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服装
(一)服装的种类
(二)服装的主要技术指标
(1)织物缩水率
它是指织物在标准状态下,通过一定程度洗涤后,经纬向尺寸相对于原始尺寸的变化情况。缩水率指标为成品服装检测的首选项目。机洗应满足:①织物洗后风格不会有大的改变,如不能损伤织物强力,不引起纱线滑移纸裂和织物表面磨损起球等;②经3次水洗后,织物单位面积的变化率不大于15%,由此推算经纬向缩水率各不大于8%。
(2)织物缝纫强力
织物缝纫强力是表述织物纱线的抗滑移性能(纸裂)及织物缝制后接缝强力的指标。长丝纤维织造的面料,如丝绸、仿丝绸和缎类织物,其面料由长丝纱线织造而成,长丝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远远小于短纤维,所以织物的组织规格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缝纫强力。
提高织物缝纫强力的方法主要是从织物组织规格设计上考虑,提高经纬密度、纱线捻度,采用异型截面纤维等。此外,对织物施以抗纸裂整理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织物的缝纫强力。
(3)织物断裂强力和撕破强力
织物的这两项强力实际上是从织物纱线的角度表示织物物理机械性能的。实际测试时是在织物的经向或纬向施以定向拉伸力,在外力的作用下,纱线完全断裂时的强度,为此织物的断裂强力。撕破强力是指织物在已有撕口时纱线顺序断裂所需的外力。织物的这两个强力通常是成正比的。
一般认为撕破强力小于8N(牛顿),已不适用做服装,而对服饰类的织物,往往要求断裂强力大于200N。
(4)织物色差
这项指标是将标准的比色用灰色样卡来对比织物进行评判,并给出等级的。当织物染色时,对于同品种、不同批次的染色布会有批次差;连续式生产的染色布,头尾会产生色差;卷染工艺染色时,卷染织物左右张力不一致或染缸内左右温度不一致,织物的左右边会出现色差。
(三)成衣
(1)规格尺寸
服装成品规格检验是用皮尺测量成品服装主要部位的规格尺寸,并与订单中的规格尺寸对照比较,检验误差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并确定其缺陷类别和成品等级。服装成品规格测量部位和方法
(2)纺织服装中有害化学品和金属元素
欧盟公布了2003/34/EC和2003/36/EC两项指令,这两项指令分别列出了25种和43种致癌、诱变及危害生育的化学物质,明确规定在服装、纱线、织物、被褥、毛毯、假发、假眉毛、帽子、尿布等卫生用品、睡袋、手套、手提袋、椅套、各种钱包、手提箱、表带、鞋类、纺织及皮革玩具和带有纺织和皮革衣着的玩具等与人体长期直接接触的多类纺织品或皮革制品中不得使用浓度超过30ppm或在特定条件下会分解产生浓度超过30ppm被禁用的4-氨基联苯和联苯胺等在内的23种有害芳香胺的偶氮染料。
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于2002年颁布“Oeko-Tex部Standard100”的标准,明确规定在纺织服装中不能使用某些化学物质(如过敏性染料、有害的偶氮染料)和某些金属元素材料(如铅和铅合金)。“Oeko-TeXStandard100"被纺织界称为是迄今为止最严格的纺织品生态标准。
(3)纺织服装中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