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物流行业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国内物流企业不断崛起、物流科技水平提升、整体物流发展格局不断优化。相关介绍具体如下:
1、国内物流企业不断崛起: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外物流跨国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随后与国内企业建立合资公司。2006年起,外资企业在中国可自行设立分销网络,独立经营物流业务。
凭借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外资物流企业以并购等方式从原先主要以合资为主逐步走向独资,从单一业务走向综合物流业务,国内物流市场呈现国际化竞争态势。由于国内物流企业与国外物流企业实力差距悬殊,二者发展又有两极分化趋势,国外物流企业主要控制高端物流市场,国内物流企业主要控制低端物流市场。
随着中国物流行业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政策等的不断优化,这种俩两极分化的态势逐步被逆转,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涉及高端物流市场,并且企业服务质量越来越高,与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力稳步提高。
2、物流科技水平提升:与以往科技含量较低的行业状况相比,目前物流行业信息化程度增强,物流集成化和自动化水平有较大提升。不仅物流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与物流业也进一步加快融合。
大多数物流企业使用手持终端、车辆卫星定位技术、电子条码、无线靶枪等,加快应用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未来,5G技术的逐渐普及,同样为无人技术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物流技术在整个物流过程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覆盖运输、仓储、配送等全面作业流程。运输环节中包括车贷匹配平台、新能源车、无人驾驶技术等;仓储环节主要是配备自动货架、AGV机器人的无人仓;配送环节包括送货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快递柜等。
但受限于技术发展水平,各项科技应用的使用范围有所差异。现阶段,车货匹配、新能源车、无人仓、无人机、智能快递柜等技术发展相对成熟,已进入商用化领域。而在无人车、无人机、自动分拣等技术的引领下,作为物流终端的快递业务早已开始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3、整体物流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我国的产业导向是跨区域的协同、基于供应链的产业链构建和基于产业链构建的产业集体化发展。在物流业重要性日益显现的当下,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物流领域。加之40年的国家物流发展,国内物流已经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多元主体竞争、多层次服务共生的格局。
从所有制看,国有、民营和外资三足鼎立;从需求看,既有民生需求,也有来自农工商等产业需求;从提供主体看,既有传统企业,也有专业化企业和新兴企业。服务产品和服务模式日趋呈现多样性,多种经营模式加快发展,有第三方、第四方、供应链、众筹等等。
服务空间分布上有同城、区域、全国、跨境等多种类型。服务时限上有“限时达、当日递、次晨达、次日递”等多种类型。电商物流、快递快运、物流地产、冷链物流、航空物流、物联网等细分市场成为投资关注点。
2020年,宏观经济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积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年物流运行逆势回升、增势平稳,物流规模再上新台阶,物流业总收入保持增长,物流运行实现提质增效,单位成本缓中趋稳,为抗击疫情、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物流规模再上新台阶,社会物流总额超300万亿
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迈上三百万亿元新台阶,达300.1亿元。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7.3%、-0.5%和2.0%,物流规模增长持续恢复,四季度增速回升进一步加快。
2010-202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逐年增长,2020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持续回升,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基本持平,社会物流总费用达14.9万亿元。
物流业总收入保持增长。2020年,我国物流业总收入10.5万亿元,同比增长2.2%。物流业总收入增速自三季度由负转正,四季度以来呈现加速回升态势,恢复至上年水平。
景气指数回升,物流企业活力持续增强
物流行业维持较高景气水平。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物流企业业务量及订单水平均稳步回升,物流供需两端同步回升,市场活力持续增强。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在2月份降至26.2%,之后快速回升并保持在荣枯线50%以上水平,到2020年12月为56.9%,并已连续10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反映出中国物流行业运行稳中趋升。
物流产业就业形势较好,新增就业超百万人
物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从业人员快速增长。根据测算,2019年末,我国物流岗位(既包括物流相关行业法人单位和从事物流活动的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也包括工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法人单位的物流岗位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数5191万人,比2016年增长3.6%,年均增长0.9%。
从就业结构特点来看,一是物流专业人才保持较快增长,物流人员专业化程度提升。我国物流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数超过1200万人,比2016年增长16%,年均增长3.9%。
二是运输物流仍是吸纳就业的主体,其中道路运输较快增长,铁路和水路有所放缓;
三是电商快递、多式联运等新型行业成为新增就业的主要动力,“十三五”时期快递物流行业新增吸纳就业超过100万人,年均增长10%,多式联运及运输代理行业新增吸纳就业超过15万人,五年年均增长8%,增速均快于行业平均水平。
——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