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靖镇明朝末年时称“太平庄”,清乾隆年间改名“安靖”,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属成都县管辖,1952年成都县撤销后划归郫县。安靖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位于“银郫县”东端,北邻新都县大丰镇,南接郫县犀浦镇,东邻与成都市金牛区洞子口乡接壤,距成都火车北站仅5公里。全镇幅员面积22平方公里,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区域内居住总人口11万余人,其中本地常住人口2.3万余人,外来人口近8万人。镇内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灌溉便利,物产丰富。历史上的安靖素有“刺绣之乡”的美誉,是蜀绣的发源地之一。聪慧勤劳的安靖绣女,曾以她们灵巧的双手,精湛的技艺绣出了一幅幅配色典雅、造型生动、做工精细的艺术珍品,其中《百鱼图》、《百蝶图》、《文君听琴》等双面绣品先后被国家和省赠与原美国总统卡特和美国友人杰拉特莱维先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级黑色路面基本网络化,沙西线川镇而过,市公交95、311、362等路车直通成都。通讯发达,有高等级电信支局1个,电信模块站1个,开通程控电话10000门,安装电话8000门。光纤电视光缆主干线架设已基本完成,有光纤电视用户2000户。连接成都市大网的自来水供水主管道、排污主管道已铺设至场镇境内。镇内有天然气站1座,供气管网连接城镇和农村,天然气用户逐年增加。镇内有35KV无人值守变电站1座,110KV变电站2座,电力资源丰厚。城镇现有面积1平方公里,力争三年内扩大到5平方公里,建成生态型小城镇。
近年来,安靖镇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挖掘区位优势资源,科学实施“三个集中”,大力发展城市近郊特色经济,努力打造生态物流重镇,成效十分明显。2006年,全镇招商引资3.47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工业投资1.4850亿元,占目标的114%;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占目标的102%;民营经济增加值1.63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2%;规模以上工业利润0.12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9%;技改投资完成1.49亿元,占目标任务的248%;税收总收入3000万元,占任务的150%。
——充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发展城郊生态经济。充分利用府河、东风渠自然资源优势,先后引进了府河御景等生态型房产,投巨资打造了府河1.2公里生态景观;与东风渠管理处联合实施了东风渠渠首站至东风渠大桥的景观营造;投资近500万元,实施了犀安路安靖段、安团路、安方路等道路绿化,着力找造了犀安路与沙西线接点景观,树立了沙西线郫县第一门户形象;切实做好了府河上游湿地公园建设规划设计,已与四川中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投资14亿元,建设3200亩的生态湿地花园的协议,并力争在年内启动。在此基础上,依托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协会+农户”方式,大力发展花卉种植产业,通过引进浙江森禾彩色苗木基地、蜀景园林、日月花卉等农业项目。将4000余亩土地集中在花卉种植户手中,在城镇西部建成了生态保护片,从而成为成都市的生态“绿肺”。在重点在林湾、高桥、方桥等村,发展以餐饮、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引进大型生态服务型企业,同时做大做强沿线华星果园、霜梅鱼庄、翠湖、金林湾等农家旅游项目,促进生态休闲产业特色形成,使安靖成为了生态秀美的都市功能片区。
——充分依托区位优势资源,建设现代物流重镇。安靖镇依托紧靠荷花池、五块石、金府机电城等大市场,成铁西环线穿镇而过,郫县火车站坐落镇域等区位优势,先后引进了占地1600亩、总投资6亿的海霸王国际集团和占地100亩、总投资1.2亿元的泰昌金属以及安天物流基地、广顺物流、鹏鑫物流中心、西部针纺城等专业市场、物流项目40家。现已建成营运的市场物流项目10个。市场物流产业已成为安靖经济发展的支柱,极大的促进了安靖的发展,促使“城郊型”特色经济的快速形成,安靖是一个正在崛起的现代物流重镇。
——充分依托传统优势资源,打造特色加工业。安靖人善于保护非文化遗产,“刺绣之乡”,蜀绣的发源地之一的历史美誉,激励着聪慧勤劳的安靖人开拓创新,用她们绣出配色典雅、造型生动、做工精细的艺术珍品的灵巧双手,做起了“外国人”的生意,在韩国人的衣襟上、日本人的荷服上、工艺品店的柜台上无处没有安靖“绣娘”的艺术珍品。新一代的安靖“绣女”创造性地引入了“机绣”、“电脑绣”等现代工艺,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床上用品、室内软装饰、流行服装上,安靖人的绣花作品无处不在。如今,传统手绣、现代“机绣”、“电脑绣”,融布艺加工、服装生产、软装饰品制作为一体的加工业,在安靖已成为一种特色产业。
鸿塘镇先后有珍珠立体养殖场、鹏宇木业有限公司、黄庄水泥添加剂工厂、洪塘养猪厂、红高梁酒厂、贵溪圣源硅石矿、贵溪众信物资有限公司、塔桥化工有限公司、界牌养猪厂、融侨养殖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我镇,已有4家投资规模1500万元的企业进驻市工业园区(贵溪市喜信泽机械厂、江西信江潮消防器械制造有限公司、贵溪市鹏鑫物流运输有限公司、贵溪市有色金属有限公司),一家(生物发电),现正在商谈的项目2个(铜加工),新安排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
2011全年累计完成国民总产值6.71亿元,较2010年的5.63亿元增长19.2%,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11年完成财政收入1227万元,较2010年增收814.93万元,增长198%,其中地方收入592.44万元,较2010年增长2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443元,比2010年增长6.7%。
(二)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招商产品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2011年先后引进瑞之鑫实业、木村服饰、江西宏鹰贸易有限公司、江西大宇农林开发有限公司等项目11个,引进资金2.6亿元,经济结构基本实现了农业型向工业型的历史性转变。
(三)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以项目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全镇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辉煌成绩,投资60万元新建了新集镇农贸市场,切实解决了原农贸市场管理脏、乱、差现象;投资20万元将府前路进行亮化,集中整治了集镇环境,集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集镇整体形象得到有效提升。
投资近2000万元,启动了付家、茹卜总计8000余亩的土地整治工作;全力支持杭长客运专线(高铁)建设和西气东输工程。投资400余万元完成了自来水管网铺设工程,自来水厂正式投入运营,全镇农村饮水安全有了保障,受益人口覆盖11000余人。
积极支持各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注重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了陵家村、横田村级办公场所建设。
(四)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建立和落实城乡低保户评比听证会制度,全年发放城乡低保资金224.8 万元;筹资37.8万元完成了首批农村(32户)危房改造;发放农村大病救助资金86.4万多元,确保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发放家电下乡补贴和汽车摩托下乡补贴131.91万元;转移农村劳动力12358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0万元;实现了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全镇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2443人,参保率95%,全年报销合作医疗补助610.37万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083人,参保率72.5%,全年发放60岁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112.45万元。继续开展白内障患者、唇腭裂患者、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治。
大力推进“数字鸿塘”建设,新建农村利安电超市16家,基本实现农民不出村即可缴纳手机、电话费、电费、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方便了群众,缩小了城乡差距。
(五)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2011年围绕“强基础、出精品、新机制”工作目标,农业农村工作取得较快发展。及时兑现发放各种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98.05万元;综合补贴资金442.06万元;良种补贴资金104.54万元,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扎实开展了粮食高产示范建设,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全年粮食产量达到3.29万吨,比上年增长5%。南方早熟梨、油茶、板栗等经济作物快速发展。继续加大畜牧业发展,推进适度规模化生产,加强养殖业规范化管理,全年出栏生猪5.8万头,家禽24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15%和16%。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了“五七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组织了硬石岭水库西干渠清淤工作,最大限度保证了农业灌溉用水。
深入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发放国家公益林补贴36.38万元。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全镇筹集资金58万元,高标准建设了付家火桥、茹卜塔前等10个建设示范点,新村点拆除空闲房39栋,拆除乱搭乱建18栋,路障46处,迁坟24座,付家火桥、茹卜塔前被鹰潭市评为先进示范点。结合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农村卫生清洁工作,有效改善农村卫生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