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有三点:1.路程上,不能集中送货 2.人员上,不能有效安装装卸货3.设备上,设备较落后 与发达国家物流业相比,中国物流成本要高得多,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物流业成本仅占整个运营成本的9%左右,而中国物流业成本则占20%。从库存情况来看,中国企业产品的周转期为35~45天,而国外一些企业的产品库存时间不超过10天。另外,中国企来更愿意用自己的车队,但货物空载率达37%以上,同时因包装问题而造成的货物损失每年达150亿元,货物运输每年损失500亿元人民币。
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规模小、管理分散、员工素质低。据了解,这样的公司全国已注册的有1500家左右,没有形成网络,缺乏竞争力,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企业之间也缺乏了解和相互沟通,不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
简单地说,现代物流就是要最省时最有效地将货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中国物流业要取得成功,必须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有效地把物流成本降低下来。为什么物流成本如此之高? 这里既有技术原因、更有体制因素的双重制约。专家分析说,从硬件上看,我国物流赖以存在的基础设施还很不够。拿铁路来说,我国铁路的人均里程不足5.5厘米,却以世界6%的营业里程,完成世界23%的运量。即便这样,铁路货运目前大体只能满足60%的能力需求,全国各地每天向铁路申请车皮数量达15、16万辆,铁路只能满足9万多辆。因此,要“货畅其流”,必须突破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加大投资,加快交通路网的建设。从长远看,根据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发展势头,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并且正在逐步解决之中。 目前更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是,现有的物流资源如何整合利用,如何高效运转。这里面最难解决的是体制问题。我国是分部门管理,这与计划经济有关,也与国民经济分工有关。因而物流基础平台比如铁路、民航、公路、水运都是分割的,而物流的特点则是不能单独依托于任何一种方式,必须依靠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结。这种分部门管理的体制,在不同方式转换时,就显得比较费劲了。如果一辆汽车只在一条路上跑,它的成本与国外比,肯定是便宜的,而在复杂的现代生产中,它必须经过多种方式的转换,比如通过铁路把集装箱运到某地火车站,然后用汽车运到港口,然后再通过水运送到异地,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有效转换衔接,每转换一次,就增加一次成本。 现代物流是让物流资源全部进入市场,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而我国目前不是按市场规律组织管理物流资源,物流环节衔接差,运转效率因此大为降低。其实,铁路、公路、集装箱、机场、港口等都是物流市场的载体,这些资源应全部进入市场,在市场上能自由买卖,通过市场对物流资源优化配置,而现在,行政管理体制把这些基础资源分割了,横向的经济联系常常被纵向切断。比如现有的铁路网与公路网接点不同,各自规划,甚至完全分离,相互之间转换起来很困难,需要不断地重新装卸、运输和组织,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不能从物流的合理化、经济化、科学化角度设计物流流程,物流依托的基础资源未能有效地整合和系统化,而原先的系统化能力早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这正是我国付出高昂物流成本的重要原因。 对企业来说,这种基础资源分割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他们往往选择单一途径以避免衔接中产生新的成本。比如只用公路运输,这也是公路超载超限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其实,从我国能源政策来说,长距离甚至几千公里的公路运输是很不经济的,然而由于几个系统的衔接困难,彼此不能形成有效网络,企业不得不选择单一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屡禁不止的超载超限正是我们物流基础平台没有系统化、彼此处于分割状态付出的昂贵代价。在现代物流的发展中,体制障碍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企业要更多地与国际物流有效接轨,比如国际海运到我国港口把货物放下,应该是“宜铁(路)进铁(路),宜公(路)进公(路)”,而我国到港货物现在基本依靠公路,铁路集装箱是独立系统,与国际海运集装箱基本分割,而且手续非常繁琐。在这种分割的状态中,我国物流大规模、低成本的运输优势不得不流失和消耗。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解决体制障碍,比建设一条新铁路、新公路、开辟一条新航线重要而且迫切得多。 当前,应尽快从体制上打破分割,为物流企业创造一个系统化的平台。只有从体制上解决这个问题,现代物流的建设和发展才能从目前的低层次、高成本状态中获得突破。
影响物流成本的因素:1.物流的合理化2.物流质量3.物流效率4.物流人才。
1.物流的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就是使物流设备配置和一切物流活动趋于合理,具体表现为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往往带来高的物流成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物流合理化,是影响物流成本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效益,它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 物流的合理化包含的内容很多,不简单的局限于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物流要素的合理化。
还应该把物流设备和物流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各个物流要素处于该系统之中,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组织各部分协调和谐的发展下去,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比如有时提高运输效率,运输成本增加了,相反仓储保管的成本下降了,总的物流成本也减少了。
由此可见,物流成本的合理化要根据实际物流流程来设计、规划,不能单纯的强调某个环节的合理、有效、节约成本,就把物流合理化当作整个物流系统的优化,最优化的组成,达到最低的物流成本。
2.物流质量
加强物流质量管理,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只有不断提高物流成本的质量,才能不断的减少消灭各种差错和事故,降低各种不必要的费用支出;只有不断提高物流质量,才可做到物流的各个环节合理协调的长远发展;只有不断提高物流质量,才能降低物流过程的消耗,增加物流企业的盈利;
只有不断提高物流质量,保持良好的信誉,才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提高物流效率,从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物流质量对于一个物流企业而言,它就是整个企业的根基所在,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服务质量,就不会拥有好的经济效益。物流质量就是整个企业的生命。
3.物流效率
提高物流效率,可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物流周期,降低储存费用,从而节约物流成本。物流企业应注重对现有资源和流程不断改进,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配置一些基础性设施,如计算机、软件、系统联网等。 电子商务已经在个行个业兴起,电子商务以成为物流努力的方向。将电子商务应用于物流的发展,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时间,从而可以提高整个物流效率,使得物流成本降到最低。
4.物流人才
使物流合理化,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及提高物流效率,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员去做,他们的工作方法、态度,将间接影响企业成本大小。重视物流人才,可以许多机会成本,他们的一个好建议或者合理优化的方案,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所以,物流人才是物流企业的宝贵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效益。好的物流企业,都有一伙精明能干的物流人才支撑。要想发展物流,实现现代物流,就必须重视物流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同时,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制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的人才管理办法。通过优秀物流人才的努力工作,去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实现物流企业的效益的创益,实现物流企业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