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的建设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雄安新区的交通建设与规划也是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方面。在未来,雄安新区建设交通枢纽,作为重要的周转站。那么雄安新区交通枢纽规划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看看。
近来,天津市与我国铁路总公司签署《对于推动天津铁路建设开展的会谈纪要》,披露了与会议纪要有关的天津高铁计划图。
计划图中提到,通过雄安新区的铁路一共有5条,其间京雄铁路、津雄铁路首次披露,将从雄安直达北京、天津。这两条是上一年11月获批、计划于三年内建成的固保铁路、京石铁路,途经雄安。此外,原津保铁路还将开设支线至雄安站。而在站点方面,新区将新设雄安站和雄安东站两座高铁站。
上述线路虽有待计划的终究断定,不过雄安新区由此变成新的交通中心的规划现已显现。
一、打造成“井字形”高铁网
将来途经雄安新区的5条高铁中,最受注目的是京雄铁路和津雄铁路。
详细来看,北京与雄安新区之间将新开设京雄铁路,通过雄安东站,往北与廊涿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穿插,抵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天津与雄安新区间将开设津雄铁路,起点是雄安站,途经雄安新区内的雄安东站,终点为天津市新设的新客站,支线直通天津南站和天津西站。
比照国家中长期铁路方案,京雄铁路实践上调整了京霸城际铁路的线路,不直接通过霸州市区,而是靠西进入了雄安新区。
二、建设京津冀新交通枢纽
跟着雄安新区高铁加密,其将来有望构成京津冀主要的交通枢纽。
此前,雄安新区七大重点使命之一就是,构建快捷高效交通路网,形成绿色交通系统。
4月14日,铁路总公司、河北省就雄安新区的铁路方案举行会谈。铁路总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等示,要依据雄安新区总体方案,铁路部门将加强方案对接,科学把握战略定位,推动完成河北省域内轨迹交通网、京津冀协同开展铁路网、全国高速铁路网与雄安新区方案的严密衔接,推动多种交通方法交融开展,为雄安新区建造提供牢靠的交通基础设施保证。
要务实地推动与雄安新区开展方案相衔接的重点工程,开展明晰的铁路项目、客运枢纽、物流基地,强化铁路对雄安新区建造的先行支撑和确保效果。
河北省委书记也指出,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用会集承载地,要加速树立轨迹交通网络,尽快构成迅速快捷的通勤圈,为推动北京非首都功用疏解、开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良好条件。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轨迹交通研讨中心常务副主任认为,雄安新区将来的交通开展既要思考全部线路联网的要素,也要承当通勤的功用,并进行新的创造。目前通过雄安新区的是城际铁路为多,今后也可思考开展快线(一种介于城际铁路和地铁的轨迹交通形式)。
国家发改委归纳运输研讨所方案研讨室副主认为,雄安新区既然是作为新城,要大力开展智能交通,统筹全国路网等,完成迅速换乘。
另据报导,雄安新区总体方案正在优化完善中。
从上述雄安新区交通枢纽规划,我们不难看出,未来,在雄安交通建设中,有更为美好的前景将会展现在人们眼前。
雄安地上地下打造两个雄安是怎么回事?
不会。雄安新区旨在减轻北京和石家庄的人口压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发展新型产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雄安新区并不会取代石家庄,它只是作为石家庄市受益地区之一而存在着,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这是一片千年福地!
雄县、容城、安新,近千年未发生6级以上地震;地下百米以内结构均匀,工程条件好,适宜地下空间开发;这是我国中东部地热资源最丰富区域,地下热水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220万吨。在这里,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将从万米深处地质调查开始,打造国土空间立体开发示范区。
日前,安新县大王镇3个工程地质标准孔同时开工。支撑服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地质调查工作全面拉开序幕。
奋斗目标:打造世界一流的“透明城市”
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总要求,根据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与建设需求,在前期初步调查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确定了构建世界一流水平的“透明雄安”目标。
针对不同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目标层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将调查地下0至10000米范围内土壤层、工程建设层、主要含水层、地热储层、深部探测层的地质结构和地质参数,建立不同空间尺度四维地质模型,打造“透明雄安”基础平台。
地下0至200米:主要开展水土质量、地下空间、工程地质、第四纪地质、生态水文地质、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服务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地下200至600米:开展水文地质调查。查明应急供水水源地和优质矿泉水分布,为城市直饮水和应急供水提供支撑。地下600至6000米:开展地热地质调查。600至3000米主要开展第三系地热调查评价;300至6000米开展雾迷山、高于庄灰岩热储调查,基本查明雄安新区地热储层构造、结构、规模和成因。地下6000至10000米:调查深部构造特征和大地热流,了解深部地热热源和输热通道。
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负责人郝爱兵表示,雄安新区将成为我国“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试点的第一个示范区。针对国土空间规划、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城市文化建设等方面需求,将统筹建立深部探测国家实验室、城市地质调查国际交流与展示中心、支持服务雄安新区的地质专业中心和科普基地。
地下地上:打造“两个雄安”
千年大计,安全第一。地质调查显示,雄安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地面沉降和地裂缝较轻,没有制约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大地质安全问题。
雄安新区及邻近地区地质构造稳定,地下深部分布有三条隐伏基岩断裂活动微弱,基本不会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区内近千年未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0年有现代地震监测记录以来,未发生过3级以上地震。
说起京津冀腹地,人们就关心地面沉降。调查表明,区内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好。绝大部分地区累计沉降量小于500毫米,是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发育程度较轻地区。
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多次提出,参照国际经验,在土地资源约束条件下,我国城市要向地下要空间。“地下雄安”前途无量:区内地下100米深度内以粘性土为主,仅在地下26至40米深度分布连续含水层。总体上土体结构较均匀、颗粒较细,砂层分布较少,工程施工条件好,十分适宜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为保护地下26至40米深度的连续含水层,中国地质调查局建议地下空间分浅层(埋深0至26米)和中深层(埋深40米以下)两个层位规划开发。浅层地下空间上部可作为仓储购物、生活娱乐、停车场和民防工程等建设空间,下部可作为综合管道、地下交通等建设空间;中深层地下空间上部可作为地下交通、物流通道等建设空间,下部可作为储水管廊、特种工程等战略基础设施建设空间。
这一方水土,得天独厚。在已完成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216.7万亩土地中,96.7%土地无重金属污染,13.3%土地为绿色优质耕地。作为重要饮用和工农业水源,区内地下水质量优良,98%的深层地下水和72%的浅层地下水可直接作为或处理后作为饮用水源,部分地段赋存优质矿泉水,地下水污染轻微。
绿色低碳:打造“地热雄安”
说起蓝天工程,好消息是雄安新区是我国中东部地热资源最丰富、开发利用条件最好的区域,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对绿色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初步调查显示,雄安新区分布有三个大中型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埋藏浅、温度高、储量大、水质优、易回灌。初步评估,在采灌均衡条件下,地下热水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220万吨,可满足约4000万平方米建筑物供暖需求。
目前区内分布牛驼镇、高阳和容城三个大中型地热田,资源开发利用量仅占可采资源总量的6%,潜力巨大。全区普遍适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00万吨,可满足约1亿平方米建筑物供暖、制冷需要。
郝爱兵说,充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对蓝绿交织、清新明亮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雄安真的要雄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