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变化,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行业内和行业间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亟需现代物流的支持与保障,大批生产、制造企业开始采用“外协物流”。企业经营管理表现出产品品种急剧增加、以客户为中心、供应链再造、组织扁平化等一系列新的特点,使企业纷纷实行“归核化”战略。 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出现的新特点,既增加了物流活动的复杂性,又对物流活动提出了零库存、准时制、快速放映等更高的要求,使一般企业很难自己承担此类业务,要求提出新型管理方法和理念。第三方物流兴起是改善物流与强化竞争力相结合意识的萌芽。 整体经济高速发展需要规模化、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营物流的现实不容乐观,迫使企业改变思维,重新调整物流战略。
经济中的流通、经济中的物流、经济中的运输,物流在社会经济中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 “经济”一词来自"经世济民",经济的目的是治国安邦,让人们过上富裕的生活。所谓经济,就是用“价值”观念看人类社会而言的,是指人们为了生活而从事必要的买卖、消费、生产等活动。但经济决不是只由买卖、消费、生活构成的。企业要销售产品、获取收入,没有流通是不行的,我们消费才为了生活下去,需要购买必要的物品,物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即流通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物流也是经济要素之一,这是毋庸置疑的。如上所述,经济是由三大领域构成的,即“生产”、“流通”和“消费”。高校的“政治经济”、大学的“经济学”、“经济原理”教的是:构成经济的是"生产和消费"或"供给与需求"。流通是包含在"供给(生产)"中的。但是,流通与制造、栽培是有本质区别的。现代流通的规模日趋庞大,这是经济的规模、范围扩大的缘故。在日本,工业原材料、新鲜食品从全世界选购,而日本生产的商品销往世界各地。因此,有必要把“制造物品”与“运送物品”分开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