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快递市场的四大阵营(阿里系参股或控股的“通达百”、京东系的京东物流、依靠拼多多快速增长的极兔、独立第三方的顺丰+丰网)来看,上半年整个市场已经出现一些变化:强者变得越来越强,弱者变得越来越弱,新入局者在搅局,竞争在变得更加残酷,行业整合速度在加快。
快递行业依旧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尽管已经是巨头林立,但是随着极兔的入局,旧玩家正面临着挤压。
进入中国市场一年多,依托低价优势快速抢占电商市场的极兔速递 1 月份日单量已经稳定在了2000万单。4月份,极兔完成一笔由博裕资本领投、红杉资本和高瓴同时跟投的18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78亿美元,超过圆通、申通、韵达等老牌快递公司,仅次于顺丰(约460亿美元)、京东物流(约303亿美元)和中通(237亿美元)。
融资后,极兔资金流储备更充足,不惧“价格战”,接下来单量超过百世快递和申通也不是没有可能。此外,极兔是东南亚第一大电商快递公司,也在持续布局国际业务,与其他快递企业展开差异化竞争。
除了极兔速递、丰网等这些已起网的新入局者进军电商快递市场外,年初有消息称哪吒速运正在四川等地启动招商加盟,华东、华南、京津冀的大区也成立了。但从国家邮政局官方网站查询获悉,截至目前,哪吒速运仍未获得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消息称,哪吒速运已连续三次申请均被拒绝,惨遭“拒绝三连”。
7月7日消息,国美近日对原有的“闪店送”业务进行了升级,将此前与顺丰、韵达、达达等第三方合作进行配送服务转为自建团队,以加强快递配送服务。整体来看,“国美快递”的业务分为两块:一是依托国美门店30分钟送达的同城配送网络;另一块是大仓调拨的仓配一体化模式,打造一张高时效的快递网络。目前该服务已在北京核心区进行试点。
当前快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对于新入局者而言,快速抢占市场依然是首要策略。但“价格战”背后其实是“成本战”,是对成本的优化,一直牺牲利润甚至通过亏损去换取市场是走不长远的,只有在提升单量、收入的同时,把单件毛利、毛利率等数据打造得具备足够竞争力,自己拥有定价的能力,才不惧“价格战”。
看似大体格局基本已定的快递行业,其实正潜藏着巨大变化。
1)中通在市占率方面继续和与其他快递企业逐步拉开差距,并大力推进快运、冷链、高端时效件,往综合物流发展;
2)韵达和圆通在市占率方面则排在第二第三。韵达联手德邦后,快运业务增长迅速,圆通则深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深入布局全球快递综合服务网络;
3)靠拼多多快速增长的极兔业务量迅猛增长,虽然接下来单量有可能超过百世快递和申通,但最终还是要看成本的优化,靠长期贴钱做生意毕竟是走不远的;
4)百世快递、申通市占率已开始下滑,其中百世快递幅度会更大一些,正在加速调整中;
5)天天快递已宣布启动全面转型,将亏损的快递业务暂停,业务重心往同城业务去发展。但上半年苏宁遇到阶段性的挑战和困难,短时间内估计很难顾及天天快递。
从前5个月顺丰、圆通、韵达四家A股快递物流企业的主要经营情况上看:
业务量端,在电商高速发展和今年快递企业纷纷宣布春节“不打烊”(去年这个时间段除顺丰、京东物流、EMS外,其他快递基本处于停工状态)的大背景下,前5月各家快递企业的业务量均出现大幅增长。其中,顺丰共揽收41.8亿件,同比增长40.88%,前5月市占率10.54%(同比下降0.69个百分点);韵达共揽收66.19亿件,同比增长51.85%,前5月市占率达到16.69%(同比增加0.18个百分点);圆通共揽收59.23亿件,同比增长57.22%,前5月市占率达到14.94%(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申通共揽收39.24亿件,同比增长47.96%,前5月市占率达到9.9%(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从中通和百世快递一季度财报的数据来看,中通继续在业务量上保持领先,一季度完成业务量44.75亿件(同比增长88.5%),对应市场占有率21.66%(比2020全年提升1.27个百分点)。百世快递一季度包裹量超17亿件(同比增长33.6%),市场占有率对比2020全年下降2.49个百分点,仅占7.75%。
显然,申通和百世快递的快递市占率在处于下滑期,这其中百世快递尤为明显。这背后的原因是申通和百世快递总体的运营成本偏高(详见文章:快递亏损时代来了?揭秘“通达百”背后的成本),在“价格战”的背景下,优势不明显。
从最新的动向可以看到,申通开始与多个社区团购平台在进行网格仓开仓合作,通过新业务去扩大件量。现在新零售发展呈现“短链化、近场化”的趋势,新的快递场景未来还有较大的成长空间。申通在末端有大量的网点,有人力,有运输工具,总体上是与社区团购的仓网结构是匹配的。这既可以发展新的业务增长点,也给末端快递网点提供了新的商机。
不过社区团购中的生鲜产品,对运营管理的标准以及供应链整合上都有更高的要求,申通快递能不能孵化新一代短链配送能力,满足社区团购、C2M等需求,还有待观察。
而百世这部目前还处于重大调整期。去年年末,王小青接任周少华担任百世快递事业部总经理,同时百世还将逐步退出“店加”业务,并计划通过各种措施进一步整合包括快递,快运和供应链在内的主营业务。一季度,百世快递业务在产品结构调整后,单票成本得到了明显改善。当然,百世也不仅仅是一家快递公司,其多元化的综合物流服务很早已布局,也有一定的领先性。
回归到市值去看,虽然整体营收和业务量都是正增长的,受“价格战”影响各家净利润并不理想,使得市值普遍出现下滑。截止6月30日,顺丰市值只有3084亿元,由于今年一季度出现亏损,市值相比年初下跌30%;中通市场占有率领先优势比较明显,同时凭借优秀的成本管控,净利润情况良好,总体市值下跌幅度最小,只有5%;而韵达、圆通、申通、百世、德邦总体下跌都超过10%。
当然,伴随4月初百世快递、极兔速递因低价倾销被罚有望让快递价格竞争得到阶段性缓解,草案的出台也会一定程度上让今年第二季度快递企业的利润状况得到修复。
2021年上半年,是顺丰动荡比较大的一个时期。受一季度业务亏损,市值相比年初下跌30%。但从长远看,随着四网融通项目(直营时效网、丰网、快运网和仓网)建设投入以及 科技 能力的领先性,顺丰的长期竞争力依旧巩固。
4月份,顺丰对旗下时效产品进一步升级优化。调整后,原时效件产品矩阵(即日、次晨、标快、标陆)变更为包括顺丰即日、特快和标快的三大产品。
顺丰的经济快递分为标快陆运、特惠专配、丰网三大部分,特惠专配件量占经济快递份额由2019年的35%提升至2020年的67%。经济快递板块2020全年收入为441亿元,同比增长64%。其中,新一代的顺丰标快面向中高端电商市场,以顺丰直营优势,主打高时效,同时兼具性价比的产品;面向中低端电商市场,顺丰的特惠专配与丰网速运协同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服务,多组合模式为客户提供相对稳定的时效保障、兼具性价比的服务选择。
至此,顺丰的快递产品已基于不同行业、客群、场景的需求多样化进行全面布局。此次产品优化,一方面是保证稳定的产品时效,高质量的客户体验,精准的服务交付;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运营模式和提升资源效率,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助力客户降本增效。
总体来看,顺丰去年在特惠件的带动下经济产品收入规模及市场占率加速提升,今年市占率虽有下滑,但随着时效产品的调整和“丰网”的出击,顺丰在电商市场的体量有望持续增加。
今年5月,京东物流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截止7月8日市值超过2393亿港元。此次在香港上市,标志着京东物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募集资金将重点布局一体化供应链,包括升级和扩展六大物流网络(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大件网络、冷链网络及跨境网络),强化一体化供应链能力。
京东物流在快递业务的策略是,通过打造一张纯直营高效的快递网,聚焦中高端市场,兼顾京东商城的物流配送和 社会 化的个人快递。京东快递虽然在体量上现在还不及顺丰和通达系,但已取得较好的口碑,在服务和时效上可直接PK顺丰。
今年4月,京东快递宣布再次启动时效提速。在去年快递提速的基础上,今年通过加大资源投入,进一步强化公铁空跨区网络能力建设,高时效的寄递体验。目前,京东快递寄件主打中高端,有高时效快递服务,也能做到全场景、个性化的服务体验,而且整体价格也比顺丰更低一些。
此外,中通快递特正式推出“标快”产品,攻入中高端市场。中国邮政近日启动新一轮大提速。此次邮政大提速覆盖全国“1000+”城市,多省(区、市)地区实现运邮次日达。在提速又价格更低的情况,中高端快递件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对顺丰的考验也会不少。
总的来看,在整个快递市场,不论是商务件还是电商件,市场竞争都在进一步加剧。对快递企业来说,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最少在未来几年都是至关重要的,考验的是快递企业的差异化、多元化的发展战略,成本的优化,服务的体验,关键还是取决于现金流、融资能力,人才建设,场地车辆等基础设施的能力还有技术能力。
作者 | 小周伯通
来源 | 物流沙龙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物流沙龙立场
极兔拐点已至。
这意味着,整个5月,极兔完成业务量已超12.4亿票,此数据超过了申通(公告显示,当月该公司完成业务量10.03亿票),甚至已拉开一定距离。同期,韵达业务量14.85亿票,圆通业务量15.54亿票。
背后是,极兔与百世两网融合已基本完成,且在调整后,服务质量稳步提升。近期,接入淘系的极兔在菜鸟平台的服务排名,一度超过顺丰,达到第一名。
极兔还在会上坦承,极兔的未来,是希望在各国运营“last mile”(最后一公里),成为集合快递、快运、冷链、高端商务件和各国相互跨境的综合物流服务商。
2021年12月17日,美股交易盘前,百世集团宣布已完成国内快递业务转让给极兔。
这一收购案例溢价不低,68亿元交易价格,已超过百世整体市值。对于极兔的选择,多家快递公司高管评价,“是有些贵,但值得”。对极兔而言,收购百世将获得关键的淘系流量,以及更广阔的加盟商体系。
今年1-3月,正是两网融合的实操阶段,内部蛋糕在重切。极兔在大会上并不讳言,这一时期,极兔遭遇运营质量服务下滑。
关键点在于,整合原有极兔加盟商与百世加盟商的重叠区域,特别在产粮区。
极兔给了原百世加盟商多种选择,包括双方划分地盘、成立合资公司,以及退出加盟体系等。
极兔对外称,融合的大方针是“不抛弃不放弃”,具体到重合部分,采用“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进行地盘划分。该种方式在全国大部分区域推行顺利,但在部分非产粮区就存在争议,最终大多有争议的加盟商还是在代理区的主持下相互作了妥协。
对原有极兔加盟商来说,一方面,完成整合后,才能开放淘系入口,从客观上增加了业务量;另一方面,面对几何级增加的单量,原有极兔体系也很难承接,从实际运营角度来看,也需要百世加盟体系参与。
“有些 历史 问题应该找百世,极兔增加了无谓成本。”有加盟商如此评价。
4月份,极兔完成两网融合后,开始进行内部调整,重心在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接纳增量。
效果是直接的。管控提升之后,有加盟商开始提高对外报价,极兔运价已维持在中端水平,且有提价空间。
“极兔能够做到当天把货全部清走。这在通达系很难办到,在大促节点常出现货物积压在仓库。”前述淘系电商大客户称。
但他也坦承,基于极兔以往印象,在合作前有所担心。
不过,极兔做到该客户货物日清代价是,每天最后一班车空载率高企。
基于两网顺利融合,极兔也逐渐明确了盈利拐点。
据前述高管透露,今年上半年,极兔已经局部盈利。这增强了该公司扭亏信心。
背后因素是多元的。快递本身是个规模化行业,量级能够极大拉低单件成本。以中通为例,财报显示,在日票量800万票的2015年,其每1亿票的业务量增长可以带来约0.05元的单票成本下降。
另一头,淘系入口带来了新空间。阿里平台依旧在电商生态占据着重要位置,以去年双十一为例,天猫总交易额为5403亿元,高于京东的3491亿元。据天风证券测算,2020年,阿里、京东、拼多多12个月GMV比例为4.5:1.6:1,2021年为3.4:1.35:1。
此外,淘宝商家对品牌信誉度要求更高,结果是,其运费存在溢价空间。这能提高极兔利润率。
目前来看,极兔对在淘系开跑充满信心。该公司创始人李杰,亦是OPPO印尼公司的创始人,极兔团队深谙销售之道,舍得下基层。
前述淘系电商大客户就感慨,此前,从未见过通达系创始人,最多就是区域负责人。种种因素下,该客户全力投向极兔,目前极兔单量已占其公司发货总数的7成。
事实上,极兔的远方并不止于盈利。据前述高管透露,极兔近中期目标在于追平行业通达系第一梯队。财报显示,在今年一季度,通达系的头部中通日均业务量接近5800万票。
该目标也意味着,极兔还要进一步狂奔。内外部扩张将继续发生。
其近期方向是,在网络端,继续提升揽派能力,提高自动化水准等。中期来看,要继续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人车场升级,末端驿站改造,把控共配等,都是投资方向。
种种行径潜台词是,正在走向盈利的极兔,对于资金需求依然巨大。
据极兔高管在此次客户见面会上的披露,极兔投资方包括ATM、腾讯、红杉、高瓴、博裕、淡马锡、SIG、隐山、D1等。
眼下,证券化似乎成为极兔的必然选择。
从多位接近该公司上下游人士表态来看,这一天,也确实近了。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