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费重量单位: 特快专递行业一般以每0.5KG(0.5公斤)为一个计费重量单位。
首重与续重: 货运行业中,特快专递货品的寄递以第一个0.5KG为首重(或起重);每增加一个0.5KG为一个续重。通常起重的运费相对续重运费较高。
实重与材积: 是指需要运输的一批物品包括包装在内的实际总重量称为实重;当需寄递物品体积较大而实重较轻时,因运输工具(飞机、火车、船、汽车等)承载能力及能装载物品体积所限,需采取量取物品体积折算成重量的办法做为计算运费的重量,称为体积重量或材积。
计费重量: 按实重与材积两者的定义与国际航空货运协会规定,货物运输过程中计收运费的重量是按整批货物的实际重量和体积重量两者之中较高的计算运费计算公式: 当需寄递物品实重大于材积时,运费计算方法为 重量(公斤)×2×续重运费+首重运费-续重运费
例如:5KG货品按首重RMB60、续重RMB30计算,则运费总额为 5×2×30+60-30=330元RMB当需寄递物品实际重量小而体积较大,运费需按材积标准收取,然后再按上列公式计算运费总额。
求取材积公式如下: 规则物品 长(cm)×宽(cm)×高(cm)÷6000=重量(KG) 不规则物品 最长(cm)×最宽(cm)×最高(cm) ÷6000重量(KG) 注:以上数字单位为人民币(元)1单件重量不超过500克的物品类邮件可按文件类收取资费。
快件的体积重量大于实际重量的必须按体积重量计收资费。体积重量按每6000立方厘米折合1公斤计算。体积重量的计算公式为:体积重量=(长X宽X高)/6000。
快递邮费是咋算的,咋邮东西知道的告诉一下,谢谢
市按重量和路程的远近计算费用的。
省内件一般一公斤之内10元左右,每超出一公斤另加2-5元,省外件一般起步价(一公斤以内)12-15元,每超出1公斤加5-8元。要是易碎品或者是贵重物品,还要再加保价钱。各地略有不同,具体价格还请咨询当地快递公司。
申通快递省内首重即1kg基本上是8元,超过1kg即续重为2元。外省首重8-12元,续重3-10元不等,地方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特快专递行业一般以**个0.5KG为首重(或起重),每增加0.5KG为一个续重。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1、当需寄递物品实重大于材积时,运费计算方法为:首重运费+(重量(公斤)×2-1)×续重运费
2、当需寄递物品实际重量小而体积较大,运费需按材积标准收取,然后再按上列公式计算运费总额。
规则物品:长(cm)×宽(cm)×高(cm)÷6000=重量(KG)
不规则物品:*长(cm)×*宽(cm)×*高(cm)÷6000=重量(KG)
注意事项如下:
1、具体以寄件地申通市场价格为准,到付件价格请咨询当地申通网点。
2、快件限重20KG,超重快件会影响派送时效。
3、部分地区还未开通服务,可以通过官网或95543查询。
4、单件重量不超过50公斤;标杆类货物的单件长度不得超出180厘米;板类货物长宽相加不得超出150厘米;对于过小的物品*小包装不能小于运单大小。
扩展资料
理赔事项
1、为保证服务质量,我们对部分服务内容进行了服务承诺,一旦发生服务不达标,我们将使用支付宝上的专用帐号进行赔付。任何关于理陪事宜,请与”申通在线客服”联系。
2、违反服务承诺第3条的,经过核实,申通公司承诺赔款10元RMB/票。
3、违反服务承诺第10条的,经过核实,申通公司承诺赔款10元RMB/票。
4、发生乱收费的现象,经核实确认,申通公司将退还多收费用并承诺赔款RMB10元/票。
5、我们暂不接受保价运输,客人如有需求,可建议联系当地申通网点,并走申通贵重物品专用通道(收费可能会高于一般价格)。
6、对未保价递送物品的灭失、损毁,按实际损失的价值赔偿,但最高不超过人民币1000元/票,并退赔运费。
7、对于非包装问题造成的破损或,除退运费以外,按买卖双方的实际交易价赔偿但最高不超过RMB300元/票。
8、自发件日起在7个工作日内没有到达的退还运费并赔偿10元RMB/票。
-申通快递
我是做快递的,这个问题我来回答相对来说更有说服力些。
首先,恭喜你,你得了一个教训。很显然你被*了。
快递公司在网上公布的价格与实际价位隔很多的。也就是说实际价格与网上公布的低好多。你的5.4KG物品。如果按网上公布的首重10RMB,续重6RMB。需40RMB(5.4KG在快递公司算6KG,6KG=40RMB=10+5*6)
快递的价格不是死的,老板给业务员一个价格,业务员在那价格上收费多的为提成。
一,邮局基本上垄断了政府、事业、及大企业的所有业务。
二,顺丰,在时效上一枝独秀,独揽了写字楼的30%的业务量
三,申通,圆通,汇通等不到十家依靠加盟所发展起来的一线快递公司,占据了承载市场物品流通量(包括在线购物)的70%四,剩下不到30%的市场份额被其它不知名的二线或三线快递公司瓜分。备注:现在的快递市场及其不规范。总而言之,现在的的快递市场处于红海之中。想要在其中杀出一片蓝海很不容易。但如果哪家快递公司有意加强供应链环节上的管理,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也是可以做的到的。(最起码,我现在就在开始着手相关快递服务的整合。)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