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语拼音、字(8分)
1、看拼音写汉字。(2分)
dū lǚ zhài jīng
监( ) ( )历 ( )子 ( )棘
2、找出字写得全对的一组,并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分)
A:① 虐杀、裸露 ② 徘徊、熔恰 ③ 报怨、伶俐 ( )
B:①别出新裁、走投无路 ②受益匪浅、舍已为人 ③ 惹是生非、粉妆玉砌
3、比一比,再组词。(2分)
誉( )誊( ) 丞( )臣( )
4、判断。(1分)
(1)“吨 均 坤 循”这四个字的韵母不相同。 ( )
(2)yuan yan wu yue 都是整体认读音节。 ( )
5、选择正确读音画横线。(2分)
脊(jí jǐ)梁 侮(wū wǔ辱 风尘仆仆(pú pǔ) 锲(qī qiè)而不舍
二、查字典。(3分)
先看下面四个字,然后按要求填空。
羹 臣 构 遂
1、上面四个字按音序排列,__________字排在最前面,部首是__________,按笔画由少到多排,________字排在最后,它的部首是___________。
2、“遂”大字典里的解释有:①顺、如意 ②成功。
在“犯罪未遂”中应取第________个解释,用另一解释可以组词_______________。
三、词语。(16分)
1、选词填空。(1.5分)
与其……不如…… 只要……就…… 只有……才…… 不但……而且……
(1)( )不畏劳苦的人,( )能攀登科学高峰。
(2)我们( )要继承前人的事业,( )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
(3)音乐( )给人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
2、照样子,组词。(2分)
例: kōng(天空) léi( ) dù( )
空 擂 度
kòng(空地) lèi( ) duó( )
3、把语词补充完整。(4分)
( )流不息 风驰电( ) 鳞次( )比 一( )莫展
拖男( )女 坐( )其成 迫不( )待 博( )众长
4、读下面的一段话,在横线上写四个字的词语(至少写四个)(4分)
在小学六年的生活中,你一定遇到过许多困难,相信你通过努力克服了很多困难。
写出四个能表现你努力克服困难的4字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5、搭配词语。(4.5分)
荒地 计划 地形
开辟 书源 实施 法令 勘察 地质
航线 政策 工作
四、句、段、篇。(20分)
1、按要求写句子。(2分)
(1)写一句话,用上“否则”及表示关联的词语“无论……都……”。
(2)用拟人的手法写一两句话,描写天空中飘落的雪花。
2、排顺序。(3分)
( )新身经历的印象最深刻。
( )其次,感受要缘物而发,贴近生活,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 )这种个性感悟,才真正具有“独特性”。
( )“我手写我心”是写作初衷,也是写作归宿。
( )亲身体验的,感受最强烈。
( )首先,一定要写自己经历的事,写自己的真实体验与感受。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共四处错误)。(2.5分)
我国南北朝时,王羲之博采众长,创造了一种潇洒清秀的书体。这种新书体在南方很
快流传。到了唐朝初年,由于唐太宗的建议,他的书法认为是全国的正宗,在当时有很大
影响。
4、再现积累。(5分)
(1)人之学问知能成就,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吹尽狂沙始到金。
(3)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湖阴先生壁》)
(4)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儿童急走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
(《宿新市徐公店》)
(5)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匆匆》一文中有许多描写时光流逝很快的句子,其中我最喜欢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阅读。(2.5分)
a、填下句。
(1)法网恢恢,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山有路勤为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读了《亲近母语》之后,我们收获很大,其中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2分)
(1)《半截蜡烛》赞扬了科林对他人真挚的爱和强烈的责任感。 ( )
(2)《灯光》一文回忆的是抗日战争时期郝副营长的感人事迹。 ( )
(3)《茶花女》是法国剧作家小仲马的小说。 ( )
(4)《走向生活》一文中的罗斯福夫人的座右铭是“走向生活”。 ( )
7、语段练习。(3.5分)
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她想给自己的暖和一下 人们( )地说 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幸福,跟着她妈妈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这段话写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2)给第2节加标点。并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3)从带点词可以体会到作者这样描写是想__________(突出、反衬、强调)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4)用一两句话表达你读了划线的句子后的心理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而后答题。(13分)
风雪夜中亮着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小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记得有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格外冷。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一觉醒来,我又习惯的向对面山腰望去,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格外明亮、耀眼。
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chái cái)已经烧光了,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地爬上小阁楼,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背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一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棱(líng léng)的缝隙不住往里落,年久失修的窗户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正在专心致志地批改作业……
看着这一切,我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声:“张老师。”她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了,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了,张老师窗品的灯光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她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智慧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一、在括号里选择正确读音打“√”。(1分)
二、用“~~~~~”线画出与划“——”线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1分)
三、(1)“看着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什么?用“ ”在文中划出。(1分)
“这一切”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1分)
(2)想象老师批改作业时的动作、神态等。然后用一两句话写下来: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她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智慧的明光,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这句话赞扬了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读了全文,用两三句话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4分)
(1)“在这沉沉的雪夜,这灯光显得格外明亮、耀眼”写灯光格外明亮最主要是
衬托雪夜的黑沉沉。 ( )
(2)写“年久失修的窗户”主要是为了衬托张老师不畏严寒的精神。 ( )
(3)写“我早早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是为了反衬老师带夜忘我工作的辛劳。( )
(4)本文是一篇主要反映师生情谊的感人文章。 ( )
参考资料:
《天职》一文的阅读答案
? ? ?上世纪五十年代,二战的战败国日本拍摄了一些反思战争以及揭露战争残=暴的**,最著名的就是1959年上映的由小林正树导演的巨片《人间的条件》。
? ? ?在1959年的10月,联邦德国(西德)上映了一部战争影片《桥》。这部**改编自一年前出版的,由一位德国老兵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的一部小说。
? ? ?我看过的由德国人拍摄的反映二战题材的影视剧有《帝国的毁灭》、《从海底出击》、《斯大林格勒战役》和《我们的父辈》。而《桥》则是我看过的最早的一部以德国人的视角剖析战争残酷的**了。该片的导演是伯哈特·维奇(Bernhard Wicki),几年后,他又成为了著名的战争**《最长的一日》的四位导演之一。
? ? ?我看《桥》的原作者多夫迈斯特的回忆,其真实的经历远比**的叙述要残=酷上许多:
? ? ?多夫迈斯特参与守卫的桥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地区的一个叫做巴特托尔兹的小城。在德国战败前夕,多夫迈斯特和当地一群16岁的中学生被征入“人民冲锋队”,在仅仅接受了几天简单的军事训练后,他们被送往小城周边的各个防御阵地。多夫迈斯特和几个孩子连同一大堆武器装备一起被一辆大卡车卸在了伊萨桥头的战壕旁,这是一个临时凑成的战斗小组,他之前只认识其中的一个孩子。原来驻守在桥头的大人们都已逃之夭夭,他们的任务是接替这些“可耻”的成年人的任务,阻挡美军过桥。当时在他们心中交织着不同的感觉,他们为终于能够像大人一样拿到武器参战而骄傲,为即将到来的冒险和刺激感到兴奋,他们嘲笑着大人们的怯懦,同时又难免有几分激战前的惶恐。
? ? ? 与真实经历不一样的是,影片《桥》中的七位少年被派去守桥,原本是出于一个善意。可惜的是,经过纳粹洗脑多年的少年们,头脑中却充满了狂热的战争思维。
? ? ? 影片开始于一个平静的上午,城外的小桥旁边落下了一颗来自盟军的炸弹,凄厉的警报声打破了小城的宁静。大人们开始担忧:“我们现在会遭到炸弹的攻击吗?”有的人开始了逃跑,也有的人感觉到战争就要结束了。
? ? ? 然而,最兴奋的却是一帮16岁的中学生。对于他们来说,传说中的战争就要在身边发生了。当七位少年收到军方的派遣通知后,都是异常的兴奋。可是,他们没有看到老师斯坦恩流露出的忧伤情绪。老师嘴角颤抖的看着他的学生们,说不出一句话来。
? ? ? 这几位学生穿上了军服,与一帮年长的成年人开始了短暂的军训。从一些人戴着的旧式钢盔看,有人还参加过一战。
? ? ? 善良的斯坦恩来到兵营去找新兵们的上司弗洛里希求情,希望这位五天前也是老师的同行能照顾他的学生,让他们能脱离战争。弗洛里希当即拒绝了他,并告诉他,自己和这帮孩子交谈过,这些孩子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相信自己是为了理想而战,他们想拯救祖国。
? ? ? 美军即将到来,这些拼凑起来的人被编入了战斗队伍。军官战前训导他们说:“你们保卫了每一平方米都是祖国心脏的一部分。第一次执行任务的年轻士兵们需要知道,我们的营队只知道前进,没有后退,只知道战斗、胜利和死亡。”
? ? ? 弗洛里希听到这番话后,起了恻隐之心,他安排士官海尔曼带着七位少年兵去守本不该守的桥,因为这座桥离他们的家很近。他特别交代海尔曼:不要和敌军接触,不要射击,桥不重要,它将被炸毁,不要发生没有意义的伤亡。
? ? ? 孩子们带着装备来到桥边,惊呼道:“这是我们的桥!我们到这儿干什么?”他们甚至于非常的沮丧:“这不好玩。”
? ? ? 海尔曼让孩子们挖工事,放哨。在他的心目中,弗洛里希交待给他的任务就是像保姆一样地带好这七位少年。
? ? ? 不料,当弗洛里希独自进入小城里时,竟然被执勤的宪=兵当做是逃兵而射杀了。这一幕却不被七位少年所知晓,他们仍然在各自的岗位上牢记着自己守桥的“使命”。
? ? ? 后半夜,大批后撤的德国军车驶过小桥。七位少年十分震惊地发现,曾经被他们视为英雄的一位军官也在逃跑的行列中。
? ? ? 有人提出回家去吧,但是遭到于尔根的坚决反对。于尔根的父亲是一位死在战场上的军官。
? ? ? 天亮了,美军的飞机在桥边投下了一颗炸弹,弹片炸死了七位少年中最羸弱的西吉。
? ? ? 美军坦克驶近了桥边,剩下的六位少年奔向各自的工事,开始了战斗……看着战友不断地倒下,活着的人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惧。
? ? ? 他们疯狂了。
? ? ? 当几位德国士兵按计划带着炸药前来准备炸桥时,最后的幸存者阿尔伯特向他们举起了枪……
? ? ? 这一天是1945年4月27日。
? ? ? 三天后,希特勒在柏林的地堡中自杀。
?
? ? ? 与战争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就在几天前,这七位少年还坐在教室里,还在与心爱的姑娘散步,还在为了琐事相互争斗,母亲或父亲做好了饭菜等候着他们回家……战争本不该属于这帮少年,他们是一场非正义战争的牺牲品。
? ? ? 本片获得1960年第17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 ? ?2008年,德国再次翻拍了这部**。
?
2014-03-11 23:05:12
阅读(498)|?评论(5)?
评论:
> 中考语文
下载文档收藏天职 阅读理解及答案 供初中学生练习使用 供初中学生练习使用<<隐藏
天职 海尔曼博士是位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大夫。他开的诊所已远近闻名,在 波兰的布拉沙市里没有人不知道海尔曼和他的诊所。 一天夜里,他的诊所被一个小偷给撬开,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都 被小偷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 小偷摔折了大腿, 要跑也爬不起来了。 这时, 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 助手说: "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海尔曼把小偷抬上手术台,连夜给他 做了连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一直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把他交给 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惟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 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再次得到您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里去领 面包……”海尔曼博士两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 为力了。”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沙拉。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 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花 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眼就认出这是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 这个城市里不知道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这个人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 叹息,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啊!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 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 开那个盖世太保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这个人的心上…… 在受审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他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 人都听到了。 问题及答案: 问题及答案: 1、海尔曼医生面对文中的小偷和情敌,他对“天职”是怎样理解的?面对法西 斯分子,他对“天职”又是怎样理解的? 2、 小说的前两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主人公海尔曼医生仁慈、 宽容的性格特征, 第三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他怎么的性格特征? 3、 海尔曼医生给法西斯分子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去教堂才穿的西装和最新 的白外套? 4、当海尔曼医生认出那名德国警官时,他会怎么想?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问题及答案: 问题及答案: 1、海尔曼医生面对文中的小偷和情敌,他对“天职”是怎样理解的?面对法西 斯分子,他对“天职”又是怎样理解的? 作为医生面对患者,救死扶伤是应尽的职责, 作为战士面对法西斯分子,消灭敌人是应尽的职责。 2、 小说的前两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主人公海尔曼医生仁慈、 宽容的性格特征, 第三个故事情节表现了他怎么的性格特征? 勇敢、正义。 3、 海尔曼医生给法西斯分子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去教堂才穿的西装和最新 的白外套? 3、表明今天的“手术”与往日不同,表达出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 4、当海尔曼医生认出那名德国警官时,他会怎么想?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写出 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4、心理描写只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情境即可。
1、作为医生面对患者,救死扶伤是应尽的职责,
作为战士面对法西斯分子,消灭敌人是应尽的职责。
2、原句更好,“一下子”表明动作之迅猛、果敢,更能表现出等海尔曼医生对法西斯无比仇恨的思想感情。
3、勇敢、正义。
4、表明今天的“手术”与往日不同,表达出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
5、学生的心理描写只要符合人物的性格和当时的情境即可。
思考二
1、连夜给他做了连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绷带。
2、(1)爱莫能助
(2)好。突出了“摊”这一动作,生动表现了海尔曼“无能为力”的神态。(若答:不好。加上逗号,语气才能一气呵成,也看不出海尔曼对小偷的坚决态度)
(3)(补充遗漏的原文:小偷自然感激得五体投地,惟在交警察前,他恳求把他放了。他说:“海尔曼博士,您不愧是上帝的儿子。我愿再次得到你的拯救,不到那阴森的牢里去领面包……”海尔曼博士两手一摊说:“先生,对您这个要求,我这把手术刀就无能为力了。”)答案符合人物个性特点即可
3、解答提示:要抓住“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三句做心情变化分析,因而指出海尔曼基于爱国爱业,憎恨敌人,或履行“替天行道”等最高天职而产生这种心理变化。
4、参考示例:①愤怒 ②平静 ③咆哮
5、(1)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2)把犯罪分子送交法办是公民的天职,(3)反法西斯是正义人民的天职。
思考三
1、①词语:一天夜里 小标题:医治入室小偷;
②词语:又一天 小标题:救治夺妻情敌
③词语:这年 小标题:刺杀盖世太保
2、总领全文,(点明海尔曼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特点,为下文张本。)
3、(补充遗漏的原文:⑵海尔曼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比喻的好处:结合职业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了海尔曼的性格特征。句中的“坚硬锋利”表现了海尔曼的嫉恶如仇,刚正不阿的个性品质。
4、(补充遗漏的原文:⑿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在这种场合重逢,使他不由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能言之有理即可
5、①德国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②海尔曼:反法西斯是正义人民的天职。
6、主观性试题,能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