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县夏茂镇俞邦村靠卖小吃致富了。
夏茂镇是沙县小吃的发源地,上世纪90年代初,上千人浩浩荡荡到外地做小吃谋生。恰逢中国兴起了“下海”和“打工”浪潮,城市流动人口暴涨,衍生出吃饭、住宿和出行的需求。
“一元进店、两元吃饱、五元吃好”的平价原则抓住城市低消费群体,俘获了无数食客,沙县小吃迅速“火”了起来。
如今,沙县小吃开遍全球62个国家和地区,年营业额达500亿元,实现和带动30万人就业,这就是“国民美食”沙县小吃的魅力。
扩展资料
沙县小吃的“中央厨房”:
福建省沙县小吃产业园,是沙县小吃的“中央厨房”。每天,12吨蒸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诞生,每个蒸饺统一两面14个褶,重量14.5克,正负不超过0.2克。扁肉依靠机器自动捶打,拌面也用上了自动捞面机。每天40吨各类半成品从中央厨房出发,通过冷链物流发往各地。大数据分析成千上万加盟店的经营情况,从生产线到餐桌,食品安全可全过程监控。
如今,不少沙县人返乡创业,做起了小吃的配套产业。沙县的中药材、食用菌、香料等,小吃配料种养基地有6万亩,带动2万农户就业。
在很多外地门店,扁肉、拌面、蒸饺、炖罐是最常见的品种,而在沙县当地,小吃品种高达110种,很多在外地都是吃不到的。
三明沙县民用机场半径100公里区域内覆盖2个设区市(机场距三明市区23公里、距南平市区36公里)和13个县(市),各种资源比较丰富,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商务客源和货物流通量以及临空经济将不断增长,旅游客源市场也将与机场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2009年三明地区生产总值734.2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7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5.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31.88亿元,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7.96亿元,外贸出口总值7.62亿美元。三明地区2009年人均GDP27900元,折合美元4075。(三明市市区人均GDP约47015元,折合美元约6944.6,位居全省前列。)
三明基础雄厚,是福建省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拥有冶金、化工、塑料、造纸、电子、医药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大中型企业50多家,福建省最大的钢铁企业(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化等企业都在三明。而福建省最大水泥、煤炭、森工、建材、汽车、新能源的产业基地都在永安。 沙县是闽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已建成的福银高速公路、长深高速、鹰厦铁路、205国道、304省道、三明-沙县城市快速通道(G25长深高速复线)、沙溪河航运、向莆快速铁路和规划建设中厦沙高速和杭广高速铁路(南三龙段)横贯全境,公路、铁路、水路畅达,交通十分便捷。随着厦沙高速、杭广高速铁路(南三龙段)等基础设施的相继动工建设,特别是规划中的杭广高速铁路、鹰厦铁路与 昌福(向莆)快速铁路都在沙县设立联轨站三明北站(沙县),并与沙县机场及高速公路互通口集中建设,实现铁路、机场、高速公路“三位一体”建设方案的基本确定,成为全国百个、福建省四个重点交通运输枢纽城市之一。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将有力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而且旅客进出港十分便捷。
从续建时机看,拥有极好机遇
机场建设手续批复齐全,立项、论证、设计到位,征地、场道土石方施工、综合大楼建设已基本完成;而且国家放宽了外商和民间资金投资民用机场的政策,提高了支线机场的服务费用标准(约提高30%)。县委、县政府提出要在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并对沙县机场优化选址作出了部署。沙县机场,基础条件好,投资环境优越,建设时机成熟,既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现代化水平和对外开放形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共同繁荣。
建设规模:飞行区等级为4C级,跑道长2600米、宽45米,航站楼面积1430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5600平方米;航管楼面积1245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导航、通信、助航灯光、气象、航空货运基地、供水、供电、供油、污水污物处理、生活办公等设施。
设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民航新时代机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三、第八、第九工程总队;上海路桥公司和中国水电十六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