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面质量管理
确保零部件和制品的质量,是准时化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准时化生产方式中,由于看板管理的采用,工序之间的在制品储备量被限制在了一个很低的水平,从而消除了由于过量生产而造成的直接浪费和间接浪费。但是,在在制品储备量很低的生产环境中,无疑对零部件和制品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各工序经常连续地产出不合格制品,那么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甚至会使生产过程中断。因此,为了使准时化生产和看板管理得以实施,各工序必须确保为下道工序提供百分之百合格的零部件和制品。这样,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的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是极为必要的。
2、自働化
自働化是准时化生产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了完美地实现准时化生产,生产过程中依次流往后工序的零部件必须是百分之百合格的制品。因此,零部件制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是极为重要的。
自働化是制品质量检测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是指用机械代替人工,而是指一整套防止在机器或生产线上大量产出不合格制品的方法和手段,是一种“自动异常检测控制系统”。所谓的“自动机器”是指有自动停机装置的机器设备。每当有不合格制品出现或有异常现象发生时,机器会马上自动停止运行,以便使作业人员查找出现异常的原因。现在很多制造企业的机器设备都装有这样的自动化检测控制装置,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大量不合格制品的产生。
3、改善活动
全员参加的改善活动使准时化生产方式变得更有效。对所有的异常现象,如不合格制品、设备故障等,都要查找其原因,并采用各种改善措施,消除异常,使异常现象不再发生。这种改善活动是通过“合理化建议制度”和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小组”等方式来展开的。每一位作业人员通过参加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获得提出建议及改善方案的机会,进而可以为消除和防止故障采取种种改进措施,达到质量保证的目的。同时,这种改善活动对于改进作业变换及设备装换调整方法、合理布置设备、调整标准化作业组合等,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1、精益"准时化"生产方式的概念
准时生产,又译实时生产系统,简称JIT系统,在1953年由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大野耐一提出,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独特的生产方式。指企业生产系统的各个环节、工序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出所需要的产品。
2、精益"准时化"生产方式的原则
应使产品的设计与市场需求一致。应考虑出便于生产的产品设计。应尽量采用成组技术和流程式生产。应与原材料或外购件的供应者建立联系,为JIT 供应原材料。
3、精益"准时化"生产方式的特点
追求现场管理的整体优化,各种管理方法、手段都紧紧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而配套设计,同步实施。
同时改变过去上道工序推动下道工序的“推动式”生产,为后工序需要多少,前工序就生产供应多少的“拉动式”生产,企业以市场的需求为目标组织准时化生产。最大限度地压缩在制品储备,杜绝超量生产,工序间在制品向“零”进军,从而能保证产品质量,避免成批废品的产生。
在劳动组织上实行多工序管理,多机床操作,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在现场管理上,强调更新观念,实行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生产工人为主体,以车间主任为首的生产现场管理体制,要求一切后方部门都必须围绕准时化生产提供优质准时的服务,保证生产工人分分秒秒不停地创造附加价值。
扩展资料
准时化生产是一种“拉动”式生产管理模式,看板系统是准时化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准时化生产方式通过看板管理,成功地制止了过量生产,实现了“在必要的时刻生产必要数量的必要产品(或零配件)”,从而彻底消除在制品过量的浪费,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间接浪费。
然后通过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改善活动,彻底消除引起成本增加的种种浪费,实现生产过程的合理性、高效性和灵活性。看板系统也是JIT生产现场控制技术的核心。利用看板技术控制生产和物流,以达到准时生产的目的。
从本质上讲,JIT生产方式是一种生产管理技术。但就JIT生产方式的基本理念来说,“准时化”不仅仅限于生产过程的管理。
“准时化”是一种现代经营观念和先进的生产组织原则,它所追求的是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合理性、高效性和灵活性。它是包括经营理念、生产组织、物流控制、质量管理、成本控制、库存管理、现场管理和现场改善等在内的完整的生产管理技术与方法体系。
准时化生产JIT是二战以后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由于它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因而曾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后来随着这种生产方式的独特性和有效性,被越来越广泛地认识、研究和应用,人们才称为JIT。
参考资料的来源:——准时化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