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囤积东西的习惯,也舍不得扔掉一些废弃的东西。
俗话说,家有黄金万两,不过一日三餐,家有良田千顷,不过夜眠七尺。
其实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过量以后,反而会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定期养成断舍离的习惯,衣柜里超过五年没穿的衣服、过期的药品、遗留下来的包装袋……
该舍即舍,该断即断,过去从来不用的东西,未来你也不会再使用。
谨慎地拥有,珍惜地使用,果断地舍弃,是对物质极简最好的诠释。
值得学习的两条购物原则:品质比款式重要,质量比数量重要。
永远记住,生活的主角不是任何物品,而是你自己。
02
精力极简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
刷手机根本停不下来,刷一会短视频,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吃一会瓜,一个小时又过去了……
人的精力很容易被这些无关紧要的琐事困扰、分心。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把精力专注在重要的事上。
专注做某件事情时,将手机放在视线之外;
不关注与己无关的娱乐八卦新闻;
严格控制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沉醉于垃圾快乐……
确定要做事情的优先级,按照核心任务、紧急任务、可以推迟的任务、不重要的任务分类,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当你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去做生命中重要的事情,无论是读书学习,还是锻炼身体,你会少许多焦虑和浮躁,生活质量极大提升。
03
财务极简
很多人都会在年初的时候,信誓旦旦地立个flag,今年要存多少钱。
但到了年底,发现存钱非但没有达到预期,反而透支了花呗、信用卡。
你总是手痒想花钱,看到这个在打折,那个在搞活动,忍不住都想买。
月光的生活,其实和站在悬崖边上跳舞差不多。
如果一个水池在漏水,保证水池里的水不被流尽的最好办法就是堵上出口。
想要存钱,就要节省日常开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养成记账的习惯。
坚持天天记账,把每天花的钱全部记下来,然后定期复盘,什么地方该花多少,什么地方不该花,心里要有一杆秤。
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
每月发了工资,可以把一部分钱定期存起来,不到万不得已,绝不用这笔钱。
收入再高,不懂存钱,到头来也还是穷人。
学会存钱,十年后,你和别人过的就是不一样的人生。
04
情绪极简
有句话说:“一个失落的灵魂能很快杀死你,远比细菌快得多。”
往往对一个人伤害最大的不是来自外界的人或事,而是自己的情绪内耗。
在做一件事时,我们总会有各种担心和焦虑,既怕自己做不成,又怕别人的质疑和否定。
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惴惴不安,充满焦虑、担忧和惶恐,搞得整个人都很疲惫。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无休止的内耗,会彻底拖垮我们。
与其被精神上的内耗折磨,不如用行动去治愈自己。
那些真正强大的人,时间都花在了解决问题上,用行动打败焦虑。
05
关系极简
刘瑜说:“远离消耗你的人,也不要去消耗别人。”
良禽择佳木而栖,人也要择良友而交。
你不必把所有人,请进生命里。
学会拒绝和远离消耗你的人,不要为了这些人浪费时间,消耗生命。
到了一定年龄,你必须扔掉四样东西:
没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虚情假意的朋友。
定期清理朋友圈,不要在无效社交上浪费太多时间。
专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学会享受独处。
在独处中沉淀自己,远比一群人狂欢有价值得多。
06
表达极简
成年人社交关系中,感到心累的很大原因,就是喜欢说话拐弯抹角、藏着掖着。
不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人猜来猜去。
作家韦斯托说:“有话直说是一种直面问题的积极态度。”
找人帮忙,有话直说,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
工作沟通,有话直说,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表达简单直接,有事说事,不要拐弯抹角,用直截了当的方式沟通。
除此以外,也要学会嘴上带尺,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
不了解的人和事,不评价;关于别人的闲话,不议论。
07
心态极简
不必慌张,活好当下,来日方长;不必失望,人间值得,未来可期。
人之所以感到痛苦,就是总为昨天伤怀,为明天忧心。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过去的人与事,对你已毫无影响。
过往的,不留恋伤怀;拥有
90%的人理解错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断舍离“
第一步:放手得干净利落。
把自己现有的物品都摆出来,重新省视,只留下必要的东西。做不到这一点,打扫也好,装饰也罢,都是白费刀气!
第二步:打扫得窗明几净。
物品少了,打扫自然也就轻松起来。房间干净整洁,是直接关平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系。想让房间易于打扫,断舍离至关重要。
第三步:装饰得赏心悦目。
空间里装饰着自己喜欢的物品,才能赏心悦目。只有干脆利落地断舍离,才能让房间变成生机勃勃。
一、分清“能用”和“必要”
选择物品的标准,不是“是否能用”,而是“是否必要”。
想着“来客人时用得到”,于是除了家人自用的,还准备了许多其他的餐具,导致每天吃饭时,取用起来很费事,这便是“做无用功”的表现。比起“以防万一”,眼下的舒适惬意,才能让生活中的沉闷阴郁都烟消云散。
二、先丢掉收纳用品。
为了整理房间而购买收纳用品,称得上“断舍离”最不提倡的行为。有太多的人,恰恰因为有了收纳用品,才让不需要的物品变得越来越多。断舍离式思维,是在扔掉物品时,先扔掉用来盛放它们的收纳用品。
三、丢掉“没准能卖掉”的念头。
断舍离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准备清理物品时,觉得“这个没准能卖掉”,于是本该扔掉的东西就成了“准备卖掉的东西”,继续留在了家里。真想断舍离,就别这么小气,千脆利落地处理掉!
四、从“勤俭节约”中跳脱出来。
做不到断舍离的家庭,都拥有大量的空点心盒、购物袋、纸袋,想着还能派上用场,于是攒了又攒,把宝贵的空间填得满满当当的。可这类物品是源源不断的,所以即使全部扔掉,也不会感到任何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