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潜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动〉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同本义 [go under water;move under water]
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
潜龙。——《易·乾龙》
潜虽伏矣。——《诗·小雅·正月》
游鱼潜绿水。——曹植《情诗》
沈潜相克。——《书·洪范》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潜水
隐藏 [hidden;latent]
潜服贼器不入宫。——《周礼·阍人》
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又
潜避两炮台中。
又如:潜晦(潜藏养晦。又指隐藏才能);潜德(韬养隐藏的内涵、美德);潜逸(隐逸);潜户(隐藏的洞穴);潜包,潜苞(包藏);潜光(隐藏光彩);潜名(隐姓埋名)
深隐;隐居 [hermit]。如:潜居草野(隐居在民间);潜而不用(小人当道,圣人只宜潜藏,不可有为);潜夫(隐者);潜升(谓或隐或显);潜户(深隐的门户)
专心 [make a concentrated effort]。如:潜志(专心致志);潜研(专心钻研);潜修(专心修养);潜神(犹专心)
潜入水中 [dive]。如:一只大水鼠从此岸潜下
埋葬 [bury]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山海经》
暗流 [underflow]
东望泑泽, 河水所潜也。——《山海经》
又如:潜演(水在地下流动);潜源(潜伏着的水源)
测量;探测 [measure;survey]
〈形〉
深;沉 [deep]
夫雷霆必发,而潜底震动。——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
又如:潜林(高深的树林);潜深(幽深隐蔽);潜渫(深浚);潜寐(深眠);潜运(深谋);潜润(深深沾惠)
无形中 [invisible]。如:潜毁(潜移默化地毁谤);潜息(无形中止息);潜移(无形中变化);潜溃(无形中毁坏)
〈副〉
秘密地;暗中 [secretly;stealthily]
同恶潜谋。——《周书·文政》
于是潜行而去。——《战国策·秦策》
随风潜入夜。——唐· 杜甫《春夜喜雨》
多潜易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封奏时潜易。
又如:潜地(偷偷地);潜息(悄悄止息);潜目(偷看);潜使(秘密出使);潜师(秘密出兵);潜逸(秘密逃跑)
2. “潜”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基本字义
1. 隐在水面下活动:~水。~泳。~坝。~行(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
2. 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
3. 姓。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本义:没入水中,而且在水下活动)
2. 同本义 [go under water;move under water]
潜,涉水也。——《说文》。朱骏声按:没水以涉曰潜。
潜龙。——《易·乾龙》
潜虽伏矣。——《诗·小雅·正月》
游鱼潜绿水。——曹植《情诗》
沈潜相克。——《书·洪范》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3. 又如:潜水
4. 隐藏 [hidden;latent]
潜服贼器不入宫。——《周礼·阍人》
潜醢以食夏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岳阳楼记》
胆寒潜踪。——《广东军务记》又
潜避两炮台中。
5. 又如:潜晦(潜藏养晦。又指隐藏才能);潜德(韬养隐藏的内涵、美德);潜逸(隐逸);潜户(隐藏的洞穴);潜包,潜苞(包藏);潜光(隐藏光彩);潜名(隐姓埋名)
6. 深隐;隐居 [hermit]。如:潜居草野(隐居在民间);潜而不用(小人当道,圣人只宜潜藏,不可有为);潜夫(隐者);潜升(谓或隐或显);潜户(深隐的门户)
7. 专心 [make a concentrated effort]。如:潜志(专心致志);潜研(专心钻研);潜修(专心修养);潜神(犹专心)
8. 潜入水中 [dive]。如:一只大水鼠从此岸潜下
9. 埋葬 [bury]
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山海经》
10. 暗流 [underflow]
东望泑泽, 河水所潜也。——《山海经》
11. 又如:潜演(水在地下流动);潜源(潜伏着的水源)
12. 测量;探测 [measure;survey
3. 潜龙勿用, 阳气潜藏意思是: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用,巨龙出现田间,说明天下文彩灿烂。整天健强振作,说明追随时光向前发展;巨龙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天道转化、出现变革。
出自西周姬昌《周易》 第一卦。
扩展资料:
在易经是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加以反映的。而在老子这里,已经到了社会、政治、伦理等一切方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认为委曲总是由保全转化。
屈枉总是向伸直转化,卑下总是向充盈转化,蔽旧总是向新奇转化,这种辫证思维方式,是老子观察世界的方法。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运用这条物极则反原理,对世间万物进行着辩证概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
又用这一条法则,提出了一系列处理问题的具体办法,老子这些从易经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辩证思想谱写了中国哲学史上颇有特色的一页华章。
4. "潜龙勿用 见龙在田~~"是出自易经有段古文,那段古文的全部内容《周易》
第一卦 乾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拨,乾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 ,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
5. 何为“潜龙勿用”象辞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读音 qián lóng wù yòng 释义 潜龙:今都写作“潜”,帛书《周易》为“浸”,帛书易传《二三子问》为“寝”,三字古音同侵部,音近,所以“浸”或“寝”在这里都是“潜”的假借,应当读为qian阳平。 《说文》:“潜,藏也。”
《二三子问》曰:“易曰:‘[寝]龙勿用’。孔子曰:‘龙寝矣而不阳,时至矣而不出,可谓寝矣。
大人安佚矣而不朝,在廷,亦犹龙之寝也。其行淢而不可用也,故曰“寝龙勿用”。
’”这里虽然用字是“寝”,而孔子所释仍是“潜藏”之意。 勿用:《归藏》云:“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
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为狸,我为鼠,毋庸作事,恐伤其父。
’”这里面的“毋庸”就是“勿用”,这是对“勿用”的最好注解,“勿用”者,“毋庸作事”之谓也。 《文言》云:“初九曰:‘潜龙勿用。
’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6. 翻译古文龙归元海,阳潜于阴这是陈抟老祖睡功秘诀,道家精华,吕洞宾、张三丰都曾予以肯定,试解注如下:
龙归元海,
字解龙,龙在天属阳,指心神。归,回到,返归。元海,即元炁之海,指丹田。
释义人在胎儿之时,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炁,谓之胎息。脐内即丹田,此处为人先天元炁之海。下生之后,脐带剪断,这里逐渐失去功用,先天胎息变成后天肺呼吸。而人生身所受之先天元炁,则从此有减无增,慢慢消耗,致人走向死亡。修道之人,贵在能够返本还源,使后天返为先天,夺回损失之先天元炁,以归根复命。故须使心神返归于丹田之中,夺回生命造化之权,恢复先天,以合大道。
阳潜于阴。
字解阳,心为火属阳,代表人身之阳炁。阴,肾为水属阴,代表人身之阴炁。潜,下降,潜伏。
释义阳潜于阴,即是心火降下,潜入于肾水之中。代表人身阴阳二炁,会聚于丹田之中。如是则心火不升,肾水不流,心肾相交,水火既济。水得火蒸,自然化炁,循行于周身内外,以成就修炼之功。
人曰蛰龙,
字解人,一般的人。蛰,潜伏,蛰藏。蛰龙,《易·乾》日:“潜龙勿用,阳燕潜藏。”《易.系辞下》日:“龙蛇之蛰,以存身也。”传说神龙睡觉的时候,蛰伏于大海之内,谓之蛰龙,又日龙蛰之法。后以此义,比喻隐退。
释义一般的人,都说这是蛰龙隐藏的方法。陈抟老祖在此引用“蛰龙”二字,别有含义。《易.乾》疏日:“潜者,隐伏之名;龙者,变化之物。……于此潜龙之时,小人道盛。圣人虽有龙德,于此时唯宜潜藏,勿可施用,故言勿用。若汉高祖生于暴秦之世,唯隐居为泗水亭长,是勿用也。”比喻贤能之士失时未遇,故作隐退之计,以求自保。陈抟于唐时举进士不弟,无意仕途,其后周世宗、宋太宗屡召人宫,欲赐官职而不受。陈抟在此表明自己睡功蛰藏之法,非世俗之人所谓怀才隐退之意。
我却蛰心。
字解蛰心,即上文“龙归元海”之意。
释义上句辨明非为蛰龙以退隐,此句言明乃是蛰心以修道。又且此法乃为心蛰丹田之功夫,非如同蛰龙模样藏身于水下,故云人日蛰龙,我却蛰心。
默藏其用,
字解默,默默,静默,无声无息。藏,敛藏,藏起。用,心神之用,指后天思虑。又可释为功用,功效。
释义依照上法,静默敛藏思虑之心。又可释为蛰心之法获得功效,亦须敛藏,不可外用。
息之深深。
字解息,指胎息,因为上文已言“龙归元海”。深深,指呼吸直达丹田,故日深深。
释义如是用功,则呼吸出入于丹田之中,深之又深。
白云上卧,
字解白云,即天上白云,喻指仙境。卧,睡卧。
释义用功得效,则如同睡卧在白云之上。一指身外的感受,物我皆忘,犹如置身仙境,顿绝尘世。一指身内的景象苏绵快活,好象神仙之体,高卧云端。
世无知音。
字解世,世间,凡间。
释义获此效验,妙不可言。世间之人,无有得此境界者,故无知音。亦指自得其乐,难以言述,故无知音。
对于此篇《陈抟老祖睡功秘诀》,吕祖题诗曰:
高枕终南万虑空,睡仙常卧白云中。
梦魂暗入阴阳窍,呼吸潜施造化功。
真诀谁知藏混沌,道人先要学痴聋。
华山处士留眠法,今与倡明醒众公。
请解释“飞龙在天,潜龙勿用。”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tì)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以上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卦
那么为什么以乾卦为第一卦?
其实在《彖传》和《序卦传》中都有所提及,比如《序卦传》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
《乾》《坤》被视为《周易》的门户,读懂这两卦,也就明白了阴阳这两种基本力量是如何决定事物的变化,天地两个基本秩序是如何左右人事的运行。如果说阴阳是道的话,那么《乾》《坤》就是德,分别代表了阴、阳两种力量在宇宙中的存在状态和在人类社会中的运行方式。
在很多人看来,《周易》是一部神秘而难读的书。有时当我们翻开《周易》,看到第一卦《乾》的卦辞“元亨利贞”时,便已如堕迷雾,不知所云,不得不望而却步。
《周易》之所以难读,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周易》融合了中国哲学、历史、思想、文化、术数,资料丰富,内容复杂,如果没有良好的古文基础,很难理解;而且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数理思想、逻辑体系,以卦说解,以爻辩难,以象征义,若没有一定的抽象能力和逻辑知识,很难弄懂其中到底说了什么。
二是历代学者对《周易》解释、注解较多,对同一问题的解释长短不一。
三是《周易》本为上古三代累积而成的学问,反映了早期中国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其中有很多的解释与现在的语境不同,若不能体认其中蕴含的俯仰宇宙之境界、经天纬地之格局、悲天悯人之情怀,而是就卦解卦,就辞论辞,就会产生很多盲人摸象般的说解,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所以,我们来讲《周易》,首先想的是如何让大家能够正确理解其理,明白其意,清楚其弊,旁及由此而延展出来的术数之说,进而洞晓《周易》的内在学理,能够正确对待其中阐释的悔吝得失,将这样一本千锤百炼、历久弥新的文化经典读懂读通,帮自己增加一个观察社会、理解人生的视角,运用《周易》内在的德义,修心养性,锤炼人格,对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所帮助。
元亨利贞,简单的四个字,历代学者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基本两种意见:一是南宋的易学权威朱熹认为是占辞,用来断一卦的吉凶。“元,大也。亨,通也。利,宜也。贞,正而固也。”得到这个卦应当是吉祥的,能亨通、顺利,有好的结果,不管是问生意,还是升学、升官、婚姻、前程等,都以吉断。但前提必须是正而固,堂堂正正做人,固守不怠做事,一切行为符合天道。二是孔子把“元亨利贞”阐释、发挥为“四德”,《乾文言》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意思是元是各种善的开始,众善之长。亨是各种美的会合,众美之会。利是讲究义的结果,各得其分。贞是各种行为的根本,像树干一样的挺拔。而且还把元亨利贞与春夏秋冬四时、东西南北四方、金木水火土五行、仁义礼智信五德拉上了关系。
元是四季的开始,代表春天。春天木旺,属东方。木主仁,人的各种美好德行以仁为发端。依次是:亨为夏天,五行属火,代表南方,人格为礼。利为秋天,五行属金,代表西方,人格主义。贞为冬天,五行属水,代表北方,人格为智。人们常说仁义礼智信五德,元亨利贞只代表了仁义礼智,还缺少一个信字。按照五行学说,土主信,四季中都含土,所以,元亨利贞已包含了信字,四德中暗含了五德。显然,圣人作卦,目的在于对人的教化。乾卦的卦辞,意在启示人们效法天的德行,修养阳刚之气,不要搞阴谋诡计,否则,就不是元亨利贞的君子了。
乾卦的爻辞从初九到上九计有四十八个字,展示出来的是一条龙从下向上随时空变换逐步升腾的立体画面。
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九为阳,处于乾卦的最下一爻,象征着阳气在地下,以潜龙作比喻,是藏在地下的龙。勿用,还不到发挥作用的时候。是一条龙,是藏着的一条龙。不是不能用,而是时间不到,环境不利。假若一个人处在有本事却得不到发挥的阶段,或者叫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时候,那么,你就好好地品味一下潜龙勿用吧。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比初九提高了一个级次,龙升到地面上来了。见龙在田,已经到了有所作为的时候了。该出头时要出头,条件基本成熟,就要积极争取,不惜请大人物、贵人帮忙。为什么说“利见大人”?按照卦象的说法,第五爻是大人爻、君子爻、贵人爻,第二爻与第五爻是可以相互感应的,所以利见大人。能得到贵人的帮扶,事业会成功在望。从古至今,有求于贵人并不是低三下四,而且,招贤纳士、举贤任能是国家兴旺的措施之一。特别是当前社会状态下求人帮忙已是常事。不过,前提必须是条“龙”,而不是条虫。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君子与小人是对举的概念,是指那些有高尚情操、道德修养的人,并不是官高、钱多就一定是君子,平头百姓中也不乏堂堂君子身影,而且正是他们代表着民族的脊梁。乾为天,为健,乾乾连用,表示刚健不止。终日乾乾,每天都保持高昂的斗志,锲而不舍,勇往直前。即便如此,仍“夕惕若”,晚上回到家还自我警示,防止出错。这种人已经有很高的境界了,就算“厉”,遇到不利甚或凶险的情况,亦“无咎”,没有什么特别不好的事。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深渊千尺,是龙之所在。九四的位置是上卦的最下,又刚刚离开了下卦。在这种背景下,既可以向天而跃起,也可以不离渊昧之所,有进退不定的意味。人走到十字路口,也常常“或跃在渊”,举棋不定。但不管是“跃”还是“在渊”,都“无咎”,没有什么不好。不过,前提是龙德在身,任何时间、地点,都要刚健始终,斗志不息。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龙在天空翻飞腾跃,云行雨施,激荡风雷,极尽其能,居“大人”之位,为众人仰慕。人到了这个阶段,已经是酣畅淋漓,尽善尽美了。
上九:亢龙有悔。
上九位是极点,不能再高了。最高处叫“亢”。高处不胜寒,龙到了亢点就“有悔”,离“栽”下来就不远了。人把事做绝、做过了,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有悔而凶,等来的一定是恶果。因而,居高需自重。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一群龙没有首领,一把手缺位,大吉。真不可思议!中国人都愿意当头头,没有领头人,众人跟谁走?怎么还吉祥呢?寻找先儒们的解释,大约有三种说法:一是“占筮之用”,遇到乾卦的六个爻都动变,即乾变成坤,则用这句爻辞占断吉凶。乾代表的是刚健,坤代表的是柔顺,刚中有柔,刚柔相济,屈伸自如,所以才吉祥。
二是“齐头并进”说,《文言》认为是“时乘六龙以御天”,六条龙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云行雨施,品物流行”,没有人争第一,没有亢进之嫌,齐心协力,还有不吉利的吗?
三是“首尾相接”的说法。没有首,没有尾,构成一个“圆”,你的头就是我的尾,我的尾就是你的头,找不到始终,前仆后继,当然也是吉利的。
不论是占筮之用,还是齐头并进、首尾相接,都是根据乾卦的卦象和用九的爻辞所作的形象的比拟。
回味乾卦的卦爻辞,似乎展示了龙的自下而上的变化发展轨迹。圣人作卦以教人,开物成务,它暗示了一个伟大的真理:识时务,知进退,且忌忘乎所以。
人的一生,不论平凡还是伟大,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春光明媚,也有寒风凛冽。顺境中人人都舒畅,逆境时更能彰显人格的伟大。在“潜龙勿用”的时候,要善于韬光养晦,把怨气、冤气、不服气转化为平心静气,利用时机,积累能量。越王勾践不是在不得志时卧薪尝胆以求“飞龙在天”吗?文王被囚羑里,始作八卦而名垂千古。远的不说,邓小平三起三落,谱写了伟大的人生篇章。当自己应当被提拔而没有被重用时,当别人都涨工资而自己没能增加薪水时,当看着他人的水平远远不如自己却飞黄腾达时……千万记住“潜龙勿用”,不该出头时不要强出头,俗话说“枪打出头鸟”,你是条龙,环境条件不成熟的时候,也不要争强逞能。
庄子说:“尺蠖之屈,以求伸也。”应当平和心态、待机而动。到了“见龙在田”了,要积极进取、努力开拓、大胆设想,争取“利见大人”,得到贵人的支持、扶植。不过,“夕惕若”,居安思危,经常给自己提个醒:“我有做错的事吗?”这样,才不至于栽大跟头。事实上,人是很容易落入世俗的,学坏容易学好难,特别是民风有待提高的今天,更是如此。这也正是污浊的环境才更能凸显出超凡脱俗的思想境界。飞龙在天的时机到了,应当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奋发有为,创造性地工作,让人生更加灿烂。任何事情都不能做过头,一旦忘乎所以、得意忘形、不知天高地厚,“亢龙有悔”,跌到深渊的时候就到了。君不见有多少贪官在台上的时候为所欲为,贪婪无度,等到身陷囹圄了,才想起来对不起天地父母,悔恨晚矣。
人是很容易糊涂的,“潜龙”时不懂“勿用”,反认为人事不公平,社会不公平,满腹牢骚,气恼愤愤,这就不符合元亨利贞。轻则影响身心健康,重则减短寿命。毛泽东就曾经告诫:“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少人谈保健,甚至花钱买健康。
到了“飞龙在天”了,应当极尽才华,但一定要保持清醒,绝不能过于亢进,退一步海阔天空,给自己留下发展的空间。
总之,乾卦给人的警示是:知进知退,才能元亨利贞。不过,知进退有个前提,就是像乾卦象征的天那样,保持刚健的精神状态。
乾卦的六画都是阳爻,《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是刚健的,仰望天空,如此空阔、高远、宁静。太阳每天按时从东方升起,到西方落下,它有节假日吗?天知进退,白天,它用温暖的阳光普照万物而催发其生长,给予人的多而从不索取。晚上退阳为阴,但退是为了更好的进,为了明天的灿烂。天是人的榜样,应当像天那样自强不息。孔子有感于天的伟大,在《彖辞》中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人有了天的德行,元亨利贞不远矣。
出自于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辞:初九,潜龙勿用.这个象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有发展的势头,但是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
卦辞:乾:元,亨,利,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 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得施普也。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