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公司春节不打烊的原因包括多家电商宣布不打烊、为节后复工做准备等。有快递小哥表示,春节坚守岗位的福利和补助比往年力度更大,“诱惑力是比较大的。”
顺丰快递上海虹口区精武网点已为“春节不打烊”做好准备。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
快递小哥:已经收到公司内部邮件
1月10日至11日,记者走访了上海的顺丰、韵达、中通、德邦等多家快递网点,这些网点工作人员均表示,过年期间,大家可以进行正常收发快递,每天都会有工作人员值班,确保正常运营。
1月11日,顺丰快递上海虹口区精武网点的快递员王晓溪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他已经收到了公司的内部邮件,希望员工留在上海过年,为“今年春节不打烊”做好人员准备。目前网点正在摸排员工返乡情况。
“其实因为疫情,一些员工本来就打算留下来。”王晓溪说,自己入职顺丰两年多。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因为人手不足,他决定留守岗位,负责发热门诊医院的收派件,工作量是双十一高峰派件量的三倍多。
去年过年也有福利和补助,听说今年力度更大。”王晓溪透露,春节期间一票件派费翻5倍,今年在此基础上,额外再给加班补助1000-2000块钱。“这个对于我们小哥来说,诱惑力是比较大的。”王晓溪表示,如果公司需要,今年春节依旧会选择留守岗位,公司氛围不错,不回家过年,同样能感受到年味和“家”的感觉。
申通快递青浦赵巷网点快递员王鹏向记者透露,目前网点已经为“春节不打烊”做好了准备,“谁留下,以及分工都已经明确。听说会在原有的5倍派费上,再给2000元的补助,往年没有那么多。”
做了10年快递员,王鹏平时工作卖力,很少请假。“一年到头在外打拼,就盼着过年能和家人团聚,家里两个孩子,还有老婆父母都等着。”王鹏坦言,春节还是想回家,但还要看疫情的发展情况,“但只要公司需要,我还是会留下,大不了错峰回去和家人团聚。
圆通快递长宁区镇宁路网点,快递员在把快件装车。
多家快递公司宣布“不打烊”
“今年需要大批量留人。”圆通快递长宁区镇宁路负责人胡永胜1月11日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一方面因为许多电商不打烊,货量会比往年大。留人的另一个原因是为复工复产考虑,“快递员全都是外地的,万一到时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返沪需要隔离,届时的复工压力会很大。”
胡永胜表示,正逐一和快递员谈话,希望他们过年能留下,“越多越好,最少要留15人,这是保底的。”
他透露,2021年春节期间的补贴比往年要多,在派费翻倍的基础上,每人每天额外补贴300元。公司还会组织快递小哥一起吃年夜饭,鼓励每人动手做一道菜,让员工在上海、在公司都能享受到家的温暖。
多家快递公司已发布公告宣布“春节不打烊”。
申通快递在官网发布了2021“过年不打烊”公告,公告称申通在2月4日至2月19日期间,持续提供寄递服务,而2月11日(大年三十)、12日(正月初一)的服务时间会酌情调整。
圆通快递在官网首页发公告称,“春节全球不打烊”(2021年2月4日至2月19日),圆通国内、国际将继续提供寄递服务,而且将重点区域时效保障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国209个城市,全国省会城市全覆盖。
快递员在派单路上。
韵达速递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从2月4日至2月19日,继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寄递服务。
德邦快递表示,2月1日至2月28日,德邦快递提供正常寄递服务,春节期间,服务覆盖全国超过300座城市,3000+直营网点正常营业,50000+快递员全力以赴。
中通快递1月10日向澎湃新闻表示,将在2021年继续提供“春节不打烊”的承诺服务。2021年春节期间,中通将时效保障服务范围扩大到全国209个城市,全国省会城市全覆盖。为此,中通将提前协调全网资源,准备充足的人员、车辆和场地,保证服务时效水平。同时,中通也会保持安全监察和疫情防控的力度,确保节日期间的生产安全和人员安全。春节期间,中通快递服务热线95311也将持续提供服务。
文 王亚琪
编辑 斯问
9月1日开始,中通、圆通、申通、百世汇通、韵达——“四通一达”加上极兔,6家快递公司的快递派费一起上涨,每票上调0.1元,用以“补贴”快递员的收入。
“派费”是快递小哥在基本工资以外,按件计算的提成收入。涨价0.1元相当于是快递公司内部比例分配调整,把收益补贴给快递员,和普通人寄件也没有利益关联。以人均每天派件200-300件计算,每单上涨的这一毛钱,能为小哥们每月增收500-1000元。
有相关数据统计,2020年,国内快递员从业人数达到了近400万人。相应地,快递物流人员主动离职率高达33.1%,在各类型人员中高居首位。商流的背后是物流,快递行业,一端连着货,一端连着人。这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但逐渐内卷的生态让行业出现了关键节点。
今年7月,国家七部委联合出台《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这次派费调整也被业内看成是对行业规范的积极响应。
多个城市加盟网点和商家告诉「电商在线」,已经接到快递涨价的通知。增加的派费,成本被间接转嫁给了商家。在商业变化最为敏锐的浙江义乌,多位商家表示,“自己合作的所有快递基本都涨了,涨幅大多是一毛钱,也有涨了一毛五的。根据往年经验,下半年双11还会再涨。”
快递小哥涨薪的这一毛钱,为什么会引起一连串化学反应?归根结底,是快递行业进行了一次收入再分配。这其中,商家、快递公司、加盟商、消费者,都有各自不同的诉求。
每一天,中国有近3亿个快递包裹在路上奔跑,其中2.4亿个都是电商快件。互联网的普及,肉眼可见的时效改善,让2012-2020年,快递平均单价降低了8元。但这些包裹最后还是由快递员挨家挨户上门派送入户。
数量庞大的快递小哥,和有发货需求的商家、组织运力的快递公司、分布在各处的快递网点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因此,快递小哥派费上涨的这一毛钱,也和这些上下游的环节密切相关。
此次涨价的中通、圆通、申通、百世汇通、韵达,极兔都属于民营快递,和菜鸟的平台模式,以及京东、顺丰等直营模式的物流企业不同,早期都采用了加盟制快速进行市场扩张,这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人员管理和收入分配。
在加盟制的运营模式下,一个快递从A地寄到B地,大致会分成“揽-运-派”三段。第一步“揽”,由A地加盟网点完成;第二步干线运输,由快递公司组织运力完成;第三步“派”,由B地加盟网点完成。其中,A地网点负责收快递费,需要付给总部面单费、干线运输费等,B地网点拿到的是派件费,快递员的派费(派件提成)就包含其中。
一个快递员的收入主要由底薪+派件提成+收件提成组成。一般来说,底薪大概在500-1000元左右,快递员收入的大头主要靠派件,每件提成在0.8-1.2元之间。相较而言,收件提成更高,但大的收件网点往往掌握在快递加盟商手里,快递员很难拿到客源。
从现有的民营快递模式看,商家发一单出的快递费要进行多次分配——快递公司总部、快递公司加盟商、快递员分的都是同一块蛋糕。并且,由于派件费要经过各地网点再发到快递员手里,小哥的收入时常要看“网点老板的脸色”。宣布派费涨价后,中通强调“上涨的派费将直发到派件业务员掌中通App ”,也是为了避免补贴被末端的网点私吞。
问题在于,在行业蛋糕并没整体变大的环境下,上涨的一毛,谁来出这个钱?
有媒体报道,就在8月27日中通率先宣布涨派费后,各地的快递加盟商网点,已经陆续收到了对商家涨快递费的通知。义乌北下朱圆通网点的一位加盟商告诉「电商在线」,自己不会去承担这个成本,“最后多半就会出到商家头上去”。
数据显示,快递公司的单票收入基本都在下跌,申通7月单票收入同比下降7.08%,圆通同比下降6.33%,韵达同比下降1.49%,利润本就很稀薄——以圆通为例,7月业务量达到13.97亿票,日均超过4600万票。每件多付0.1元派费,意味着每天都要多付460万,半年就要支出超过8个亿,而圆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才6.46亿。这一毛钱,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入不敷出”的局面。
加盟商自顾不暇、快递公司不可能掏空自己的利润,皮球踢来踢去到了商家手里。
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客单价和毛利率较低、靠走量的商家。义乌冠泉日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售卖、经营收纳用品的企业,他们的商品平均客单价在10元左右,日常毛利率在13-15%。
“物流、仓储、人工打包等运输成本,我们大约要占到20%甚至更高。这其中,快递费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对我们的影响可以说变数也最大。”该公司负责人陈囿竹告诉「电商在线」,今年以来快递费一直在上涨,去年最低可以做到8毛钱一单,如今已经要1.65元。
尽管物流公司一直在强调这个区分:派费上涨 快递费上涨。
但实际上,在派费上涨的消息公布没多久,陈囿竹就陆续收到各家快递的涨价通知,“我们的日销量可以达到2万多单,按照一单多付0.1元算,我每天就要多付2000元快递费。整体估算下来,毛利率只有10%左右。”
但并非所有商家都接受支付这笔费用,中国邮政集团相关专家此前判断,大商家掌握了大量订单,本身就有一定议价权,上涨的0.1元派费,有可能由商家和快递加盟网点各自承担0.05元。小商家话语权弱,只能承担大部分派费带来的影响。
大商家对于加盟商而言是稳定收入的来源,可以靠规模效应来压缩成本。比如一个商家原本每天发货40万单,现在涨到45万单,虽然快递加盟商单票少赚0.05元,但庞大的业务量,基本可以抵消派费上涨的影响。
长期看,派费上涨并不意味着是对行业的破坏。原本,直营制的物流企业看重服务质量,加盟制物流企业更看重派件单量,这几乎是行业内的共识。有商家透露,此前由于通达系物流运输,造成货品损坏导致退货的占比,大概在1-3%。“上涨一毛钱,如果能换来更好的服务质量,替我节省掉这部分退货成本,那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这名商家表示。
在抢夺市场份额的生意初期,价格战有时会有一定效用,但拐点总会出现。
消费品牌里,价格战会拖垮品牌,最后被贴上低价和Low的标签。南极人、俞兆林,因为低价竞争,秋衣品类无论从品质还是品牌都无法做质的提升,最终有了UBras和蕉内的新品牌势力;互联网平台里,网约车和共享单车最为典型,烧钱大战给用户以短期福利,但真正回到 健康 的商业模式里,稳定的利润才能保证稳定的服务。
如果说商战的前半段,是狂热的扩张,那么故事的后半段只有一个结局:回归理性,提升效率和服务。
曾经快递8毛就能发全国,惨烈的价格战让物流公司不得不持续收缩成本,带来的是多家物流公司被曝出网点倒闭、快递员辞职。中通在最新一季发布发布后,表示意欲退出行业价格战,称“低价亏损件不可持续”。
一位从业经历两年的圆通快递小哥告诉「电商在线」,自己来了两年已经算老员工,“很多人这个月能见着,下个月可能就不在了。”价格战引发收入缩水,赚不到钱后快递小哥大量离职,人员流动性过大让统一的服务标准更难建立,服务质量直线下滑,这是一个恶循环。
“不是我们不想把快递送上门,我们放到代收点、快递柜,也是要掏钱的。但是比起这部分钱,送上门耗费的时间精力更大,还有可能因为耽误时间被投诉,我们只有跑更多的单,才能来补上收入的差距。”
比起涨一毛、两毛的派费,快递小哥希望的是更合理的考核制度。“派费涨一毛,一个月也就多500元,但被投诉、延误订单等,一次就50、100地扣,根本扣不起。”比如“未经联系直接把快递放到代收点”,就要一次扣款200元。
实际上,快递业这几年的时效和质量改善肉眼可见。不少普通快递件也已能做到两三天送达,全程可视化可追溯,丢失率大幅下降。不是物流慢了,而是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更高了。
快递企业要做的,除了大规模投建枢纽中转场、自动分拣设备、自有车队,如何改善末端派送效率,也一直是各家巨头所关心的。
价格战停息之后,给快递员们涨一毛钱派费只能算迈出了第一步。当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山姆、大润发等大型商超,都开始推出当日达、次日达等更具时间确定性的服务。留下来的快递企业,真正比拼的是“便宜之外”有着更高竞争壁垒的服务,只有当这些服务可以提升品牌溢价,消费者愿意为此买单,才能真正在激烈的行业厮杀中留到最后。