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形象:从礼服到军服? 作者:高林桑 如果我们可以确定路易十四时代(17世纪下半叶)君主和贵族已经在穿军服了,那么为什么我们还会觉得君王的打扮是在18世纪被军服取代的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18世纪欧洲王室的男性画像的穿着基本都是华丽丽的礼服,19世纪却以军服为主。这种审美风格的变化缘何而来? 首先我们得考虑宫廷礼服是什么? 如果是酱式的,那到18世纪就已经过时了。 1745年弗兰茨一世在法兰克福加冕为皇帝的仪式上,他妻子玛丽亚·特蕾莎看着他身披「 ”罗马人的长袍”就被逗得哈哈大笑,然后周围的人也跟着笑。这说明罗马式长袍本身到1745年已经有些过时了。 然后我们来看看军服是怎么取代酱式的服装的。 **里表现的是路易十四时代,也就是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初。 国王穿的这种衣服和军服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看看这个时期的军服。 这是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神力王奥古斯特。他这身显然是军服,因为穿的是盔甲嘛。但如果君王和军人 *** 盔甲,他们的军服是什么样呢? 这是路易十四接见大孔岱。 大孔岱穿了胸甲,两边列队的士兵也都穿了胸甲。 但站在阶梯上持剑的两个人和他们身后的四个人都没有穿胸甲,他们和国王一样穿的就是普通的礼服。这是不是说实际上这种礼服就是一种军服呢? 这是宫廷仪式,恐怕还不足以说明这一点。我们能不能去战场上看看呢? 这是战场,我们可以看到近景里的两个人都穿了胸甲,但稍远一点有一个没穿的。我们能不能想办法拉近了看看呢? 这次近多了,我们可以看到这次画面里的人绝大部分都没有穿胸甲。而他们穿的军服,其实就是国王穿的那种礼服,只不过他们的颜色更统一一点,还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军阶标志而已。 也就是说,其实17世纪后半期到18世纪,军服和君主贵族的礼服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再看看另一些图。 这是战死在吕岑战役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尔夫。 这还是古斯塔夫·阿道尔夫。 我们再来看看同时代的军人的打扮。 这是路易十三时代的军人的打扮。一比较我们就可以看出古斯塔夫·阿道尔夫只是穿的没那么华丽,但穿的肯定是军服。 那常服是什么样呢? 这是正太版的路易十三。 这是正在检看吉斯公爵首级的亨利三世。比路易十三要早几十年。我们可以看出事实上这些君主和贵族在这个时代穿的已经是军服了。军服和礼服的最大区别就是是否披甲。 那么如果我们可以确定路易十四时代君主和贵族已经在穿军服了,那为什么我们还会觉得君王的打扮是在18世纪被军服取代的呢? 我觉得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军服的简朴化。因为近代君主国批量扩充常备军,所以军服本身被大幅度简化了。贵族虽然可以私人定制军服,但也必须在君主国指定的样式里选择。我们来看看穿这种近代化制式军服的名人。 在穿军服方面腓特烈二世并不是普鲁士第一人,他爸爸腓特烈·威廉一世就更早,但他爸爸穿的还是路易十四时代那种军服。而他穿的就是十八世纪的军服了。这种军服和君主的礼服的差异,我们只要比较一下同时代的弗兰茨一世就能看出来了。 弗兰茨皇帝这身从制式上说显然是常服,但无疑是太过于华丽了。 这个就简朴多了,但相比腓特烈穿的那身无疑还是华丽。从这个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到18世纪中叶,罗马人的服饰无疑是完全过时了。君主和贵族的常服原本和军服是一样的,而且也都在走向简化。但军服缩水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常服。到18世纪中后期,军服已经远比常服简朴了。 我们再看一个例子,这是腓特烈无脑粉、皇帝约瑟夫二世。他穿的也是军服。相比他爹的那身常服,他的军服也简朴多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他这是在COS腓特烈二世的那一身。 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下路易十五。作为最强大的专制君主国的国王,路易十五的形象是酱式儿的: 到18世纪末,简化的趋势就更明显了。拿破仑在个人形象上实际上也效法了腓特烈二世。他也穿一身普通的军官制服。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到1800年前后,君主穿军服实际上是为了让自己显得简朴亲民。 但随着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横扫欧洲,新的风尚也兴起了。那就是中产阶级的趣味,或者说布尔乔亚的文化。 燕尾服开始兴起,黑色的朴实无华的男子常服开始兴起。跟那种大家熟悉的高筒帽+黑礼服的打扮相比,原本很简朴的军服反而变华丽了。 时尚教主布吕迈尔 于是当一个君主或者贵族想要追求华丽的打扮,军服就成了首选。托尔斯泰有个著名的梗我经常引用,就是有一次他看到一队骑兵走过,就说「 ”真是帅!”他朋友问他,为什么你会赞美沙皇的骑兵?托尔斯泰回答「 ”因为就是帅啊。” 军服一方面可以满足人的虚荣心,把君主贵族的形象从根本上和普通人区别开,另一方面则可以向人们彰显君主和贵族的作用,那就是君主和贵族是天然的军人,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军队指挥官的权力和威严。 所以到十九世纪,君主和贵族,甚至德意志帝国宰相都愿意穿军服。 俾斯麦的日常
公主篇:
接见礼仪:站资亭亭玉立,有人到来右脚向后膝盖弯曲,拉起裙子,鞠躬,然后自我介绍;
餐桌礼仪:按年龄,年长上座,然后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吃饭不能发出响声,不能没有吃相如大口大口吃,长的先吃,幼的后吃!不得将饭掉如衣服.餐桌和地上;
等级礼仪:见了高级爵位的人,应该右脚向后膝盖弯曲,拉起裙子,鞠躬,然后再问候.
一般礼仪 1.鞠躬礼 鞠躬礼系下级对上级或同级之间的礼节。行礼时须脱帽,右手(如右手持物可用左手)握住帽前檐中央将帽取下。右手垂下后身体对正,用立正姿势,双目 注视受礼者,身体上部向前倾斜约十五度,尔后恢复原状。脱帽时所用之手和敬礼方向相反,即向左边的人敬礼,以右手脱帽;向右边的人敬礼,以左手脱帽。 2.点头礼 点头礼系同级或平辈间的礼节,也须脱帽。如在路上行走间相遇,可在行进中施礼;如在路上遇见长官或长者,则须立正行鞠躬礼,但长官对部下或长者对幼者的答礼,可在行走中点头答之或伸右手或手触帽檐答之。 3.举手注目礼 举手注目礼系军人礼节。敬礼时举右手,手指伸直并齐,指尖接触帽檐右侧,手掌微向外,上臂与肩齐高,两眼注视对方,待对方答礼后方可将手放下,对长官或长者每次见面都应照常行礼。 4.握手礼 握手礼是欧美最常见的礼节,在世界许多国家都通行。行礼时距对方约一步,上身稍前倾,伸右手,四指并齐,拇指与之分开伸向受礼者。饭店客房服务中 须注意,客人先伸手时,方能握之,切忌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与人握手,尤忌四人交叉握手。和初次见面的女人通常不握手,只行鞠躬礼。同男人握手越紧,表示友情 越深,和女人握手则须轻些。 5.吻手礼 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上层社会的一种礼节。和上流社会贵族妇女或夫人见面,若女方先伸出手做下垂式,则将指尖轻轻提起吻之。但女方如不伸手,则不吻。行吻手礼时,若女方身份地位较高,要支屈一膝作半跪式后,再握手吻之。此项礼节英法社会最重视。 6.接吻礼 接吻礼是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朋友、夫妻之间表示亲昵、爱抚的礼节。通常是在受礼者脸上或额上轻吻一下。遇到高兴的时候,或有喜事或悲伤的时候,一般也行接吻礼,表示亲热和慰问。 7.拥抱礼 拥抱礼是欧美各国熟人、朋友之间表示亲密感情的一种礼节。他们见面或告别时互相拥抱,表示亲密无间。拥抱礼通常和接吻礼同时进行。 二.就餐礼仪 法国人就餐非常讲究礼仪,一般用长条型餐桌,男女主人各坐餐桌两头,家中其他成员或客人在餐桌两旁按从女主人一侧向男主人一侧重要程度递减方式排 列,餐具使用各种不同形状的餐刀、叉子和勺子,用餐盘就餐,桌面上只能存在一道菜,撤去前一道才能上第二道,但餐具根据本次用餐情况全部摆放到就餐人餐盘 两侧,从外到里使用。一般第一道菜是开胃浓汤(soupe),然后是冷盘(hors-d`?uvre),接着才是主菜 (plat de résistance),最后是甜点(dessert),面包随时取用,比英美人消耗多。餐前喝利口酒,餐中水产和禽类菜配干白葡萄 酒。肉类菜配干红葡萄酒,法国人消耗葡萄酒较多,几乎每餐必备,和英美法律也不同,未成年人也允许饮用葡萄酒。到法国人家中作客,则不能像到英美人家中作 客一样,用一瓶酒和鲜花作礼物,等于讽刺主人家没有足够的酒,只能用一盒巧克力做礼物。法国人的就餐礼仪已经成为西方宴会的经典模式。 法国餐馆以其豪华的礼仪和风味著称,世界各大城市中最豪华昂贵的餐馆几乎都是法国餐馆,曾有英国人抱怨说:乘协和式飞机从伦敦去巴黎吃一顿饭,再乘机返回,所有旅费加到一起,也比在伦敦的法国餐馆吃一顿饭便宜。 法国是世界著名的饮食文化大国,在法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美食。由于法国人相当地重视美食,所以吃法国菜时所需要的餐具也是非常多的。 1、肉类料理排餐的吃法 (1)从左边开始切。 法国料理中所使用的肉有牛、猪、羊、鸡、鸭等等,种类相当多,又依调理方式分为烧、烤、蒸、煮等各式各样。一打开菜单,烤小羊排、烤鸭、焖牛肉等等各样的肉类料理 名称琳琅满目地排列在一起,而且吃法千奇百样,令人垂涎三尺。 首先必须记住的是排餐的用餐方法。排餐可说是自古至今的肉类料理代表,排餐的吃 法自然也就成为其他肉类料理的基本形式,所以最好下点功夫研究。点用牛排时,首先服 务生会询问烧烤程度,可依你所喜欢的料理方式供应。 用餐时,以叉子从左侧将肉叉住,再用刀沿着叉子的右侧将肉切开,如切下的肉无法 一口吃下,可直接用刀子再切小一些,切开刚好一口大小的肉,然后直接以叉子送人口中。 (2)重点在于利用刀压住肉时的力度。 为了轻松地将肉切开,首先就要松肩膀,并确实用叉子把肉叉住。再以刀轻轻地慢慢 地前后移动。用力点是在将刀伸出去的时候,而不是将刀拉回时。 (3)将取得的调味酱放在盘子内侧。 点排餐时,会附带一杯调味酱。在正式的场合中,调味酱应是自行取用,而非麻烦服 务生服务。 首先将调味酱钵拿到盘子旁边,以汤勺取酱料时要注意不要滴到桌巾。调味酱不可以 直接淋在牛排上,应取适当的量放在盘子的内侧,再将肉切成一口大小蘸酱料吃。 调味酱的量约以两汤匙为最适量。取完调味酱后,将汤勺放在调味酱钵的侧边,并传 给下一个人。 (4)不可一开始就将肉全部切成一块一块的,否则好吃的肉汁就会全部流出来了。如 果用叉子叉住肉的左侧却从肉的右侧开始切;会很难将肉切开。因左手拿叉子,所以从左 侧开始切才是基本。 千万不要从右侧开始切。如果太用力切,在切开时会因与盘子碰撞而发出很大的声音。 身体向前倾的姿势很难使用刀子。 (5)点缀的蔬菜也要全部吃完 放在牛排旁边的蔬菜不只是为了装饰,同时也是基于营 养均衡的考虑而添加的。国人大都会把水芹留下,如果不是真的不爱吃,最好不要剩下。 利用汤取酱料并放在餐盘内侧,放在旁边的蔬菜与肉互相交替着吃完。 三.宫廷礼仪 中世纪欧洲贵族礼节2007-03-15 21:26中世纪时期贵族礼仪基本是法国人和法国宫廷倡导,并为其他各个宫廷所普遍效仿的。 贵族无论是敌是友,在见面时候必须相互致意,男子(如果不穿全身铠甲)规定为左手扶右胸,右手脱帽,身体稍微前躬同时点头。女子规定为双腿略微曲膝同时两手稍提裙摆两侧,点头致意。双方如若在马背上,男子礼节不变,女子只需点头。 男子如若全身铠甲,只要未上马就必须脱帽、左手按右胸同时点头致意(不必躬身,因为中世纪全身重型铠甲胸与腰是一体的,不可能让你弯下腰去)。如 若在马上,不必脱帽也不必按胸,只点头即可。另外骑马的男贵族遇见站着的贵族,如果对方是比自己爵位高或者是女性,男性贵族只要未着铠甲就必须下马行礼。 如果骑马人穿着铠甲,只需点头致敬即可。 所有情况下行礼时,武器尖头必须指向地面,(出鞘的刀剑可以不放归鞘内但必须尖端向地),有带弓箭者则必须将箭放归箭盒内、右手挽弓才能行礼。 当时礼节还不允许吻女士的手。贵族晋见国王和王后礼仪中才有吻手:贵族单膝跪下,低头吻国王、王后的手表示崇敬。国王和一般贵族见到负责本国教务的红衣主教时也吻手:他们躬身吻主教左手中指佩带的表示主教身份的大宝石戒指(这种戒指每个主教都有,为教廷钦赐) 中世纪吃饭时候必须主人先入坐,客人才能入坐,主人有义务提议喝第一杯酒,第一杯酒之后,主客就可以相互敬酒了.中世纪客人和主人都不允许身穿全 套铠甲入席,铁手套、上臂甲、前臂甲和前后胸甲以及头盔都不可以穿着进入饭厅,因为这样的穿戴明显表示自己在防备周围有暗杀,是一种对他人名誉公然的冒 犯。不过武器是可以带的。胃口越好,主人越认为举办的宴会获得了成功。边吃边说和边喝边说都是允许的(17世纪之后就渐渐认为是不礼貌的),敬一次酒双方 必须干杯到底,没有现在稍微抿一口的说法。吃饭过程中可以宾主双方歌唱,但禁止大声喧哗,如果有吵架闹事现象,不论责任在谁,客人应当立即退席。用餐完 毕,客人必须用语言向主人表示感谢款待,退席时候客人行本人在上一段提到的全套礼节致敬。 教堂礼拜弥撒时,按宫廷地位和爵位尊卑顺序进入教堂,地位爵位相同的话,则男士要比女士优先,年长者比年轻者优先。听完弥撒,男士有义务为任何女士捧圣水,出门顺序仍按爵位和年龄顺序排列,但地位和爵位相同时,女士优先。 与他人的任何争执都可以请自己的好朋友向对方要求圆满解释,如对方拒绝提供解释或解释让你不满意,则你可以提议决斗;对方此时如果意识到错误,可 以主动公开承认错误,决斗就此取消;对方如果不打算认错,则必须参加决斗。埋伏在路边暗杀对方是不允许和不光彩的。只有贵族和教士两个阶层有权利提出决 斗,贵族和教士不能向比骑士低的阶层提出决斗(候补骑士、商人、农民、工匠、市民、无爵位的小地主都是这样的阶层),贵族也不能主动向教士提出决斗,只有 教士向贵族提议决斗(这样的情况下,教士方面会派十字军里的骑士代表教士参加决斗)。 决斗双方必须使用同样武器,这样作为决斗应战方,对方有决定使用何种武器的权利。决斗时只要一方已经无力战斗或主动放弃抵抗,另一方就可宣布获胜。因为决斗一般关系着自己家门的名誉,所以败方常常明知无力战斗也会硬撑,直到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