机项目重要的一部分。
细数顺丰在无人机项目上的发展历史,顺丰在国内率先拿到牌照,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只是不知拿到了通行证的顺丰,接下来能不能真正实现它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