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年关将至,而很多再国外工作留学的中国人,对于年底回国的隔离政策都比较关心,那么2022年1月国外回国人员隔离最新规定是怎样的呢,国内各地对于境外回国的隔离政策也有所不同,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国外回国人员隔离最新规定2022年1月北京:14+7+7北京口岸入境:北京口岸入境人员在14天集中隔离期满后,继续开展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期满后再进行7天健康监测。国内其他口岸入境来京:满21天方可进京,进京后补足7天健康监测,未满21天已进京的补足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7天健康监测。
天津:14+7天津口岸入境: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国内其他口岸入境来津:在其他口岸隔离满14天解除隔离后来津人员,实施7日居家隔离;入境超过
21日且未满28日的来津人员,须提供抵津前3
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通过“快捷通道”入境的人员:严格实施2日集中隔离,21日内全闭环点对点复工,第7日、第13日和第21日核酸检测阴性后解除管控等措施。
上海:14+714天隔离观察后,继续开展7天社区健康监测。在隔离观察和社区健康监测期间实行6次核酸检测,对经研判为重点关注对象的,适当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南京:14+1414天集中隔离,再加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湖北:14+14湖北口岸入境: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和1次抗体检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后再实施14天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两次核酸检测。非湖北口岸入境:在外省份已经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满14日,来(返)鄂后继续实施14天(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起算)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国际航班高风险岗位实施“14+14+14”的隔离政策
河南:14+7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医学观察郑州:继续7天居家医学观察+1次核酸+1次血清抗体检测。洛阳:继续14天居家隔离+2
次核酸检测
河北:14+1414天集中/居家隔离+14天居家健康检测
吉林:14+14/14+7+7吉林省对从境外高风险国家返回人员执行“14+14”天隔离,即在入境口岸集中隔离14天后,到吉林后继续集中隔离14天。对从其他境外国家(非高风险地区)的返回人员执行“14+7+7”天隔离,即在入境口岸集中隔离14天后到吉林再集中隔离7天后再转入居家单独隔离7天。
黑龙江:14+14黑龙江口岸入境人员: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期间完成3次核酸检测+1次血清抗体(IgM
和IgG)检测第一入境点14天集中隔离期满来返人员:继续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哈尔滨:21+1421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其中21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第1、3、5、7、10、14、17、21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在第2、7、10、14天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辽宁(沈阳除外):14+7+7自辽宁入境(除沈阳外):实施14天集中隔离后,再进行7天居家隔离(不符合条件的进行集中隔离)和7天社区健康检测。14天集中隔离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和一次抗体检测,期满后各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在入境地完成14天集中隔离返辽:在目的地市实施“+7+7”防控措施7
天居家隔离要符合单人单居的条件,且居家隔离期间不得外出,也不得与其他人员接触
沈阳:28+2828天宾馆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再进行28天居家隔离核酸检测时间为集中隔离的第1、4、7、14、21、28天,其中第14天和第28天采取双采双检,第7天和第14天两次抗体检测不变
安徽:14+7+7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7
天健康监测,另外,如第一入境点上海回皖,在上海集中隔离3天+安徽广德集中隔离11天异地入境人员隔离期间经2次核酸检测(至少间隔1天)、1
次血清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则可以在集中隔离7天后转为在入境隔离地居家观察;当地无条件继续隔离观察的,由政府组织转运至住地,居家隔离7天
湖南:14+14/14+7+7高风险国家入境者,先在口岸集中隔离14天,后到湖南后继续集中隔离14天,非高风险地区国家入境执行“14+7+7”天隔离,即在入境口岸集中隔离14天后到湖南再集中隔离7天后再转入居家单独隔离7天
山西:14+14太原入境:14天集中隔离(4次核酸检测+2次抗体检测)+14天居家隔离(2次核酸检测+2
次抗体检测)。其他省份口岸入境集中隔离14天期满:14天居家隔离(2次核酸检测+2次抗体检测
浙江:14+7+7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和7天日常健康监测;在集中隔离期第1、4、7、10、14天,以及居家健康观察第2、7天,日常健康监测第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配套建立“4+1”核酸检测机制
四川:14+7四川口岸入境:实行14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不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应进行集中隔离。所有入境人员在集中隔离期第1、4、7、10、14天,以及居家隔离期第2、7天完成鼻咽拭子核酸检测,四川入境: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需要在集中隔离1、4、7、10、14天和居家隔离2、7天完成核酸检测。国内其他口岸入境解除隔离后返川:到达四川入境时间不满21天的,应由属地闭环接送至居家隔离场所,实行居家隔离直至满21天;没有居家隔离场所的,由当地指定隔离酒店进行集中隔离,隔离期间实行2次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解除隔离时采用双采双检。
江苏:14+14入境人员目的地为南京的: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上海受控转运回宁人员:在一律实施“3+11”集中隔离的基础上,继续实施14天居家隔离
。自外省市入境14天隔离期满:需继续实施居家隔离至入境28天期满。
陕西:14+14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江西:21+7/14+7+7江西入境:21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医学观察。外省入境并已解除隔离: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医学观察。
山东:14+714天集中隔离+7
天居家健康观察。集中隔离期间进行4次核酸检测,隔离结束抵达目的地后,立即在集中服务点进行1次核酸检测和1次血清抗体检测,检测阴性的继续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并在健康监测第7天再进行1次核酸检测。
重庆:14+7+7重庆入境: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7
天自我健康管理外省市入境并已解除隔离:提供解除隔离和核酸检测证明,进行7天居家隔离+7天自我健康管理
福建:14对目的地为福建省的人员采用“点对点”接回目的地后继续实施7天居家健康监测措施
广东(广州除外):14+7广州深圳除外,采取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入境后第1、7、14、21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广州隔离政策14+7+7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7天+自我健康监测7天,解除隔离后在入境第23天、28天凭解除隔离证明在医院免费核酸检测
深圳:14+7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不限制外出的社区隔离。针对来自英国等发现新型变异病毒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在14天酒店隔离期间分别于第1、4、7、14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社区管理期间,在第21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累计共5次。注意:深圳此前的“7+7”“2+12”等隔离措施已取消,针对老幼病残孕等有特殊情况的入境人士,需要向所在区指挥部进行报批。
广西:14+7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加测。14天隔离期间需完成4次核酸检测,7天居家隔离期间需完成2次核酸检测。
贵州:14+14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进行5次核酸检测
甘肃:14+14甘肃入境:14天集中隔离+14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期间不少于4次核酸检测,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少于2
次核酸检测非甘肃入境:在入境地解除隔离7天内入肃的,需居家健康监测,入肃第7天再次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可自由出行;入境地解除隔离超过7天入肃,进行信息登记上报,再不检测和管控。
青海:14+7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
新疆:1414天集中隔离,若新疆不是第一入境点,入境满28天无需集中隔离,需7天居家健康检测。
云南:14+714
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隔离医学观察,即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满14天,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继续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香港:21所有于到达香港当天或之前21天曾在中国(包括中国内地/澳门/台湾/香港)以外地区逗留的香港居民(不论经机场或陆路口岸抵港)
,需要在指定检疫酒店强制检疫21天。
近期,国内疫情总体低位震荡。
近期我国局部疫情有以下特点:一是近期疫情防控成效明显,全国疫情处于较低水平。自6月18日以来,中国每天报告的感染者人数不到50人。过去一周(6月20日-6月27日),全国自愿报告感染者198例,涉及10个省24个城市,平均每天报告25例。二是部分地区存在零星的社会感染,社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感染者在控制前活动范围较广,因此一些地方形成了比较长的清除拖尾期。第三,奥米克隆BA.2仍是我国本地疫情的主要病毒株,但要高度警惕奥米克隆BA.4和BA.5的境外传播,因为近期在境外输入病例中发现了BA.4和BA.5,且有增加的迹象。
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检疫控制时间由“147”调整为“73”
003010优化调整风险人员隔离管理期限和方式。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检疫控制时间由“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核酸检测措施由“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鼻咽拭子采集,解除隔离前双采样双检”调整为“第1、2、3、5、5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秘密控制措施由“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医学观察”,第1、4、7天检测核酸。
统一封控区和中高风险区的划定标准,像这样划定和防范高、中、低风险区。
第九版防控方案统一了封闭控制区和中高风险区的划定标准。过去有两类风险区划定标准,一类是高、中、低风险区划定标准,另一类是封闭控制区、控制区和防控区划定标准。第九版防控方案将两类风险区域的划定标准和防控措施联系起来,整合并统一使用高、中、低风险区域的概念,形成了新的风险区域划定和防控方案。
高危地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的场所,以及活动频繁、疫情传播风险高的工作场所和场所。原则上以居民小区或村庄为单位界定高危区域,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断和调整危险区域。高危区域采取“留在家里,提供上门服务”的方式进行封闭管控。高风险区连续7天无新增感染可降为中风险区,连续3天无新增感染可降为低风险区。对跨区域溢出的高危地区人群,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在集中分离的第1、2、3、5、7天进行核酸检测。
中等风险区是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在一定时间内停留和流动,可能存在疫情扩散风险的区域,如工作场所和活动场所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危险区域。中风险区采取“人不离区,错峰取物”的管控措施。如果连续7天没有新的感染,可以降到低风险区。对跨区域泄漏的中风险区人群,采取7天居家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第1、4、7天进行核酸检测。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区域划为低风险区。疫情发生后的县(市、区、旗)中、高风险区全部解除后,所在县(市、区、旗)将
低风险地区采取“个人防护,避免聚集”的防范措施。低风险地区的人在离开所在地区或城市时,应持有48小时阴性核酸检测证明。对于跨区域外出的低风险地区人群,无需采取隔离控制措施,但要求在3天内完成两次核酸检测,并做好个人健康监测。
入境人员与密切接触者隔离期的缩短,绝不是防控的放松。
第九版防控方案将密切接触者和外来人员的隔离期限由“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宽松”,而是根据奥米克隆突变株的流行特点进一步优化。绝不是放松防控,不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而是精准防控的体现,要求更高的标准和准确度。疫情防控的关键是把该管的重点风险管住,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坚持“外引内反弹”的总策略和“动态清零”的总方针,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派工作组督促地方落实。
目前,第九版防控方案全文解读文件已在官网,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供大家下载查阅。
此时公布新版防控方案有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疫情变化。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今年以来,当地疫情发生频率明显增加,疫情波及范围广,特别是向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京津冀和边境口岸城市蔓延。我国正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越来越大,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一个月来,我国疫情防控总体形势稳步向好,阳性感染人数持续下降,疫区数量也有所减少,为优化调整防控方案创造了窗口。
第二,病毒变异的特点。奥米克隆突变株已成为我国输入性和本土流行的优势流行株。发现奥米克隆突变体的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7天内可检出大部分。
第三,初步试点研究。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于4月至5月在大连、苏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成都等7个城市,
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科学依据。同时,结合各地的防控工作实践,特别是上海、吉林等地大规模处理疫情的经验教训,还参照了世卫组织上半年发布的指南,对防控方案进行了修订。
加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
第九版防控方案在以往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加密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维修等人员,口岸进口物品搬运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外卖、酒店服务、装修装卸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商场超市和农集贸市场工作人员等)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出现本土疫情后,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遇到疫情防控“层层加码”的问题,有这些渠道反映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整治“层层加码”问题专班和各成员单位将认真受理、核实群众反映的“层层加码”问题。
为高效地解决各地群众反映的地方“层层加码”问题,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也要求各省一级的联防联控机制比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专班的架构,成立省一级的整治“层层加码”问题的专班。同时要求各省级联防联控机制尽快设立畅通本省份的群众投诉举报疫情防控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的有效渠道,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收集核实办理本省份群众投诉举报的相关问题线索。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