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古发现和研究,早在8000多年前,信阳淮河两岸原始农业已具有相当规模。夏商之际,经移居江淮的淮夷和苗蛮部族进一步开发,农业生产由原始形态发展到火耕水耨的粗放耕作。另从出土的大批商代铜兵器、礼器、玉器、陶器、木漆器可以看出,当时的农业、手工业已达到中原商王武丁时期的水平。商周之际,中原部族南进,与土著部族融合,形成申、息、弦、黄、蒋、蓼、赖、江等诸侯国,并出现负函、白邑、雩娄、鸡父,梁等城市
日益强盛的楚国在楚文王继位后,采取北进方针,开始登上中原各诸侯国风云际会的政治舞台。从公元前688年开始,楚国用50多年的时间,相继灭掉申、息、弦、黄、江、蒋、蓼等国。楚灭申、息后,开始大力经营这片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在政治方面,建立直属楚国中央领导的地方政权申、息等县,委派官吏进行治理;在军事方面,建立地方军队——申息之师,用以戍边征伐;在经济上,重视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大力开发淮上农业区,著名的期思陂就是在这一时期修建的。据记载,期思陂是期思人孙叔敖(楚国令尹)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比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要早300多年,在我国水利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期思陂的建成,保证了期思、雩娄一带(即今淮滨、固始、商城3县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用水,对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提高产量起到了重大作用。历经数十年发展,申、息、期思之地成为楚国新兴的经济区。这里北连中原,东接淮夷,不仅是楚国防守北部边疆的北大门,也是楚国挥师北进东击的桥头堡,在春秋战国几百年中,其地位十分重要。?
春秋战国时期,细腻浪漫的楚文化和绵密柔美的中原文化在这里交会溶融,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淮上文化,科学技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固始侯古堆吴王夫差夫人墓出土的编钟、木瑟、彩绘鼓等28件乐器,音律准确,可演奏古今乐曲;出土的代步工具肩舆,为我国先秦考古前所未见。平桥区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的竹简计有1500多字,对研究楚文化有重要价值;尤其是毛笔的发现,推翻了秦代蒙恬造笔的旧说;300多件彩绘木漆器上的各种画面,体现了当时画师的高超技艺,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年楚国人狩猎、宴饮、伎乐、歌舞、征战的情景。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的蚕丝织成的紫色绣绢及冲压纹铜盒,证明了当时丝织业、金属冶铸业的高度发达。?
秦灭楚,汉灭秦,旷日持久的战争使淮上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西汉王朝建立后,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凋蔽的淮上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汉武帝时,各地纷纷兴修水利工程,汝南、九江郡(两郡辖今信阳市沿淮7县(区))引淮河之水,灌田各万余顷。著名的鸿隙陂就是在这个时期兴建的。鸿隙陂是利用自然地势修建的用于灌溉的水库,位于息县西北淮、慎二水之间,周围有田数千顷。它的兴建,使大片土地得到灌溉,并可种植水稻,数年后,这里成了当时富饶的鱼米之乡。西汉末,鸿隙陂因水溢成灾而被罢毁。东汉初,邓晨任汝南太守,辟举水利专家许扬为都水掾,主持修复鸿隙陂,起塘400多里,历时数年才完工,“百姓得其便,累岁大稔”,“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
东汉末年,兵燹遍地,群雄并起,人民饱受战祸之苦。曹操针对当时农田荒芜、百姓挨饿、军粮不继的状况,首先在许昌屯田积谷,然后逐渐向周围地区普及,推动了土地的大量开垦和水利的兴修。在今固始县境内,修建了茹陂等水利工程。在今潢川县境内,截断山溜长溪水,修建了小弋阳陂。曹魏后期,司马懿命邓艾在淮河南北实行屯田,其中淮南屯田区方圆400多里。数年后,“淮南淮北皆相连接”,“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每东南有事,大军出征,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手工业和副业生产也日趋繁兴,本地出产的木材、皮革和价格昂贵的山漆,由淮河运往寿春等地销售。这种发展趋势至西晋末年因全国陷入大动乱而发生逆转,南北纷争300年,淮河上下遭到极度破坏。?
唐王朝建立后,本地百余年间桴鼓不鸣,百姓安居乐业,人口迅速增长,各地还修复和新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如光州的雨施陂、新息县的玉梁陂等。至唐代中叶,本地农业经济呈现出新的繁荣,这里再次成为中央王朝粮食、财源、兵源的重地。光州、申州出产的石斛、绯、葛、苎布、赀布、茶叶均成为年年必送的贡品,绢布质量居全国第五位。安史之乱后,唐王朝江河日下,由盛转衰,地方藩镇乘机崛起。自唐代宗大历十四年(779年)起,李希烈、吴少诚、吴少阳、吴元济先后割据淮西,控制申、光、蔡三州,对抗中央王朝达38年之久。其间,叛乱与平叛的战争持续不断,淮西经济日渐凋蔽。唐末农民大起义后,淮河上下又成为重要战场。五代时期,淮河两岸屡经战乱,闾里丘墟,饿殍盈野,人口锐减。据统计,唐天宝元年本地有74000多户、43.8万人,至唐末仅剩4000多户、2万余人,五代后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到宋崇宁元年(1102年)才恢复到4万户、21万人。
唐代,光州人为开发闽南做出了突出贡献。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以后的数十年间,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先后率两批府兵共7000多名入闽平叛,并鼓励子弟兵在闽南定居,屯垦建宅,发展农桑、水利和文教事业。陈氏父子及所率子弟兵(共58姓)经数十代繁衍,成为今天潮、汕地区人口的主要成分,并向外扩散至揭阳、澄海、惠州、梅州、台湾、海南岛和海外。陈元光被后人尊称为“开漳圣王”。唐末,固始人王潮、王审、王审知参加起义军,并率军攻克泉州、福州,统一了全闽,王审知后来被封为“闽王”。王氏兄弟和所率义军(27姓)的后裔广泛分布于福建和邻近地区,与当地人民一起创造了祖国边陲的辉煌历史。?
北宋时期,本地境内长期无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社会秩序也比较安定。当时,由于引进、推广了耐旱耐涝、早熟高产的占城稻,稻播面积和谷物总产量有了较大突破。茶叶、油料、蚕桑等经济作物也有较大发展。尤其是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成倍增长,制茶技术也超过历代。据《梦溪笔谈》载,光山、商城、子安三场年产茶达百万斤。所产茶叶质佳味浓,苏东坡曾有“淮南茶信阳第一”的品评。北宋末年,民族矛盾空前激化,金兵于1127年攻入汴京,北宋王朝覆灭。1128年金兵大举南下,其取道河南的一路于年底便进抵淮河沿岸。从此,信阳州、光州一带成为宋金反复争夺的前沿阵地和淮河两岸民众保国家、卫乡土的战场。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了屈辱投降的条约,把淮水以北地区割让于金。此后,宋金以淮水为界,形成长期对峙局势。金占领淮北后,把大量的猛安、谋克迁居于此,筑寨于村落之间,与汉族百姓杂处,称之为“屯田军”。又以新息、褒信、新蔡、正阳4县地置息州,调集重兵驻守。在淮水以南,宋设屯田官兵,边耕边守,又在光山县中渡镇(今息县中渡店)置榷场,恢复对金贸易。1208年,金应南宋请求,在新息县置榷场,允许淮南商贾来此交易。宋金对峙期间,淮河上游保持了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在战争的间歇中艰难恢复和发展。自1217年起,金又展开对南宋的军事进攻,迅速攻占信阳军、罗山县、定城县(今潢川县)、光山县等地。正当宋金纷争不已之时,勃兴于北方的蒙古族向金朝展开了凌厉的攻势,并于1234年与宋军联合灭掉金国。金亡后,蒙古族又立即发动了长达40年之久的灭宋战争。1236年,蒙古军攻占信阳军、光州、固始等地,当地民众组织“义甲”、“牛社”,屯聚相保,伺机袭击蒙古军,并一度收复信阳。光山、信阳等地民众10余万人在天台山筑寨设防,同心协力抵御蒙古军达40余年。?
元朝建立后,开始重视农业,实行一些恢复农业生产的措施,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南宋末年几乎是“十室九空”的淮西地区,到元朝中期又出现了“桑麻蔽野”的繁荣景象。元朝末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元朝的暴政。1325年,息州民赵丑厮、郭菩萨以“弥勒佛当有天下”号召民众起义反元。1337年,陈州人棒胡(即胡闰儿,因善使棒,人称棒胡)在信阳州组织白莲会起义,克鹿邑、焚陈州,震动中原。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在豫南横扫元军,先后攻克朱皋(在今固始县北部)、罗山、真阳(今正阳县)、确山县、汝宁府(今汝南)和息州、光州。从此,农民起义席卷大江南北和淮河上下。?
明代,申、光、息三州曾一度划属中都临濠府,因而在生产开发等方面获得了中央政府的优待。尤其移民垦荒、兴修水利、安置流民等措施的实施,使耕地面积、人口大幅度增加,经济、文化得以恢复和发展。终明一代,光州、信阳州中进士百余名,位居全省前列。其中光州的刘绘、息县的黄绾,俱是名噪一时的硕儒;信阳州的何景明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当时华靡卑弱的文风,成为明代“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明末,农民起义军纵横豫南,曾在光州、信阳州及光山、商城、固始、罗山、息县建立了由农民主宰的州、县地方政权。?
进入清代,南汝光道设于信阳,光州升为直隶州,豫南的区域地位进一步提高,经济、文化在明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适应国内商业市场日益扩大、国外贸易急剧增长的需要,山区资源得到开发,并带动交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深山藏巨富,丛林之下兴起一座座商贸繁荣的市镇,其中商城县的南溪、光山县的新店、罗山县的宣化店、信阳州的明港,都成为新的农村商品经济中心,这标志着清代豫南的资本主义因素比明朝又进了一步。水利建设规模空前,卓有成效。如固始县,除整修了“百里不求天”的清河、堪河两大灌区外,还兴建了史灌河下游的柳沟灌区、白露河下游的兴龙灌区及急流涧河、羊行河的千工堰、古城坝等灌区。此外,又修筑了淮河干流三河尖至往流集段的防洪大堤。科技、文化在专制主义的窒息下,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就。清代会考32次,光州、信阳州中进士200多名,超过明代1倍。其中,光山的胡煦曾任皇帝老师,是清代知名的书画家,所著《周易函书》、《释经文》等具有独到的创见,至今仍为学术界称道;罗山的黎世序以治水闻名,为后人留下了《东南河渠提要》、《续行水金鉴》等巨著;植物学家吴其睿(固始人)著《植物名实图考》,公认属国际水平的权威著作;商城的周祖培官至吏部尚书兼户部尚书、武英殿总裁。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我是大家这次清明上河园之旅的导游员,清明上河园导游词。首先对各位游客来河南参观游览表示热烈的欢迎!坐在我右边的这位就是我们这次旅行的司机王师傅,我们两个将为大家提供全程服务。在这次旅行中,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就请您提出来,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您的需要。最后,预祝大家在这次旅行中能够乘兴而去,满载而归。
大家也许都是首次来到我们河南省会郑州吧?那就请各位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郑州市吧!郑州是河南省会,河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隋文帝开皇三年称郑州,这是郑州称号的开始。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设置郑州市,郑州开始了自己全新的发展历程。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郑州成为省会城市。发展至今天郑州正以其全新的面向人们展示它独有的现代都市风貌,迎接着四方宾朋。好的,现在大家透过窗户看到的就是二七,塔它是双身并联式塔身,塔全高63米,共14层。每层顶角为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瓦覆顶。从东西方向看为单塔,从南北方向看则是双塔。它是为纪念二七运动而建造的。如果说二七塔是历史的见证。那么环绕在他周围的高大建筑就是那峥嵘岁月之后盛开的美丽朵。看,那座挂有名人广告标志的大楼就是银基商贸城。里面有各种款式和不同档次的服饰可以满足大家的不同的需要。大家向前看,想必大家从那拥挤的人群就可以感觉到这是火站。对了,这就是我们郑州的火车站。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最现代化的货运编组站,这也就为我们郑州的商城地位奠定了基础。当然,郑州优越的交通条件不仅表现在其铁路的重要地位。同时107国道和310国道在此交汇有郑州通往全省各地的公路网正在形成。现在游客走高可以直达北京。这只是陆上,1997年新建成通航的新郑国际机场是我国第二十一个国际机场和全国十大机场之一,这就为大家的空中之旅提供了方便。
好的,大家稍作休息。古城开封就要到了。我向大家在简单介绍一下七朝古都开封。开封市我国首批公布的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700年的历史,开封之名源于春秋时期,因郑国庄公取此地修筑储粮藏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献帝时,为避汉献帝之讳。将启封更名为开封,这就是开封之名的由来。
大家请看,我们眼前的就是“金明池公园了” 。它是在北宋金明池的遗址上重建的,当时的金明池和万岁山是遥相呼应的,是皇家园林。起初金明池是为了操练水军而建的,后来发展为龙舟竟技,不过仅供皇室观看。这一盛事被一名画家收入画中,这幅画就是《金明池争标图》。它的作者就是张择端,而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清明上河园就是根据他的另一幅神品《清明上河图》为蓝本而建的。
朋友们,现在我们到了清明上河园景区门口,这里每天都会举行开园仪式,蔚为壮观。看,咱们今天来得多是时候,正赶上包公迎宾的开园仪式呢。
观看完开园仪式,现在就请大家随我进园吧。进入清明上河园,迎面可以看到一幅长16米,高3米的大型浮雕,浮雕前是汉白玉巨石人像雕塑《情系东京》,一代名师张择端手持他的恢宏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欢迎您的到来。我们来认识一下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吧!
张择端字正道,号文友,生于北宋,卒于南宋。年轻时游学京师,擅长绘画,曾任翰林图画院侍诏。为纪念张择端,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陈修林、庞王宣教授取中华石材之乡山东莱州的白色花岗石这尊高大塑像,石像后面则为浓缩《清明上河图》芸芸从生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太平盛世时开封的繁华市景、民俗生活。《清明上河图》中所画的生活景物几乎无所不包,真实地描绘了北宋东京开封城的繁华景象,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研究宋代经济、文化、建筑、科学等珍贵历史资料,原作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
朋友们,清明上河园可看的地方数不胜数,咱们先去看看最为著名的虹桥吧!在《清明上河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造型优美的木顶拱桥。据专家研究,《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为中国十大古桥之一,是著名的木拱桥,建于1050年,对当时北宋京城的水陆交通运转畅通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后来毁于战火。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拱桥,是仿照原图建造的。现在大家能够重登飞架的虹桥,应归功于张择端真切的视像描绘,应当感谢他给了后人重睹北宋京都风景线的机缘。重建的这座虹桥1998年建成,桥跨径25米,高5米,跨度比为1:5,桥的两边设有四根望柱和四根9米高的立柱,顶部有一圆盘,上面泊立白鹤鸟,随风转动,对照下面的十字交仪木就知道白鹤所指的方向,这是古代的风向标。
走上虹桥,桥下就是史书上记载现在模拟的汴河。据史书记载,汴河始于战国的魏,通于隋,畅于宋,上起河洛,下至淮泗,直通长江,为北宋南北贯通的大动脉。各地所产的粮食,所收的赋税,各种奇珍异果都是沿着这条河运到京城来的。所以汴河对于当时的北宋可谓至关重要。由于舟船往来,客商众多,于是在河的两边就出现了许多店铺,舟船如梭,商贾云集,这里就成了最繁华热闹的地方。今天的虹桥下面,是东京码头,各位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荡起宋式木船,饱览北国水城的万顷碧波。
走下虹桥,列位请看桥南路西这座脚店。门前搭起有三四层楼高的彩楼,店名“十千脚店”。如此有特色的店名其实在宋代是作为酒店的一种称谓。北宋东京城只卖酒不造酒的酒店被统一称为脚店。称为“十千”的店名,又显得店主颇具文才。“十千”一词最早见于《诗经》,意指数量之多。三国时曹植《名都篇》中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这时十千是作为一个计价单位一斗酒价值十千。到了唐代时“十千”这一词就逐渐演变成“美酒”的代名词。
作为主题公园,这里一改名胜景区的枯燥和肃穆,全新演绎盛世的激情和狂欢。正当你沉湎于大宋的世俗民风时,冷不防就置身于一个精心编排的表演之中。大道上缓缓走来的正是铁面无私的包拯,那边广场上龙争虎斗的原来就是劫法场救宋江的梁山好汉。穿过“
平桥观鱼”面前就是“上善门”了。园区“上善门”是按旧制还原建造高21.6米,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是一座气宇轩昂,巍峨壮观的城门楼,门洞高8米,宽5米。在这里可以拾级而上,登高远眺,沐浴和风。在图中“上善门”不仅是作为城市的防务建设,还起到了城乡分界线的作用。
进入上善门,便进入了城内。内城是作为中央衙署商业区,寺院最为集中的场所,也是北宋东京城最热闹,最繁华的所在地。路北这家气派的酒楼便是“孙羊正店”。北宋东京城资金雄厚,可以自己造酒的酒店被称为正店。门前的两排栏杆,宋代叫“拒马叉子”,原本是为迎驾时防止马越界限而用,类似现在的停车场护栏,后来就成为大型酒店门前的装饰物。“孙羊正店”应该说以马位为表示,炫耀其“京都大酒店”的显赫地位。路南正对面,京城退休官员王员外,在这开设了客栈“王员外家”。一会儿这位京城首富的王员外要招女婿,他的女儿王**要在绣楼上搭彩楼,抛绣球招亲。如果哪位运气好了,接到绣球,那可登上彩楼与王**拜堂成亲,顷刻间便可拥有万贯家财和如花美眷,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为了丰富景区的宋文化内涵,更好的再现《清明上河图》和北宋东京的繁华景象,园区利用北苑的湖面和周边景观建筑投资1.35亿元,聘请《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著名编剧、导演,我国实景演出导演第一人梅帅元率领的制作班底,历时一年创编出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演出共分为六幕四场,时长70分钟。通过将九阙经典宋词和一幅古画串联起来,运用高科技手段演绎出了大宋王朝的辉煌。如果说白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东京”,那么,晚上看到的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气质的“东京梦”。
各位朋友,咱们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在这段快乐的时光里,咱们游览了壮观的清明上河园景区,大家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我的服务能够给大家留下一丝美好的回忆。张学友有首歌,叫做"祝福"里面的歌词也的好:"若有缘,有缘就能期待明天,你和我重逢在灿烂的季节"。在这里呢,我想把祝福送给大家,我衷心祝愿咱们能够再次重逢在阳光灿烂的季节!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