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快递合肥转运中心不动解决方法如下:
1、如果物流信息页面显示快递一直停在等待揽件中,说明还没有发出去,此时可以催促一下商家,让商家联系快递公司尽快配送。
2、如果显示快递一直停在分拣中心,说明快递没有更新或者是暂无人配送,此时可以联系物流信心页面的快递员,让快递员尽快配送。
3、有可能是因为寄出地或目的地有疫情,不能寄送快递。此情况只能耐心等待,或是联系商家协商能否退货退款。
4、气候因素、交通因素等原因,此时消费者需耐心等待,或是联系快递公司客服、商家客服等进行咨询。
5、若是长时间不动,有可能是快递丢件了。因此消费者一旦发现快递超过3-5天没有更新物流信息,请及时与快递公司联系,询问快递情况。
转运中心集零为整、化整为零,针对不同目地进行配载作业,合肥转运中心b1在蜀山区佛掌路。
“阻碍”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因素有哪些
直到今天为止,志勤美集仍然是国内一家专门向IT市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供应商。
2003年3月6日,志勤美集科技物流有限公司在北京挂牌,由上市公司联想控股占51%股份,海皇(NOL)集团旗下的美集物流公司(APLL)占49%。同时拥有IT与物流两大朝阳产业背景,集意味联想控股与NOL品牌优势于一身的它吸引了众多眼球,志勤美集常务副总裁文显伟也认为“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产物。”
物流渊源
实际上,志勤美集的业务早在2002年6月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与APLL签约后就已展开,而联想控股与NOL的合作更是早在两年前已经开始。
志勤美集中的“联想部分”前身是联想控股旗下的联想进出口有限公司,1997年由外经贸批准经营联想集团的进出口业务,负责联想在世界范围内的原材料采购。除了以进出口代理报关和各种国际贸易为主营业务外,当时他们在深圳还开展了另一项业务:联想南方工厂的整机运输和配送工作。当时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很少,最多时只有20多人。然而就是这样一项让人不经意的业务,1999年鼎盛时期却创造出六七千万元收入的良好业绩。
到2000年联想集团拆分,联想进出口公司也由过去专门服务于联想逐渐转变成一个第三方的专业进出口企业。服务对象不断扩大,有几家企业委托联想进出口公司为其完成国内的仓储、运输等业务。
实际上,因为政策和体制方面的原因,只有中国才有进出口公司的存在。随着国家对流通市场的逐步放开,靠进出口吃饭的企业必将走向末路,联想进出口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寻求转型之路。再加上2000年前后,物流热在中国风起云涌,联想方面因为有多年进出口业务的积累,很自然地将航标指向了物流。
联想控股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一番寻觅之后,最终与美集物流结下姻缘。
志勤美集常务副总裁文显伟认为,合作的基点是两家同时拥有IT与物流行业的专业人才。另外,APLL拥有很强的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在信息网络建设和国际化运作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而联想控股则有对中国体制与文化环境的了解,在政府和客户中也有的良好信誉,这都是合作成文显伟功的重要原因。
在文显伟看来,双方的合作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就是市场基础。一方面是中国制造以及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带来的物流需求,而且根据摩根斯坦利的报告,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活力的IT市场,亚太地区1/3的销售业务来自于中国(日本除外),每天都有超过30000台PC机(台式机、笔记本和服务器)运入中国。而IT行业同质化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行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为了降低获取产品信息的复杂度,提高产品数据的准确性,促进产品的结构化,缩短新产品从创意到上市的时间周期,丰富知识管理和决策支持,IT企业已进入向物流领域要效益的阶段,也许正是这个行业的“前卫”表现,才更加坚定了志勤美集“掘金”物流的信心。
定位高端
“客户的需求从最初仅需要在进出口一点业务上提供方便,逐渐延伸到包括在运输、仓储、交货时间等各个环节上进行优化,根据这种需求,我们的业务自然要不断深化扩展下去。”文显伟说。
尤其是在志勤美集成立后,美集方面将自己物流一体化理念和解决能力不断输入到新公司的运作当中,需要为其提供解决方案的客户群也逐步壮大起来。目前,志勤美集的客户主要是一些IT制造企业的上游供应商, 80%的客户都集中在IT制造业集中的深圳和东莞,客户的货物一进到中国口岸,即可进入志勤美集在福田保税区的保税仓库、然后进行全国的分拨以及实时JIT配送。
过去联想进出口有限公司的业务,一直围绕在进出口这个环节,志勤美集显然是想坚持这个优势,在抓住进出口环节的基础上将业务延伸至整个物流和供应链,对每个环节的资源进行整合。
从联想进出口到志勤美集,公司在华南已经形成了进出口口岸、保税区、深圳机场、清水河配送仓、香港元朗中转仓等多节点的运作服务网络,同时在北京、深圳、上海、香港四地设有专业的操作平台,目前在苏州和昆山这两个IT产业正在崛起的地区也都进行了一些实体网络的铺设。
与此同时,志勤美集还进行了信息系统建设。信息系统将业界规范、标准流程与企业实际运做相结合,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解决方案。运用信息技术,志勤美集实现了可视化管理,例如库存可视化,可以使用户非常方便地获取库存状况的信息,货运可视化可以提供网站访问,以便了解货运过程中货物状态和发生事件的情况。在今年,志勤美集还将对公司ERP系统实施整合,以实现公司总部与各区域物流平台的信息对接,进一步优化流程。
过去的一年里,志勤美集用了很长一段时间对所有员工进行了一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这是母公司NOL多年来积累的一套高效的现代物流企业的管理体系,志勤美集希望通过全员参与,能够使每一个员工都独挡一面,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个性化的服务。
期待共舞
90%以上的采购通过互联网完成;工厂只需保持2小时的库存即可应付生产;供货商可以在信息系统上看到专属其公司的材料报告,随时掌握材料品质、绩效评估、成本预算、以及制造流程变更等信息……这些就是戴尔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美国,美集物流是这套模式的管家,为戴尔提供VMI(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服务。
按道理,志勤美集可以传承母公司的优势,将美集在美国的VMI服务经验拿到中国来,但文显伟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IT制造企业真正实现VMI还需要一个过程,不过,随着戴尔进到中国以来,很多国内IT制造厂商也都开始关注这个领域,联想就于去年上马实施VMI项目。志勤美集已经能看见这块市场的曙光。
业内有人戏言,IT在中国风起云涌,而IT物流则始终像是巨人脚下的侏儒一样难成气候。对于IT这样一个高科技的行业来讲,它对物流运作水平的要求之高可想而知。可是在北京的中关村,简单的厢式小货车、三轮车、甚至自行车几乎成了这个中国IT中心的主打物流方式。
于是,志勤美集这样一个定位高端市场的物流企业在现实的市场中必须面对尴尬。在它的客户结构中,需要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只占了很低的比例,更多还是提供在运输、仓储、报关等具体环节上的服务。很难说到底是IT企业的不成熟造就了不成熟的IT物流,还是不成熟的IT物流限制着IT企业的发展。
不过,志勤美集对自己的将来并不担心,他们认为随着将来市场的细化,做专做精成为物流企业的一个必然选择,志勤美集会随着中国物流市场逐步成熟而同步成长。
目前,“年轻的”志勤美集主要精力将会放在内部管理流程和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和完善方面,为其日后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它给自己的时间表是到2008年之前,成为业界一个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文显伟坚信,志勤美集一定会找到物流与IT最适合的共舞方式。
是什么阻碍了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 一些企业在决定是否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时,往往是看自己是否拥有物流技术和设施,很少以物流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主要标准。受传统模式影响,我国许多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仓库和车队等设施。另外,将一部分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去做,意味着大批员工将要失业,这会使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这是每个人都不愿意轻易尝试的。 有人将物流的外包比作“将鸡舍的钥匙交给狐狸保管”,这说明企业在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时往往充满疑虑和不安全感,担心自己在物流的某些环节上过度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从而对整个供应链失去控制。事实上,从来就没有人建议企业将所有的业务外包出去,只要能在自营物流和外包上寻找到最佳平衡点,企业就可以大胆地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物流外包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操作过程。况且,标书制作不规范、工作范围理解上产生分歧、没有深入分析而匆忙选择了不专业、不合格的合作伙伴等问题经常给企业带来众多麻烦,使其饱受蛇咬之痛,从而对选择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失去了信心。 我国物流指标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企业普遍缺乏衡量物流供应商物流水平的标准,也很难对第三方物流服务为自己带来的效益做出准确评价,因此,面对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不知如何选择。现在,一些计算物流成本的方法已经被逐渐开发出来,有助于企业进行决策。 短暂的发展历史和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第三方物流存在供给能力不强、服务水平落后、形式不灵活等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物流需求,降低了企业的满意度。更有一些运输和仓储企业功能单一,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业务层面上。另外一方面,一些自营物流的成功案例却使企业倍受鼓舞,对自己做物流充满信心。这些因素都促使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机率大大减少。 工作繁忙的家长没有过多的精力照顾孩子,另一方面,对于保姆又没有足够的信心。这是一个反映物流供需双方心态和现状的例子。然而,一个企业要单独、高效地完成所有业务,能力毕竟有限,类似于企业内部的分工合作,企业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之间合作的密切和高效化也是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