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是建国后在原芜湖县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史料记载和北京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师生的研究,芜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城址经历了几次变迁与扩大的过程.
芜湖市最早的故址名鸠兹,在今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阳江南岸.《左传》:"鲁襄公三年(公元前570)楚子重伐吴,克鸠兹.至于衡山."此处记叙的衡山是当涂县东北面的横山.而鸠兹城址则位于水阳江南岸一带侵蚀残丘向北延伸的尽头.由此往西地势低平,多为湖塘沼泽地区,因湖沼草丛,鸠鸟云集,而得名鸠兹,又称"勾兹","皋兹","祝兹"等.在鸠兹附近有一长形湖泊因"蓄水不深而生芜藻",故得名芜湖.此段水阳江当时称为中江,西连长江,东通太湖,为一条重要的东西交通水道.鸠兹是控制中江的一个渡口,位置相当重要.公元前109年即汉武帝元封二年,鸠兹已设县,易名芜湖,此乃早期的芜湖城.
城市概况与地形,气候
芜湖市为安徽省省辖市,现下属三县(芜湖,繁昌,南陵),四区(镜湖,弋江,鸠江,三山).全市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20平方公里.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南岸,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9度21分,北纬31度20分.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浩浩长江自城西南向东北缓缓流过,青弋江自东南向西北,穿城而过,汇入长江.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皖江与青弋江的交汇口.
芜湖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16摄氏度,日照时数2000小时左右,年降雨量1200毫米,无霜期每年达219-240天.
芜湖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不规则长条状.地貌类型多样,平原丘陵皆备,河湖水网密布,青弋江,水阳江,漳河贯穿境内,黑沙湖,龙窝湖,奎湖散布其间.全市土地面积331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30平方公里.
魅 力 芜 湖
素以"皖之中坚,长江巨埠"著称的芜湖,早在春秋时即为重镇,农业,手工业,商业一直颇为发达,南唐时"楼台森列","烟火万家",宋代冶炼走向鼎盛,史称"铁到芜湖自成钢",明代时成为当时的印染中心,至清代,又形成了庞大的米业市场,居"四大米市"(芜湖,长沙,九江,无锡)之首而名闻天下.1876年,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将芜湖辟为通商口岸,芜湖逐步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内外贸易的主要商埠和港口,也成了安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
青山逶迤, 襟江带河的芜湖,历史上曾是人文荟萃之地.李白,杜牧,苏轼,陆游,张孝祥,吴敬梓等都在芜湖留下动人的诗章佳篇和佳话,有着许多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风景胜地供游人观赏.
而以"半城山,半城水"著称的市区更是尽显江南名城之风韵.
这里,有南宋词人张孝祥"捐田百亩,汇而成湖""邑中风景最佳处"的"镜湖细柳"风景区;
这里,有久负盛名的"赭塔晴岚"之景;
这里,还有佛教"金地藏玉菩萨"第一行宫--"小九华广济寺",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这里更有中华一绝--芜湖铁画.清代芜湖著名铁画艺人汤天池和当时的姑熟画派代表人物萧云从合作,以锤为笔,以砧为砚,以铁为墨,锻造出更是成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近几年,芜湖发展神速.以进一步完善城市提升城市品位,逐步建成综合环境一流,适宜兴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为目标,现已形成了"四纵十横"的城市交通网络,新建了长江大桥,中山路步行街,滨江景观大道,凤凰美食街,鸠兹广场,九华广场,吉和广场,奥林匹克公园,市政公园等一批市政标志性工程.
今日的芜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市容整洁.芜湖市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也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2003年获国家"中国人居环境--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范例奖".2007年3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排序中,芜湖市在"制度竞争力"和"企业管理竞争力"两项指标上均排在第九位,综合城市竞争力位列第61位,而且还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11个最佳案例城市之一.
作为皖江开发开放龙头,芜湖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为区域城市合作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规划面积56平方公里芜湖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已有西门子,日立等2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海螺型材,美的集团等几十家国内上市公司等国内外一批著名公司纷纷落户.
芜湖以自己的努力与实力,再次成为改革开放中长江边上一颗闪光的星.蓝图已经勾勒:依托新型建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等制造业,生物药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工业园区等产业,形成以芜湖为中心的建材商业群,光机电产业群,家电制造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群,汽车制造产业群,生物药业产业群等.
芜湖还将利用芜湖交通和区位优势,加速物流产业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培育发展会展经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努力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形成沿江物流产业带,沿江旅游产业带,并与市域正在开发建设中的"芜湖古城","芜湖旅游城",以及现代农业和"二山一湖",皖南民居,徽文化的大旅游圈相衔接,整合形成长江流域重要的旅游区域和农业示范推广基地.
新生的黎明于等待中降临,无数举首远眺的高楼站成江城新生代的憧憬,金菊盛开沾露的花瓣,如同从辉煌的破晓中捧出的诗情……白云和蓝天,历史和未来,将一同谱写"放歌一曲大江东"的激越乐章!
229年,三国东吴时期南京港已成为“江道万里,通涉五洲,朝贡商旅之所往来”的通海港口。
明代,南京港为都城门户港,近代为帝国主义争夺控制的重点港。
1858年,清政府和英法联军签订《天津条约》将南京定为通商口岸。
1882年,招商局在南京下关设置了第一座轮船码头。
1897年,清政府批准开南京为通商口岸。
1912年,津浦铁路通车后,南京港以水陆中转为主。解放前夕,南京港区的长江两岸还是自然土坡,码头简陋零散,无统一管理机构。战争导致南京港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南京港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1954年,南京市成立了南京港务局统管了港区两岸的有关码头、仓库。
1963年,南京市兴建机械化煤码头”两台翻车机”(火车皮整箱翻卸),标志着南京港步入机械化港口行列。
1965年,南京港先后两期工程竣工投产。
1978年,南京市油港开业,南京港成为中国内河最大油港。
1984年,南京市新生圩外贸港区建成,南京港成为中国内河最大的外贸港口,标志着南京港由传统的以能源中转为主的内河港向开放型多功能江海型主枢纽港口转变。
1987年,中美合资的南京国际集装箱装卸有限公司成立。
1990年,南京市成立南京港。
南京港
2002年底,南京港商品汽车滚装泊位正式投入使用。
2004年3月,南京港龙潭集装箱港区试投产。
2016年4月7日,南京港与宜宾港投资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暨“宜宾—南京”集装箱直航快班首航仪式在宜宾港举行。
2018年5月8日,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试运行,对中国内外船舶开放航行。
区位环境
位置境域
南京港侧面
南京港位于长江中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8°44′,北纬32°05′54″。南京港管辖范围为北岸上自驷马河河口,下至仪征泗源沟,全长110公里;南岸上自慈湖河口,下至大道河,全长98公里。自然岸线长208公里。南京港口主要由南京港口集团(原南京港务管理局)、货主码头、南京市港务处长江码头及其它四部分组成。[1]
南京港辐射服务地区包括直接腹地:南京及安徽省滁州地区。间接腹地:水陆中转腹地:津浦线、沪宁线、宁皖赣线铁路沿线地区。江海中转腹地:长江沿线的重庆市、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的沿江地区。
南京港距吴淞口400余千米,港区长98千米,所处江面最宽处达2.5千米,最窄处1.5千米,主槽水深5-30米。在南京长江大桥下主航道水深超过10米,截至2006年,锚地水域面积784万平方米。
气候条件
风况:南京港常年风向东北,年平均风速2.6米/秒,强风向西北,最大风速25米/秒,瞬时极大风速39.9米/秒。夏秋二季的热带气旋(台风)对港区有一定影响。
降水:南京港年最大降雨量1612.3毫米,年最小降雨量567.6毫米,年平均降水量1001.8毫米,年平均降雨天数120天,日降雨量大于和等于中雨的天数年平均为29.4天。
雾况:南京港年平均雾日32天,雾日以2、4、8月居多,一般为辐射雾,持续时间不长。
气温:南京港年平均气温15.4℃,历史最高气温43℃,最低气温-14℃。
冰况:南京港年平均降雪日9天,最大积雪厚度51厘米。
水文特征
南京港属长江感潮段。历年最高水位10.22米,最低水位1.54米,年平均水位5.31米(吴淞零点为基准);枯水期平均潮差0.7-0.9米,洪水期平均潮差0.3-0.5米,最大潮差1.56米,最小潮差0.1米。
长江下游从南京到长江口为通海航道,龙爪岩至燕子矶航道维护水深-10.5米,宽大于200米,航道转弯半径大于5倍通航船舶的船长。
硬件设施
? 航行标志
截至2005年底,南京港港区有航行标志82处,包括过河浮标15处,船浮60处,沿岸标志7处、5组桥涵标。
? 航道泊位
截至2005年底,南京港共有千吨级以上泊位20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30个),南京港港务处长江泊位共有12个(其中:万吨级1个),年设计通过能力约100万吨。南京港有50多座码头,其中有万吨级深水泊位13个,万吨级以上锚地泊位6个。锚地有梅中锚地、梅子州锚地、上元门锚地、新生圩锚地、栖霞山锚地、鸟渔州锚地、仪征锚地和联检锚地。满载淡吃水水深负9.70米以下的海船可常年通航。因受南京长江大桥净空高度和航道水深限制,大桥以上5000吨级船可到芜湖,在中洪水位时可达九江、武汉;3000吨级船可到武汉、城陵矶。截至2018年5月,南京港万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航,可通航10万吨级海轮。
运营情况
主营业务
南京港港口主要经营的货类为石油、煤炭、金属矿石、钢铁、非金属矿石。
航班航线
2005年底,南京港有至美国、欧洲、东南亚、日本、香港等共几十条国际航线。南京港航线西达巴蜀,三千吨船舶可上溯至武汉等地。
截至2010年,南京港拥有集装箱航线52条,月航班440班。
客货运量
1949年,南京港通过能力107.5万吨。
1965年,南京港年通过能力达到了1188.6万吨。
1962年,南京港通过能力888.6万吨。
2002年,南京港吞吐量为3241万吨。
2003年,南京港货物吞吐量6600多万吨。
2007年,南京港实际完成货物吞吐量1.0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00万TEU。
2017年,南京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42亿吨,其中:长江港口2.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17万TEU。全市完成水路货运量1.57亿吨、水路货物周转量3176亿吨公里。
2018年上半年,南京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760万吨、装卸自然吨430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57万标箱。
交通配套
南京港内联长江及众多支流和京梳大运河;铁路有津浦、沪宁、宁芜、宁西铁路等干线与港口铁路相接;公路通过宁沪、宁连(连云港)、宁合(合肥)、宁通(南通)等高途公路和312、104、205、328四条国道、9条省级公路与全国公路网相连;鲁宁输油管道联结着胜利、中原、华北三大油田。
所获荣誉
1980年2月,南京等沿江8个港口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贸易运输港口。
1986年1月12日,南京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对外国箱船舶开放的一类口岸。
1992年6月,南京港加入国际港口协会,成为中国大陆首批正式会员港之一。
价值意义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将进一步提升长江江苏段的水运品质,促进船舶大型化发展和运输组织优化,实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江海联运、江海直达运输,增强对中上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工程的建设还使得江苏沿江南北两岸的港口岸线真正成为优良的深水岸线,江苏沿江港口大型码头泊位能力得到充分释放,港口枢纽作用更加明显,沿江交通物流条件更加优越,促进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为江苏“强富美高”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