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内容
从实践角度看,物流管理岗位根据物流发展的需要主要是有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企业物流岗位,主要有供应与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等,具体就业岗位主要是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包括运输管理人员、仓储管理人员、包装、装卸、分拣整理、报关、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岗位;二是物流企业,主要岗位有储存、运输、调配、分装、流通加工、信息、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等。
结合物流的相关理论与实际情况,可以得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内容,即运输技能与仓储技能。运输是物流的核心,离开了运输,物流就失去了主线;仓储是物流的支点,支撑了物流的运行。运输与仓储是物流的'两大支柱,二者是主体;其他要素(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必须依附于运输与仓储之上,属于肢体。
1、运输技能
本文所论述的运输技能是指国际货物运输技能,因为国际货物运输技能的范围大于国内货物运输技能,难度也远远高于国内货物运输技能,因此掌握了国际货物运输技能,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国内货物运输技能。目前,高职中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就是以运输技能为核心的专业。
2004年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正式收录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此后该专业在各高等院校及中等院校如雨后春笋纷纷开设。2006年海关总署规定报关员资格考试的报名资格为大专学历以上,从此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成了既没有本科学历,也不会有中专学历的专业,是高职独一无二的专业。
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核心技能突出,所以其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大有超过物流管理的趋势,在许多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甚至超过了物流管理专业。实际上,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属于物流管理的核心技能,所以其快速发展也就不难理解。
2、仓储技能
除了运输,物流活动中的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基本上是在仓库进行的,仓库是物流活动的主要载体。仓储技能涵盖了除运输以外所有的物流功能,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第二个核心技能。
物流竞赛是物流技能的直接表现形式。2009年教育部主办了“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大学生物流技能竞赛”,该物流技能竞赛以仓储技能为核心,进行采购、备货、配货、优化线路、配载、配装、货物跟踪和查询、货物交付、货物接收、入库作业及货位优化等物流活动。2010年全国物流技能大赛的主题为“现代物流—储配方案的设计与执行”,比赛内容为制定储配方案,实施储配方案。由此可见,仓储技能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
三、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方法
(一)结合实际,明确核心技能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 16号)中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明确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技能,然后围绕核心技能,发展相关的技能,最终培养出符合需求的高端物流人才。
东部沿海地带是中国物流发展最快的区域,公路、水路运输发达,港口货物吞吐量大,。在东南沿海区域对海运、报关、港口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更多。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首先有运输技能,其次是仓储技能。中西部地区由于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国际物流和港口物流企业很少,主要依赖铁路运输,,这些岗位要求从业人员首先有仓储技能,其次是运输技能。
(二)加强物流实训基地的建设
物流管理核心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场所。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改进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关键措施。校内物流管理实训基地是基础,其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的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为学生提供实际动手训练的机会。
除了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外,还要建立与校内实训平台相对应的校外实习基地,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以促进物流管理核心技能的培养。校外实训基地是产学结合、实习就业结合的最好场所,两种基地的建设应该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三)加快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建立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的物流师资队伍,是培养物流管理核心技能的关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应当是既具有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 教师队伍的建设途径是让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定岗实习,以掌握专业技能,完善专业经验。此外,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来学校兼职也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需要依托行业企业,积极推进校企进一步合作,建立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校企深度合作,能够把学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合作开发、专题研究、课程设计的咨询、资源共享等合作形式,共享合作成果。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是北京市交通委员会直属的唯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入选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北京市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院为首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形成了鲜明的交通职业教育特色。学院是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的核心院校,与北京市交通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公交、捷运、首发、公联、祥龙、市政路桥等)及世界知名企业紧密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所有专业100%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毕业生实现专业高对口率和高待遇就业。在市教委和市交通委的指导下,学院借助于国际化办学模式,引进德国德勒斯登工业大学职业本科课程,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60年,前身是北京市首个交通运输干部培训学校,行政隶属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是北京市交通行业唯一一所高等职业学院
学院现有海淀、大兴、通州等六个校区,占地33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成人教育在校学员1650人,行业培训2万人/年,职业技能考核鉴定3万人次/年。
基本介绍 所属地区 :中国北京 主管部门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 学校官网 ::bjjt.edu 中文名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英文名 :Bei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ansportation 简称 :北交院、交职学院 创办时间 :1960年 类别 :公办 学校类型 :理工类 属性 :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现任校长 :周正宇 校训 :团结、勤奋、求实、创新 主要院系 :城市轨道交通系、汽车行销与服务、汽车套用技术与服务系等 学校地址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路甲1号 基本信息,知名校友,历史沿革,办学宗旨,师资力量,合作办学,就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创新,前景展望, 历史沿革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创办于1960年,前身是北京市首个交通运输干部培训学校,行政隶属于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是北京市交通行业唯一一所高等职业学院。 办学宗旨 学院顺应首都经济和交通、房地产业发展的大好形势,探索首都交通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在专业设定、课程安排,专业设定上保持与市场需求的动态平衡,构建起“城市轨道交通、汽车套用技术与服务、道路建设与养护、物流管理、公共运输客运、交通安全与智慧型控制、中国古建筑7大专业群,18个专业。“汽车运用工程”为北京市重点专业、北京市首个现代化标志性专业。“汽车整形与涂装”填补了国内职业院校的空白,“中国古建筑”在国内享有盛誉。“城市轨道运营与管理”为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学院与德国德勒斯登工业大学合作在“汽车运用工程”、“物流管理”专业开展IHK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工作。 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学院依据交通行业发展和专业建设需求,重点建设汽车运用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汽车整形与涂装、汽车商务、物流管理等实训基地。汽车运用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物流管理实训基地被北京市教委确定为重点实训基地。汽车运用工程实训基地被教育部、交通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实训基地。由北京市 *** 拨款投资1亿元建设的全国首个城市轨道交通实训基地已完成一期工程的建设,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实训中心。学院投资建成德众丰通汽车服务公司、北京巴斯夫汽车漆培训中心、北京雅亮涂装工程顾问公司等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性实习基地。通过参与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营,专业建设与市场的结合更加紧密,实习基地经营情况成为检验学校办学质量、专业建设的晴雨表和风向标。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精简、高效的教职工队伍。教职工总数380人,专任教师176人,高级职称53人,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60人,“双师型”教师102人,获得部、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称号21人。教育部、交通部职教专家库专家4人、当选中国职教百杰校长1人,市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汽车运用工程专业牵头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城市交通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 合作办学 学院与我市交通行业主要大型企业如公交集团、捷运运营公司、市政路桥集团、首发集团、祥龙集团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同时与北京祥龙博瑞、一汽丰田、上海通用、一汽大众、香港铁路、台湾汇丰、保时捷公司、巴斯夫公司等中外知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引进企业文化、人才培养标准,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使学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职业人才培养经验和发展实力,很好地支持了北京市交通行业的发展。 学院是首批教育部中德职业教育(汽车机电)合作项目的学校,与德系五杰汽车厂商开展合作,教学质量得到了企业一致好评。 学院与德国德勒斯登工业大学开展合作,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课程,培养适应世界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急需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通过中德院校、企业的参与,首先为我市公共运输企业量身定做交通通讯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端管理工程师。同事为北京公交集团、北京捷运公司开展国际高端培训,培养一线管理技术骨干。已经成立的中德职业教育研究所开展城市交通热点、难点与德国先进本土化研究。 就业教育 学院将“做交通行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做交通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作为办学使命,以北京交通行业“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为依据,以交通行业创新性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源源不断输出优秀毕业生,支持了我市交通行业发展。丰田公司将中国丰田样板校的称号授予学院;学院连续多年在通用公司对合作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第一。巴斯夫公司将其北京代表处设在学院内,并在学院建立了辐射其亚洲区域分公司的培训中心。北京祥龙博瑞汽车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台湾汇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广达汽车维修设备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纷纷在学院设立教育奖。通过校企合作,率先开设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管理岗位高端培训,许多毕业生成为轨道交通企业骨干,很好地支撑了我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汽车工程专业在全国职业院校大赛上多次蝉联冠军,总成绩位居全国同类院校第一名。 集团化办学 满足首都交通行业对高级技术与管理职业人才的需求。在市委市 *** 的领导下,市教委、市交通委、市人力社保局支持下,历时两年,完成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组建工作。经2009年6月1日市 *** 专题会、6月3日市委常委会第99次会议审议通过,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于2009年10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北京交通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工作中的突破。 北京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是首个由市委市 *** 批准的职教集团,由 *** 、企业、职业院校、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六类成员组成,按照参与深度分为核心层、联合层、合作层。在管理上实行“管委会领导下的理事长(校长)负责制”,管委会是集团的决策与管理机构,管委会成员由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交通委、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主管人事教育工作的领导担任。理事会是集团的执行机构,在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对集团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北京交通职教集团与天津、上海的交通职教集团建立了职教集团联盟,围绕物流专业的跨区域、集团化合作开展工作。2012年职教集团联盟开展了高层论坛、教学实际比赛、师生交流活动。 在教育部的牵头下集团参加了国务院滇西边境片区区域扶贫攻坚项目,成为十个对口支援滇西片区的职教集团之一,与丽江市人民 *** 开展合作,集团将接受丽江学生来校学习,开展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校企合作等对口支援项目,促进丽江特色产业的发展。 改革创新 受教育部委托,在市交通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等有关部门的共同指导下,北京交通职教集团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制度创新工作。通过对北京市交通企业的调研、专家论证等,形成了《北京市交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发展状况调研报告》、《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暂行办法”于2011年7月1日经市交通委、市交通委共同印发、在我市交通行业正式实施。 “暂行办法”明确了 *** 、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定位和职责;为在我市交通行业建立“ *** 主导,行业指导,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机制提供了政策保障;将进一步推进我市交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全面提升交通职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高质量。 在“暂行办法”的指导下,北京交通职教集团内将搭建起五大平台(人才需求信息平台、师资互动平台、实训基地共享平台、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平台、交通套用型技术与管理研发推广平台),实现职教集团内产业链和教育链、产品链和教学链的深层次融合。 前景展望 新的发展形势下,学院确立了“三五一”发展战略,到2020年建成世界知名、具有中国特色交通职业教育。学院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坚持“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办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办学指导方针,适应我市交通事业发展对高技能、高水平职业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和京津冀交通一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