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从物质上支援中国抗战,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有利于中国对日作战并将日军主力牵制在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6分)。
(3)平均海拔高(3分),山河相间(3分),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地势崎岖)(4分)。
(4)飞行高度高,空气稀薄,地形复杂,气流紊乱。对流比较旺盛,天气多变、多云雨等。(每答对1项得3分,本小题满分l0分)
(5)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是战争朝胜利转化的内因,包括“驼峰航线”的开辟等在内的国际支持,是促使战局尽快实现转化的外因(2分)。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威廉 凯宁强调战争物资供应对于中国坚持抗日战争的重要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5分),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改善了中国抗日武装的物资供应,有利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促进中国战局的积极转化(3分)。
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于是诞生了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
1942年6月2日中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亦称《中美租借主体协定》),中国正式成为租借协定的受援国,这是“驼峰”航线开辟时的外交背景。 中美租借协定是中美双方达成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援华协定。这一协定以双边互助的形式,既为中国无偿获得美国大宗军事援助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又规定了中国须向美国提供“回惠租借”的义务。同时,协定在第五条中实际表明中国在抗战中消耗掉的租借物资是不必、也是无法归还的。因此这一协定的签订,使中国正式成为美国租借物资的受援国,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成为抗战后期援华的最主要国家。
最初,美国的援华物资主要是通过设在美国的“中国国防物资供应公司”(China Defence Supply Co.)和国民政府设立的“西南运输总处”所辖的“滇缅公路”来营运的。但是随着日军攻陷缅甸,“滇缅公路”被切断,美国援华物资的营运受到阻隔,中美两国才又联合开辟出第三条运输途径——“驼峰”航线。
起初,滇缅公路被用来运送军事用品,汽油和其他货物。在4月和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有效地切断滇缅公路。为了保持国民党政府所要求的战略物资的不间断供应,美国和其他盟国***同意进行一个持续的空中补给工作,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在1942年7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一个新的航空运输司令部成立,由威廉·腾纳尔(William H. Tunner)上校指挥,组织空运和提供后勤支持。大多数的人员和设备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有英国和印度的英联邦部队,缅甸劳工团队和中国国民航空空运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