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根据《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两区九市”,即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底总人口约7000万,2017年大湾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打造世界级机场集群。
支持香港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澳门机场改扩建,实施广州、深圳机场改扩建,开展广州新机场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建设一批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向综合交通走廊开放。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深圳至茂名、岑溪至罗定等铁路项目建设。推进沈海高速(G15)、京港澳高速(G4)等国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有序扩能改造。在大湾区建立快速交通网络。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创新通关模式,充分发挥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的作用。提高客货运输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区)铁路引入机场。推进大湾区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进“一票通”和“一卡通”服务。8月21日,本号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出台路径及编制过程实录!》,预计年底发布。这篇文章被贺勋等主流财经网站的热点栏目转载。com新闻频道和贺勋著名学者,并被广泛传播。
这不是本文的重点。本文的重点在于大湾区各城市在编制期间提出了哪些诉求和实质性的行动,以增加其在大湾区的分量。在城市和区域发展方面,该数字认为有两个亮点值得高度关注,并有望通过大湾区城市群的建设而飙升。一是深港围绕河套广泛接触,打造“深圳河两岸创新走廊”,力争在前海金融、现代服务业之外,在科技创新领域助力香港;
今年1-6月份,广州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分别高达2.6亿吨、1015.9万标箱,同期分别涨10.0%和9.6%,其中,外贸吞吐量同涨12.7%,外贸集装箱同涨28.1%,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更是高达1240.78万标箱,同涨2.75%,其中外贸集装箱吞吐量1147.25万标箱,同涨2.75%。
可见,作为粤港澳最重要的大港,广深之间,甚至广深港之间也存在着强烈的竞争。而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逐渐激烈,处于珠三角中的三大港口使用怎样的经营策略很值得我们关注,长期以降价作为手段以得到货源的竞争模式,最大的可能性便是带来各个港口利润的减少,这样的竞争也肯定会影响到珠三角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所以,我们也有必要探讨珠三角港口合作竞争改善对策。竞争可以很好地推动发展,也能够促进彼此的合作。因而,在未来我们应该要让各港口很好地运用互补优势构建起战略联盟,让得港口的合作更为密切。那么,我们如何优化粤港澳大湾区的港口发展,进一步扩大粤港澳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比重呢?
1 香港港发展其国际物流优势
香港港本应该继续发挥其本身的国际物流中心的优势,很效地利用本身在的先进的设施以及管理经验,大批的人才优势,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先进物流港口窗口的任务。并且,在这样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提升本身的生产效率,同时和珠三角各港口实现彼此的优劣互补,很好地完善香港港本身远离腹地以及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推动与珠三角地区的和谐合作,并充分展现其先进性与领导地位的示范功能。
2 深圳港充当集装箱干线港
在和香港港进行适当的竞争过程中,应该要努力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谋求合作空间,并且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充当香港港的分流港功能。同时,还应该要做好两港联合对外的合作基础上,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另外,还要进一步提升深圳港的生产效率,提速周转率,降低船舶进行停港所需要的用时。
3 广州港充当区域性中心港
广州港应该要针对深圳港本身存在的后方场地缺乏的不足之处,展现与发挥其优势与长处,展现其本身陆运与空运的长处,向着多式联运,广辟货源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广州港还应该在肩负起发展内贸的前提下,运用腹地广阔、海铁联运的长处,逐渐地向着外贸业务工作方面发展,并发挥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物流。
4 珠海、东莞等中小型港口应该要开辟至港、深航线
因为本身自然条件(水深因素、航道、码头泊位等的制约),在珠三角内的一些中小型港口,如珠海、东莞、中山与惠州地区的港口基本上均是充作着港、深、广三大港口的喂给港角色。三大港与附近的小港口之间既然存在着竞争,又存在着合作,在彼此的合作过程里面,展现自身的长处与优势,弥补其存在的问题,实现彼此的互利,以进一步完善珠三角港口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