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境内设有北仑区一个行政区和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是浙江省、宁波市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国家级开发开放功能区最为集中的区域。
北仑是1984年1月建区(始建称滨海区,1987年6月更名为北仑区),陆域面积58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258平方公里,北仑区辖6街道2镇1乡,有211个村民委员会和35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常住人口78万,其中户籍人口36万。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全国首批14家国家级开发区之一,面积29.6平方公里,2002年底与北仑区合并,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管理模式;
宁波保税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浙江省唯一的保税区,规划面积 2.3平方公里,具有进出口加工、国际贸易、保税仓储三大主体功能;
宁波大榭开发区是199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成片开发,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政策;
宁波出口加工区是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主要以加工制 造、保税物流为主;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是200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面积7.7平方公里 ,这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5个保税港区。
发展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关键要点是什么
问题一:××保税物流中心,这个保税是什么意思??? 保税物流中心是封闭的海关监管区域,具备口岸功能。分A型和B型两种,A型由一家企业投资建设,为自有物流服务。B型由多家物流企业经营,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我市申请设立的是B型保税物流中心。
保税物流中心有政策优势,进入中心视同进出口;深加工结转货物只要报关进入中心即可享受退税,避免像过去那样须将货物运到香港(不做任何加工)再运回国内“一日游”。
中心内注册的企业,可自动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国际货运代理权、货物境内运输权。
海关人士介绍,建设B型保税物流中心,有利于引进跨国公司、知名企业、国际新兴产业等大型项目到武汉投资,提高招商引资的档次和水平。有效整合物流资源,推进全省物流中心建设,促进供应链形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问题二:什么叫保税物流 保税物流园区(Bonded Logistics Park, BLP)
定义:保税物流园区是指经国务院批准,在保税区规划面积或者毗邻保税区的特定港区内设立的、专门发展现代国际物流业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功能
(一)存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
(二)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
(三)进出口贸易,包括转口贸易;
(四)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
(五)国际中转;
(六)检测、维修;
(七)商品展示;
(八)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
天津保税物流园区除了在传统意义的保税区的保税功能以外的最突出的政策特色为如下三点:
国内货物进入园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对出口到报税区的国内企业可以实行退税(不必等货物真正装船离港后才能返回关单退税联);
B. 园区内货物内销按货物进口办理报关手续、货物按实际状态征税;货物不可以更改初始入区的状态(税号不变)但可以更改包装和标志;
C. 园区内货物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到保税区海关稽查可办理海关备案手续后,自由转换货物所有权或在园区内的不同货物存放地。
保税物流中心(Bonded Logistics Center)
定义:保税物流中心是指封闭的海关监管区域,并且具备口岸功能。分A型和B型两种。A型保税物流中心,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专门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监管场所。B型保税物流中心,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
功能
保税存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
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
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
转口贸易和国际中转业务;
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
保税仓库(Bonded Warehouse)
定义:经海关批准设立的专门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
功能
加工贸易进口货物;
转口货物;
外商暂存货物;
未办结海关手续的一般贸易货物;
经海关批准的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的货物
出口监管仓库(Export Supervised Warehouse)
定义:是指经海关批准设立,对已办结海关出口手续的货物进行存储、保税物流配送、提供流通性增值服务的海关专用监管仓库。
功能
出口监管仓库分为出口配送型仓库和国内结转型仓库。
出口配送型仓库是指存储以实际离境为目的的出口货物的仓库。
国内结转型仓库是指存储用于国内结转的出口货物的仓库。
出口监管仓库通常结合着保税仓库来用,一般把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合二为一,统称叫做“两仓”,即一出一进。出口监管仓库和保税仓库属于同一范畴,主要应用于加工贸易企业当中,加工贸易企业在应用保税这一概念的过程中是非常丰富的,主要有五种加工保税模式,一是通常所说的“两头在外模式”,即原料和成品都在国外,加工在国内;二是“两头在内模式”,即原料和成品都在国内,当然加工也在国内,只是来源都是加工贸易公司;三是保税内销,四是非保外销,五是委托加工。关于出口监管仓库,局限的范围非常小,一是主要用于出口,二是仓库内不允许流通加工,三是仓库容量有限,四是涉及面也比较窄,五是退税一般要求为实际离境。
保税区(Duty―free Zone)
定义:经 *** 国家海关批准,在其海港、机场或其他地点设立的允许外国货物不办理进出口手续即可连续长期储存的区域。
保税区(Bonded Area ;the low-tax; tariff-free zone ;tax-protected zone)亦称保税仓库区。这是一国海关设置的或经海......>>
问题三:快递保税区出来有什么标签吗 之前收到的聚美优品的包裹,在河南保税区发的,上面是快递单上直接有写,有的说扫码可以扫出来。跨境物流吧百度贴吧
问题四:保税物流园区里退税是什么意思 是为了促进进出口贸易
问题五:保税区和报税物流园有什么区别 保税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海关实施特殊监管的经济区域。其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根据现行有关政策,海关对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境外货物进入保税区,实行保税管理;境内其他地区货物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境;同时,外经贸、外汇管理等部门对保税区也实行较区外相对优惠的政策。 保税物流园区实行保税区及出口加工区叠加政策:即国内货物进入园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实行退税;园区货物内销按货物进口的有关规定办理报关手续,货物统一按照实际状态征税;区内货物自由流通,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 保税港:具有国际中转、采购、配送和转口贸易、商品展示、出口加工等功能,实施保税区政策和出口加工区政策,进口货物入港保税、出口货物入港退税。
问题六:中通保税快递单号359371203942 2015-08-20 02:49:32 [郑州] 郑州 的 客户聚美优品 已收件2015-08-20 03:56:47 [郑州中转] 快件在郑州中转,正发往哈尔滨2015-08-20 10:05:07 [郑州中转] 快件在郑州中转装车,正发往哈尔滨中转2015-08-20 23:46:22 [郑州中转] 黑R59468在郑州中转已发车,下一站沈阳中转,2015-08-22 02:55:41 [沈阳中转] 黑R59468已经到达沈阳中转
问题七:保税物流园是什么 保税物流园区 出自 MBA智库百科( wiki.mbalib/)保税物流园区(Bonded The Thing Flows the Garden Zone/Bonded Logistics Park) 目录[隐藏] 1 保税物流园区的含义 2 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 3 保税物流园区的优势 4 保税物流园区与保税区的区别 5 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规划 [编辑] 保税物流园区的含义 保税物流园区(区港联动)是指保税区在海港区划出的特定区域,实行保税区的政策,以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为主,按“境内关外”定位,海关实行封闭管理的特殊监管区域。在该区域内,海关通过区域化、网络化、电子化的通关模式,在全封闭的监管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简化通关手续。通过保税区与港口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货物在境内外的快速集拼和快速流动。 保税物流园区是保税区的升级版,相较于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的政策优惠更为显著,功能优势更为突出,货物进出更为便捷。 我国第一个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试点--上港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是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目前全国已有上海、青岛、宁波等9个保税物流园区。 保税物流园区可以存储进出口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进出口贸易及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检测、维修、商品展示、和经海关批准的其他国际物流业务。保税物流园区内不得开展商业零售、加工制造、翻新、拆解及其他与园区无关的业务。 [编辑] 保税物流园区的功能 一是国际中转。即对国际、国内货物在园区内进行分拆、集拼后,转运至境内外其他目的港。国际中转是世界各大自由港的主体功能,也是航运中心实力的体现。 二是国际配送。对进口货物进行分拣、分配或进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配送。国际配送为保税物流园区发展增值服务创造了一个重要平台。 三是国际采购。对采购的国际货物和进口货物进行综合处理和简单的临港增值加工后,向国内外销售。 四是国际转口贸易。进口货物在园区内存储后不经加工即采取转口贸易方式直接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编辑] 保税物流园区的优势 除享受保税区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海关监管等方面的政策外,还叠加了出口加工区的政策,即实现国内货物入区视同出口,办理报关手续,实行退税。从而改变了保税区现行的“货物实行离境方可退税”的方式,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区内享受“境内关外”的待遇,货物在区内可以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此外,区港联动区域实行封闭管理,参照出口加工区的标准建设隔离设施,专门发展仓储和物流产业,区内不得开展加工贸易业务。 一、政策优势 保税物流园区内除继续执行现有的保税区政策外,还享受以下三条配套政策: 1、对进入保税物流园区的国内货物实行进区退税。比照出口加工区,对从区外进入保税物流园区内的国内货物实行进区退税。若进入保税物流园区内的国内货物重新回到区外,应严格按照货物的实际状态办理货物的进口手续,改变了保税区现行的离境退税方式,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2、给予区内企业在税费政策和市场准入方面的国民待遇。区内企业无论什么性质,都享受统一的税费政策和市场准入待遇。取消现行对国内企业征收监管手续费的政策;取消对区内企业在货代、船代和外贸经营权等多种领域方面的限制。 3、适度放宽外汇......>>
问题八:什么是保税物流中心 保税物流中心是指封闭的海关监管区域并且具备口岸功能,分A型和B型两种。A型保税物流中心,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专门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监管场所;B型保税物流中心,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
分类:
1.保税物流中心(A型)
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专门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监管场所。
保税物流中心(A型)按照服务范围分为公用型物流中心和自用型物流中心。
公用型物流中心是指由专门从事仓储物流业务的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向社会提供保税仓储物流综合服务的海关监管场所。
自用型物流中心是指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仅向本企业或者本企业集团内部成员提供保税仓储物流服务的海关监管场所。
2.保税物流中心(B型)
一、保税物流中心的定义。
保税物流中心(B型)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从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集中监管场所。
望采纳,谢谢!
问题九:什么叫B型保税物流园? 保税物流中心分类 1保税物流中心主要分为A型: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专门人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监管场所,保税物流中心A型按照服务范围分为公用型物流中心A型和自用型物流中心A型 (1)公用型的物流中心 指专门从事仓储物流业中国境内企业法人经营,向社区提供保税仓储物流综合服务的海关里监管场所 (2)自用型的物流中心 指中国境内法人经营。仅向本企业或者本企业承包集团内部成员提供保税仓储物流服务的海关监管场所 2保税物流中心B型 是指经海关批准。由中国境内一家企业法人经营。多家企业进入并 事保税仓储物流业务的海关监管集中场所 保税物流流中心A B型的主要区别 1构成区别 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批由一家法人企业设立的并经营的保税物流服务的海关监管场所 保税物流中心 B型是指由多家保税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保税物流的海关监管场所 2审批和验收程序 税物流中心A型应由企业申请经直属海关审批并由直属海关会同省级国税,外汇管 门验收 物流中心B型由直属海关授理审核后报海关总署审批,并由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验收小组进行验收 3企业资格条件 保税物流中心A型因主要针对大型生产型的跨国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因而对申请设立 业的资格要求较高,要求企业注册资本量低为3000万人民币 物流中心B型经批准设立后,对企业的入驻资格要求较低,以注册资本为例,只须达到5 万人民币即可 4出口中心货物管理 无论保税物流以中心A型还是B型,保税存储货物范围,辐射范围基本相同。可以面向国内外两个市面上场进行采购分拔,配送。
问题十:保税物流a.b区有什么区别 A和B型的主要区别
1、构成区别
保税物流中心A型是批由一家法人企业设立的并经营的保税物流服务的海关监管场所;保税物流中心 B型是指由多家保税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保税物流的海关监管场所;
2、审批和验收程序
税物流中心A型应由企业申请经直属海关审批并由直属海关会同省级国税,外汇管理部门验收;
物流中心B型由直属海关授理审核后报海关总署审批,并由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组成联合验收小组进行验收。
3、企业资格条件
保税物流中心A型因主要针对大型生产型的跨国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因而对申请设立业的资格要求较高,要求企业注册资本量低为3000万人民币;
物流中心B型经批准设立后,对企业的入驻资格要求较低,以注册资本为例,只须达到5
万人民币即可。
4、出口中心货物管理
无论保税物流以中心A型还是B型,保税存储货物范围,辐射范围基本相同。可以面向国内外两个市面上场进行采购分拔,配送。但在货物存储期限一,保税物流中心A型货物存储期限为1年。保税物流中心B型货物存储期限为2年,特殊情况可予延期。
港口物流综合联动是指港口物流体系各子系统之间以及与外部因素之间的协调运作,从内部整合层次看,是指以枢纽建设为纲,发挥物流设施整体效益,同时促进水陆空管等多种物流模式合理分工和紧密衔接,并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众各种力量的组合优势;从外部关联看,是指充分重视物流与城市功能提升之间的互动,以推动城市的全面发展。鉴于宁波港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快速增长,提高物流体系整体效益、加快宁波港口物流综合联动建设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宁波港综合物流联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按照“海港龙头,信息经脉;以公为主,海铁优先;综合市场,多元服务”的总体思路,建设综合港口、综合运输、综合节点、综合市场、综合保障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实现其内部整合的组合优势与外部联动的提升效应。 宁波港综合物流联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逐步形成以 “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为核心,以腹地无水港为枢纽,建立省内外港口联盟和国内外的合作港口,以信息港平台为纽带,形成综合港口体系。 ——构建国际航线、内支线、城市环线、省内网线和省外专线等组成的公、铁、水、航、管等多式联运为支撑的综合运输体系。 ——优化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转运中心、流通加工中心、集装箱堆场、杂货堆场等多种形式的港区节点和中转节点,形成综合节点体系,顺畅衔接公、铁、水、航、管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国内国际物流枢纽。 ——提升传统物流市场,构建网上货运交易市场和网上物流综合服务交易市场,打造网上、网下、虚拟、实体、离岸、岸内并存的综合物流市场。重点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以及承接离岸物流外包业务的新型市场主体。进一步提升反应速度快、功能容量大、协同能力强、作业效率高、业务范围广的多元化物流服务。 ——完善包括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经营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六大方面的综合保障系统。重点落实政策服务、引导机制与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联动,以确保综合物流体系的硬件投入发挥最大的效能。 ——实现综合物流体系内部互联互通、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组合优势。 ——实现综合物流体系内外联动的提升效应。综合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与全球产业转移、供应链分工调整,与国家重要资源配置中心联动,充分重视综合物流体系与城市功能提升的互动作用。 宁波港综合物流联动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综合物流联动机制。具体说来,就是建立综合物流体系联动的系统规划机制和市综合物流体系联动的重大物流工程协调机制。建议建立联合规划机制,规划方案要统筹考虑整个港口物流体系,要考察规划项目对于其他物流系统的影响,作出整个物流体系的技术经济分析。对重大物流工程的前期计划、调研、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和评价进行全程决策指导;同时,还要对不同物流项目的建设时间、建设周期、运营情况进行协调,以提高综合效益。 第二,尽快编制宁波港综合物流联动行动计划。在宁波市港口物流发展规划指导下,组织相关专家尽快编制宁波港综合物流联动行动计划。一方面,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综合物流体系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综合物流的系统性、内在相关性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重点、集中力量,编制并落实好综合物流体系发展计划。另一方面,综合物流体系发展计划要与国家规划、地区规划的大目标相适宜,重点项目要努力进入国家、省、地区中长期、“十二五”规划等重大项目的范围。 第三,构建综合港口体系,形成综合物流核心元素。逐步形成以 “海港、空港、信息港”三港为核心,以金华、义乌、慈溪、绍兴、衢州、上饶、鹰潭、嘉兴、萧山等九个无水港及办事处为枢纽,建立省内外港口联盟和国内外的合作港口,形成综合港口体系。其具体内容是: 大力发展海港体系。加快宁波-舟山港资源的优化整合,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两港的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建设和统一管理,逐步实现宁波-舟山港区的港政、航政、海事、海关、边检、商检等全方位一体化。以宁波-舟山港为核心,发展腹地无水港,推进省内港口联盟,探索与国外港口的合作经营模式,形成腹地范围广、服务能力强、现代化程度高的现代海港体系。 大力发展空港体系。利用国家对民航业的扶持政策,发展航空物流,抢占区域航空市场的竞争主动权;积极参与周边机场的合作,主动承担周边机场能力范围外的运量;通过增加航线和开拓市场,形成以空港物流中心为核心区、以整个市域范围为海空联动区、以整个长三角为辐射区的航空物流网络。建议宁波市航空物流重点发展:(1)以机场为龙头,积极拓展航空货运市场,建立航空国际物流体系;(2)依托空港物流中心,加快推进海空联动发展,建设海空联动保税仓库,努力构筑航空配送转运体系;(3)整合航空物流信息资源,构筑航空物流信息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信息港体系。在宁波市现代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统一规划和建设宁波公共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港)。逐步对接和整合宁波已有的海关、港口E-DI、电子口岸三大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使国内物流和国际物流在信息互通、票据流转、作业流程、全程监控等方面实现无缝衔接,真正实现一票制的多式联运,延伸物流服务链,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的全程物流服务。信息港要逐步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创建品牌,实现与省内、国内、国外主要物流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 同时,海港体系、空港体系和信息港体系建设要实现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系统优化、资源共享、品牌共建。 第四,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提升综合物流网络运力。构建多层次的综合运输体系,在总体上,要构建由国际航线、内支线、城市环线、省内网线和省外专线等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形成 “一环六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八横五纵三沿海”的干线公路主骨架格局,并新建铁路港区支线。充分利用杭州湾跨海大桥,加强北向对外交通干线建设,同时以完善和拓展长江三角洲地区运输网络为重点,加快规划建设甬金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绕城高速公路东段、甬台温沿海高速公路复线等交通重点项目,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各省间接经济腹地推进,进而向华北、西南、西北、东北等国内其他内陆腹地推进。拓展国际集装箱远洋航线网络系统,开辟江海联运及南北沿海集装箱运输支线,全方位吸引海向和陆向经济腹地国际集装箱货源。 第五,加快港口集疏运网络优化,提升物流通达能力。建议调整《宁波市高速公路网规划》,新增六横-北仑疏港公路,以解决北仑片区港口集疏运快速通道不足的问题。 建议调整宁波市铁路网规划,将大碶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处理能力提高到260万TEU/年,并结合进港铁路支线建设,在港区内配套建设铁路集装箱港前站。 加快滨海快速路的实施,以尽快分流穿山、大榭、北仑、镇海四港区的东西向疏港交通以及四港区之间的交通量。 大力发展国际中转以及内支线业务,提高海运水水中转比例,降低港口对陆路集疏运的需求;同时建议港口企业进一步优化航线设置,尽量减少水水中转集装箱在不同港区之间转换,减轻港口后方道路交通压力。 注重发展多式联运,提高运输网络利用效率。多式联运是实现综合运输体系联动,提高运输网络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宁波市在规划多式联运体系时,应重点发展腹地400公里内海-公联运,400公里外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的集装箱运输方式,吸引间接腹地特别是长江流域、西南地区的货源。 要建设以港口为龙头、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加速器,以综合运输体系为通道的多式联运体系和现代物流运作体系。具体为:(1)台州、温州等南向联运体系,金华、衢州等西南向联运体系,绍兴、杭州等西北向联运体系,沿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上海、苏南方向联运体系,这四个集装箱多式运输体系主要是公-海联运模式;(2)沪杭-浙赣以北、以南、以西方向江西、安徽、贵州、重庆等地至宁波铁-海或铁-公-海集装箱多式联运体系;(3)杭甬运河至宁波港水水集装箱联运体系;(4)长江至宁波港的水水集装箱联运体系;(5)欧美-亚太地区海运中转业务。 第五,构建综合节点体系,实现综合物流无缝衔接。优化物流园区、保税物流园区、配送中心、转运中心、流通加工中心、集装箱堆场、杂货堆场等多种形式的港区节点和中转节点,形成综合节点体系,顺畅衔接海、空、公、铁、河、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以及国内国际物流枢纽。 有序建设 “一主六副”物流园区。围绕 “一主六副”物流园区建设,打造现代物流运作中心。充分发挥宁波保税物流中心、龙星物流、余姚东方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先发示范效应。北仑主物流中心要在一期项目(即宁波保税物流园区)正式运作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引进采购、配送、国际中转等国际贸易物流企业;空港物流中心要在一期项目开工建设的基础上,做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申报工作,提升航空物流发展;深化明州现代物流中心等项目的前期工作;鼓励各县 (市)区政府开展一些小型特色物流节点的规划工作,构筑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节点网络体系。 提升完善保税物流园区。以梅山保税港区获批为契机,做好保税物流园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慈溪出口加工区、金融服务区和集疏运等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引进基础物流、第三方物流、专业物流和物流技术等多功能行业性的企业落户港区。要增强区内与区外的物流互动功能,强化保税经济区综合物流功能对全市现代物流业特别是港口物流业的带动效应。同时,结合空港物流中心、宁海物流中心的开发建设,适时申请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完善物流中心综合物流服务功能,提升竞争力。 继续推动 “区港联动试点”。依托北仑四、五期集装箱码头的陆续建成,进一步发挥 “区港联动试点”的规模化效应。通过推介、宣传以及为大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等措施,吸引更多物流企业到园区租仓开展保税业务。 优化堆场布局。结合北仑区未来城市用地布局调整,整合北仑港区后方现有堆场,引导堆场企业向综合性、规模化方向发展;尽快确定规划集装箱综合场站的具体方案,并列入土地利用规划,做好用地控制。 第六,构建综合市场体系,培育市场主体,提倡多元服务。提升传统货运交易市场,构建网上货运交易虚拟市场和网上物流综合服务交易市场,发展各种形式的物流服务中介与离岸物流外包业务,打造虚实并存、离岸近岸的综合物流市场。 培育港口物流供应链的各类物流市场主体,重点培育社会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业以及承接基于IT技术的离岸物流外包业务的新型企业主体,提供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技术、离岸物流服务承接、供应链优化等现代综合物流的多元化服务。 综合物流体系要与全球产业转移联动,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方向主导产业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