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国华食品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为顺应市场发展需要,2004年8月以郑州国华食品有限公司为发起人出资兴建新厂,新厂位于新密市曲梁科技产业园,占地158亩,工程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班产16万包4条方便面生产线已于2005年元月份投产,年产方便面4万吨;二期工程再建设方便面生产线4条,年产方便面4万吨,三期工程建设饮料生产线2条,年产果蔬奶饮料6万吨,生产配套纸箱车间。新公司投产后可大大缓解产品供不应求局面,为公司销量的整体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一个企业龄只有十四岁的民营公司来讲,国华实在是有过太多的经历,太多的起跳和转机,太多的爆发和冲刺,在很多企业的核心业务和行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华都走到了多数同行的前头,抢在机会的前面,抢在变化的前面,领导了潮流与时代。这是一个厚重的、高密度的十四载光阴,交织着大大小小的奇迹、深深浅浅的试探和日日夜夜的苦干。
截止到2006年,拥有20条“方便面”生产线。年产20亿包方便面,年销量已跨进国内同行业前五强(康师傅、华龙、统一、白象、国华),现有国华美食、筋霸王、国华、今牛皇、脆翻天、小金龙、甲好甲、飓风等八大系列七十多个规格。其中国华美食系列产品采用特精粉,圆面条,圆面饼工艺,面条筋道,爽滑,食用方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各大电视台正在广告(河南卫视、河南梨园春,准备在湖南卫视做广告)。
立足中原博弈群雄
“河南方便面制品产业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按照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的说法,当年方便食品从台湾地区传入大陆,一路北上,经中原面食大省,风云际会,产业集群随之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形成300多条方便面生产线,80亿包的年产量,这个数据意味着河南方便面产量稳居全国第一。
“河南之所以在全国方便面行业中占主要地位,除了资源优势和饮食习惯外,还有当地政府的支持以及低廉的劳动力。”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长孟素荷这样评定河南方便面产业的发展。
而综合河南市市场方便面行业运行状况,可以发现如下的方便面行业发展趋势:
河南方便面群雄并起中原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方便面品牌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市场上的主竞品基本表现为白象、华龙、三太子、国华、斯美特家:白象、华龙、三太子以及国华、斯美特等在市场上占有率相对较高,其产品规格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产品档次日趋提高,口味也日益丰富,方便面规格及层次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发展态势。全国方便面行业前15强中,河南连续两年有9家企业入选;拥有白象、南街村、科迪、天方、国华、雪洋等一批品牌,河南方便面看起来似乎前途无量,此时的国华还只是一个小企业。
然而由于方便面的进入门槛较低,近几年随着产业的相对成熟,方便面市场的竞争已完全进入白热化的状态,对于方便面市场的无序竞争只能用“混乱”一词来形容。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华不得不把浑身的劲用在差异化营销上,市场细分成了决定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点,而细分的最终结果是锁定目标消费群生产适合的产品。那么河南国华方便面又是如何面对行业的洗牌,险中求胜,异军突起,终于成了区域的领导品牌之一呢?
环境变了,一切都得变。这个非常时期,会是国华一举成名的机会吗?
压力之下的区域突围
纵观国内方便面市场区域品牌的发展和成长历史,能够发现,在开拓区域市场的过程中,冲锋陷阵的总是中小品牌方便面。
随着一线大品牌的步步紧逼,在资金、物流、团队、管理、营销等等各方面竞争优势的压力之下,众多中小品牌不得不让出自己在中心城市的部分市场份额。在这个淘汰、洗牌的过程中,国华方便面针对中心城市的萎缩,转战四六级的区域市场,市场积极拓展的事实也证明,区域市场已经成为中小方便面企业的战略拓展区域,关系到其长远的生存、发展。
区域市场的开拓已是毋容置疑,但是选择哪里做为区域市场就成了国华方便面长远发展的关键所在:
1、划分区域市场,确定策略目标
首先,确定区域范围,定位产品类型,区域营销策略具体化。
通常来讲,市场与销售的开拓,总是存在一个逐步扩展的过程,很少有哪一家公司一开始就齐头并进地开发全国范围的市场。这就要求不同规模、实力的企业,不同产品结构的企业,必须确定大小不同的目标区域市场的空间范围。
所选区域市场必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A、与河南根据地相辅相成,形成战略共享;
B、交通运输便利,现有物流系统能够满足需求,不需另设厂址;
交通运输
河南省东近上海,南临武汉,北靠京、津,西接西安,位于全国心脏部位,优越的交通运输条件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
公路
截至2006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439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位。一个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道、省道干线公路为依托,以县乡公路为支脉,公、铁、水运齐头并进的交通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C、市场较为平稳,大品牌还未进行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