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崽子们和妈妈分离时会哭,狗离开照顾自己的主人时会哭,即便是老鼠的幼崽被分开也会发出类似哭泣的声音。看上去动物好像真的会哭。最近关于一只小象和妈妈分开时留下的泪水的报道登上了全世界报纸的头条,我们不禁要问,动物真的会哭泣么?
盯着照片中这头小象,似乎它真的在哭泣,凡是目睹过大象和其它动物流眼中流出水的人都会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
动物会流泪有没有科学根据呢?
Honeyborne不是第一个这么认为的人。1899年《人类与动物的情感表达》一书中,达尔文用了整整一个章节来阐述痛苦和流泪的现象,他举了印度象的例子来证明动物和人类一样,在悲痛或绝望之时会留下泪水。
不过达尔文的证据不够严谨,就连他自己也不能肯定他看到的是否是出自真情实意或者是遭受创伤时身体的必然反应。那我们要怎么问野生动物:“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很悲伤?”
通过近几年的研究,科学家认为虽然人类无法直接通过询问的方式得知一头大象是不是很难过,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象的行为和脑部活动来判断。
其中一种方法是通过观察负面情绪下常见的认知偏向行为。
人们在焦虑时会更加悲观,看中性化的东西,比如一把椅子,也会给出负面的看法,同时表现出害怕惩罚,行为模式总体上更加倾向于回避。通过观察动物身上的这些倾向,我们能够知道动物对不同类型的或中立或含糊的事情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反应。研究人员已经在蜜蜂、绵羊、狗上上发现了情感偏向的行为证据。研究人员发现动物确实会产生某种程度的持久情感——甚至可能会产生哭泣和悲痛的情感。
关于动物情感的另一项证据来自神经科学:动物大脑也会有和人类类似的情感活动么?换句话说,人类婴儿和自己的母亲分开时大脑中产生的活动,是否会发生在象脑中?
从黑猩猩、猴子、狗和啮齿类动物身上获取的证据已经能够证明动物大脑也会产生类似人类大脑的情感反应,包括恐惧、愤怒、开心和情感依赖。
动物甚至具有甚至研究人员一度认为人类独有的同情感。日本的科学家让清醒的黑猩猩们观看情绪化和中性化的面部图像,同时测量黑猩猩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结果黑猩猩显示出了和人类同样的脑波模式,也就是说即便黑猩猩无法说出自己的感受,他们和人类一样具有感情。
那么动物哭泣和人类哭泣的感觉是否完全相同?
我们来看看人类吧,有的人悲伤时哭泣,快乐时大笑,有的人焦虑或紧张时紧锁眉关。但是动物世界是如何表达情感的,我们知道的还很少,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和我们的反应一样。也许大象的眼泪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悲伤——或者是处于内心紧张的表现,无论是害怕离开妈妈还是害怕得不到妈妈的抚摸。
即便在人类身上,眼泪也可以代表许多含义——悲伤、失望、愤怒,有时候甚至莫名其妙地就流下泪水。所以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流泪是出于本能还是意识在驱动,不管原因是什么,流泪的原因都是相同的——寻求安慰。这一点无论是象和人都一样。
动物难过的时候也是会哭的。因为引发哭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泪腺,而哺乳动物都是有泪腺的,所以哺乳动物难过的时候也是会哭的。泪腺可以保持眼部的润滑,还能防止恶劣天气损伤眼睛,等等。诸如大象和狗在受到人类的惩罚时会哭的故事总被人们挂在嘴边。不过,即使动物真的流泪了,也没有科学依据证明它们这样做是在表达某种情感,所以动物流泪不能说是在哭。
?
鳄鱼流眼泪原是为活命。?如果人喝了海水,会越喝越渴,最后甚至渴死。可是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爬行动物等却不会有这种危险,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海水淡化装置”。?
?
鱼只要一张嘴,水就灌满了口腔。但是,这些水大部分会通过鳃缝流出去,不会进入腹中。可是,在它吃东西的时候,部分海水就会随食物进入腹中了。按照物理学规律,如果把容器用一个半渗透性薄膜隔开,一边盛含食盐量高的水,一边盛含食盐量低的水,含食盐量低的水就会向含食盐量高的水一边渗透,直到两边含盐量相等时为止。鱼的皮肤表层、口腔粘膜、鳃以至所有细胞的膜都是这种半渗透薄膜,而且鱼体中的盐量比海水低,因此海鱼体中的水会自动向体外渗出。为了补偿渗出的水并且保持体内一定的含盐水平,它必须把喝进去的咸水变成淡水,这就需要一种特殊“装置”来达到目的:鱼鳃里的特种细胞(叫排盐细胞)可以把大量的盐分从血
液中不间断地提取出来,随同粘液以高浓度状态传到鳃腔里,再流出体外。?
?
海鸟也有这种“海水淡化器”。它们的“淡化器”位于眼窝上部,而排出口位于鼻孔内,叫做盐腺。海鸟不时会从喙上部的鼻孔中排出一个亮晶晶的水滴,摆摆头抖掉。这种水滴就是盐腺排出的含有大量盐分的粘液。生活在海洋或海边的爬行动物如龟、蛇、鳄鱼类也有盐腺。
?
鳄鱼在吃东西时会流出大滴晶亮的眼泪,人们常用“鳄鱼的眼泪”来形容假慈悲。其实流出的不过是从盐腺中排出的含盐量很高的溶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