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学机械的,坚持自己的第一感觉吧,不要后悔
物流产业是新产业,仅有2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专业化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在美国、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开始了一场对物流各种功能、要素进行整合的“物流革命”,物流活动由此开始走向系统化、专业化,并由独立的经济组织承担的新型经济活动,出现了专门从事物流服务活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入90年代,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由此而形成了物流产业,并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我国物流运行仍保持较快增长。但与上年较高增速相比,社会物流总规模增长减缓,物流费用(成本)增长速度有所减慢GDP的比例有明显下降,物流供求偏紧的状况有所缓解,反映出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国民经济开始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同时,现代物流方式继续保持快速发展,配送、加工、包装等现代物流业务增速依然较高。
2006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35.6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为30.6万亿元,同比增长27.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3.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23.1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幅度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在国家继续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国内外贸易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社会物流需求明显回落所致。2006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4.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1.6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增幅回落13个百分点,生产资料销售总额增幅回落4.2个百分点。
从物流总费用的构成看,今年1~9月,运输费用为12160亿元,同比增长12.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2.8个百分点,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4.6%,比去年同期这一比重缩小了 0.1个百分点。导致运输费用增速减慢,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今年1~9月货运量、货运周转量等物流运输业务增幅均出现明显回落。其中:全社会货运总量为133亿吨,同比增长9.5%,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全社会货运周转总量为56678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5.2%,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6个百分点。
其中:流通加工费用1143亿元,同比增长25.5%;包装费用219亿元,同比增长28.2%;配送费用231亿元,同比增长27%。都明显快于运输业务的增长,也表明我国现代物流方式在快速发展。管理费用为3162亿元,同比增长12.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4个百分点。
我们可以看出,在未来相当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的物流行业将保持长期的升温状态。沿海地区由于与国际化接轨,所以七物流产业的发展将更加迅速,对于我们四川内部的物流来说,现在还未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但是这又无形中告述我们四川等大多内陆地区的物流前景很乐观,而在川内真正能够培养出专业物流人才的,我想又只有财大等几所高校。而从本科的专业角度讲。西财的独立学院也具有相当核心竞争力。
那么,对于学物流的学生来说,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做好做人准则。我想无论你来自哪所高校并不重要。是千里马,就有伯乐来识!何况现在中国最大的民营物流企业----远成集团。老总黄远成就是四川人!所以,四川学的物流学生不必为自己的专业前景有太多顾虑。
机械类专业
2005年,机械类大部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仍属“热销”人才(原机械类16个专业调整后合并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个专业)。尽管近几年机械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打折扣,但由于机械行业的重要性和庞大规模,仍然需要一支庞大的专业人才队伍。今后一段时间内,机械类人才仍会有较大需求。具有开发能力的数控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目标,机械设计制造与加工专业人才近年供需比也很高。
2005年,从机械行业发展来看,印刷机械、数控机床、发电设备、工程机械等重头产品前景仍看好。除了这些传统工业领域,该行业将进一步向机光电一体化发展,向光加工、环保这样的新兴领域拓展。虽然目前机械行业境况不佳,但经过国有企业的改革,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力资源的配置优化,一旦跟上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步伐,定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效益也会回升。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十大问题
怎么说呢,我原来在物流公司做过,每个公司的岗位职责不同。一般来说,刚刚开始的话,行政专员待遇优于客服,行政专员做的事情很具体化,一般是固定的事情。客服学习的东西很多,整个流程要会,有些步骤要操作,掌握的东西相对多,成长空间更大点。舒适度来看,行政大于客服。四川省金桥物流不是顶尖的物流公司,在当地还算可以,具体怎么样就不知道
构建和完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
今后一段时期内,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思路应当从基本数量扩张向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建立现代综合运输体系转变。为此,需要研究如何让各种运输方式摆脱体制分割、各自为战的投建管运模式,在发展上统一规划,在空间上衔接成网,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实现运输过程各个环节无缝连接,构建起我省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
完善交通路网、提高网络化水平
四川省虽已初步形成以成都为中心、K字形的铁路骨架,但线路不成网、密度不高、等级偏低。虽已初步形成以成都为中心、放射状的高速公路布局和连接全省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但高速公路主骨架和区域性高速公路网尚未形成,省内主要城市间高速公路连通度差。为此,需要研究如何完善四川省铁路、公路路网结构,提高网络化水平,形成与我省城镇、产业和人口空间布局相适应的发达的公路网络体系,建立连接全省主要城市和重点区域、支撑城市群发展的快速轨道交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交通枢纽建设对四川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的影响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建设将使四川省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水运以及管道多种运输方式得到全面发展,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升,从而也将影响和改变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格局。为此,需要深入研究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对我省城镇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人口空间集聚、资源要素流动以及与周边省区既有空间联系的影响,对全省未来的空间发展格局进行研判。
交通枢纽建设与四川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必然强化交通运输布局与不同运输方式对四川省产业布局的影响,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有可能影响和改变我省传统的产业布局。为此,需要研究内河水运对装备工业、总装型工业、重化工业、汽车工业等产业的布局影响,铁路及大型集装箱中心站对适箱型工业布局的影响,航空运输对体积小、价值大、时效性强而又对运费不敏感的电子信息、医药等产业的布局影响,天然气管道、石油管道对油气化工产业的布局影响。
交通枢纽建设促进四川物流业的大规模发展
交通枢纽建设与物流发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所形成的一大批新的对外交通通道、重大枢纽设施以及路网体系,将促进四川省物流业的大规模发展,并对省内外物流的流量、流向、流动方式、流动频率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改变我省传统的物流格局。为此,需要重新考虑和规划四川省的物流网络体系、物流主通道、主要节点城市以及各类物流中心。
交通枢纽建设与推进重点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国内外发达的经济区域都有完善的交通体系的支撑。另一方面,现代交通方式引起的物流变化和时空关系的改变,又会影响区域经济的空间活动方式,从而催生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域。为此,需要研究如何通过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推动四川省重点区域的发展,包括:成绵乐城际铁路对成德绵产业带以及整个成都经济区的影响,成渝城际铁路以及以此形成的大流量、高密度的通勤流对成渝经济区的影响,泸州-宜宾-乐山港口和黄金水道建设对川南地区的影响以及沿江经济带的形成。
交通枢纽建设与发展枢纽经济
近十年来,国内外十分关注和重视沿海沿江港口、大型机场、内陆铁路集装箱站场一类大型交通枢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并由此形成了以交通枢纽为依托的多功能经济区,包括临港经济区、临空经济区、临站(场)经济区等形式。枢纽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日渐成熟。重大交通枢纽的建设,使四川省有可能借助于重大交通枢纽设施,形成经济发展新的空间载体,提高产业的集聚规模和集聚效率,发展枢纽经济的条件日趋成熟。为此,需要研究四川省如何依托大型枢纽设施培育发展枢纽经济。
交通枢纽建设与构建新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将建立起通江达海抵边,沟通中亚南亚、直达欧洲北美的对外运输通道,架起四川省融入世界的陆海空桥梁。为此,需要重新认识和思考四川省与周边乃至全国的资源大省、市场大省以及沿海、沿边省区的关系,重要选择对外开放合作的方向和路径,构建四川省新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推进城镇化进程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四川省大中城市的区位条件,极大地促进和加快四川省大中城市和小城镇的发展,形成新的城镇体系。为此需要研究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对我省城镇体系、大中城市的扩张与功能提升以及城市群发展的影响,研究交通运输对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影响,从而促进和加快四川省城镇化进程。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与交通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必然对传统的交通运输体制机制提出挑战,尤其面临筹措巨额建设资金的难题。这就需要按照中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创新交通基础设施投建管运的体制机制,建立规范化、市场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经营管理体制。为此,需要围绕建设资金的筹措以及投建管运的体制机制展开深入研究,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扫清发展障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