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两个机场,但是实际使用的只有一个机场,启德机场是1925年至1998年7月5日期间香港的民用机场,位处九龙城区(现已关闭)。还有一个是现在在用的香港国际机场,位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新界大屿山赤鱲角。
香港国际机场,位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新界大屿山赤鱲角,机场设有182个停机位、两条跑道,跑道长度3800m,方向70度和250度,编号07L/25R、07R/25L。24小时全天候运作;香港国际机场曾在十二年内被英国航空评级机构Skytrax八度评为全球最佳机场。
香港国际机场是世界最繁忙的航空港之一,全球超过100家航空公司在此运营,客运量位居全球第五位,货运量多年高居全球首位。?
自香港国际机场在1998年7月启用以来,一直坚守“安全、营运效率、顾客服务及环境”四大原则,先后超过60次获选为全球最佳机场。机场拥有两座客运大楼及两条跑道,为香港带来巨大的社会及经济价值。机场与业务伙伴约73000名人员紧守岗位,巩固了香港在国际及区域的主要航空物流中心地位。为应付机场的长远需求增长,机场管理局正计划扩建成为拥有三跑道的世界级顶级机场。
扩展资料:
启德机场(1925年1月24日—1998年7月6日)是香港的前民用机场,位处九龙城区。其名称来自20世纪初原址的地名「启德滨」,1962年至关闭期间正式名称为「香港国际机场」或「香港启德国际机场」;至1998年赤鱲角的新机场落成,取代启德成为今日的香港国际机场。
1998年7月5日晚上,启德机场终于结束73年的历史任务。最后一班在启德机场降落的航班,为当晚11时38分由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抵港的港龙航空KA841号班机;而最后一班在启德机场起飞的航班,则是7月6日深夜0时02分起飞,从香港前往伦敦希斯罗机场的国泰航空CX251号班机。
最后一班航机飞离启德机场后,机场的搬迁计划全速进行,所有停泊在启德机场的29架飞机全部飞往赤鱲角机场。当所有飞机都离开了启德机场后,当时的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及民航处处长施高理在机场控制塔内主持了跑道关灯仪式。1时17分,施高理以“Good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再见了启德,谢谢你!)”作告别之话,按动按钮熄灭跑道全部灯光,正式替启德机场历史画上句号。
参考资料:
香港赤邋角国际机场的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 - 机场概述
目前,世界公认的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全球城市”(GlobalCities)都依托湾区凸显为世界级都会区, 利于整合区内经济链条,推动全球经济要素的流动、集聚与优化配置,主导着全球经济发展走向。从国际经验和当前的发展看,珠江口湾区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条件。前海地区位于整个珠三角湾区的核心位置。从规划上讲,前海还位于对于整个珠三角发展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香港——深圳——广州”这一“脊梁”的核心位置上。因此,从战略上讲,前海这一区域是深圳未来发展最具战略意义的空间所在。从交通网络上看,“海、陆、空、铁”各种战略性交通资源云集“前海”。这里临近香港国际机场和深圳机场两大空港;未来,厦深铁路和机荷高速将在前海附近跨越珠江口延伸至珠江东岸;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南坪快速路、滨海大道等高快速公路穿过该区域;穗莞深城际线、深港机场连接线、深圳地铁1号线、5号线、前海枢纽站等铁路、地铁交通设施将这里与整个珠三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铲湾、妈湾和蛇口港等港口围绕前海密集分布,而目前已投入使用的前海物流园区,也让前海在物流运输上形成先天优势。 前海地区地处粤港澳1小时生活圈的核心,地处深圳、广州、珠海、澳门、东莞、中山等城市一小时交通圈内, 具备良好的海陆空交通资源,具备深港联手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出区位优势。
前海地区是深圳市目前最大未开发的区域,是深港共建国际大都会的启动区。前海地区的规划与建设意义重大,在深圳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它既是体现高效率的一个试验田,在区域合作上也具有示范意义,同时,它还能全方位体现深港合作,既是珠三角临近香港的端点,也是香港高端服务业向内地市场拓展的起点,发挥着深圳走向世界和香港辐射内地的“双跳板”作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前海地区的规划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列为粤港合作的试点地区之一,为前海地区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前海将再度发挥改革先锋、探路尖兵的作用,把握历史机遇,在全球新一轮发展浪潮中,助力粤港澳共同塑造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圈。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规划正在全面实质性推进。2010年初将完成前海地区空间布局规划,并开展城市设计招标国际咨询。目前正加紧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协调处理,对该地区已建成的大型公共设施的出路问题,将会向市政府提出决策建议。2010年上半年,前海地区规划将基本完成,下半年该地区的建设有望全面启动。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英语: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简称HKIA,IATA代码:HKG, ICAO代码:VHHH)是现时香港唯一运作的民航机场,于1998年7月6日正式启用。由于机场位于新界大屿山以北的赤鱲角,因此也称为赤鱲角机场(Chek Lap Kok Airport),惟非正式用法。香港国际机场被Skytrax评为五星级机场,并在2001年至2010年间七度被评为全球最佳机场,更一直保持挤身三甲之列。
除此之外,香港国际机场在2006、2007、2008及2010年四度被知名商务旅游杂志《商旅》评为中国最佳机场,并在第二十一届TTG旅游大奖选举中获选为最佳机场,以及在年客运量逾4000万人次的机场类别中,获国际机场协会推选为全球最佳机场。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是地区转运机场,现阶段设有96个停机位,全日24小时运作,每年处理旅客5090万人次及货物410万公吨。随着第二条跑道于1999年5月启用和多项扩展计划完成,香港国际机场正发展成亚洲的客货运枢纽。为满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机场正不断增添新设施及建筑;以现时的填海面积发展下去,机场每年的客运量将达87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900万公吨。在不断进行扩展的努力下,香港国际机场已经多次获得全球最佳机场的殊荣。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由香港机场管理局负责管理及运作。现时有89家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约750架次定期客运及全货运航班,来往香港及约150个遍布全球的目的地,其中约76%的航班采用广体喷射机。此外,每周亦平均有约31架次不定期的客运和货运航机来往香港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是国泰航空、港龙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运航空、华民航空及甘泉航空的基地机场。包括二号客运大楼、机场行政大楼、新商用航空中心飞机库等多项重要设施于2007年启用;海天客运大楼的永久化工程及第二间机场酒店香港天际万豪酒店等则在2008年完成。
为满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香港国际机场正不断增添新设施及建筑;随着多项扩展计划完成,香港国际机场正发展成亚洲的客货运枢纽。香港国际机场发展目标,2006年,香港国际机场以乘客量计是亚洲第3繁忙机场,全球排名14;以货运量是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孟斐斯国际机场)。以国际交通计,香港国际机场自1998年以后即成为全球第三繁忙客运机场(2006年全球排名第5,亚洲第1);全球货运则排名第一。根据统计,2006年,乘客流量 4,445万人次,货运量 358万公吨,飞机升降班次 280,000。香港国际机场已多次获得全球最佳机场的殊荣。香港国际机场被Skytrax评为五星级机场。
香港赤鱲角国际机场是全球有数最繁忙的机场,国际客运量位列世界第五,国际货运量更称冠全球。从香港国际机场出发,可于五小时内飞抵全球半数人口居住地。
在2007年,香港国际机场的总客运量超过4 780万人次,总航空货运量逾374万公吨。机场每天约有800班航机升降,航空公司总数接近90家。机场航线跨越世界各地,直达逾155个航点,当中约有40个为中国内地城市。自从香港国际机场在1998年7月启用以来,便致力为旅客提供体贴的服务和设施,因此多次赢得全球最佳机场的美誉。最近由独立航空运输研究机构Skytrax进行的调查中,香港国际机场在八年间第七次获选为世界之冠,并在多项国际评选中脱颖而出。这些奖项激励机场精益求精,为旅客提供更佳服务。
二号客运大楼在2007年6月启用,机场现时拥有两座客运大楼及两条跑道。为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灌注源源不绝的动力。今天,机场与业务伙伴共6万名人员紧守岗位,巩固了香港在地区的主要航空物流枢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