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筑空间包含不同使用功能的区域时,存储区的喷淋保护区域应至少向存货区边缘外延伸4.5m,或者延伸到墙边。当两个相邻的存储区防火危险等级不相同时,按较高危险等级设计的喷淋区域向低危险等级区域延伸4.5m)。
?15.6.3物流建筑的存储区采用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保护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应采用湿式系统;
?2在障碍物上或下安装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时,水力计算包含的喷头总数不宜超过14只。
?说明:本条对物流建筑存储区采用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作出规定:
?1快速响应早期抑制喷头是由美国公司研发生产的,仅适用于温式喷水灭火系统,不适用于干式系统和预作用系统,因此,在北方寒冷地区非采暖库房该系统的使用受到了限制。近年,美国针对上述寒冷地区非供暖库房,在早期抑制灭火系统基础上研发了一套系统,称为冷冻库灭火系统(VanquishFireSprinklerSystem),并已在工程中应用。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第4.2.6条的条文说明中,提出可采用干式系统或预作用系统。对此,为保证系统的效果,建议采用冷冻库灭火系统。
?2现有规范中,只提到按12只喷头计算,对有障碍物的情况没有规定,本条针对这种情况作了补充。喷头总数最多为14只,是参照美国FMGlobal标准FMDS0809规定的。
?15.6.4储存或装卸可燃物品的货棚棚顶下应安装喷头;宽度超过1.2m的室外挑檐下,当堆放货物时应设置喷头;当仅供货物装卸等作业使用时可不设置喷头。喷头宜选用快速响应喷头。屋顶下设置的喷头应避开屋顶排烟窗。
?15.6.5大型及以下规模等级的物流建筑群可共用一套消防泵房、消防水池等设施,且消防系统应按最不利点设计。
?15.6.6物流建筑内设置的室内消火栓箱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
?15.6.7危险品库的消防措施,应根据储存危险品的种类及存放形式确定。
?说明:由于危险品种类繁多,应根据其货物性质,除采用常规消火栓系统和配置灭火器具外,分别采用雨淋系统、泡沫喷淋系统、自动干粉灭火系统和气体消防系统等措施。航空货运站的危险品,外包装要求严格,消防措施可根据外包装材料、物品类别等情况综合确定。
?15.7排烟
?15.7.1下列物流建筑和场所应设置排烟设施:
?1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旷的丙类作业区,建筑面积大于300㎡的丙类作业区的地上房间;
?2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存储型物流建筑;
?3建筑面积大于5000㎡的丁类作业型物流建筑。
?说明: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对厂房、仓库设置排烟设施的规定制定。此条规定不包括冷库。
?15.7.2物流建筑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当用自然排烟时,可开启外窗的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采用自动开启方式时,作业区、存储区的排烟面积应分别不小于排烟区建筑面积的2%、4%;
?2采用于动开启方式时,作业区、存储区的排烟面积应分别不小于排烟区建筑面积的3%、6%;
?3仓库采用设置在顶部的易熔采光带(窗)进行自然排烟时,采光带(窗)应采用可熔材料制作,采光带(窗)的面积应达到本条第1款规定的可开启外窗面积的2.5倍。
?说明:自然排烟方式可采用可开启高侧窗、设置在顶部的固定采光带(窗)、自动排烟窗、屋面通风器或气楼等。厂房、仓库的排烟窗采用于动开启方式时,考虑到打开的角度不同或无法将全部窗同时打开等原因,故要求增大排烟窗的面积。
?仓库堆放物资多,发生火灾后温度高,需要的排烟面积应增大,当仓库采用易熔采光带(窗)进行自然排烟时,采光带(窗)的面积应达到本条第1款规定的可开启外窗面积的2.5倍。可熔材料系指在高温条件下(一般大于80?C)自行熔化并不产生溶滴的可燃材料。
?15.7.3当物流建筑室内净高度超过6m时,建筑室内净高度每增加lm,排烟面积可减少5%,但不应小于排烟区建筑面积的1%,且存储区的排烟面积不应小于存储区建筑面积的1.5%。
?说明:室内净高大于6m时,该空间具有一定的储烟能力,可减小排烟面积,但不得小于排烟区建筑面积的1%。
?15.7.4当采用高侧窗自然排烟时,应采用下悬外开的开启方式,且应沿建筑物的两条对边均匀设置。当存储型物流建筑采用固定采光带时,应在屋面均匀设置,且每400㎡的建筑面积应设置一组。
?15.7.5当物流建筑净高大于6m时,可不划分防烟分区,且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可不大于40m。
?说明: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适当放宽,主要考虑净空较高的物流建筑蓄烟时间较长,且一般都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内部员工疏散时间较短。在屋面减少排烟口的设置,可以减少屋面漏雨点。
?15.7.6每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面积不大于500旷的物流建筑房间,其排烟量可按60m?/(h?㎡)计算,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的排烟窗;
?2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且建筑面积不大于2000时的物流建筑房间,其排烟量可按6次/h换气计算且不应小于30000m?/h,或设置不小于室内面积2%的排烟窗。
?15.7.7当物流建筑室内净高大于12m,采用自然排烟时,宜设置自动排烟窗。自动排烟窗应设现场开启装置。
?15.7.8消防排烟补风宜采用外墙大门和进风百叶窗自然进风方式,自动控制的大门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当自然进风无法保证时,应采取机械补风。机械补风量不宜小于排烟量的50%。
?15.7.9防烟分区可采用挡烟垂壁分隔,其高度应由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500mm。活动挡烟垂壁应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
?15.8火灾探测与报警
?15.8.1下列物流建筑或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
?1每座占地面积大于1000㎡的丙类存储型建筑;
?2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的丙类作业型建筑;
?3存储贵重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库房;
?4物流建筑内的搬运车辆充电间(区)。
?15.8.2搬运车辆充电间(区)应设置氢气探测器。
?说明:在搬运车辆充电间(区)充电的蓄电池为铅酸蓄电池、镇铺蓄电池和其他碱性蓄电池,在充电或过充时会释放少量氢气,氢气聚集会引起爆炸,故本条规定充电间(区)应设置氢气探测器,其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相关规定。
?15.8.3物流建筑高度大于12m的室内空间、低温场所及需要进行火灾早期探测的场所,宜设置吸气式感烟火灾探测器。在货架内部的垂直方向上,每隔12m应至少设一层采样管网。
-
一、什么是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社会效益为目的。
二、什么是标准化?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称为标准化。它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的基本原理是统一、简化、协调和化。标准化的实质是“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标准化的目的是“获得秩序和社会效益”。
三、标准的分类
按级别,我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级。如:GB表示国家标准,JT表示交通部行业标准,DB33表示浙江省地方标准,Q/XXX为企业标准。
按性质,我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如GB表示国家强制性标准,GB/T表示国家推荐性标准。
四、标准化工作的任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的监督。
五、标准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标准化为企业实行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奠定基础;
在企业各分系统之间建立统一性,保证企业管理系统功能;
标准化使企业管理系统与企业外部约束条件相协调,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标准化使企业管理经验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六、什么是物流标准化 examw 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装备,包括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全国以及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并在行业内推广实施。
七、为什么要开展物流标准化工作
物流标准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是提高物流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构筑全球物流的大必要前提条件,在国际上物流标准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关注焦点。迄今为止,国际标准化组织已批准发布了二百多项与物流设施、运作模式与管理、物流条码标识、数据信息交换相关的标准,我国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也相继出台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进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否则将导致物流系统的离散性,信息孤立,最终无法实现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和用户满意的要求。
八、物流标准化涉及那些方面
物流设施标准化:托盘标准化、集装箱标准化等
物流作业标准化:包装标准化、装卸/搬运标准化、运输作业标准化存储标准化等
物流信息标准化:EDI/XML标准电子报文标准化、物流单元编码标准化、物流节点编码标准化、物流单证编码标准化、物流设施与装备编码标准化、物流作业编码标准
九、现有的物流标准
托盘标准
GB/T 3716-2000托盘术语
GB/T 2934-1996联运通用平托盘 主要尺寸及公差(eqv ISO 6780:1988)
GB/T 4995-1996联运通用平托盘 性能要求
GB/T 4996-1996联运通用托盘 实验方法
GB/T 10486-1989铁路货运钢制平托盘
GB/T 15234-19940塑料平托盘
GB/T 16470-1996托盘包装
集装箱标准
GB/T 1992-1985集装箱名词术语
GB/T 1413-1998系列1集装箱 分类、外部尺寸和额定质量( idt ISO 668:1995)
GB/T 17770-1999集装箱 空/陆/水(联运)通用集装箱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idt ISO 8323:1985)
GB/T 17271-1998集装箱运输术语
包装标准
ISO 3676:1983 包装 单元货物大小 尺寸
GB/T 4892—1996 硬质直方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 13201—91 圆柱体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 13757—92 袋类运输包装尺寸系列
GB/T 15140—94 航空货运集装单元技术要求
GB/T 15233—94 包装 单元货物尺寸
GB/T 16471—1996 运输包装件尺寸界限
GB/T 1.7-1988标准化工作导则 产品包装标准的编写规定
GB 190-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 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6388-1986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TB/T 2337-1993铁路行李、包裹运输包装标志
GB/T 13385-1992包装图样要求
TB/T 2974-2000国际铁路联运出口货物运输包装质量要求
装卸/搬运标准
SJ/T 10466.12-1993搬运、贮存、包装、交付质量控制指南
SJ/T10466.12-1993搬运贮存包装交货质量控制指南
JT/T 392-1999港口装卸工具术语
JT/T 2028-1993港口重大件装卸作业技术要求
TB 1936.1-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 作业程序
TB 1936.2-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 桥式、龙门式起重机作业
TB 1936.3-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 回转式起重机作业
TB 1936.4-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 轮胎式单斗装载作业
TB 1936.5-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 链斗式装、卸车机作业
TB 1936.6-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 小型叉车作业
TB 1936.7-1987铁路装卸作业标准 人力作业
TB 1938-1987铁路装卸名词术语
JT 3145-1991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装卸作业规程
存储作业标准
TB/T 2631-1995铁路物资仓库技术管理规定
HG/T 20568-1994化工固体物料堆场及仓库设计规定
SBJ 01-1988商业仓库设计规范
条码技术标准
四一七条码GB/T 17172-1997
快速反应矩阵码GB/T 18284-2001
条码应用标识GB/T 16986-1997
商品条码GB 12904-1998
条码术语GB/T 12905-2000
交插二五条码GB/T 16829-1997
库德巴条码GB/T 12907-1991
三九条码GB/T 12908-1991
通用商品条码符号位置GB/T 14257-1993
贸易单元128条码GB/T 15425-1994
店内码GB/T 18283-2000128
条码GB/T 18347-2001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检验GB/T 14258-1993
商品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GB/T 18348-2001
储运单元条码GB/T 16830-1997
中国标准书号条码 GB/T 12906-2001
中国标准刊号条码GB/T 16827-1997
商品条码印刷适性试验商品条码符号位置车辆识别代码条码标签GB/T 18410-2001
物流信息标准
物流单元编码标准
GB/T 18354-2001 物流单元的编码与符号标记
GB/T 16472-1996 货物类型、包装类型和包装材料类型代码
GB/T 14945-1994 货物运输常用残损代码
TB/T 2690-1996 铁路货物运输品名分类与代码
JT 0019-1988 运输货物分类和代码
GB/T 16736-1997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号(VIN)内容与构成
GB/T 16828-1997 位置码
GB/T 15422-1994 国际贸易单证代码
物流设施与装备编码标准
GB/T 1836-1997 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
GB/T 15119-1994 集装箱常用残损代码
GB/T 17272.1-1998 集装箱在船舶上的信息箱位坐标代码
GB/T 17272.2-1998 集装箱在船舶上的信息电传数据代码
GB/T 17273.1-1998 集装箱设备数据交换通信代码
GB/T 15419-1994 国际集装箱货运交接方式代码
GB/T 18366-2001 国际贸易运输船舶名称与代码编制原则
TB/T 2966-1999 铁路运输设备分类与代码基本规定
JT 0010-1984 运输船舶状态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