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的主席,即会议的主持人,一般由与会国推举产生。推举多是一种形式,常常会前各国即有谅解或已达成协商一致。按照惯例,会议的主席往往由东道国的首席代表担任,有时则由会议的发起国出任,如1899年的每一次海牙和会,主席是由俄国担任的。某些情况下,为了保证会议的公正进行,国际会议采取几国轮流担任的方式,如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出任主席一职的人通常应是在本国政府中担任较高职位并具有丰富经验的官员,比如外交部长或其他部长,也有一国首脑担任该职的情况。
会议主席对会议的进行及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作为会议主持人,主席应当客观、公正,需要坚定、敏感和灵活,并具有必要的耐心和克制。主席必须依照议事规则行事,同时又要善于引导会议的进程,以各种可能的方式,例如:给予非正式讨论的时间,在本人参与或不参与的情况下推动讨论的进行,或与个别代表进行磋商,以寻求打开僵局的共同基础。 国际会议是一个有组织、有秩序的活动。它不能“群龙无首”。这个“首”便是会议的主持人或者主席。会议的召集人和组织者负责把与会者从四面八方召集到一起,但会议从选出主席之时起便由主席主其事,一直到会议结束。会议主席不是指定或任命的,而是由与会者民主选举的。当选后,主席便承担了把会议引向成功的重任。
主席当选走上主席台,全场报以热烈掌声,目光都投向他。主席顿时成为会议的中心人物。各国代表团首次发言时,也都会祝贺其当选,“相信在你的英明领导下,会议定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是给予主席个人及他代表的酷的极大荣誉。
不管是信任还是荣誉,都不会使主席的任务轻而易举。要真正取得与会者的信任,和不辜负与会者给予的荣誉,还要看主席的能力和公正能否经得起考验。如果主席能够成功地应付面临的种种挑战,他的权威才能确立。在当今世界里,国际关系日趋复杂,当好国际会议主席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在不少人看来,这不是一个值得羡慕的差事。 国际会议主席大体可分三类:
一、荣誉性主席。为了表示对出席会议的高级***和知名人士的尊敬,国际会议往往选举他们为主席或副主席。这些人士并不都须亲自主持会议,也不一定要从头到尾参加会议,而仅是获得一种荣誉。实际“视事”者是从他们中间推选出来的二三名执行主席。选举荣誉性主席时,职务、头衔、名望、影响是首要考虑。不少政府间会议选举东道国的高级***为主席。有的还形成惯例,代表团团长中凡达到某个职级的一律选为副主席。
二、实际操作的主席。大会执行主席以及大型会议下设的委员会、小组会主席均属此类。他们是工作主席,一般都须出席会议的整过程,并参加主持会议。对此类主席,资历和经验的要求较高。曾经在国际会议中担任职务并有良好表现者,更易被选为候选人。
三、临时主席。在会议选出正式主席前需有人主持开幕式和选举事宜。这便是临时主席的主要职责。临时主席往往由三种人担任:
1.上届会议的主席。由上届会议主席担任临时主席是许多国际机构议事规则的要求,可更好地保持会议的连续性。本届会议主席选出后,他的任务便告终。
2.国际机构的行政首脑。由国际机构召开或联合主办的国际会议多采用此方式。国际机构的行政首脑往往是会议的组织者,情况熟悉、办事干练,由其担任临时主席名正言顺,有利于会议的顺利开始。
3.会议的召集人、发起者。他们筹备会议的召开,但又不染指会议的实际操作。由他们主持开幕式和选举事宜,顺乎自然,也是对他们辛劳的回报。
国际会议的开幕式也是新旧主席的交接过程。新主席当选后,主持会议的旧主席请其上台主持工作。双方当众握手示意,交接便告完毕。当然也会分别简单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