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粮食产量大且稳定,粮食生产趋向高品质、多元化,国家放开粮食收购的大环境下,传统的以包粮流通和散粮流通为主的粮食物流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本文从运输成本出发分析集装箱运输在粮食物流中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比较三种粮食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发展包粮流通、散粮流通与集装箱运输相结合的合理化的粮食物流。
目前,我国的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已经大体稳定在4.5亿~5亿吨的水平(1998—2001年的粮食总产量见表1),商品粮约占其中的25%~30%;全国有粮库6万多个,库存粮食2.5多亿吨;粮食加工企业近2.1万家,年生产能力1.88亿吨。由于近几年连续对农业生产进行结构性调整,我国的粮、棉、油生产已经逐渐表现出向优势产区集中的趋势,粮食的品种和质量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粮食流通总体上表现出量大、点多、面广、生化特性强的特点,而我国的粮食流通工作仍停留在低水平发展阶段,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很难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因此,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发展的必然要求。
粮食物流是指粮食在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它包含粮食运输、仓储、装卸、包装、配送、加工和信息应用,是一条完整环节链。粮食物流在全社会物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仅粮食运输和货物周转量在全国各类物资运量中就名列前茅。粮食运输是粮食物流中的关键环节,它关系着粮食物流系统的效率和经济效益,而粮食集装箱运输就是这一领域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1、粮食集装箱运输在发达国家的发展
在粮食集装箱运输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加拿大走在世界的前列。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运输学院院长Barry prentice首先运用现代物流学理论提出了粮食集装箱运输理论,通过对集装箱运粮与一般运粮的经济技术指标的对比分析来研究集装箱运粮的优越性和使用范围,并提出建立包、散、集装箱共存互补的粮食运输系统。澳大利亚的Champ博士也指出:随着各国国有粮食流通体系逐步公司化,现代运输体系的设备逐步更新,小批量运输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对用特殊的设备防止混杂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集装箱运输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粮食物流系统将会实现各种形式的自动化和集装箱单元化。
加拿大从1975年开始研究粮食的集装箱运输,近几年其国内粮食的集装箱运输有了较快的发展,全国已有5%的粮食通过集装箱装运出口,主要品种是豆类、油菜籽和啤酒大麦等。根据预测,由于储运条件的不断改善,粮食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将更为明显,到2025年,加拿大粮食集装箱运输占粮食总运量的比重将是现在的两倍。而在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主要粮食生产国,粮食除了以四散方式,即散装、散运、散储、散卸流通外,也已经出现了粮食的集装箱运输,并且集装箱运输粮食的物流量正在迅速增加,如:1999年澳大利亚的集装箱运粮量就达40000—50000 吨/月。
2、我国粮食运输的现状
我国目前的粮食流通主要有包粮流通和散粮流通两类,目前还以包粮流通方式为主。用麻袋将农民生产的粮食装运到基层粮库,经过检验、过秤、拆包等过程后堆放在仓库中,需要外运时,再由人工或机械灌包、称量、装车运到火车站或者码头,到达目的地后,人工装卸、搬运和入库。包粮流通中间环节多,工作效率低下,需要大量的包装材料和人力。以吉林省为例,每年仅运输玉米就需麻袋6000万到8000万条,占用资金2亿元左右。虽然通过在车站和码头安装装卸搬运机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包粮流通系统中由多环节搬运造成的低效率和粮食散落浪费大等缺陷。目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都不再采用这种落后的粮食流通方式,而是以散装流通方式为主。
我国的散粮流通曾经在20世纪60、70年代进行了两次尝试,但是由于当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未能得到持续的推广和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加入WTO,与世界先进的粮食流通技术和体系接轨,我国开始了粮食流通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包粮流通向散粮流通改变,开展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改善中国粮食流通”的粮食流通骨干体系建设项目。现在这些项目已经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四散水平可以达到40%左右。农民生产的粮食运到基层粮库,计量后以散装形式通过各种输送设备入库储存。仓库内有各种检测设备来保证储粮的安全。外运时,粮食通过自流或者输送机械出仓、计量、装车外运。散粮流通的主要优点是机械化程度高、作业效率高、节约包装费和包装运费,具有较好的规模经济效益。
但是散粮流通也存在各种缺点:多次装卸造成粮食受损、品质降低,粮食系统中有这样一句话:“谷物每装卸一次,质量等级就会下降一个档次”,粮食散装装卸更是如此;车船的空载返回、港口压船和作业淡季的设备闲置带来的无形损失;为能够调集足够存货支付的港口支流费用;大宗存货占用的大量资金和为此支付的利息;为了防止粉尘爆炸实施控制措施的费用等,都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最重要的一点是:散粮流通的前期投资巨大,建成后的维修和保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我国刚刚在粮食流通中实行散粮流通,“四散”技术水平和作业水平较低,储备库布点不科学、仓容量不足、仓储保管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特别是散粮专用车,全国不足3000辆。因此,粮食散粮流通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粮食集装箱运输的优势
粮食集装箱运输是指:集装箱作为粮食的包装物和运输工具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农村或基层粮库中,将农民生产的粮食直接装入集装箱封好,集装箱可以选择通用集装箱或者是专用粮食集装箱,如果是通用的集装箱,则应当进行适当的处理,保证密封,然后将集装箱运到火车站或集装箱码头,运往全国各地的用户手中或国外的买主手中。运输粮食的集装箱同样可以也参与集装箱运输系统,进入整个社会的大物流体系中,因此不需要另外建设专业的粮食集装箱运输系统,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费用。
与包粮流通和散粮流通比较,粮食集装箱运输具有以下各种优点:
1、使用机械化作业,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人力,装效率大大提高。
2、手续简化,减少了运输环节上的理货交接程序;利用集装箱多式联运,缩短在途时间,保证市场供应。
3、适应粮食多品种、小批量以及多种质量等级运输的要求。可以采用公路、铁路和水路不同的运输工具,满足不同的时间要求。
4、不必另建专用的粮食流通设施,充分利用现有的通用集装箱装卸设备,大大减少基本建设投资。
5、不受恶劣气候条件的限制,可以全天候作业,保证车船正常运输。
6、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减少粮食损耗和经济损失、保证运输安全。
7、实行“门到门”运输,提高服务质量。
粮食运输无论是选择包粮流通、散粮流通或是集装箱运输,成本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任何经营者的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通常情况下,集装箱运输的价格和费用相对较高,那么在运输粮食时,集装箱运输在成本上是否具有竞争力呢?
首先,仅考虑运输成本。与包粮流通相比,集装箱运输在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如果粮食的年发运量是10万吨,包装运输全程的费用平均为157元/吨,而集装箱运输则可以节约31.76元/吨,运费为125.24元/吨。与散粮流通相比,集装箱运输的成本要高一点,如从北美运送粮食到亚太地区的费率,集装箱比散装直接成本要高10%到30%(三种方式的运费比较见图1)。但是,这种差距随着集装箱船队规模的扩大、粮食收购单位购置集装箱并组成集装箱租赁库、集装箱运输系统的成熟,运费可能进一步降低。
其次,在设备投资方面,粮食集装箱有很大的优势。在我国,散粮流通的主要运输工具是L18型散粮专用火车车辆和散粮专用汽车。L18型散粮专用火车车辆价格为每辆23万元,载重量60吨,而散粮专用汽车有两种,分别为载重量8吨,17.2万元、载重量10吨,22万万元。如果不考虑用于牵引集装箱的牵引车、挂车和汽车,国际通行的20英寸标准集装箱单价只有1.55万元,载重量25吨的多用途干散货集装箱单价1.875万元(设备的单位载重量投资见表1)。而且粮食生产季节性强,粮食专用系统通常在旺季才能发挥作用,在淡季就被闲置起来,如果用集装箱运输完成旺季时增加的作业量,就可以节省一部分投资,而集装箱在完成旺季的粮食运输任务后,还可以进行其他的运输活动。
第三,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及条形码技术等的发展,过去粮食散运的分等方法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办公事务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各种优点正在逐渐消失,而分等方法的缺点,如:最低共同品质否定了优质优价、一般性品质不能满足精确的特定品质要求、无法提供保持同一性的粮食,却日益突出。而现代信息系统与粮食集装箱运输却相辅相成,现代信息系统推动了粮食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粮食集装箱运输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系统的优势进行网上交易,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比如:用集装箱分别装运不同质量等级的小麦,面粉制造厂就能根据每个集装箱上条形码标明的小麦品种和正确的品质特征分别取出搭配进行面粉加工,节省了许多冗余的中间环节和费用。
第四,品种要付出代价。粮食系统中产品品种越多,供应线上存货数量就越多,品种多则平均作业规模小,采用集装箱就更加有利。目前,我国在粮食生产中大力推行“订单农业”,就是粮食收购单位在种植前就与农民签订合同,决定了农民粮食生产的品种和数量,粮食生产出来后直接被该单位收购。这种新型的粮食生产方式说明我国粮食生产已经走向市场化,也决定了粮食生产必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变,而趋向多品种、小规模。在消费者愿意为多品种、高质量付出的较高代价能够弥补由于集装箱运输可能带来的高成本的情况下,灵活、及时的集装箱运输对于这些粮食收购单位来说无疑是选择。
最后,费用不仅仅存在于运输过程中,而是存在于整个粮食物流系统中,粮食集装箱运输在降低整个粮食物流系统的成本方面更具有优势。将粮食从农村送到港口成本最低的方法就是大宗散装运输,但是这个方法把很高的存货占有和储存费用强加给了买方,而采用集装箱运输,运输费用可能高于大宗散装运输,却会抵消买方的存货占有和储存费用,降低粮食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只有降低最终客户的总成本,才能使供应链内的每个成员都从中获利。据有关专家估计,采用集装箱运输粮食的周转时间要比散装缩短近70%。周转时间的缩短为买方带来的是缩短订货周期、大量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同时也使卖方能够尽快收回资金,加快资金流通速度。
另外,集装箱可以用于临时储粮。国际标准的20英寸集装箱价格为15487.5元,吨粮投资620元/吨,在投资上低于立筒库却高于平房仓和矮圆仓。集装箱储粮的灵活性大,收购季节库存不足的时候,用于临时储粮;收购淡季仓容有余,集装箱则可以投入运输。集装箱临时储粮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改善作业条件、降低劳动强度、节省劳动消;按照品种、质量、等级进行粮食保管,满足用户多品种小批量的需求。
4、建设包装、散装和集装箱运输相结合的粮食物流系统
综上所述,在粮食物流系统中实行集装箱运输是可行的,而且粮食集装箱运输的前景广阔。但是,这并不代表要用集装箱运输完全取代现有的粮食包粮流通和散粮流通。发达国家在粮食运输方面走的是包粮流通——散粮流通——集装箱运输的模式,我国可以充分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粮食物流系统。粮食物流合理化发展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完成粮食运输任务。散粮流通系统适合大宗粮食的运输,而集装箱则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粮食的运输,而且包粮流通系统改造为散粮流通系统需要巨额投资,粮食集装箱运输只要在包粮流通或散粮流通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可以运营。我国目前虽然已经投资建设散粮流通系统,但是由于财力有限,不可能一下就达到发达国家散粮流通系统的水平,而我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因此,我国更应该在发展散粮流通系统、合理利用包粮流通系统的同时,大力发展粮食的集装箱运输,形成三者互补的、合理的粮食物流系统。考试大收集整理。
成都集装箱物流公司效益怎么样
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按所装货物种类分,有杂货集装箱、散货集装箱、液体货集装箱、冷藏箱集装箱等;按制造材料分,有木集装箱、钢集装箱、铝合金集装箱、玻璃钢集装箱、不锈钢集装箱等;按结构分,有折叠式集装箱、固定式集装箱等,在固定式集装箱中还可分密闭集装箱、开顶集装箱、板架集装箱等;按总重分,有30吨集装箱、20吨集装箱、10吨集装箱、5吨集装箱、2.5吨集装箱等。
集装箱计算单位 (twenty-feet equivalent units 简称:TEU)
又称20英尺换算单位。计算集装箱箱数的换算单位。目前各国大部分集装箱运输,都采用20英尺40英尺长的两种集装箱。为使集装箱箱数计算统一化,把20英尺集装箱作为一个计算单位。40尺集装箱作为两个计算单位,以利统一计算集装箱的营运量。
集装箱租赁 (container leasing)
所有人将空箱租给使用人的一项业务。集装箱所有人为出租的一方集装箱,与使用人,一般是船公司或货主,为承租的一方,双方签订租赁合同。由出租人提供合格的集装箱交由承租人在约定范围内使用。集装箱的租赁,国际上有多种不同的方式,总括起来有:程租、期租、活期租用和航区内阻赁等。
集装箱装卸区(container terminal)
集装箱运输中,箱或货装卸交换保管的具体经办部门。它授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的委托,进行下列各项业务:
(1)对整箱货运的交换、保管。
(2)设有集装箱货运站者,办理拼箱货的交接。
(3)安排集装箱船的靠泊,装卸集装箱,每航次编制配载图。
(4)办理有关货运单证的编签。
(5)编制并签验集装箱运用运载工具的出入及流转的有关单证。
(6)办理集装箱及运载工具、装卸工具的情况检查、维修,以及空箱的清扫、熏蒸等工作。
(7)空箱的收发、存贮和保管。
(8)安排空箱和重箱在堆场的堆码,及编制场地分配计划。
(9)其他有关业务工作。集装箱装卸区一般由专用码头、前沿、堆场、货运站、指挥塔、修理部门、大门和办公室组成。有时堆场或货运站等可延伸到市区内部事5~15公里的中转站。
集装箱前方堆场(marshalling yard)
在集装箱码头前方,为加速船舶装卸作业,暂时堆放集装箱的场地。其作用是:当集装箱船到港前,有计划有次序地按积载要求将出口集装箱整齐地集中堆放,卸船时将进口集装箱暂时堆放在码头前方,以加速船舶装卸作业。
集装箱后方堆场(container yard)
集装箱重箱或空箱进行交接、保管和堆存的场所。有些国家对集装箱堆场并不分前方堆场或后方堆场,统称为堆场。集装箱后方堆场是集装箱装卸区的组成部分。是集装箱运输"场到场"交接方式的整箱货办理交接的场所(实际上是在集装箱卸区"大门口"进行交接的)。
空箱堆场(van pool)
专门办理空箱收集、保管、堆存或交接的场地。它是专为集装箱装卸区或转运站堆场不足时才予设立。这种堆场不办理重箱或货物交接。它可以单独经营,也可以由集装箱装卸区在区外另设。有些资本主义国家,经营这种空箱堆场,须向航运公会声明。
中转站或内路站(container depot or inland depot)
海港以外的集装箱运输的中转站或集散地。它的作用除了没有集装箱专用船的装卸作业外,其余均与集装箱装卸区业务相同。中转站或内陆站的度量,包括集装箱装卸港的市区中转站、内陆城市、内河港口的内陆站均在内。
集装箱货运站(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 简称:CFS)
为拼箱货装箱和拆箱的船、货双方办理交接的场所。承运人在一个港口或内陆城市只能委托一个集装箱货运站的经营者。由它代表承运人办理下列主要业务:
(1)拼箱货的理货和交接。
(2)对货物外表检验如有异状时,就办理批注。
(3)拼箱货的配箱积载和装箱。
(4)进口拆箱货的拆箱和保管。
(5)代承运人加铅封并签发站收据。
(6)办理各项单证和编制等。托运人责任(shippers liabilities) 托运人在集装箱运输中应有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不同于传统海运方面的。拼箱货托运人的责任与传统海运相同。
整箱货托运人的责任不于传统运输的有:
(1) 应保证所报货运资料的正确和完整。
(2)承运人有权核对箱内所装货物,因核对而发生的费用,有托运人承担。
(3)海关或其他权力机关开箱检查,其费用和由此发生货损货差,由托运人承担。
(4)如集装箱货不满,或是垫衬不良,积载不当,或是装了不适于集装箱运输的货物,因而引起货损、货差,概由托运人负责。
(5)如使用了托运人自有的不适航的集装箱,所引起的货损事故,应由托运人负责。
(6)在使用承运人集装箱及设备其间造成第三者财产或生命的损害,应由托运人负责赔偿。
责任限制(limits of liability)
集装箱运输中发生货损货差,承运人应承担的最高赔偿额。拼箱货的责任限制与传统运输相同。整箱货的赔偿按照目前国际上的一些判例,如果提单上没有列明箱内所装货物的件数,每箱作为一个理赔计算单位。如提单上列明箱内载货件数的,仍按件数计算。如果货物的损坏和灭失,不属海运,而是在内陆运输中发生的,则按陆上运输最高赔偿额办理。如集装箱是由托运人所有或提供时,遇有灭失或损坏,其责任确属承运人应承担者,亦应视作一个理赔计算单位。
同一责任制(uniform liability system)
联运经营人对货物损害责任的一种赔偿责任制度。按照这种制度,统一由签发联运提单的承运人对货主负全程运输责任。即货损货差不论发生在哪一个运输阶段,都按同一的责任内容负责。如果能查清发生损害的运输阶段,联运承运人在赔偿以后,可以向该段运输的实际承运人追偿。
网状责任制(network liability system)
联运经营人对货物损害责任的一种赔偿责任制度。按照这种制度,签发联运提单的承运人,虽然对货方仍负全程运输的责任,但遇损害赔偿不象同一责任制那样,而是按发生损害的运输阶段的责任内容负责。例如,损害发生在海上运输阶段,按国际货运规则办理;如发生在铁路或公路运输阶段,则按有关国际法或国内法处理。
航运公会集装箱规则(container rules of freight conference)
在资本主义国家全集装箱船航线上,各航运公会为了垄断各自航线上的集装箱运输,都分别制订了供货方使用的集装箱运输规则。这些规则,是由各公会针对公会营运范围内的航线情况制订的。因此,各公会的规则内容各不相同,但基本精神是相同的,即船货双方的责任是一样的。
规则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集装箱装卸港,集散运输。
(2)集装箱运输专用术语解释。
(3)各种运输交接方式船货双方责任。
(4)订舱手续及货运资料申报。
(5)各类条款包括提单,加批条款,港口条款和意外条款。
(6)提单签发。
(7)设备交接手续,使用免费时间和滞期费计收。
(8)交货手续。
(9)运费计算方法及支付。
(10)各种费用项目计收办法,费率变更规定。
(11)币制,贬值,增值规定。
(12)内陆运输规定及收费。
交接方式(receiving and delivery system)
集装箱运输中,整箱货和拼箱货在船货双方之间的交接方式有以下几种:
(1) 门到门 (door to door): 由托运人负责装载的集装箱,在其货仓或厂库交承运人验收后,负责全程运输,直到收货人的货仓或工厂仓库交箱为止。这种全程连线运输,称为"门到门"运输。
(2) 门到场(door to cy): 由发货人货仓或工厂仓库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集装箱装卸区堆场。
(3) 门到站 (door to cfs): 由发货人货仓或工厂仓库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
(4) 场到门(cy to door): 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集装箱装卸区堆场至收货人的货仓或工厂仓库。
(5) 场到场 (cy to cy): 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集装箱装卸区堆场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集装箱装卸区堆场。
(6) 场到站 (cy to cfs): 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集装箱装卸区堆场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
(7) 站到门 (cfs to door): 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至收货人的货仓或工厂仓库。
(8) 站到场 (cfs to cy): 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集装箱装卸区堆场。
(9) 站到站 (cfs to cfs): 由起运地或装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至目的地或卸箱港的集装箱货运站。
整箱货 (full container load 简称:FCL)
拼箱货的相对用语。由发货人负责装箱、计数、积载并加铅封的货运。整箱货的拆箱,一般由收货人办理。但也可以委托承运人在货运站拆箱。可是承运人不负责箱内的货损、货差。除非货方举证确属承运人责任事故的损害,承运人才负责赔偿。承运人对整箱货,以箱为交接单位。只要集装箱外表与收箱时相似和铅封完整,承运人就完成了承运责任。整箱货运提单上,要加上"委托人装箱、计数并加铅封"的条款。
拼箱货 (less than container load 简称:LCL)
整箱货的'相对用语。装不满一整箱的小票货物。这种货物,通常是由承运人分别揽货并在集装箱货运站或内陆站集中,而后将两票或两票以上的货物拼装在一个集装箱内,同样要在目的地的集装箱货运站或内陆站拆箱分别交货。对于这种货物,承运人要负担装箱与拆箱作业,装拆箱费用仍向货方收取。承运人对拼箱货的责任,基本上与传统杂货运输相同。
箱位数(number of slots)
全集装箱船所能记载的集装箱箱数。每一艘全集装箱专用船,均以20英尺换算单位来表示它的载箱量。
箱位(slots)
在集装箱堆场上,按照集装箱相应的尺度画成有规则的用以指示堆放集装箱的格状位置。在箱位上编有号码,以利装船。
排号(bay number)
集装箱在专用船上的横排积载位置。编号方法,是从船首至船尾依此标明:01,02,03?。
行号(row number)
又称列号。集装箱在专用船上的纵列积载位置。有两种标号方法:一种是自左舷端向右依此标明:01,02?另一种是从中间的左右分标。左舷为单号,由中线向左编为:01,03,05?,中线向右舷编双号:02,04,06?。
层号(tier number)
集装箱在专用船上的立体积载位置。编号方法分甲板和仓内两种。甲板上的编号自上而下依此编号,并在数字前加?quot;D"字。舱内的编号自上而下依此编号,并在数字前加一"H"字。
箱位号(slot number)
集装箱在船上的积载位置。由六个数字组成,前两个数字是排号,中间两个数字是行号,后两个数字是层号。例如箱位0402D1是表示这个集装箱积载在第四排右舷第二行甲板第一层。
集装箱配载图(pre-stowage plan)
集装箱船装箱的计划图。装卸区据以装箱。配载图由外轮代理公司(在资本主义国家由集装箱装卸区)根据订舱清单、装箱但及堆场积载计划编制。并在船舶抵港征得船方同意后,即行装船。如系中途靠港,船上已装有集装箱,就应将有关资料电告船上配载,等回电后据以编制。配载图是由集装箱船各排每列和分层的横断而构成。进行配载时,必须达到如下要求:
(1)保证船舶纵断面的强度和船舶的稳性。
(2)保持理想的吃水差,使船舶取得最好成绩的航行性能,即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和快速性。
(3)最合理地利用船舶的载重量和舱容。
(4)保证集装箱在舱内完整无损及在甲板上的安全。
(5)要考虑便于装卸作业。
(6)多港装卸时,必须注意,对以下靠港的装卸不要造成翻舱。
站场收据(dock receipt)
承运人委托集装箱装卸区、中转站或内陆站收到整箱货或拼箱货后签发的收据。站场收据由发货人编制。如同一批货物装有几个集装箱时,先凭装箱但验收,直到最后一个集装箱验收完毕时,才由港站管理员在站场收据上签收。站场在收到整箱货,如所装的箱外表或拼箱货包装外表有异状时,应加批注。站场收据的作用,相当于传统运输中的大副收据。它是发货人向船公司换取提单的凭证。
集装箱(container)
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规格专供周转使用的大型装货容器。使用集装箱转运货物,可直接在发货人的仓库装货,运到收货人的仓库卸货,中途更换车、船时,无须将货物从箱内取出换装。按所装货物种类分,有杂货集装箱、散货集装箱、液体货集装箱、冷藏箱集装箱等;按制造材料分,有木集装箱、钢集装箱、铝合金集装箱、玻璃钢集装箱、不锈钢集装箱等;按结构分,有折叠式集装箱、固定式集装箱等,在固定式集装箱中还可分密闭集装箱、开顶集装箱、板架集装箱等;按总重分,有30吨集装箱、20吨集装箱、10吨集装箱、5吨集装箱、2.5吨集装箱等。
散货集装箱(solid bulk container)
箱顶设有2-3个装货口,箱底或端门处设有漏斗状卸货口供装散货用的密闭集装箱。装货时,一般由箱顶的装货口灌入,卸货时可从装货口吸出,或采用自动倾斜底盘车,把集装箱的另一端倾斜举起,货物就可从箱底或端门处的卸货口自动流出。散货集装箱适用于装载米、麦、大豆等散装粮谷,也可装载各种饲料、树脂、硼砂、水泥、砂石等货物。在装载粮谷时,由于检疫的需要,有的散装集装箱的顶上还设有进行熏蒸用的附属装置。
冷藏集装箱(refrigerated container)
冷冻集装箱(reefer container)
保温集装箱(insulated container)
运送鲜鱼、鲜肉、冷冻食品及水果、蔬菜、胶片、药品等需要保持一定温度的货物的密闭集装箱。分冷冻集装箱和保温集装箱两种。
(1)冷冻集装箱一般在箱的前端部设有内藏式冷冻装置。在冷冻机工作时,冷风从箱内后端的通风管吹出通过箱壁上凸条间的空隙和箱底的通风导轨,经前端壁上的冷风吸入口,返回冷冻机进行循环。为了提高冷却效果,整个冷冻集装箱的箱壁、箱顶和箱底内部都铺有绝缘材料。冷冻集装箱工作温度在-28℃~+26℃之间,根据货种的需要,可自动调节是箱内温度不变。
(2)保温集装箱主要用于装载水果、蔬菜等鲜货。一般用干冰等冷剂防止箱内温度过度上升,通常的保温时间为72小时左右。箱内四周和上下都有充分的防热构造。
板箱集装箱(platform container)
一种只有箱底、四根角柱和若干可拆卸侧柱、而没有箱顶、侧壁、端壁(有的装有拆卸式端壁)的集装箱。具有便于起重机或叉式装卸车从上面或侧面装卸货物的优点。适于装载重型机械、钢材、车辆、管子、原木、电极、钢锭和桶装货物等。由于板架集装箱上部没有纵横构件,为了防止角柱变形造成角配件位移,影响集装箱专用吊具的作业,对角柱的强度要求较高。
集装箱外尺寸(containers overall external dimensions)
包括集装箱永久性附件在内的集装箱外部最大的长、宽、高尺寸。它是确定集装箱能否在船舶、底盘车、货车、铁路车辆之间进行换装的主要参数。是各运输部门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术资料。
集装箱内尺寸(containers internal dimensions)
集装箱内部的最大长、宽、高尺寸。高度为箱底板面至箱顶板最下面的距离,宽度为两内侧衬板之间的距离,长度为箱门内侧板量至端壁内衬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集装箱内容积和箱内货物的最大尺寸。
集装箱内容积(containers unobstructed capacity)
按集装箱内尺寸计算的装货容积。同一规格的集装箱,由于结构和制造材料的不同,其内容积略有差异。集装箱内容积是物资部门或其他装箱人必须掌握的重要技术资料。
设备交接单(equipment receipt)
集装箱所有人或租用人委托集装箱装卸区、中转站或内陆站与货方即用箱人或其代表之间交接集装箱及承运设备的凭证。交接单由承运人或其代理人签发给货方,据以向区、站领取或送还重箱或轻箱。交接单第一张背面印有交接使用条款,主要内容是集装箱及设备在货方使用期中,产生的费用以及遇有设备及所装货物发生损坏、灭失的责任划分,及对第三者发生损害赔偿的承担。设备交接一般在区、站大门口办理。设备包括集装箱、底盘车、台车及电动机等。交接单分"出门"和"进门"两种。
基本港(Base Port)
是运价表现定班轮公司的船一般要定期挂靠的港口。大多数为位于中心的较大口岸,港口设备条件比较好,货载多而稳定。规定为基本港口就不再限制货量。运往基本港口的货物一般均为直达运输,无需中途转船。但有时也因货量太少,船方决定中途转运,由船方自行安排,承担转船费用。按基本港口运费率向货方收取运费,不得加收转船附加费或直航附加费。并应签发直达提单。
非基本港口(Non-Base Port)
凡基本港口以外的港口都称为非基本港口。非基本港口一般除按基本港口收费外,还需另外加收转船附加费。达到一定货量时则改为加收直航附加费。例如新几内亚航线的侯尼阿腊港(HONIARA),便是所罗门群岛的基本港口;而基埃塔港(KIETA),则是非基本港口。运往基埃塔港口的货物运费率要在侯尼阿腊运费率的基础上增加转船附加费43.00美元(USD)/FT。
基本运费率(Basic Rate)
运费率是每单位货物的价格,如每吨或每立方米即每运费吨的价格,也就是运费的单位。英文也可说成Freight UnitPrice。
基本运费率是运价表中对货物规定的必收的基本运费单价,是其它一些百分比收取附加费的计算基础。班轮运费是由基本运费和附加费(如果有规定的话)两个部分构成的。所以,一些港口只查到基本费率,还不一定就是实际计算运费的完整单价。如东非航线上毛里求斯的路易斯港由香港转来的二程船,10级散杂货的基本费率是84美元(USD)/FT;港口附加费费率是4美元/FT。
效益高。成都集装箱物流公司效益高,增长速度高于其他适箱货物的增长速度,有着高效益的运输方式,它简化了包装,省去了很多的麻烦事,而且减少了货物的损失,提高了运货的速度与质量,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费用。集装箱是能装载包装或无包装货进行运输,并便于用机械设备进行装卸搬运的一种成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