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快递成堆、害怕取件混乱的时候,浙江大学已投入了机器人送货,方便快捷,可谓是高效率。但机器人目前还遇到了生成品质不过关、不够智能化、缺乏行业技术人才等困难。
一:解决送货难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到来,许多人趁着折扣,纷纷购买了很多商品,但问题来了,大家都在购买商品,等快递到达的时候,应该会出现:排队等候时间过长、快递站工作人员繁忙以致看错和看漏快递件、人手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吧。那么浙江大学就完美地解决了送货难这一问题啦,因为浙江大学使用了物流机器人配送这一方式。
二:物流机器人让生活更加便捷
在2020年10月30日,浙江大学的紫金港校区里出现了二十二个机器人,它们非常有秩序地排好队,整齐有序进入了校区。那么,这些机器人主要是做什么的呢?据悉,这些机器人,它们全都是用于浙江大学双十一期间包裹配送工作的物流机器人,可以非常高效快速将快递送达至收件人的手中,预计机器人们每天的配送量将会超过三千个,而它们的压力也很大呢,它们将在双十一期间进行超出3万件包裹,加油吧,机器人们!浙江大学是全球首个使用纯机器人送货的院校,这样做不但能高效率地送达货品,且还能减少失误,一切完全是机器操作。如果你想寄送快递也没问题,物流机器人是可以提供在线预约服务的,从你预约完成到机器人到达总共不超过十分钟,可谓是高效率。
三:机器人目前有哪些困难
目前送货机器人还有哪些困难呢?一个是在国内,机器人产业增长迅速,许多企业都投入了这一块,特别是物流机器人这一领域被成功带动。但目前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增长已经到达了一个比较尴尬的阶段,随着竞争力的加大,物流机器人行业要获得新的机会是有点难的;二是高端复合型人才非常稀缺,物流机器人行业应用了许多新技术,而这一行业人才十分稀缺;最后是物流机器人大多品质都不过关,这对行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大约从15年起,无人机这个概念进入了市场的风口。近两年来,无人机的热度长期居高不下,尤其是无人机送货这一设想,长期得到业界和媒体高度的关注。Google、亚马逊、DHL、GeoPost、京东、顺丰各家纷纷跳坑试水,甚至连中国邮政都在其中掺了一脚。
就国内来说,就在不久前,顺丰与赣州市南康区联合申报的物流无人机示范运行区获得批准,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得正式审批的示范空域。顺丰拿到首张无人机送货“牌照”的新闻,又一次将“无人机送货”推上了热搜,让人不禁想去探究一下,在过去的几年里,无人机送货在国内到底的发展的怎么样了?
京东:在四川建185 个无人机机场,无人机24 小时送遍全国城市
京东一直是国内无人机送货服务的忠实拥趸,不时地出来为项目造势。2016年6月8日,京东在江苏宿迁市完成了第一单无人机送货,将无人机正式投入农村物流试点运行。
2017年,京东智慧物流全国运营调度中心在宿迁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同时,京东集团与西安航天基地签订了京东全球物流总部、京东无人系统产业中心、京东云运营中心合作协议。在这两个项目的推动下,西安和江苏宿迁成为了首批加入京东无人机正式常态化运营的城市。
从这个手笔来看,京东是真的非常看好无人机送货服务在未来的发展。
据消息称,在之前刚刚过去的“6·18”中,京东无人机送货已经在运营。
而就在2天前刚刚召开的2017TechWorld大会上,京东CEO刘强东作为嘉宾出席了大会,并在大会上宣布了京东之后对于无人机物流的展望。刘强东表示:“京东计划在四川建185个无人机机场来送货,届时将实现‘四川省内任何地方的商品,在24小时内送到中国的任何城市’。”“2019年双十一前,京东将建成第一个没有一个操作员的无人仓库。”
菜鸟:不要认为搞了个无人机,就是进入了智慧物流。
对于无人机送货,其实阿里做的更早。2015年2月份淘宝联手圆通速递和寿全斋,搞出了一波1小时红糖姜茶速递的活动,完成了首次无人机送货服务。
不过比起京东之后持续性的在无人机物流上加大投资,淘宝的这次活动更像是一次借势营销。阿里旗下的菜鸟物流在无人机送货服务方面,一直持着比较谨慎的态度,没有什么后续进展。
相比于无人机送货,菜鸟显然对物流机器人更加青睐。16年云栖松大会,菜鸟公布了其旗下的“E.T.物流实验室”。实验室主要研究的项目就是包括末端配送机器人、仓内复杂拣货机器人矩阵、以及无人配送机器人在内的多款物流机器人。在这方面,菜鸟的研究已经卓有成效,机器人有望投入使用。
对无人机,菜鸟CEO童志文在去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表示“现阶段的物流无人机作秀的成分更大一些。”“不要认为搞了个无人机,就是进入了智慧物流。”
顺丰:默默地走在无人机物流的前端
顺丰抢先京东一步,率先拿下了国内首张牌照,确实令人瞩目。不过顺丰此次能获批成功绝非一日之功,得益于其背后整个体系的架构。
追溯国内无人机送货服务发展历史,顺丰绝对算得上是先驱。
早在2012年,物流无人机这个概念还没进入国内公众的视线时,顺丰的创始人王卫就已经提出了物流无人机的设想。而且这个设想不仅仅是目前主流看法所比较关注的,小型无人机在快递“最后一公里”方面的作用,而是希望通过“大型有人运输机+支线大型无人机+末端小型无人机”三段式空运网,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国的网络。
2013年顺丰无人机开展运营试点工作,在当时媒体就有报道顺丰自研无人机的试飞。在之后的四年里,顺丰在无人机、导航系统等方面大量投资科研,一共获得了151项专利。当然,最令人惊异的是就在7月11日在网络上曝光而出的一段视频:印有顺丰LOGO的大型无人机在水面上起飞的视频,其机翼长约10米——这是顺丰大型无人机项目重要的一部分。
细数顺丰在无人机项目上的发展历史,顺丰在国内率先拿到牌照,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儿。只是不知拿到了通行证的顺丰,接下来能不能真正实现它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