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产业集群形成了传统瓷雕、出口工艺瓷、日用瓷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很多大企业将分公司设到美、德、英等国;迄今已有70多家出口陶瓷企业获“日用陶瓷质量许可证”和“输美日用陶瓷生产厂认证”的双认证资格。
东边不亮,西边亮。稔熟了外贸 的德化陶瓷企业不愿轻易放弃***市场。欧美市场疲软,他们便积极借助协会力量,开拓新兴市场。相关数据表明,陶瓷出口出现了新增长,对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等国的出口增长30%以上,增幅高于欧盟和美国两大传统市场。
统计数据显示,在刚过去的2012年,从德化县寄出的网络销售快递单量每天约1.5万~2万件,年销售额达5亿~6亿元,其中主力产品,就是陶瓷。在征战外贸多年之后,如何用电子商务打开内销市场,成为当地政府和电商企业的必答题。德化政府目前正在征集意见和建议,为即将成立的德化县电子商务协会,以及运营的陶瓷网上商城做准备。
据了解,德化县推出的电子商务孵化园已经被列为德化县2013年县政府重点工程,首期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位于城东开发区,面向全县电子商务产业开放。园区将设定一定的入驻门槛,并配套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如减免前3年办公场所租金、补助仓储场所租金、免费提供培训机会、减少入驻企业物流成本、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等,以切实推动入驻企业发展。 德化瓷的制作方法可分两种,一是选用优质的高岭土直接塑造成型,一是翻制模具后再注浆或拓印成型。德化瓷一般在土坯干后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上釉,而后放入窑中,在摄氏一千多度的高温中烧制出成品。
德化陶瓷业最初是从烧制日用器皿开始的,后来由于瓷塑艺术的显著成就,器皿类的产品则比较少的受人关注。器皿类陶瓷产品在德化一直大量生产,供内外销的需求,到了明代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造型和装饰体系,成为中国传统陶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化陶瓷器皿类的产品从功能方面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盘、碗、杯、碟、罐、壶、文具、灯具和烛台等;陈设装饰和供器包括瓶、尊、觚和鼎、炉、豆等。这两大类器物,造型样式古朴严整,传统意味浓厚。日常生活用器的造型多沿用传统形式加以演变,或是模拟自然形态加以整合,设计者考虑到造型需要适应陶瓷材料和技术的特点,构成了符合其属性与特征的形式语言。德化陶瓷造型与装饰明显地看到受商、周青铜器和玉器的影响,同时还有明代宣德炉的意味,特别是炉的造型和装饰更为显著。德化陶瓷优秀的传统造型筒形双螭壶、狮首筒形瓶、象耳弦纹尊、犀角杯等,都是其他产区很少见的独特的样式。 德化瓷雕艺术在选用材料、制作技巧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都比其它地区的作品更具有艺术生命力和历史研究价值。具体表现为:
1、胎釉质量优良,说明从制作到装烧工艺都极其认真考究。作品形体厚重,釉面滋润。少见瑕疵、大件作品不多,追求和谐完美的艺术风格。
2、善于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构思造型、整体与局部比例协调、形象完美。在中国封建时代人物雕塑创作中,在无人体模特儿可供参考情形下,能够如此精确地把握人体各部位比例,得益于艺术家们长期观察和细心揣摩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形体,并吸取了书画人物作品和民间石、泥、木各种雕塑工艺的精髓,从而达到了人们难以企及的艺术境界。
3、擅长把握刻划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由表及里,展示细腻生动的神情风韵。尤其是观音像的脸,丰腴、慈祥,人物的形态刻划生动准确,以犀利流畅的刀法表现衣褶、纹理的层次及深浅变化,正所谓的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大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韵律。由于做工严谨,人物的塑造具有形神兼备、出神入化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德化瓷塑在中国瓷塑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德化瓷雕的艺术成就,在我国乃至世界的雕塑史上,以它独特的民族风格,利用自然材料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艺术创造才能,成为永不凋零的艺术奇葩,立足于世界雕塑艺术之林。把传说中的神仙人物和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故事,用纯朴的艺术语言和独到的审美意识,通过"瓷雕"技法,去刻划塑造对象的内心世界,惟妙惟肖,形成与众不同的美学理念,开辟了瓷雕艺术的崭新境界。
面对全球陶瓷竞争带来的压力,景德镇人不等不靠,逐步开始打造一个包括铁海联运新途径在内的水路空现代物流体系,为重振瓷都雄风架桥铺路。
铁路、公路、水路运输
在铁路运输上,景德镇市是江西省集装箱的集散站,对集装箱的调配有控制权;景德镇铁路东站出货运输能力每天可达到300组;景德镇铁路陆路运输至九江出货运输能力每天可达300组;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已于2008年开工建设,建成通车后,景德镇市的铁路运输能力在现有水平上可提高2倍以上。
公路运输主要分为汽车集装箱运输、汽车整车及零担车配送。景德镇市北有景(德镇)-九(江)高速,南有景(德镇)-黄(山)和景(德镇)-常(山)高速公路在陆续开通。杭瑞高速公路景德镇至九江段、婺源至景德镇段、济广高速公路景德镇至鹰潭段等高速公路的开通,使景德镇市形成了“十”字型调整公路的主骨架,成为江西省进入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时间距离最短的城市,再加上景德镇环城高速的建设,景德镇市的货物进出将更加便捷。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景德镇市工业、陶瓷、机械等园区建设的不断升温,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为统领,按照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有效地整合昌江水运资源,以码头建设,航道疏浚为突破口,以货运为主、客运为辅,充分发挥我市水运资源优势,策应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战略,改善招商引资环境,完善了我市综合运输体系。
昌江水运交通现已完成两个码头和航道疏浚规划、设计及工程招投标;目前在进行景德镇港客、货运码头建设、昌江航道疏浚、航道标识配套建设及水运物流公司的组建等基础工程,确保2009年5月底初步实现货运通航,并完成鄱阳湖区域水上货物配载中心建设、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等完善工程,将在2010年形成比较畅通的航道体系和适应经济发展的运输能力。昌江水运工程形成年货物吞吐量220万吨,集装箱泊位2个,300吨级散杂泊位8个,仓库4000平方米,堆场(硬化)105000平方米,40吨龙门起重机2座。
1、景德镇港客、货运码头建设工程。经多次实地勘察,客、货运码头建设工程选址位于昌江下游沙嘴头东岸(206国道沙嘴头大桥北侧),用地面积约220亩,总投资11500万元。
2、昌江航道疏浚工程。疏浚工程目前已分段同步实施,至2009年5月全部完工。疏浚工程长度约110公里,按内河四级航道标准(常年通航300吨级船舶)疏浚共需挖运砂石527800立方米。 设为首页
3、鄱阳湖区域水上货物配载中心建设。鄱阳湖区域组建水上货物配载中心平台建成后,能有效克服昌江航道等级低,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直接实施水上转载,拓宽我市水运事业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
4、景德镇市水运物流公司组建。
水路运输以从九江港口运出为主。江西省交通厅“十一五”建设规划将在景德镇市昌江下游的双港处建设昌江枢纽工程,航道标准将得到进一步提高。有关部门也优化政务环境,简化办事程序,为水运发展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尽快形成水运规模,以策应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战略,为陶瓷、机械、电子等园区产业发展形成的货物大进大出提供优质低价的水路运输服务,促进我市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方面,景德镇罗家机场位于市区西北面的浮梁县洪源镇罗家村,距市中心约7公里。机场为4C级民用机场。景德镇机场航班有直飞上海、深圳、北京、广州、赣州、安庆6条航线,并有经深圳飞成都、昆明、西安、海口、三亚、南宁、北海、湛江等城市的无缝转机航班,目前年旅客吞吐量约为8万人次。根据规划,到2020年,景德镇机场年旅客吞吐量将跃升至50万人次,货运量将达到2万吨。
铁海联运
景德镇市外贸货物物流方式主要有:公路—海运集装箱、铁路—海运集装箱、公路—— —空运。物流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港口城市:江西省的九江市、南昌市;外省的上海市、宁波市、厦门市、广州市、深圳市。
在货物进出口这块,由于近年来海关大力推广“多点报关、口岸验放”、及省内区域政策,使得景德镇市的进出口企业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在景德镇海关报关,在上述几个城市实际进出口货物。这种方式可以为大型企业节约很多运输成本。
铁海联运的开通对景德镇市企业出口产品运输提供了优质服务:一是节约成本;二是缩短时间;三是安全便捷。铁海联运在运输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配合密切,衔接紧凑中迅速而及时,中途时间短。此外,运输主要以集装箱为主,货物封闭在集装箱内,虽经长途运输,但无需拆箱。保证货物安全完整的到达目的地。四是无季节性。铁海联运实现了运输的合理化,解决了水路运输的季节性枯水期问题。
随着九—景—衢铁路的开工建设,在加快发展铁海联运,完善昌江河道改造及码头建设后,景德镇市物流量将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一个阶段性的飞跃,物流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从而促成一个上规模、较规范的物流市场,给企业提供现代化的物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